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章 紫陶
不过霍思宁觉得那罐子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对劲儿,忍不住挤到陶罐的旁边停了下来朝着那摊主说道:
“老板,麻烦您把边上那个黑不溜秋的罐子拿来给我看看。”
那摊主正在跟几个外国游客谈生意,也没有留意霍思宁要的是哪个罐子,他这会儿正攒着劲儿赚外快呢,根本不愿意搭理霍思宁。
来这里的人,除了帝都本地人就是外地游客,外国游客可以忽悠几句,但是国内的游客都很精明,很少会有人花大价钱买摊子上的物件。
因为霍思宁的口音很明显不是帝都人,那老板自然不愿意和霍思宁多费唇舌,遂摆了摆手不耐烦地道:
“你要看什么你自己拿,只要不损坏了东西,随便看。”
这些古玩摊子一般都是有分类的,真物件和仿制得比较好的东西都摆在摊主的身前,档次差一点的会放在外围,再差的处理品一般都是胡乱堆在一起摆在不起眼的角落里。
霍思宁看中的这个陶罐就是个处理品,放在角落里不说,前面还堆积了一堆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见老板态度不耐烦,霍思倒也不怎么介意,一伸手就将那个罐子拿了起来。
把那个陶瓷罐子拿到手上,霍思宁心中就是一喜,一股熟悉的灵气瞬间就充斥着整个眼帘,透过天眼,就看到罐子周身被一团浓烈的紫色气体包围着。
有灵气,证明她的直觉就是对的,这个东西是真的!
霍思宁这才定下心神,将那罐子放到手上细细观察起来。
这是一个大肚细口的陶器,高约二十公分左右,通体黝黑光滑。
陶器上面没有任何纹饰,外形看起来倒像是一个小号型的农村腌制咸菜用的坛子。
这物件体积不小,但是重量却非常轻,这么大一个缸子,重量却不足一斤重。
霍思宁伸手在陶罐内部摸了一把,陶罐内壁十分光滑,没有一点棘手的感觉,这更加证实了霍思宁的推测。
“宁宁,你看这东西做什么?买回去腌咸菜啊?”
苏安凝见霍思宁拿着这么个黑不溜秋的玩意儿上看下看,忍不住好奇地接过来,一拿到手上,她就惊讶不已:
“咦,这东西好轻啊,铁皮做的?”
霍思宁有些好笑地斜睨了苏安凝一眼。
铁皮?大姐你要不要这么搞笑?这可是正宗的两晋时期的紫陶好不好?
霍思宁刚刚在伸手探摸紫陶内部的时候,使劲儿用手指擦拭了一下内壁。
很快,细泥薄壁上顿时擦掉了一层黑油,内壁变得光亮无比,隐隐还透出了几分淡淡的紫色。
薄而滑,紫而透,是两晋时期黑陶最主要的特征。
这陶器壁极为薄,有点像蛋壳瓷,虽然整个瓷器通身被黑色掩饰了本来面目,但是霍思宁可以非常肯定,这个罐子,绝对就是两晋闻名的紫陶!
紫陶一般无釉色,不经过擦拭的话看起来会显得暗淡无光,就像是做旧的东西一般。
而且这个紫陶被人用雾隐法隐去了本来面目,如果不是霍思宁有天眼能探测出这件东西的真假,她也不敢断定它就是紫陶。
毕竟现在紫陶的存世量太少了,霍思宁也完全没有料到,一件这样的东西,居然会在大栅栏儿这满地假货的地摊上碰到。
这会儿那个摊主终于将老外彻底忽悠住了,一件仿乾隆青花缠枝牡丹瓶最终以八万人民币成交,那摊主拿出一个精美的木盒子将那个花瓶交给了老外,点好钱这就算两清了。
老外买到东西沾沾自喜,抱着那木盒子急匆匆地就走了,全然不知道此刻那笑眯眯看着他的摊主心里正在骂着他傻逼,几百块钱进的货,转手就赚了七八万。
这笔大买卖做成功了,这位倒爷心情很不错,此刻看向霍思宁几人的脸色也好看了很多。
“小哥,这个东西多少钱?”
