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千匹马和两千头牛也是作为脚力用的,况且的车队可不止五千辆,加上拉人的和使团的物资、锦衣卫的辎重还多出几百辆呢,脚力当然要必须保证充足,不然半路上掉链子可就惨了。

    关外盛产马牛羊,却也不是随处都能买到,尤其是况且对这些牲口的要求还不低,马的体格必须达到军马的标准,甚至还要超出一些,牛也必须是健壮有耐力的,至于羊就是作为食物了,倒是没有太多的要求。

    况且看着鞑靼将领和他身后列阵的三千精骑,也是吃惊不小。

    这是一支铁军啊。

    他第一眼就看出来了,这绝对是一支百战精师,每个人跟坐下的马匹好像融为一体,化作一个个雕像一般,上下都纹丝不动。

    三千人列成的方阵就像一座坚固的城池。

    况且心里揣摩着:若按自己的战术,以三千精锐能不能撕开这座坚固的方阵?

    他摇摇头,恐怕很难,大概需要至少五千人最好六千人才能撕开这座方阵,然后左右两翼包抄上去,自己的中军再以三千人出击,把这三千人围住吃掉。

    当然这样的话他的人就不够用了,左右两翼只剩下各五百人,根本完成不了包抄的任务,反而有被对方吃掉的危险。

    那么唯一的战术就是六千人撕开对方的方阵,然后两翼各有两千人包抄,这两千人还要保证被撕开成两片的敌人一个都不能跑掉,撕裂冲散对方方阵的六千人再回头分兵,一边分出三千人协助另外的两千人吃掉一边,另一边也是如此。

    这已经是以三比一的优势对阵了,况且还不敢保证真能一下子吃掉对方,中间有什么变故还难说。

    他原以为自己练出的兵足可以跟鞑靼的骑兵一比一战个不相上下,现在看来他的想法有点乐观了。

    当然这次鞑靼派出的这三千精锐骑兵也应该是最优秀的,况且怀疑他们是俺答王的禁卫军中的一支。鞑靼骑兵要都是这样,这仗还打个屁啊,鞑靼的十万精锐骑兵早就可以把明帝国拿下了,至少北京是保不住了,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也是岌岌可危。

    当然况且只是单纯比较骑兵战术,他的手下可不止这些,还有戚继光传授的阵势,更有强弓硬弩,鸟铳手铳这些大杀器,所以真要打起来,况且把这些都用上,吃掉这支三千人的精骑也不是很困难。

    不过这已经让况且感觉自己是井底之蛙了,原来在京城,京军那些教头都说他的兵可以跟鞑靼一比一战平,戚继光也是如此说法。

    看来他们所说的只是鞑靼精锐中的普遍情况,而不是这种特殊训练出来的精锐中的精锐。

    这倒也能理解,就像鞑靼对明军也有同样的误解,他们对明军的战力嗤之以鼻,认为跟自己的战力比应当是十比一,真实交战情景也差不多,五六倍的明军都不敢跟鞑靼的骑兵决战,只能在远处观望着,鞑靼骑兵稍有攻击迹象,他们就远远避开。

    不过也不能说这种战术真的一点用处也没有,鞑靼的骑兵很讨厌明军这种打法,就好像身边总有一头虎视眈眈的狼群,可是狼群只是在你身边徘徊着,找机会下口,却不主动进攻。你打它就跑,你走他还跟着,简直是抓不住又甩不掉的影子,却又不能无视这种威胁。

    塞外各族屡次进攻到内地,大都是被明军这种打法打败了,各处都有坚固的城池,根本短时间拿不下,然后周围又有甩不掉还根本不跟你交战的明军黏着你,最后塞外的军队只好各地饱掠一通后就赶紧退出关外,明军则一直恭送出塞,往往在最后狠狠咬掉一块尾巴,拿来向朝廷表功。

    当然这只是普遍现象,明军毕竟也还是有敢战的将领,带领将士向塞外的军队发起攻击,虽然每次都进展不大,却也使得塞外的军队损失不小,每次战损率都不高,可是零零碎碎加起来就不小了。

    所以每次塞外各族进入关内时,都是全盛的阵容,退出去后也像是一头伤痕累累的老狮子,威风不再矣,往往需要休养生息多年才能恢复元气。

    明军中也有王牌,像关宁铁骑,那是连鞑靼的精锐也不敢小视的,多次进攻关内都是避开关宁铁骑驻守的关隘,朝廷为了确保北京的安全,又不敢让关宁铁骑离开防地去主动迎战鞑靼的军队,这才让鞑靼的铁骑在内地横行无忌。

