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张绍辉这个人没有主见,就像墙头草一样,风吹两边倒。李欣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他听着很有道理,心里会渐渐升起一丝希望。可是现在看着王明辉举出这两个确确实实发生过的例子来说明大盘从低点上涨超过20%也不一定会进入技术性牛市的时候,他心里刚刚萌生起来的那一丝希望又破灭了。他心情暗淡地暗中瞅了李欣一眼,想看看李欣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解释。
张绍辉也像王明辉那样认为李欣在这两个事实面前完全无法自圆其说,李欣刚才说的那个20%的金标准在这两个事实面前完全就像是个笑话一样。
而且李欣刚才听完王明辉的话后那淡淡的一笑在张绍辉看来有些别样的味道,他认为李欣是要用这种笑容掩饰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尴尬。
可是李欣在那淡淡的一笑之后丝毫也没有迟疑,接下来马上就回答了王明辉的疑问。在李欣看来,王明辉说的这两个问题他已经思考过不止一次了,解答这两个问题对他来说易如反掌。而且他从眼睛的余光里也能感觉到张绍辉和王浩强在听完王明辉的话之后,对自己投来了一丝不信任的目光。这个时候李欣已经毫无退路了,在这个问题上的丝毫犹豫和退缩都会让眼前这三个人认为自己是纸上谈兵。
于是李欣回过身去把自己的椅子拉了过来,在王明辉身旁坐下,然后接过王明辉手里的鼠标,指着电脑屏幕上说:“我们先说4月22号从2990点涨到5月5号的3768点这一波上涨,其上涨幅度达到26%,远远超过了刚才我说的上涨20%就进入技术性牛市的那个金标准,可是为什么它的涨幅超过了20%却没有进入技术性牛市呢?这得要从另外一个20%的金标准说起,那就是大盘指数从去年10月中旬的6124点跌到去年11月底的4778点。这一波下跌的幅度是21.98%,刚好达到了从高点下跌超过20%就进入技术性熊市这一个金标准。也就是说,从去年11月28号开始,大盘已经进入了熊市。而大盘一旦进入熊市,按照艾略特波浪理论来推算,它一般会走出总共五浪的下跌行情。从去年10月中旬到11月28号这一波21.98%的下跌只是下跌过程中的第一浪。而从去年11月28号的4778点到今年1月14号的5522点是第2浪,这第2浪是整个熊市下跌过程中的一个上升回调浪。从今年1月14号的5522点下跌到4月22号的2990点是第3浪,这是下跌浪。你刚才说的从4月22号的2990点涨到5月5号的3768点,虽然其上涨幅度达到了26%,但是这一波上涨只是总共五浪中的第4浪,这是一个上升回调浪。大盘跌到这个地方为止,已经完整地走出了第1、第2和第3浪,尤其是第3浪下跌从5522点跌到2990点,跌幅达到了45.8%,跟第1浪和第2浪相比,这一浪下跌完全符合艾略特波浪理论中的第1条铁律:第3浪不能是最短的。也就是这个第3浪45.8%的跌幅完全奠定了今年这个大熊市的格局,在这个第3浪之后经过第4浪的回调,一定还会走出幅度不小的第5浪下跌。因为下面还有第5浪下跌要继续,所以第4浪的回调空间虽然达到了26%的上涨幅度,但是它也不可能进入技术性牛市,因为熊市的第五浪都还没开始呢。这就是为什么4月22号到5月5号这一波从低点到高点的上涨幅度超过了20%这个金标准却没有出现技术性牛市的根本原因。”
李欣一边说着一边用鼠标调出了划线工具,用箭头明确地标出了从6124点下跌到5月5号的3768点这一过程中的第1浪、第2浪、第3浪和第4浪。
李欣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他要给足王明辉思考和提问的时间,看看王明辉对这样的解释还有没有疑问。
王明辉听完李欣的解释之后过了几十秒钟都没有吭声。
