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不过之一,王国十有八九又多了一员极为难得的未来猛将,但他自己却捞不到啥功劳。气不过之二,功劳捞不到不算,肯定还必须为此事负责;铜银鑫其人到底是否可靠,他必须认真查明。
否则,万一出了任何问题,他的责任甚至比宁峰镇还大些。所以,于情于理他只能下刚才那个看似古怪的命令。实际情况呢,他一样不太相信铜银鑫真会有什么问题。
首先,人族死后不一定会转变为鬼,大部分会照常轮回;其次,成为低级僵尸也是符合一定条件才行的。所以说,铜甲尸的出现,万分之一的概率可能都达不到。
虎山风很快就得到了必须彻底查清铜银鑫的来历的命令,心底虽有一点抵触,却并不敢怠慢。他想了想,就决定先慢慢把铜银鑫灌醉,然后套话,最后派人核实真伪。
这并不是他想要敷衍,而是兽族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
他这一套实施得非常顺利,轻易弄明白了铜银鑫的出身,了解到了其“新生”后所有情况(当然除了系统的事)。铜银鑫在弟弟李民的提示下,伪装得也很逼真。
从黑灵石矿“新生”,挖通十余千米地道逃出来;凭蛮力击毙一条巨鳄,拖到村里去卖掉;大吃大喝一次,而后来到了宁峰镇。简单说,铜银鑫的经历就是这些,没什么曲折;而且极易查证。
虎山风派人核实情况后,就把情况迅速上报,等候上面下一步指示。
上面的鹰中校仔细研究研究虎山风上传的情报,就放心了;谨慎起见,仍派专人去复查一次。得到同样的回复后,通知宁峰镇,越级授予铜银鑫中尉军衔、职务中队长。
宁峰镇得到命令,大家又是一片欢腾。人们都对铜银鑫的高升极其羡慕,虎山风不过也是中尉中队长而已,镇守才只是上尉大队长;镇守这个大队长,名义上应该是手下管辖一千人,实际上各种人员加起来都不够那么多。
简单说一说军队编制,以历史悠久的零界人族军队为例。
人族军队往往有两种编制,一种是平时组织训练的编制,另一种是战斗部队的编制。当要组建参战部队时需要打破原编制,将士兵重新组织到新的战斗编制中去。
“什伍“之制是人族古代军队最初、最基本的编制。
5进位以及10进位制是人族普遍采用的记数方法,因此很早就用来计算与编制士兵。古代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就是一五一十的“什伍“之制。另外古代展开军队作战时往往会排列成左、右两路或左、中、右三路的阵势,由此影响到军队要采用2进位或3进位(包括其倍数)的编制。
最早的军队是以战车为核心,1辆战车及其配属的步兵合称“乘“,是最小的编制单位。按照成书于人族传说中的战国时期的《司马法》一书的说法,每乘是甲士10名(3名上车作战,7名在车下作战),徒役20名。
但也有人认为20个徒役中只有5名承担养马、炊饮,另外15名也参加战斗。
这一时期,步兵、骑兵尚未成为独立的兵种,战斗的主力是战车兵。使用的主要武器是刀枪剑戟与弓弩。这些武器的使用,一直持续到数万年之后。
人族最早崛起时期,步兵逐渐成为独立的兵种,与车兵并列。秦朝始皇大帝陵兵马俑坑中仍有战车兵,与步兵混编,依旧是作战兵种。西汉也仍然有“车士“的编制,以及在直属朝廷的北军中有专门的“虎贲校尉“,有“车骑将军“名号。战国时期步兵成为主力,各国编制不尽相同。
采用10进位的基本编制,每10名战斗兵加1名什长、1名伙勇,组成“队“;8队组成1“哨“,有哨官、哨长;4哨(前、后、左、右)组成1营,还有营官亲自指挥的亲兵6队。全营总兵员数500人(正勇336名,伙勇42名,什长32名,护勇20名,亲兵60名,亲兵什长6名,哨官、哨长各4名)。
另有180名长夫提供后勤运输。营为基本的战术以及经制管理单位。后期又组编若干个营(4、5个)为“军“,设立“分统“指挥,但只是军事指挥关系。若干个军上再设立“统领“,为战役方向单位。
上述都是人族崛起前近万年内部拼杀的古代历史中,军队编制演变情况。其后逐渐普遍使用热武器,就称为近代;近代历史依然战火频仍。后面的所谓现代,就是那场大战;其后就是人族全体为奴,新的黑暗时代了。
军队编制进一步简化为:师、团、营、连、排。详细的不提了,俱已消亡。
如今的各族,既没有抄袭人族的旧编制,也没有完全沿袭本族的旧编制。现在最流行的,就是最低级为村,村里民众自治,不设军队。基本单位为镇,镇管辖各村(百数十);镇里原则是设一大队,兵员一千。
其上是州。州管数十镇,设一军,兵员一万。
其上是王国,王国管数十州,设十军(一般不足),兵员十万。
不足都是正常的,养军队开销太高昂,哪来那么多钱啊?