    戚继光率领的铁军,同样给鞑靼军队不小的震动,俺答王计算过,明军中这样的铁军若是再多十万,他们就无力进攻内地了,明军不横扫他们就不错了。

    可惜明朝的国力承担不起十万精锐的费用,每年维持关宁铁骑已经耗掉军费的大半,况且的这支军队还是皇上自掏腰包养着呢。

    这次戚继光来到蓟镇练兵,也就是练了六千人,这还是张居正亲自到兵部商量,跟户部打饥荒,从各个角落里搜刮来的军费。戚继光也知道,大明就这点家底,想再多要的话,户部尚书就得辞职不干了。

    明朝为何维持庞大的官军数量,就在于官军往往都是兵户出身,不用国家负担太多的费用。

    兵户是明朝比较丑陋的制度,有人攻击说一下子把明朝的制度从最先进的中央集权制度拉回到中世纪,并非一点道理没有。

    后世人要理解兵户并不容易,其实主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祖祖辈辈都是朝廷的兵,平时为民,也一样种地,只是不用交租上税,不过每户人家都需要出人给朝廷当兵,费用还得自理。

    关外的游牧民族都是这样的,全民皆兵,平时放马牧羊,就是牧民,战争来临时,或者想要攻击别的部落或者关内时,就会召集家家户户的丁壮集合组成军队,骑上自己的马拿着自备的武器还得带着干粮跟随大汗去打仗。

    当然鞑靼也有固定的军队,保持一定的额数,那就是精锐部队,但大部分的军队还是上面那种情形。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用花费很多的军费,军队却可以一直保持很庞大的数量,但质量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况且和他的手下都在看着鞑靼的精锐骑兵,对方也一直在打量着他们。

    鞑靼的精骑骑的马虽然也很健壮,却不像况且的手下骑的马都是军马场里百里挑一精选出来的,不过鞑靼骑兵的战马都很骄傲,高昂着马头,似乎随时准备跃出跟况且的这些军马较量一番。

    两支队伍相向而行,不仅仅人看人,马也在看马。

    鞑靼精骑也都披着轻甲,手里是一样的马刀,长枪大戟的估计也在他们后面的辎重车辆里。

    他们的轻甲上还有马匹的鞍辔都带有洗不掉的痕迹,那是不知多少次战争留下来的,是经过战火的洗礼的。

    况且的锦衣卫护卫们却都一个个盔甲鲜明,制服也漂亮,人更是英俊健壮,马匹的鞍辔也都是新的,不少部件都是黄铜打造的,一些饰件更是镀了金,看上去不像是一支战斗队伍,而像是准备上检阅场接受检阅的仪仗队。

    鞑靼的骑兵们虽然不发出一丝声音,可是脸上都带着轻蔑的微笑,在他们看来,况且的手下就是一群样子货,中看不中用,无非是银样镴枪头罢了。

    虽然况且的手下有一万人,这些鞑靼骑兵并不在乎,他们觉得自己这三千人一个冲锋差不多就能把况且的一万人杀得屁滚尿流,然后就是乖乖投降了。

    让他们眼热的是这些护卫坐下的马匹,他们也没有如此好的马啊,更不用说那些漂亮的做工精致价格也不费的鞍辔饰件,那可都是财富的象征。

    这些人的口水只能往肚子里咽,那真是哗哗的流成河了。

    等到他们看到况且的行辇,尤其是十匹御马,口水再也忍不住往外流了,从衣服上一直流到马腿下,把马匹都浇湿了。

    这可是天马啊,可是况且却用来拉车!

    就凭这点,他们都想乱刀砍死况且。

    这是暴殄天物,这是犯罪,而且是最大的罪行。

    就是俺答王的马厩里也挑不出十匹如此好的天马啊。而且俺答王的行帐也是用牛拉的,绝对不会糟蹋天马来拉车,那会让草原上的人骂死的。

    骑士对于马跟对人一样,甚至比对待同类的人更友好更有感情。一匹骏马对于一个骑士来说不仅是朋友、伴侣、战友,许多时候是自己的第二条生命。

    不要说他们,就是鞑靼的将领哲罕此时也张大了口,口水流成了河,等待发觉时才不好意思地擦了擦嘴巴。

    况且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思,不过这也不是他的主意,这是皇上的安排,他只能接受。

    不过此时他在这些人面前产生了巨大的优越感,你们不是以马上民族自居吗?不是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多最好的马吗?那就看看我们内地的做派,最好的马是用来拉车的。

    这番话他幸亏没有说出来,否则肯定会引发一场暴动。

    “钦差大臣殿下,可以走了吗?”蒙将骑马过来,行军礼问道。

章节目录

大海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尚南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尚南山并收藏大海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