第四五四章
秋七月,晌午,京师,城东,皇庄。
形容有些枯槁的王振坐在一处树荫下面,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皇城方向,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只有不时发出的叹息声证明,他还活着。
这个皇庄不小,各色阉人、佃户、禁军之类的,为数众多,但是这个院子里,只有王振一个人,伺候的小太监都在小院儿的外边,没有王振招呼,从来都不会主动踏入这里一步。
之前并不是这样的,可是自从王振因为锦衣卫的一个小卒子实名举报,吃了挂落,在朝堂上被弹劾,让金英直接坐稳了内廷第一把交椅之后,这种状况才开始出现,落井下石,破鼓万人捶,这些所谓的“人之常情”,在太监们的世界之中,格外的显眼。
因为懒得看那些小太监的脸色,现在的王振似乎又回到了没有自宫之前的年月,就连烧水泡茶,都要自己亲自动手,个中凄凉,也着实让人唏嘘。
脚步声从身后传来,不轻不重,王振嗤笑了一声,因为上火而显得沙哑的嗓音里满是嘲讽的意味:“这午饭刚过,食盒也刚过收走,怎么又来了?难不成想要尝尝咱家亲手泡的茶不成?”
“大伴的茶,朕的确是很久没有喝过了。”一个有些憔悴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声音里带着一点儿感慨,还有一点儿凄凉。
正在那儿坐着的王振整个人就是一哆嗦,回过身来,看清了来人,咕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磕头如同捣蒜:“老奴不知陛下前来,失了君臣本分,老奴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啊!”
朱祁镇叹息了一声,迈步上前,将王振扶了起来:“是朕自己要来的,怪不得大伴啊。”
王振瞬间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眼泪刷刷地就下来了,看了看朱祁镇的脸色,王振连忙用袖子擦去了脸上的泪水,红着眼睛露出了一个难看的笑容。
拉着王振坐下,朱祁镇自顾自地端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盏茶,一边倒一边感慨着:“前次和大伴这般坐着品茶,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吧?”
王振哽咽着点点头:“是啊,有十一年了,自从陛下登临大宝,老奴就再也没给陛下沏过茶了。”
朱祁镇叹了口气,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大伴的茶水怎么如此冰冷?下面伺候的奴才都在那儿?!”
直接将手中的茶盏摔在了地上,朱祁镇回头一声怒喝:“来人呐,给我把伺候大伴的奴才带上来!”
身后跟着的锦衣卫千户当即应了一声,带着人就冲了下去,朱祁镇扭头看着王振,摇了摇头,脸上显出了一股凄然:“却是委屈了大伴。”
“老奴戴罪之身,怎感言委屈二字?”王振匍匐在地,这一次却是涕泗横流,再也止不住了。
朱祁镇叹息了一声,将王振拉了起来:“大伴少待,朕为大伴出气。”
说话的功夫,四个小太监被锦衣卫的士卒拉着,进了院子,直接摁在了地上,一个两个脸上全都是惶恐神色。
“朕命尔等照顾大伴起居,为何连一壶热水都不曾奉上?”朱祁镇面无表情地看着四个小太监,声音里不见一丝波动。
四个小太监一听这个,吓得浑身哆嗦,他们这些被发配在皇庄干活的小太监,一辈子也见不到皇帝几面,冷不丁还被皇帝问了话,怎么可能不慌张?
