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作者:虎贲中郎
第137章 【李文昌的坚实后盾】
骁骑 作者:虎贲中郎
第137章 【李文昌的坚实后盾】
“上将军?”
吕蒙闻声诧然,既而若有所悟的轻轻点头,道:“确是如此。《+乡+村+小+说+网 手机阅读 》上将军跟随主公征战多年,屡立战功,我军能够发展到今日这般强盛,上将军厥功甚伟,鲜有败绩。迄今为止,他唯一的败绩便是出任北地太守时遭遇南匈奴寇边,致使北地郡半数城池沦陷。
但这并非他指挥无方,而是蛮军出其不意的伺机偷袭,且拥有十几万大军,因此单凭一郡之力确实无法抵挡凶猛如虎的蛮军。”显然,吕蒙对李暹过往战绩知之甚详,对李暹的统兵征战能力钦佩有加。
周瑜道:“上将军的战绩是有目共睹的。最为难得的是,其人沉稳大度,老成持重,可堪大任。多年以来,他一直留守后方,既能稳定局势,又要为大军筹措粮草,因此主公才能毫无后顾之忧的常年领军征战在外。”
这是周瑜有感而发的由衷之言。
事实亦是如此。纵观李利多年征战生涯,每当遇到强敌来犯或决定生死命运之际,他领兵征战在外,坐镇后方老巢的一定是他的弟弟李暹。武威起兵时,面对马腾、韩遂联军气势汹汹而来,李利率领大军倾巢而出前往黑龙岭与之决战,当时坐镇后方的正是李暹。长安之乱时,李利率军奔袭千里赶往长安,替他坐镇后方威武郡的还是李暹。司隶大战之际,李利率军与中原诸侯鏖战将近两年。而替他坐镇长安的并不是李傕,而是屯军郿邬的弟弟李暹。
最为令人瞩目的还是,讨袁联盟征讨淮南和冀州的中原大战。为了这场大战。李利事先将麾下最早跟随他的一大批将领悉数调离主力战营,改任各州郡的守城将领或戍边将军,而他的李暹则坐镇凉州。如此安排,看似毫不相干、形同虚设,实则用意深远,老成谋国。
尽管李暹手里并无大军,可是他却留在李利的起家之地——凉州。而镇守各州郡的将领则是最早跟随他们兄弟打天下的嫡系将领。这就意味着,一旦李利率军征战中原落败。即便是遭遇空前惨败,其后方仍有李暹和一众老将坐镇,危急时刻李暹可以直接调集各州郡的郡府兵参战,或率军驰援。再不济。纵然司隶沦陷,只要李暹替他守住凉州,就能确保后方根基不失;这样以来,他早晚还能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这般精密而隐晦的布局,使得西凉文武大多数人都被蒙在鼓里,浑然不知李利于战前便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而留守凉州的李暹看似有名无实,毫不起眼,实际上坐镇各州郡的将领和他们帐下的郡府兵都是听从他调遣的大军。这支郡府兵单兵战力不强,却胜在数目庞大、人多势众,其综合战力丝毫不逊于西凉军主力战营。
毫不夸张地说。李利每次率军征战都留有后手,这便是他的弟弟李暹。
然而李暹在西凉军中虽然长期身居高位,却并没有直接掌握哪支主力战营,给人一种没有实权的错觉,仿佛他之所以能够身居高位,全是仰仗其兄李利的偌大威名。靠的是同胞兄弟的情份。可是谁又知道,正是因为李暹性格内敛、沉默寡言。从不出风头的秉性,让他成为李利藏于身后的最牢固的坚实后盾,一个最容易被人忽视却又无处不在的幕后英雄。
这一切都隐藏在暗处,从李利起兵的那一刻起便已存在,可是很多人却对此毫无察觉,这些年来一直被蒙在鼓里。以至于,现如今李利麾下的许多文臣武将都误认为上将军李暹是个平庸无能之辈,若不是有个权势滔天的哥哥,他焉有位至三公的权势地位?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一无所知,毫无察觉。时至今日,的确有很多人都无视李暹的存在,可是真正的智者却从来没有轻视过这位沉默寡言、不爱出风头的上将军,时刻留意着他的一举一动,从而渐渐发现李暹绝非平庸之辈,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智若愚的当世强者。其才能或许无法与其兄李利相提并论,却是足堪大用的将帅之才,多年来一直担负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李利交给他的重托,并且出色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使命。
这些时刻关注李暹的人,就是李利麾下的五大谋主和四位将帅,周瑜便是其中之一。
周瑜早先并未留意到李暹的特殊地位,不知道他在历次大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更不知道李暹其实就是李利镇守后方的坚实后盾,根本没有察觉到李利对这个弟弟有多么看重。
直到此次出征益州,周瑜竟然出乎预料的出任三军统帅,而跟随他一同出征的赫然就有李暹在内。当他知道大军出征的全部阵容之后,心中便隐隐感到此次出征与以往大不相同,而李利让他担任主帅似乎另有深意。