见这年轻的摊主终于闲下来了,霍思宁这才出言询问道。
那摊主看了看霍思宁手中拿着的那个黑罐子,又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一下霍思宁脸上的神色,随手伸出了五根手指:
“这东西你别看卖相不好,但这可是明朝的老物件了。你要看好的话,我算你便宜点,五千块拿走。”
霍思宁闻言顿觉好笑,明朝的东西?这东西明明比明太祖朱元璋还要大上千岁!看样子这小贩根本看不出来这东西的出处来历,完全是在信口胡诌。
不过霍思宁就算心中知道这东西的出处,也不会傻到将它的来历说出来。
她心中明明暗自窃喜,但是面上还要露出嫌弃的神情。
“五千?小哥,你这也要得太贵了,就这么个黑不溜秋的东西就要五千,你糊弄谁啊?你拿个仿制品糊弄糊弄刚刚那老外就算了,咱可是内地游客,你们这一行的道道还不清楚?我也就是看你这东西带着几分土气,买回去看看能不能装个咸菜什么的,你这破玩意儿要五千,太不地道了!”
霍思宁装作一副生气的样子,说话的时候故意带着巴蜀腔,听得周围那些来捡漏的淘客们都传来了鄙视的眼神。
这些淘客大多数都是文化人,文化人向来自诩清高,尤其是玩收藏的人,讲究的更是一个雅字。
古玩古玩,把玩的就是一种文人的闲情雅致,陶冶情操的东西多数都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
霍思宁的话一说出口,就让人觉得她不懂古玩,有谁会到大栅栏儿来买个陶罐回去腌咸菜,这不是脑子进水了吗?
那些淘客听到霍思宁的这番言论,自然对霍思宁没有好眼色,他们觉得这女人空长着一张漂亮的脸,没有想到这么粗鄙低俗,顿时就有一种羞于与霍思宁为伍的感觉。
那摊主见霍思宁站起身来就要走,眼珠子一转,急急地就站起来道:
“哎哎哎,姑娘您别走啊,我说我开个价您也不还价,这生意还怎么做?您要是诚心想要这罐子,您开个价啊,咱们好好商量不是?”(未完待续。)
“老板,麻烦您把边上那个黑不溜秋的罐子拿来给我看看。”
那摊主正在跟几个外国游客谈生意,也没有留意霍思宁要的是哪个罐子,他这会儿正攒着劲儿赚外快呢,根本不愿意搭理霍思宁。
来这里的人,除了帝都本地人就是外地游客,外国游客可以忽悠几句,但是国内的游客都很精明,很少会有人花大价钱买摊子上的物件。
因为霍思宁的口音很明显不是帝都人,那老板自然不愿意和霍思宁多费唇舌,遂摆了摆手不耐烦地道:
“你要看什么你自己拿,只要不损坏了东西,随便看。”
这些古玩摊子一般都是有分类的,真物件和仿制得比较好的东西都摆在摊主的身前,档次差一点的会放在外围,再差的处理品一般都是胡乱堆在一起摆在不起眼的角落里。
霍思宁看中的这个陶罐就是个处理品,放在角落里不说,前面还堆积了一堆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见老板态度不耐烦,霍思倒也不怎么介意,一伸手就将那个罐子拿了起来。
把那个陶瓷罐子拿到手上,霍思宁心中就是一喜,一股熟悉的灵气瞬间就充斥着整个眼帘,透过天眼,就看到罐子周身被一团浓烈的紫色气体包围着。
有灵气,证明她的直觉就是对的,这个东西是真的!
霍思宁这才定下心神,将那罐子放到手上细细观察起来。
这是一个大肚细口的陶器,高约二十公分左右,通体黝黑光滑。
陶器上面没有任何纹饰,外形看起来倒像是一个小号型的农村腌制咸菜用的坛子。
这物件体积不小,但是重量却非常轻,这么大一个缸子,重量却不足一斤重。
霍思宁伸手在陶罐内部摸了一把,陶罐内壁十分光滑,没有一点棘手的感觉,这更加证实了霍思宁的推测。
“宁宁,你看这东西做什么?买回去腌咸菜啊?”