一个小太监哆嗦着,刚刚张开嘴,想要回话,就被一个锦衣卫一拳砸在了后脑勺上,直接就把话咽了回去,皇帝心情不好的时候,需要的不是回答,只是倾听。
朱祁镇的确不需要回答,他只是看了看四个小太监,然后摆了摆手:“都拉出去吧,连着这个皇庄的管事,一并杖毙。”
五条人命,在朱祁镇的嘴里也不过是四个字儿的事儿,“一并杖毙”,已经注定了结局,四个小太监吓得想要张嘴嚎叫,直接就被塞上了嘴,拖了出去。
虽然同为太监,但是王振是不可能有什么同情心之类的玩意的,生活在深宫之中,王振自己打死的小太监就不在少数,嗯,别说小太监了,明太祖那会儿,医治太子朱标没有成功,直接弄死的御医就不在少数。
“祖宗成法”如此,大家当然习以为常了。
而此刻王振的眼底,全是拼命压抑着的喜意,皇帝现在是这个态度了,大概就是想让他出去,接着执掌司礼监了吧?想到当初大权在手,力压外朝群臣,就连杨士奇、杨荣这等大拿都要在他面前俯首的场景,王振只觉着热血上涌。
“改日,朕再派些有眼色的来罢。”朱祁镇的一句话,直接将王振心头的那股子喜意打消了大半,连他都脸色,似乎都灰暗了不少。
不过王振的精神随即就是一振,皇帝都开始想起自己来了,那么,还需要在这里苦熬的日子岂不是瞬间就少了很多了么?
这么想着,王振似乎也品出来了些门道。
金英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哪怕觉得天老大皇帝老二,自己老三,地都要往后放一放的王振,也知道自己这点儿武把抄赶不上金英,没有圣眷的支持,金英玩死他的方法能绕紫禁城两圈。
可是吧,一把刀再好,也得合用才行。天下最锋锐的刀太过沉重了,根本挥不起来,那么就算拿在手中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拿一把差不多的刀子,能够运用自如,直接上去捅人呢。
而他王振,就是这么一把“差不多”的“合用”的刀子。
“老奴多谢陛下记挂。”王振作势又要跪下。
朱祁镇摆摆手,止住了他的动作,从怀里摸出一封书信来,这不是什么朝廷的公文,反倒是南京锦衣卫传过来的消息:“你且帮朕看看,此事该当如何吧。”
王振点点头,小心地接过来,仔细一看,干瘦的身子顿时就是一抖。
因为上面写着,“杨戬东南沿海清扫倭寇流匪,战果斐然,魏国公以嫡女下嫁”。()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秋七月,晌午,京师,城东,皇庄。
形容有些枯槁的王振坐在一处树荫下面,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皇城方向,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只有不时发出的叹息声证明,他还活着。
这个皇庄不小,各色阉人、佃户、禁军之类的,为数众多,但是这个院子里,只有王振一个人,伺候的小太监都在小院儿的外边,没有王振招呼,从来都不会主动踏入这里一步。
之前并不是这样的,可是自从王振因为锦衣卫的一个小卒子实名举报,吃了挂落,在朝堂上被弹劾,让金英直接坐稳了内廷第一把交椅之后,这种状况才开始出现,落井下石,破鼓万人捶,这些所谓的“人之常情”,在太监们的世界之中,格外的显眼。
因为懒得看那些小太监的脸色,现在的王振似乎又回到了没有自宫之前的年月,就连烧水泡茶,都要自己亲自动手,个中凄凉,也着实让人唏嘘。
脚步声从身后传来,不轻不重,王振嗤笑了一声,因为上火而显得沙哑的嗓音里满是嘲讽的意味:“这午饭刚过,食盒也刚过收走,怎么又来了?难不成想要尝尝咱家亲手泡的茶不成?”
“大伴的茶,朕的确是很久没有喝过了。”一个有些憔悴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声音里带着一点儿感慨,还有一点儿凄凉。
正在那儿坐着的王振整个人就是一哆嗦,回过身来,看清了来人,咕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磕头如同捣蒜:“老奴不知陛下前来,失了君臣本分,老奴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啊!”
朱祁镇叹息了一声,迈步上前,将王振扶了起来:“是朕自己要来的,怪不得大伴啊。”
王振瞬间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眼泪刷刷地就下来了,看了看朱祁镇的脸色,王振连忙用袖子擦去了脸上的泪水,红着眼睛露出了一个难看的笑容。
拉着王振坐下,朱祁镇自顾自地端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盏茶,一边倒一边感慨着:“前次和大伴这般坐着品茶,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吧?”