铜银鑫刚入伍,一下子就破格晋升中尉中队长,意义绝对是非同凡响的。以虎山风为例,他是在军队中的普通士兵熬出来的,也是代表了军队中有幸能够活着晋升最常见的情况。
如果就是从最低级干起,熬到一级军士长,正常需要二十年之久;再熬到中尉,至少需要三十来年时间。说句冷笑话,只要不死,升官发财都没问题的。然而上了战场就知道,死不死谁也不知道。
最可怕的一般不是死了,而是伤残。人们普遍认为,若落个严重伤残,那比死了还不好过。
中尉中队长理论上,是管辖一个中队一百名士兵的;中队下面十个小队,每小队十人。
任何普通中队,都已经是一个基本作战单位。按照具体任务分工,首先说必须有一个小队是火工小队,负责全中队的伙食,顺便管理军粮;然后是侦查小队,古代叫做斥候;此后,应该具备的还有,军械小队,负责军粮之外的所有后勤;比如说弓箭、营帐等物资。纯粹负责战斗而不分管其他事务的,大概只有六七个小队。
上面说的是准备奔赴战场参加作战的,而驻扎在镇里面的一个中队或大队,任务都改为镇里面各方面的琐碎任务。各族的重武轻文的习气很难改掉,到现在还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宁峰镇按理说应该有九个或十个中队长,实际上是只有四个;每一个中尉中队长都至少负责两大项工作。虎山风负责军事,平时事情少一些。还有三位,分别管农业、工商、民政,他们平时的事务很繁杂。
铜银鑫的任命下达,全镇都有些喜大普奔,人们参军的热情顿时高涨起来。铜银鑫的情况,很快传遍了镇里,大家都欢欣鼓舞。各地征兵,都是需要自行组队赶赴州中汇合的;有铜银鑫这员猛将带队,人们非常放心。
没过十天,一百人招满;大部分都是武徒级八九阶的,还有十余人是武师级一二阶的。军粮征集更加顺利,镇里面人们对“前程”普遍有很大信心。
只有兵器方面稍稍不尽人意,大部分人的兵器都比较陈旧。陈旧还算好的呢,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武器。连中队长铜银鑫也一样没有,镇里武器库中的存货,基本全是接近于废铜烂铁的。
二年一小征,五年一大征,久而久之,镇里就习惯成自然地开始敷衍。
这次不一样,兵员平均素质远远超过了以往很多次;不过,各家还是不愿意太主动“出血”。军兵参军后,军粮没办法不自行解决,很多人却往往不愿意再自行负责兵器。
无奈,宁峰镇镇守大人和他的四位副官,只好亲自出面,挨家挨户地去做“思想工作”,动员大家再帮助镇里克服困难。军粮与兵器,是关系到出征前的两大方面军功的!