李欣见王明辉不再提问,就用鼠标在5月5号的3768点到9月18号的1802点之间画了一条长长的箭头,然后说:“这就是随后的第5浪下跌,这一浪的下跌幅度更大,超过了第3浪的下跌幅度,达到了52.2%。从图形上看,熊市的五浪下跌已经全部完成了。大盘指数在跌到9月18号的1802点这个位置上的时候,碰见了一个关键性的利好消息,要是我没记错的话,那一天晚上应该是宣布了降息的利好消息。结果在这个利好消息的刺激下,股市第2天就暴涨,在5个交易日之后的9月25号大盘指数就飙升到了2333点。这就是你说的那个从低点到高点之间的上涨幅度达到了29.5%,远远超过了20%的金标准却没有进入技术性牛市的第2个例子。按理来说大盘指数跌到9月18号的1802点这个位置上时,已经走完了完整的五浪下跌,这个时候它从低点到高点之间的上涨幅度达到29.5%,已经超过了20%这个牛熊转换的金标准,可为什么它也没有进入技术性牛市,反而从9月25号之后进一步下跌,一直跌出了1664点的新低呢?这里边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因为9月26号是国庆黄金周之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在9月25号涨到2333点的位置上之后,9月26号收出了一根小阴线,收盘点位是2293点,略微下跌。因为未来一个星期没有办法交易,所以26号这一天大盘指数是在相对高位横盘整理,以不涨不跌的态势迎接国庆黄金周之后10月6号的开盘。可是从9月27号到10月6号这期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呢?这一点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华尔街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如果没有金融风暴这一影响全球资本市场的重大事件,大盘指数原本是真的很有可能在9月25号之后进入技术性牛市的。”
李欣说起这些技术性问题是滔滔不绝、胸有成竹的,王明辉听到这里,对李欣的解释已经心悦诚服了,可他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这一次大盘指数从1664点上涨的幅度超过20%后,股市到底会不会进入技术性牛市。于是他问道:“在之前两次上涨幅度超过了20%都进入不了技术性牛市的情况下,你怎么敢断定大盘第3次上涨的幅度超过20%就能进入牛市呢?”
李欣呵呵一笑,然后接着说:“说到这一次如果大盘的上涨幅度超过20%进入牛市就是大概率事件这一点,就得回过头来掰扯一下第2次大盘指数从低点到高点之间涨幅达到29.5%却没有进入技术性牛市这一点。其实在9月18号大盘指数创下1802点的低点时,上面再一次推出降息的措施就已经明显地显露出要拉抬大盘的用意了。而此后5个交易日内,大盘指数的走势也非常配合,5天的上涨幅度就达到了29.5%。要不是有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这件事情,大盘指数就真的已经涨上去了。可是时间不凑巧,这一波上涨之所以夭折,除了国内整体的经济形势比较低迷之外,就是因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那个次贷危机负面作用太大了,使得降息的利好和这一波上涨彻底夭折。这一点我体会非常深刻,我一路做空金属铜下来,在国庆黄金周之前的利润还不如国庆黄金周之后的利润更丰厚。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次贷危机导致股市和期货市场暴跌,才造成我空单的利润在国庆节之后大幅增加的。就是9月25号之后的那一波暴跌,使得股市和实体经济雪上加霜,股市也在10月28号创下了1664点的最低点。我自己估计,如果没有国庆黄金周之后的这一次暴跌,实体经济的状况没有在国庆节之后进一步恶化的话,上周末11月7号就不会出台那个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因为国庆黄金周之后到11月7号的这一轮下跌,已经让整个经济环境出现了非常不好的迹象,如果再不出台重磅的利好拉动整个经济的话,那将来可能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上周末出台的那个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岂是今年的几次降息可以比拟的?降息只是微调,而那个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对整个经济起到了兜底的作用。这个计划一出台,整个经济的基本面就彻底改观了。有了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老白干对付不了啊?再加上今年10月份以前几次降息的累积作用,所以我才说这一波大盘指数真的要是从低点到高点之间上涨幅度突破了20%,那进入技术性牛市就几乎是十拿九稳了。这就是这一次大盘指数如果真的上涨幅度达到了20%跟之前那两次最根本的不同点。”
