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作者:愚乐

    第四十一章反应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作者:愚乐

    第四十一章反应

    1979年,4月30日,星期一。

    风小波站在公司大厦附近的一家书报摊前,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翻着各种杂志,准备买一本用来打发时间——上班很无聊的,尤其是生意清淡的时候。

    他口味很杂,买杂志只看封面,要么上面有美女,要么上面有他感兴趣的标题。

    翻了几本之后,他把目光投向了《明报周刊》。

    封面是一男一女,一坐一站,标准的双人封面照,没什么特别的,那女的虽然看起来身材不错,但算不上特漂亮,也没有漏胸露大腿,风小波对她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封面上的标题——“20岁,3个月,香港最年轻的千万富豪发家史!”

    拿起杂志,三下两下翻到封面人物专访栏目。

    “沈冲,男,20岁,矩阵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大学肄业生,魔方发明者,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狂赚数千万港币,创造了香港有史以来最快的赚钱纪录,是香港最年轻的千万富豪。”

    “李开元,女,24岁,矩阵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和合伙人,香港最年轻的千万女富豪。”

    风小波眼皮子跳了跳,20岁,3个月,千万身家?白日梦么?

    “老板,这期《明报周刊》你看了没?”

    “看了。”书报摊老板放下手中的一叠报纸,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说道:“说起来你别不信,这期《明报周刊》封面上的两个人,我都见过,就在春节前,他们俩来求我代售魔方,求了好久,我看他们挺可怜的,就帮忙收了一箱子,没想到,这才两三个月,他们就赚了几千万。”

    “真的假的?”风小波斜着眼睛鄙视:“你吹牛吧?”

    “是真的!”书报摊的老板见他不信,从书报摊后面拎出来一个小纸箱子,指着上面的字迹说道:“你看你看,这就是当时装魔方的箱子,这边还有签名,李开元,看到没,就是《明报周刊》封面上的那个女的,她来收款时候亲笔写的。”

    风小波凑过去看了看,确实有个签名,他用手摸了摸,然后问道:“老板,你留着这个纸箱子干什么?”

    “我早就看出来他们俩不是凡人。”书报摊的老板得意的吹嘘道:“所以留着这箱子,沾沾财气,两三个月赚几千万,说不定是财神童子转世。”

    “切!”风小波一挥手,鄙视了书报摊的老板几句,然后扬了扬手中的杂志,说道:“买一本。”

    走进公司大厦,在等电梯时,一个西装革履的家伙瞄了瞄风小波手中的杂志,搭讪道:“最年轻的千万富翁,啊哈?”

    “你看过了?”

    那人点头,说道:“比拍电影还神奇,一个春节,就卖了10多万个魔方,没过两月,就打入了北美市场,销售额突破500万美元,呵呵,我们公司开了七八年,去年一年的销售额才400多万美元,还不如人家一个月。”

    “你说这是真的么?”

    “《明报周刊》应该不会报假消息,而且魔方确实很火。”那人拿手指了指天花板,说道:“这栋楼里,每个办公室都能搜出来一堆。”

    “说的也是。”风小波点头,别人不说,他自己就有两个,桌子上摆着一个镜面魔方做装饰,抽屉里放着一个普通魔方,无聊时候用来打发时间。

    一个早晨,经理都在附近晃悠,风小波一直没机会开小差去看杂志,于是中午和几个同事一起去附近的茶楼吃饭的时候,顺手把杂志也拿了,打算边吃边看。

    “哟,小波,你也买了这期的《明报周刊》啊。”一个男同事看到他手中的杂志,说道:“早知道你买了,我就不买了。”

    “早上经理发癫,一直在我旁边晃悠,都没机会看。”风小波问道:“你看过了?”

    “我们都看了。”一个女同事按了下行的电梯键,然后赞叹道:“沈冲很帅的呀,又会赚钱,那个李开元运气真好,攀上了这样的男人,一辈子都衣食无忧了。”

    风小波暗恋这个女同事好久了,闻言很不爽,他摊开卷着的杂志,指着封面,用嘲讽的语气问道:“你说他帅?”

    “怎么不帅?”那女孩子瞥了他一眼,说道:“你看看你们,一个个都留着大鬓角,看着就邋遢,看看人家,短碎发,多精神,在看看人家穿的格子衬衫,多清爽,再看看你们,黑西服白衬衫,好像扑克牌似的。”

    “就是,就是,个个都以为自己是猫王,是披头士,其实丑的要死。”

    “我最讨厌男人留长头发了,又不会打理,头皮屑乱飞,恶心死了。”

    同行的几个女同事轮番声讨,风小波和男同事不约而同的摸了摸自己的大鬓角。

    挤进电梯,几个女孩子还在叽叽喳喳的讨论。

    “我觉得李开元的那件风衣不错,不知道哪里有卖?”