苏安凝见霍思宁拿着这么个黑不溜秋的玩意儿上看下看,忍不住好奇地接过来,一拿到手上,她就惊讶不已:
“咦,这东西好轻啊,铁皮做的?”
霍思宁有些好笑地斜睨了苏安凝一眼。
铁皮?大姐你要不要这么搞笑?这可是正宗的两晋时期的紫陶好不好?
霍思宁刚刚在伸手探摸紫陶内部的时候,使劲儿用手指擦拭了一下内壁。
很快,细泥薄壁上顿时擦掉了一层黑油,内壁变得光亮无比,隐隐还透出了几分淡淡的紫色。
薄而滑,紫而透,是两晋时期黑陶最主要的特征。
这陶器壁极为薄,有点像蛋壳瓷,虽然整个瓷器通身被黑色掩饰了本来面目,但是霍思宁可以非常肯定,这个罐子,绝对就是两晋闻名的紫陶!
紫陶一般无釉色,不经过擦拭的话看起来会显得暗淡无光,就像是做旧的东西一般。
而且这个紫陶被人用雾隐法隐去了本来面目,如果不是霍思宁有天眼能探测出这件东西的真假,她也不敢断定它就是紫陶。
毕竟现在紫陶的存世量太少了,霍思宁也完全没有料到,一件这样的东西,居然会在大栅栏儿这满地假货的地摊上碰到。
这会儿那个摊主终于将老外彻底忽悠住了,一件仿乾隆青花缠枝牡丹瓶最终以八万人民币成交,那摊主拿出一个精美的木盒子将那个花瓶交给了老外,点好钱这就算两清了。
老外买到东西沾沾自喜,抱着那木盒子急匆匆地就走了,全然不知道此刻那笑眯眯看着他的摊主心里正在骂着他傻逼,几百块钱进的货,转手就赚了七八万。
这笔大买卖做成功了,这位倒爷心情很不错,此刻看向霍思宁几人的脸色也好看了很多。
“小哥,这个东西多少钱?”
见这年轻的摊主终于闲下来了,霍思宁这才出言询问道。
那摊主看了看霍思宁手中拿着的那个黑罐子,又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一下霍思宁脸上的神色,随手伸出了五根手指:
“这东西你别看卖相不好,但这可是明朝的老物件了。你要看好的话,我算你便宜点,五千块拿走。”
霍思宁闻言顿觉好笑,明朝的东西?这东西明明比明太祖朱元璋还要大上千岁!看样子这小贩根本看不出来这东西的出处来历,完全是在信口胡诌。
不过霍思宁就算心中知道这东西的出处,也不会傻到将它的来历说出来。
她心中明明暗自窃喜,但是面上还要露出嫌弃的神情。
“五千?小哥,你这也要得太贵了,就这么个黑不溜秋的东西就要五千,你糊弄谁啊?你拿个仿制品糊弄糊弄刚刚那老外就算了,咱可是内地游客,你们这一行的道道还不清楚?我也就是看你这东西带着几分土气,买回去看看能不能装个咸菜什么的,你这破玩意儿要五千,太不地道了!”
霍思宁装作一副生气的样子,说话的时候故意带着巴蜀腔,听得周围那些来捡漏的淘客们都传来了鄙视的眼神。
这些淘客大多数都是文化人,文化人向来自诩清高,尤其是玩收藏的人,讲究的更是一个雅字。
古玩古玩,把玩的就是一种文人的闲情雅致,陶冶情操的东西多数都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
霍思宁的话一说出口,就让人觉得她不懂古玩,有谁会到大栅栏儿来买个陶罐回去腌咸菜,这不是脑子进水了吗?
那些淘客听到霍思宁的这番言论,自然对霍思宁没有好眼色,他们觉得这女人空长着一张漂亮的脸,没有想到这么粗鄙低俗,顿时就有一种羞于与霍思宁为伍的感觉。
那摊主见霍思宁站起身来就要走,眼珠子一转,急急地就站起来道:
“哎哎哎,姑娘您别走啊,我说我开个价您也不还价,这生意还怎么做?您要是诚心想要这罐子,您开个价啊,咱们好好商量不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