有鉴于此,周瑜便将帐下诸将逐一摸底排查,经过长达四个月的了解观察之后,他得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
首先,此次随军出征的四营主将统领就很值得推敲。四名统领之中除了李暹之外,排名第一的便是赵云,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李暹是他的亲妹夫,他是李暹的大舅哥。其二是龙骧营统领马超,除了官职之外,马超是李利的大舅哥,与李暹之间同样有着极其亲近的亲属关系。最后一位是老将黄忠,他是四营统领中唯一与李暹没有亲属关系的统兵将领,只听命于主公李利。
从这里面不难看出,四个主力战营中有三个是听命于李暹的。如果周瑜和李暹之间发生分歧,并且谁也说服不了谁的话,那么周瑜根本指挥不动这三营人马。由此他这个三军主帅就会沦为有名无实的傀儡。
其次,周瑜发现李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领军出征了。此次是他时隔多年之后第一次率军出征,并且还担任着第一副帅的职务。这就是说。隐藏幕后的李暹终于重新走出来,不需要留守后方了。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从前他之所以留守后方,那是因为李利还没有子嗣或孩子太小,亦或地盘很小,战略纵深极其有限,这就需要后方稳固。有一个强有力的臂膀替他镇守后方。但是,如今李利的孩子慢慢长大了。其长子李昊现年已有七岁,已经懂事了;此外,李利治下州郡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已然拥有足够广阔的战略纵深,后方相对稳固,不需要时刻提防死守了。如此以来,李暹便被解脱出来,可以外放任职,镇守一方。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周瑜最终得出结论:此次出征益州的主帅本来应是李暹,奈何李暹蛰伏多年,在军中威信不够。恐怕掌控不了十几万大军;这就需要重新选一位主帅接管大军,但实际上却是从旁辅佐李暹,助他攻取益州。等到攻取益州之后。将来坐镇益州的正是李暹,因此他需要在此次征战中建立功勋,为随后镇守益州夯实基础,在益州百姓心目中树立威信。
听了周瑜掐头去尾的简略解释一番之后,吕蒙恍然大悟,终于知道周瑜为什么要对李暹一再忍让。为何不惜自降身份而替李暹树立威信。
“既如此,主公为何偏偏挑选都督出任有名无实的主帅。而不选其他将领?还有,都督既然早就知道此次出征的真正目的是辅佐上将军,为何还要接受任命,何不请辞,让主公另选旁人呢?”很明显,吕蒙这是在替周瑜鸣不平,心中颇为不忿,是以言辞颇为激烈,话里话外透漏着对李利任人唯亲的做法颇为不满,认为这么做有失公允,对周瑜很不公平。
出乎预料的是,周瑜闻言后,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笑道:“子明有所不知。主公之所以让我辅佐上将军,是因为我同样需要一场大胜替自己正名,在这一点上,我和上将军的需求是一致的。上将军需要为日后坐镇益州打下基础,而我则需要借助这场胜利洗刷冀州惨败的耻辱,重新回到三军主帅的位置上。”
“呃!”吕蒙神情错愕,不解地道:“都督方才不是说,此次出征只是辅佐上将军吗?这样以来,即便能够一举夺取益州,只怕战后的功劳也全是上将军一个人的,都督又能从中得到什么?”这话问得简洁且直白,却并无恶意。不仅如此,还说明吕蒙真心替周瑜着想,是真正站在他这边的。
周瑜轻轻一笑,一边端起茶盅示意吕蒙饮茶,一边慢条斯理的微笑道:“子明终是武将出身,擅长沙场征战,却不谙为官之道。我此番虽是辅佐上将军出征益州,却终究是名义上的三军主帅。这就够了。
事成之后,上将军自然是厥功甚伟,继而坐镇益州,牧守一方,此为实利;而我却从中获取攻占益州的荣耀,藉此弥补之前冀州战败的过失,将功折罪,功过相抵,从而重新接管军权,同样获得坐镇一方的资格。这是两全其美之事,彼此通力协作,互助互利,最终各取所需。况且,上将军终归是主公的胞弟,我等身为臣子,理应遵从主公的命令,辅佐上将军亦是份内之事。如此公私兼顾、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原来如此!末将明白,多谢都督教诲。”吕蒙恍然大悟道。
恰在此时,一壶茶喝完,他二人随即起身离开后院,亲兵卫队已经整装待发,于府门外等候多时了。天色已至傍晚,正是大军起行出征之时
——————未完待续——————————————
ps:【衷心感谢:“ranky”书友的月票支持,新春快乐,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第137章 【李文昌的坚实后盾】
第137章 【李文昌的坚实后盾】
第137章 【李文昌的坚实后盾】
骁骑 作者:虎贲中郎
第137章 【李文昌的坚实后盾】
“上将军?”