张绍辉也像王明辉那样认为李欣在这两个事实面前完全无法自圆其说,李欣刚才说的那个20%的金标准在这两个事实面前完全就像是个笑话一样。
而且李欣刚才听完王明辉的话后那淡淡的一笑在张绍辉看来有些别样的味道,他认为李欣是要用这种笑容掩饰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尴尬。
可是李欣在那淡淡的一笑之后丝毫也没有迟疑,接下来马上就回答了王明辉的疑问。在李欣看来,王明辉说的这两个问题他已经思考过不止一次了,解答这两个问题对他来说易如反掌。而且他从眼睛的余光里也能感觉到张绍辉和王浩强在听完王明辉的话之后,对自己投来了一丝不信任的目光。这个时候李欣已经毫无退路了,在这个问题上的丝毫犹豫和退缩都会让眼前这三个人认为自己是纸上谈兵。
于是李欣回过身去把自己的椅子拉了过来,在王明辉身旁坐下,然后接过王明辉手里的鼠标,指着电脑屏幕上说:“我们先说4月22号从2990点涨到5月5号的3768点这一波上涨,其上涨幅度达到26%,远远超过了刚才我说的上涨20%就进入技术性牛市的那个金标准,可是为什么它的涨幅超过了20%却没有进入技术性牛市呢?这得要从另外一个20%的金标准说起,那就是大盘指数从去年10月中旬的6124点跌到去年11月底的4778点。这一波下跌的幅度是21.98%,刚好达到了从高点下跌超过20%就进入技术性熊市这一个金标准。也就是说,从去年11月28号开始,大盘已经进入了熊市。而大盘一旦进入熊市,按照艾略特波浪理论来推算,它一般会走出总共五浪的下跌行情。从去年10月中旬到11月28号这一波21.98%的下跌只是下跌过程中的第一浪。而从去年11月28号的4778点到今年1月14号的5522点是第2浪,这第2浪是整个熊市下跌过程中的一个上升回调浪。从今年1月14号的5522点下跌到4月22号的2990点是第3浪,这是下跌浪。你刚才说的从4月22号的2990点涨到5月5号的3768点,虽然其上涨幅度达到了26%,但是这一波上涨只是总共五浪中的第4浪,这是一个上升回调浪。大盘跌到这个地方为止,已经完整地走出了第1、第2和第3浪,尤其是第3浪下跌从5522点跌到2990点,跌幅达到了45.8%,跟第1浪和第2浪相比,这一浪下跌完全符合艾略特波浪理论中的第1条铁律:第3浪不能是最短的。也就是这个第3浪45.8%的跌幅完全奠定了今年这个大熊市的格局,在这个第3浪之后经过第4浪的回调,一定还会走出幅度不小的第5浪下跌。因为下面还有第5浪下跌要继续,所以第4浪的回调空间虽然达到了26%的上涨幅度,但是它也不可能进入技术性牛市,因为熊市的第五浪都还没开始呢。这就是为什么4月22号到5月5号这一波从低点到高点的上涨幅度超过了20%这个金标准却没有出现技术性牛市的根本原因。”
李欣一边说着一边用鼠标调出了划线工具,用箭头明确地标出了从6124点下跌到5月5号的3768点这一过程中的第1浪、第2浪、第3浪和第4浪。
李欣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他要给足王明辉思考和提问的时间,看看王明辉对这样的解释还有没有疑问。
王明辉听完李欣的解释之后过了几十秒钟都没有吭声。
李欣见王明辉不再提问,就用鼠标在5月5号的3768点到9月18号的1802点之间画了一条长长的箭头,然后说:“这就是随后的第5浪下跌,这一浪的下跌幅度更大,超过了第3浪的下跌幅度,达到了52.2%。从图形上看,熊市的五浪下跌已经全部完成了。大盘指数在跌到9月18号的1802点这个位置上的时候,碰见了一个关键性的利好消息,要是我没记错的话,那一天晚上应该是宣布了降息的利好消息。结果在这个利好消息的刺激下,股市第2天就暴涨,在5个交易日之后的9月25号大盘指数就飙升到了2333点。这就是你说的那个从低点到高点之间的上涨幅度达到了29.5%,远远超过了20%的金标准却没有进入技术性牛市的第2个例子。按理来说大盘指数跌到9月18号的1802点这个位置上时,已经走完了完整的五浪下跌,这个时候它从低点到高点之间的上涨幅度达到29.5%,已经超过了20%这个牛熊转换的金标准,可为什么它也没有进入技术性牛市,反而从9月25号之后进一步下跌,一直跌出了1664点的新低呢?