王振哽咽着点点头:“是啊,有十一年了,自从陛下登临大宝,老奴就再也没给陛下沏过茶了。”
朱祁镇叹了口气,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大伴的茶水怎么如此冰冷?下面伺候的奴才都在那儿?!”
直接将手中的茶盏摔在了地上,朱祁镇回头一声怒喝:“来人呐,给我把伺候大伴的奴才带上来!”
身后跟着的锦衣卫千户当即应了一声,带着人就冲了下去,朱祁镇扭头看着王振,摇了摇头,脸上显出了一股凄然:“却是委屈了大伴。”
“老奴戴罪之身,怎感言委屈二字?”王振匍匐在地,这一次却是涕泗横流,再也止不住了。
朱祁镇叹息了一声,将王振拉了起来:“大伴少待,朕为大伴出气。”
说话的功夫,四个小太监被锦衣卫的士卒拉着,进了院子,直接摁在了地上,一个两个脸上全都是惶恐神色。
“朕命尔等照顾大伴起居,为何连一壶热水都不曾奉上?”朱祁镇面无表情地看着四个小太监,声音里不见一丝波动。
四个小太监一听这个,吓得浑身哆嗦,他们这些被发配在皇庄干活的小太监,一辈子也见不到皇帝几面,冷不丁还被皇帝问了话,怎么可能不慌张?
一个小太监哆嗦着,刚刚张开嘴,想要回话,就被一个锦衣卫一拳砸在了后脑勺上,直接就把话咽了回去,皇帝心情不好的时候,需要的不是回答,只是倾听。
朱祁镇的确不需要回答,他只是看了看四个小太监,然后摆了摆手:“都拉出去吧,连着这个皇庄的管事,一并杖毙。”
五条人命,在朱祁镇的嘴里也不过是四个字儿的事儿,“一并杖毙”,已经注定了结局,四个小太监吓得想要张嘴嚎叫,直接就被塞上了嘴,拖了出去。
虽然同为太监,但是王振是不可能有什么同情心之类的玩意的,生活在深宫之中,王振自己打死的小太监就不在少数,嗯,别说小太监了,明太祖那会儿,医治太子朱标没有成功,直接弄死的御医就不在少数。
“祖宗成法”如此,大家当然习以为常了。
而此刻王振的眼底,全是拼命压抑着的喜意,皇帝现在是这个态度了,大概就是想让他出去,接着执掌司礼监了吧?想到当初大权在手,力压外朝群臣,就连杨士奇、杨荣这等大拿都要在他面前俯首的场景,王振只觉着热血上涌。
“改日,朕再派些有眼色的来罢。”朱祁镇的一句话,直接将王振心头的那股子喜意打消了大半,连他都脸色,似乎都灰暗了不少。
不过王振的精神随即就是一振,皇帝都开始想起自己来了,那么,还需要在这里苦熬的日子岂不是瞬间就少了很多了么?
这么想着,王振似乎也品出来了些门道。
金英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哪怕觉得天老大皇帝老二,自己老三,地都要往后放一放的王振,也知道自己这点儿武把抄赶不上金英,没有圣眷的支持,金英玩死他的方法能绕紫禁城两圈。
可是吧,一把刀再好,也得合用才行。天下最锋锐的刀太过沉重了,根本挥不起来,那么就算拿在手中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拿一把差不多的刀子,能够运用自如,直接上去捅人呢。
而他王振,就是这么一把“差不多”的“合用”的刀子。
“老奴多谢陛下记挂。”王振作势又要跪下。
朱祁镇摆摆手,止住了他的动作,从怀里摸出一封书信来,这不是什么朝廷的公文,反倒是南京锦衣卫传过来的消息:“你且帮朕看看,此事该当如何吧。”
王振点点头,小心地接过来,仔细一看,干瘦的身子顿时就是一抖。
因为上面写着,“杨戬东南沿海清扫倭寇流匪,战果斐然,魏国公以嫡女下嫁”。()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