不是只有这次,以往都是这样的规矩。不过过往很多年的那些次,人们对此越来越不上心的原因在于,从镇里出发赶往州里是上面定下的;本意就是临战实际训练重要内容之一。
沿途百八十千米大路,很可能会遭遇盗匪、小群成群野兽袭击;新军顺便练练手、磨磨刀。
然而,新军完美战胜阻碍的情况并非很多,反而经常被逼得狼狈不堪。好不容易抵达州里,常常是残兵败将、丢盔弃甲的灰头土脸模样。那样,镇里上上下下可以获得的军功自然就很微薄。
慢慢就成了恶性循环。军功是干什么的?可以说,军功关系到一切,比什么都重要!灵石与灵石碎片都是统一归王国分配的,灵石基本都要上交,灵石碎片才是武师级以上所有人用来修炼的消耗品。
否则,万一出了任何问题,他的责任甚至比宁峰镇还大些。所以,于情于理他只能下刚才那个看似古怪的命令。实际情况呢,他一样不太相信铜银鑫真会有什么问题。
首先,人族死后不一定会转变为鬼,大部分会照常轮回;其次,成为低级僵尸也是符合一定条件才行的。所以说,铜甲尸的出现,万分之一的概率可能都达不到。
虎山风很快就得到了必须彻底查清铜银鑫的来历的命令,心底虽有一点抵触,却并不敢怠慢。他想了想,就决定先慢慢把铜银鑫灌醉,然后套话,最后派人核实真伪。
这并不是他想要敷衍,而是兽族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
他这一套实施得非常顺利,轻易弄明白了铜银鑫的出身,了解到了其“新生”后所有情况(当然除了系统的事)。铜银鑫在弟弟李民的提示下,伪装得也很逼真。
从黑灵石矿“新生”,挖通十余千米地道逃出来;凭蛮力击毙一条巨鳄,拖到村里去卖掉;大吃大喝一次,而后来到了宁峰镇。简单说,铜银鑫的经历就是这些,没什么曲折;而且极易查证。
虎山风派人核实情况后,就把情况迅速上报,等候上面下一步指示。
上面的鹰中校仔细研究研究虎山风上传的情报,就放心了;谨慎起见,仍派专人去复查一次。得到同样的回复后,通知宁峰镇,越级授予铜银鑫中尉军衔、职务中队长。
宁峰镇得到命令,大家又是一片欢腾。人们都对铜银鑫的高升极其羡慕,虎山风不过也是中尉中队长而已,镇守才只是上尉大队长;镇守这个大队长,名义上应该是手下管辖一千人,实际上各种人员加起来都不够那么多。
简单说一说军队编制,以历史悠久的零界人族军队为例。
人族军队往往有两种编制,一种是平时组织训练的编制,另一种是战斗部队的编制。当要组建参战部队时需要打破原编制,将士兵重新组织到新的战斗编制中去。
“什伍“之制是人族古代军队最初、最基本的编制。
5进位以及10进位制是人族普遍采用的记数方法,因此很早就用来计算与编制士兵。古代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就是一五一十的“什伍“之制。另外古代展开军队作战时往往会排列成左、右两路或左、中、右三路的阵势,由此影响到军队要采用2进位或3进位(包括其倍数)的编制。
最早的军队是以战车为核心,1辆战车及其配属的步兵合称“乘“,是最小的编制单位。按照成书于人族传说中的战国时期的《司马法》一书的说法,每乘是甲士10名(3名上车作战,7名在车下作战),徒役20名。
但也有人认为20个徒役中只有5名承担养马、炊饮,另外15名也参加战斗。
这一时期,步兵、骑兵尚未成为独立的兵种,战斗的主力是战车兵。使用的主要武器是刀枪剑戟与弓弩。这些武器的使用,一直持续到数万年之后。
人族最早崛起时期,步兵逐渐成为独立的兵种,与车兵并列。秦朝始皇大帝陵兵马俑坑中仍有战车兵,与步兵混编,依旧是作战兵种。西汉也仍然有“车士“的编制,以及在直属朝廷的北军中有专门的“虎贲校尉“,有“车骑将军“名号。战国时期步兵成为主力,各国编制不尽相同。
采用10进位的基本编制,每10名战斗兵加1名什长、1名伙勇,组成“队“;8队组成1“哨“,有哨官、哨长;4哨(前、后、左、右)组成1营,还有营官亲自指挥的亲兵6队。全营总兵员数500人(正勇336名,伙勇42名,什长32名,护勇20名,亲兵60名,亲兵什长6名,哨官、哨长各4名)。
另有180名长夫提供后勤运输。营为基本的战术以及经制管理单位。后期又组编若干个营(4、5个)为“军“,设立“分统“指挥,但只是军事指挥关系。若干个军上再设立“统领“,为战役方向单位。
上述都是人族崛起前近万年内部拼杀的古代历史中,军队编制演变情况。其后逐渐普遍使用热武器,就称为近代;近代历史依然战火频仍。后面的所谓现代,就是那场大战;其后就是人族全体为奴,新的黑暗时代了。
军队编制进一步简化为:师、团、营、连、排。详细的不提了,俱已消亡。
如今的各族,既没有抄袭人族的旧编制,也没有完全沿袭本族的旧编制。现在最流行的,就是最低级为村,村里民众自治,不设军队。基本单位为镇,镇管辖各村(百数十);镇里原则是设一大队,兵员一千。
其上是州。州管数十镇,设一军,兵员一万。
其上是王国,王国管数十州,设十军(一般不足),兵员十万。
不足都是正常的,养军队开销太高昂,哪来那么多钱啊?