吕蒙闻声诧然,既而若有所悟的轻轻点头,道:“确是如此。《+乡+村+小+说+网 手机阅读 》上将军跟随主公征战多年,屡立战功,我军能够发展到今日这般强盛,上将军厥功甚伟,鲜有败绩。迄今为止,他唯一的败绩便是出任北地太守时遭遇南匈奴寇边,致使北地郡半数城池沦陷。
但这并非他指挥无方,而是蛮军出其不意的伺机偷袭,且拥有十几万大军,因此单凭一郡之力确实无法抵挡凶猛如虎的蛮军。”显然,吕蒙对李暹过往战绩知之甚详,对李暹的统兵征战能力钦佩有加。
周瑜道:“上将军的战绩是有目共睹的。最为难得的是,其人沉稳大度,老成持重,可堪大任。多年以来,他一直留守后方,既能稳定局势,又要为大军筹措粮草,因此主公才能毫无后顾之忧的常年领军征战在外。”
这是周瑜有感而发的由衷之言。
事实亦是如此。纵观李利多年征战生涯,每当遇到强敌来犯或决定生死命运之际,他领兵征战在外,坐镇后方老巢的一定是他的弟弟李暹。武威起兵时,面对马腾、韩遂联军气势汹汹而来,李利率领大军倾巢而出前往黑龙岭与之决战,当时坐镇后方的正是李暹。长安之乱时,李利率军奔袭千里赶往长安,替他坐镇后方威武郡的还是李暹。司隶大战之际,李利率军与中原诸侯鏖战将近两年。而替他坐镇长安的并不是李傕,而是屯军郿邬的弟弟李暹。
最为令人瞩目的还是,讨袁联盟征讨淮南和冀州的中原大战。为了这场大战。李利事先将麾下最早跟随他的一大批将领悉数调离主力战营,改任各州郡的守城将领或戍边将军,而他的李暹则坐镇凉州。如此安排,看似毫不相干、形同虚设,实则用意深远,老成谋国。
尽管李暹手里并无大军,可是他却留在李利的起家之地——凉州。而镇守各州郡的将领则是最早跟随他们兄弟打天下的嫡系将领。这就意味着,一旦李利率军征战中原落败。即便是遭遇空前惨败,其后方仍有李暹和一众老将坐镇,危急时刻李暹可以直接调集各州郡的郡府兵参战,或率军驰援。再不济。纵然司隶沦陷,只要李暹替他守住凉州,就能确保后方根基不失;这样以来,他早晚还能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这般精密而隐晦的布局,使得西凉文武大多数人都被蒙在鼓里,浑然不知李利于战前便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而留守凉州的李暹看似有名无实,毫不起眼,实际上坐镇各州郡的将领和他们帐下的郡府兵都是听从他调遣的大军。这支郡府兵单兵战力不强,却胜在数目庞大、人多势众,其综合战力丝毫不逊于西凉军主力战营。
毫不夸张地说。李利每次率军征战都留有后手,这便是他的弟弟李暹。
然而李暹在西凉军中虽然长期身居高位,却并没有直接掌握哪支主力战营,给人一种没有实权的错觉,仿佛他之所以能够身居高位,全是仰仗其兄李利的偌大威名。靠的是同胞兄弟的情份。可是谁又知道,正是因为李暹性格内敛、沉默寡言。从不出风头的秉性,让他成为李利藏于身后的最牢固的坚实后盾,一个最容易被人忽视却又无处不在的幕后英雄。
这一切都隐藏在暗处,从李利起兵的那一刻起便已存在,可是很多人却对此毫无察觉,这些年来一直被蒙在鼓里。以至于,现如今李利麾下的许多文臣武将都误认为上将军李暹是个平庸无能之辈,若不是有个权势滔天的哥哥,他焉有位至三公的权势地位?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一无所知,毫无察觉。时至今日,的确有很多人都无视李暹的存在,可是真正的智者却从来没有轻视过这位沉默寡言、不爱出风头的上将军,时刻留意着他的一举一动,从而渐渐发现李暹绝非平庸之辈,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智若愚的当世强者。其才能或许无法与其兄李利相提并论,却是足堪大用的将帅之才,多年来一直担负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李利交给他的重托,并且出色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使命。
这些时刻关注李暹的人,就是李利麾下的五大谋主和四位将帅,周瑜便是其中之一。
周瑜早先并未留意到李暹的特殊地位,不知道他在历次大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更不知道李暹其实就是李利镇守后方的坚实后盾,根本没有察觉到李利对这个弟弟有多么看重。
直到此次出征益州,周瑜竟然出乎预料的出任三军统帅,而跟随他一同出征的赫然就有李暹在内。当他知道大军出征的全部阵容之后,心中便隐隐感到此次出征与以往大不相同,而李利让他担任主帅似乎另有深意。
有鉴于此,周瑜便将帐下诸将逐一摸底排查,经过长达四个月的了解观察之后,他得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