    “你傻啊,马上都夏天了,买风衣干嘛?”

    “哎,对了,沈冲说他投资了一部电影,马上就要上映了,你们到时候去不去看?”

    “去,当然去。”另一个女孩子说道:“不知道他有没有参演?”

    “你花痴啊!”风小波不屑,作为公司著名的电影通,他觉得有义务给几个女孩子科普电影常识,“人家是老板,哪个老板会亲自去演电影的,邵逸夫演过电影吗?邹文怀演过电影吗?”

    “邵逸夫都七老八十了,他演电影谁会去看。”一个女孩子反驳道:“人家沈冲又年轻又帅气,亲自演电影怎么不行?”

    风小波张嘴欲驳,想了想还是消停了,古龙都说了,和女人吵架,是天底下最傻的事情。

    “听说他投资的电影是根据龙虎山凶杀案改编的,会不会很吓人呀?”

    “应该不会吧。”

    “哎,小波,龙虎山凶杀案是什么案子?”

    “好像是个什么双尸命案,挺轰动的,好多年前的事吧,那时候我还在上中学,记不清了。”

    ……

    费利通(fred)也买了一本《明报周刊》,他粗通汉语,但对汉字一窍不通,买这本杂志,是因为他认识封面人物之一的沈冲。

    那天,秘书去买魔方,结果跑了三个街区才买到,他玩了一会之后,敏锐的觉察到这个小玩意,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虽然如此,身为汇丰银行的高级投资顾问的费利通,并没有特别关注魔方,因为在汇丰银行这样的巨无霸眼里,魔方和它背后的公司,就好像蚂蚁腿上的绒毛。

    直到有一天,他和远在伦敦的家人通电话,七八岁的小儿子跟他汇报在学校里参加了魔方比赛,这时候,他才恍然发现,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魔方居然已经漂洋过海,席卷全球了。

    这么快的扩散速度,让费利通很吃惊,对魔方背后的矩阵科技公司兴趣大增,正好这家公司的财务都是由汇丰处理,于是他在沈冲来办理业务的时候,特意约见了他。

    虽然没有聊多久,但沈冲青春年轻的面容,鲜明新颖的想法,还有对未来的远见,都给费利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当他看到印有沈冲封面的杂志的时候,就随手买了一本。

    走进办公室,他脱下大衣,摘下帽子,递给秘书艾丽,等她收拾好了之后,才问道:“艾丽,你会不会读汉字?”

    “先生,我在这里工作了18年,和无数中国人打过交道,他们语言和文字,对我来说,和英文没有任何分别。”

    “非常好,你帮我个忙,来翻译一下这篇文章。”费利通打开《明报周刊》,翻到沈冲的专访页面,说道:“不需要逐字翻译,把大意说给我听听就好。”

    艾丽拿过杂志,一边阅读,一边随口翻译成英文。

    专访开头,用了大篇幅谈论沈冲的身世和魔方的营销,费利通听了一会,感觉有些失望,都是些常规的故事和商业手段,他觉得这份专访的水平太低了,再听下去是浪费时间,于是打算让艾丽停止翻译。

    就在这时,费利通听到了”知识经济“的字眼,新颖的观点让他精神一振,开始认真听起来,可惜杂志里只是很简略的论述了一下,很快就没有了,接下来的内容是电影革新之类的话题,费利通对此毫无兴趣。

    “艾丽,停一下。”费利通抬了抬手,打断了艾丽的翻译,问道:“刚才的内容里,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enoy,是不是这个词?”

    “是的,先生。”

    “能把有关这个词的内容翻译成文字吗?”费利通说道:“要严肃,准确的翻译。”

    “可以。”艾丽看了看杂志,说道:“只有很短一段,没有太多内容,最多十分钟,可以翻译好。”

    “那赶紧去做吧。”

    “那这篇访谈,后面的内容还需要我继续翻译吗?”

    “不用了,我对电影没有兴趣,尤其是中文电影。”

    ……

    清水湾,邵氏片场。

    “老蔡,你可真悠闲,一边品茶,一边百~万\小!说,好享受。”

    楚原走进蔡澜的办公室,一屁股躺在沙发上,长叹一声,抱怨道:“我可累惨了。”

    “你可是邵氏的擎天白玉柱,跨海紫金梁,楚大导演要是不忙,我都要失业了。”蔡澜笑着站起来,拿了个杯子,给他泡茶,问道:“《绝代双骄》拍完了?”(注1)

    “还没有。”楚原翻身坐起来,接过茶杯,轻轻喝了一口,说道:“我得缓一缓,偷个懒,再这么搞下去,不仅身体受不了,心也受不了啊。”

    “你我真是相映成趣,我是闲的发慌,你是忙的发慌。”

    “你天天上班,玩玩书画,刻刻印章,工资照拿,生活照过,不知道有多舒服。”楚原唉声叹气的抱怨道:“你知不知道,我有多久没有回家了?”