这里边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因为9月26号是国庆黄金周之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在9月25号涨到2333点的位置上之后,9月26号收出了一根小阴线,收盘点位是2293点,略微下跌。因为未来一个星期没有办法交易,所以26号这一天大盘指数是在相对高位横盘整理,以不涨不跌的态势迎接国庆黄金周之后10月6号的开盘。可是从9月27号到10月6号这期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呢?这一点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华尔街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如果没有金融风暴这一影响全球资本市场的重大事件,大盘指数原本是真的很有可能在9月25号之后进入技术性牛市的。”
李欣说起这些技术性问题是滔滔不绝、胸有成竹的,王明辉听到这里,对李欣的解释已经心悦诚服了,可他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这一次大盘指数从1664点上涨的幅度超过20%后,股市到底会不会进入技术性牛市。于是他问道:“在之前两次上涨幅度超过了20%都进入不了技术性牛市的情况下,你怎么敢断定大盘第3次上涨的幅度超过20%就能进入牛市呢?”
李欣呵呵一笑,然后接着说:“说到这一次如果大盘的上涨幅度超过20%进入牛市就是大概率事件这一点,就得回过头来掰扯一下第2次大盘指数从低点到高点之间涨幅达到29.5%却没有进入技术性牛市这一点。其实在9月18号大盘指数创下1802点的低点时,上面再一次推出降息的措施就已经明显地显露出要拉抬大盘的用意了。而此后5个交易日内,大盘指数的走势也非常配合,5天的上涨幅度就达到了29.5%。要不是有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这件事情,大盘指数就真的已经涨上去了。可是时间不凑巧,这一波上涨之所以夭折,除了国内整体的经济形势比较低迷之外,就是因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那个次贷危机负面作用太大了,使得降息的利好和这一波上涨彻底夭折。这一点我体会非常深刻,我一路做空金属铜下来,在国庆黄金周之前的利润还不如国庆黄金周之后的利润更丰厚。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次贷危机导致股市和期货市场暴跌,才造成我空单的利润在国庆节之后大幅增加的。就是9月25号之后的那一波暴跌,使得股市和实体经济雪上加霜,股市也在10月28号创下了1664点的最低点。我自己估计,如果没有国庆黄金周之后的这一次暴跌,实体经济的状况没有在国庆节之后进一步恶化的话,上周末11月7号就不会出台那个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因为国庆黄金周之后到11月7号的这一轮下跌,已经让整个经济环境出现了非常不好的迹象,如果再不出台重磅的利好拉动整个经济的话,那将来可能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上周末出台的那个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岂是今年的几次降息可以比拟的?降息只是微调,而那个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对整个经济起到了兜底的作用。这个计划一出台,整个经济的基本面就彻底改观了。有了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老白干对付不了啊?再加上今年10月份以前几次降息的累积作用,所以我才说这一波大盘指数真的要是从低点到高点之间上涨幅度突破了20%,那进入技术性牛市就几乎是十拿九稳了。这就是这一次大盘指数如果真的上涨幅度达到了20%跟之前那两次最根本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