首先,此次随军出征的四营主将统领就很值得推敲。四名统领之中除了李暹之外,排名第一的便是赵云,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李暹是他的亲妹夫,他是李暹的大舅哥。其二是龙骧营统领马超,除了官职之外,马超是李利的大舅哥,与李暹之间同样有着极其亲近的亲属关系。最后一位是老将黄忠,他是四营统领中唯一与李暹没有亲属关系的统兵将领,只听命于主公李利。
从这里面不难看出,四个主力战营中有三个是听命于李暹的。如果周瑜和李暹之间发生分歧,并且谁也说服不了谁的话,那么周瑜根本指挥不动这三营人马。由此他这个三军主帅就会沦为有名无实的傀儡。
其次,周瑜发现李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领军出征了。此次是他时隔多年之后第一次率军出征,并且还担任着第一副帅的职务。这就是说。隐藏幕后的李暹终于重新走出来,不需要留守后方了。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从前他之所以留守后方,那是因为李利还没有子嗣或孩子太小,亦或地盘很小,战略纵深极其有限,这就需要后方稳固。有一个强有力的臂膀替他镇守后方。但是,如今李利的孩子慢慢长大了。其长子李昊现年已有七岁,已经懂事了;此外,李利治下州郡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已然拥有足够广阔的战略纵深,后方相对稳固,不需要时刻提防死守了。如此以来,李暹便被解脱出来,可以外放任职,镇守一方。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周瑜最终得出结论:此次出征益州的主帅本来应是李暹,奈何李暹蛰伏多年,在军中威信不够。恐怕掌控不了十几万大军;这就需要重新选一位主帅接管大军,但实际上却是从旁辅佐李暹,助他攻取益州。等到攻取益州之后。将来坐镇益州的正是李暹,因此他需要在此次征战中建立功勋,为随后镇守益州夯实基础,在益州百姓心目中树立威信。
听了周瑜掐头去尾的简略解释一番之后,吕蒙恍然大悟,终于知道周瑜为什么要对李暹一再忍让。为何不惜自降身份而替李暹树立威信。
“既如此,主公为何偏偏挑选都督出任有名无实的主帅。而不选其他将领?还有,都督既然早就知道此次出征的真正目的是辅佐上将军,为何还要接受任命,何不请辞,让主公另选旁人呢?”很明显,吕蒙这是在替周瑜鸣不平,心中颇为不忿,是以言辞颇为激烈,话里话外透漏着对李利任人唯亲的做法颇为不满,认为这么做有失公允,对周瑜很不公平。
出乎预料的是,周瑜闻言后,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笑道:“子明有所不知。主公之所以让我辅佐上将军,是因为我同样需要一场大胜替自己正名,在这一点上,我和上将军的需求是一致的。上将军需要为日后坐镇益州打下基础,而我则需要借助这场胜利洗刷冀州惨败的耻辱,重新回到三军主帅的位置上。”
“呃!”吕蒙神情错愕,不解地道:“都督方才不是说,此次出征只是辅佐上将军吗?这样以来,即便能够一举夺取益州,只怕战后的功劳也全是上将军一个人的,都督又能从中得到什么?”这话问得简洁且直白,却并无恶意。不仅如此,还说明吕蒙真心替周瑜着想,是真正站在他这边的。
周瑜轻轻一笑,一边端起茶盅示意吕蒙饮茶,一边慢条斯理的微笑道:“子明终是武将出身,擅长沙场征战,却不谙为官之道。我此番虽是辅佐上将军出征益州,却终究是名义上的三军主帅。这就够了。
事成之后,上将军自然是厥功甚伟,继而坐镇益州,牧守一方,此为实利;而我却从中获取攻占益州的荣耀,藉此弥补之前冀州战败的过失,将功折罪,功过相抵,从而重新接管军权,同样获得坐镇一方的资格。这是两全其美之事,彼此通力协作,互助互利,最终各取所需。况且,上将军终归是主公的胞弟,我等身为臣子,理应遵从主公的命令,辅佐上将军亦是份内之事。如此公私兼顾、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原来如此!末将明白,多谢都督教诲。”吕蒙恍然大悟道。
恰在此时,一壶茶喝完,他二人随即起身离开后院,亲兵卫队已经整装待发,于府门外等候多时了。天色已至傍晚,正是大军起行出征之时
——————未完待续——————————————
ps:【衷心感谢:“ranky”书友的月票支持,新春快乐,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第137章 【李文昌的坚实后盾】
第137章 【李文昌的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