    “多久?”

    “其实我也不知道。”楚原苦笑,说道:“自从拍了《流星蝴蝶剑》之后,我每年至少有300天呆在摄影棚里,连续呆了三年多,你说累不累?”

    “你跟方小姐求求情,请个假,回家休息几天嘛。”

    “方小姐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吗?”楚原又躺在沙发上,捶着腰说道:“她恨不得我永远呆在摄影棚里,一部电影还没拍完,就来问下一部拍什么了,我只要报个名字,第二天就发通告,说楚原要拍新片了,这样的状况,我就是想走也走不了啊。”(注2)

    “谁让你红呢,邵氏现在的电影,可以没有狄龙,可以没有井莉,但不能没有你楚原。”蔡澜幸灾乐祸的道:“楚千万的大名,谁不知道?只要电影海报上签了你的名字,在台湾票房肯定过千万,你是财神爷啊,方小姐当然得把你供着。”

    “我哪里算什么财神爷啊。”楚原挪动了一下脑袋,稍微靠起来一点,说道:“你有没有看最新一期的《明报周刊》?封面上的那小子,才是真财神爷,3个月赚了几千万,我3年拍了15部电影,累死累活,还不如人家一个月赚的零头多。”

    “你说他?”蔡澜拿起案头的杂志,竖起封面给楚原看。

    “就是他。”楚原见蔡澜神色有异,问道:“你认识?”

    “只通过电话,没见过面。”蔡澜放下杂志,说道:“你天天呆在摄影棚里,两耳不闻窗外事,这小子,最近几个月在电影圈里搞出不少事。”

    “什么事?”

    “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蔡澜在案头翻了翻,拣出几本杂志,作势欲抛,说道:“你自己看吧。”

    “别,别,我哪有功夫看,《明报周刊》还是今天吃早饭时候,剧务拿给我看的。”楚原连连摇手,“你随便说说。”

    “简单的讲,就是他预言香港电影行业正在发生一场革命。”蔡澜放下杂志,说道:“然后他又办了两本电影杂志,鼓吹电影新人和新电影,声势弄的比较大。”

    “这没什么吧,听起来和那本《大特写》差不多。”

    “你那都是老黄历了,《大特写》去年初就停刊了,几个编辑又办了个《电影双周刊》,才出两期,就被沈冲收购了,改版成一本周刊,一本月刊。”蔡澜拿着一本比较厚的杂志,站起来,递给楚原,说道:“这是他办的月刊,你看看,其中有个香港电影市场调查的栏目,非常有参考价值。”

    楚原坐起来,接过杂志,按照目录,翻到蔡澜所说的栏目页面,匆匆看了几眼后,不由自主的坐直了身体,认真看了起来。

    楚原从50年代就开始拍电影,国语粤语,时装片古装片,统统拍过,只要再拍一两部电影,导演的电影数量就将突破一百部大关,他可谓电影业的行家里手,绝对的专家。

    正因为专业,所以他一眼就看出来这个香港电影市场调查的意义所在,这里提供了上千份有效问卷调查之后得到的结果,内容涵盖电影观众的年龄构成,身份学历,收入多寡,以及观影习惯,戏院选择,还有对国语片粤语片的看法,最希望看到的电影内容等等,足有二十多条,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对电影公司来说,这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东西。

    楚原匆匆浏览了一下之后,拿着杂志,站起来说道:“本以为这个沈冲,是赚了钱之后,来电影圈随便玩玩的花花大少,不过看了这个之后,我感觉他的心很大啊。”

    蔡澜点头,说道:“我也深有同感。”

    “你忙吧,我去摄影棚了。”楚原举了举杂志,说道:“这本杂志我拿回去看看。”

    “拿去吧。”蔡澜站起来,送楚原出门,在分别前,他有些感慨的说了一句:“楚原,说不定哪一天,我们两个都要给这个年轻人打工。”

    ……

    ————————————————————————————

    注1:《绝代双骄》大致在这个时候拍摄。

    注2:这里对话信息来自楚原自传。

    第四十一章反应

    第四十一章反应

章节目录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愚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愚乐并收藏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