铜银鑫刚入伍,一下子就破格晋升中尉中队长,意义绝对是非同凡响的。以虎山风为例,他是在军队中的普通士兵熬出来的,也是代表了军队中有幸能够活着晋升最常见的情况。
如果就是从最低级干起,熬到一级军士长,正常需要二十年之久;再熬到中尉,至少需要三十来年时间。说句冷笑话,只要不死,升官发财都没问题的。然而上了战场就知道,死不死谁也不知道。
最可怕的一般不是死了,而是伤残。人们普遍认为,若落个严重伤残,那比死了还不好过。
中尉中队长理论上,是管辖一个中队一百名士兵的;中队下面十个小队,每小队十人。
任何普通中队,都已经是一个基本作战单位。按照具体任务分工,首先说必须有一个小队是火工小队,负责全中队的伙食,顺便管理军粮;然后是侦查小队,古代叫做斥候;此后,应该具备的还有,军械小队,负责军粮之外的所有后勤;比如说弓箭、营帐等物资。纯粹负责战斗而不分管其他事务的,大概只有六七个小队。
上面说的是准备奔赴战场参加作战的,而驻扎在镇里面的一个中队或大队,任务都改为镇里面各方面的琐碎任务。各族的重武轻文的习气很难改掉,到现在还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宁峰镇按理说应该有九个或十个中队长,实际上是只有四个;每一个中尉中队长都至少负责两大项工作。虎山风负责军事,平时事情少一些。还有三位,分别管农业、工商、民政,他们平时的事务很繁杂。
铜银鑫的任命下达,全镇都有些喜大普奔,人们参军的热情顿时高涨起来。铜银鑫的情况,很快传遍了镇里,大家都欢欣鼓舞。各地征兵,都是需要自行组队赶赴州中汇合的;有铜银鑫这员猛将带队,人们非常放心。
没过十天,一百人招满;大部分都是武徒级八九阶的,还有十余人是武师级一二阶的。军粮征集更加顺利,镇里面人们对“前程”普遍有很大信心。
只有兵器方面稍稍不尽人意,大部分人的兵器都比较陈旧。陈旧还算好的呢,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武器。连中队长铜银鑫也一样没有,镇里武器库中的存货,基本全是接近于废铜烂铁的。
二年一小征,五年一大征,久而久之,镇里就习惯成自然地开始敷衍。
这次不一样,兵员平均素质远远超过了以往很多次;不过,各家还是不愿意太主动“出血”。军兵参军后,军粮没办法不自行解决,很多人却往往不愿意再自行负责兵器。
无奈,宁峰镇镇守大人和他的四位副官,只好亲自出面,挨家挨户地去做“思想工作”,动员大家再帮助镇里克服困难。军粮与兵器,是关系到出征前的两大方面军功的!
不是只有这次,以往都是这样的规矩。不过过往很多年的那些次,人们对此越来越不上心的原因在于,从镇里出发赶往州里是上面定下的;本意就是临战实际训练重要内容之一。
沿途百八十千米大路,很可能会遭遇盗匪、小群成群野兽袭击;新军顺便练练手、磨磨刀。
然而,新军完美战胜阻碍的情况并非很多,反而经常被逼得狼狈不堪。好不容易抵达州里,常常是残兵败将、丢盔弃甲的灰头土脸模样。那样,镇里上上下下可以获得的军功自然就很微薄。
慢慢就成了恶性循环。军功是干什么的?可以说,军功关系到一切,比什么都重要!灵石与灵石碎片都是统一归王国分配的,灵石基本都要上交,灵石碎片才是武师级以上所有人用来修炼的消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