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个村里老人的说法,村里是发生了人头瘟,每家每户都不得安宁。
仔细回忆来,一个月前,先是村里两个平常偷鸡摸狗的年轻人得病死了,然后,就是那些家禽和牲畜开始得病,然后开始一批批死亡,村里人还以为是遭了鸡瘟、猪瘟。
随后,开始有一部分村民被感染,慢慢有村民生病并且不治死亡之后,这才引村子里赤脚医生的重视,并且向上级医疗单位进行汇报。随后,有医疗队进入村子,那些还没有感染,或者是还没有发作的村民,自然是担心自己和家人的情况,想要离开这个村庄,或者去投靠他们亲戚那里暂时住下。
但是,那个时候,村子里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基本上,村里的村民都可能潜伏有瘟疫病菌。
这个时候,村子里的疫情已经引上面的注意,军队已经将周边封锁,并且派出医疗队进驻村子,哪里还能让这些村民随便离开这里,让他们将病源带出去,传得更广。
隔离区封锁了,临时治疗心建立了,出现瘟疫类似症状的村民,都被先到达的医疗队集隔离治疗。
至于一周之前的事情,虽然看似时间很短,但是这一周时间里面,已经是发生了很多事,罗智兴需要时间想想。
“村子里乱哄哄的,大家都怕,也没乱走乱动……应该是和我父母,还有我老婆,还有儿子有过接触!”罗智兴边回忆边说。
他记得很清楚,两周前,他的父母先开始出现瘟疫感染的症状,都是以高温为主,然后被村干部让人送到这里接受隔离治疗。
至于后来两人治疗到什么程度,因为他自己也被隔离治疗,他始终不知道,直到祁景焘告诉了他,他才清楚,自己的父母早已离。
在他父母出现瘟疫症状的时候,还是他是最先发现的,但是他当时不敢说出来,同样存在侥幸之心,以为父母不是感染瘟疫,更不会传染给自己。
但是,事实上,这种瘟疫在特定环境传播性及其强,从他父母开始,再到他的老婆,然后到他的儿子和女儿,基本上,一家人就是因此被感染了。
至于为什么罗智兴的父母会被感染,感染前到底和谁有过接触,祁景焘没问。他知道,现在再问没有什么用处,反而会勾罗智兴的伤心而已。
当然,祁景焘还是要问清楚这一家人在感染瘟疫后,产生的具体症状到底是什么?因为从祝海博副院长那里提供的资料了解到,这个村子里出现四种类似的症状,其第四种是最普遍的,都是兼并了前面三种症状的复合型。
“罗大叔,你还记得你父母感染瘟疫后出现什么症状吗?”
“他们好像是先出现发高烧,然后就是喜欢睡觉,然后,身上发出的气味很难闻,后来就被村干部送来这里,再后来,我就不知道他们的情况了。”罗智兴说道。
听到这里的时候,祁景焘已经想到了一些可能,似乎和祝海博副院长说的第一种症状是及其相似的。
祁景焘再问罗智兴的妻子,还有他大儿子,以及小女儿的症状,罗智兴所述的症状同样是类似,都是以高温高热为主。
祁景焘问完那些想了解的情况,这才问道:“那你记得自己刚刚感染后的症状吗?”
“记得一些,同样是发烧那种症状,觉得头和身子都很疼痛,后来就被送来这里治疗!”
按照罗智兴所说的情况,祁景焘发现,和前两位西医医生记录他的病症一模一样。
问完话,再看了他的舌头,以及给他把脉看了脉象后,祁景焘心里有谱了,知道自己应该给他开什么药方。
叶千植同样在做诊断检查,心里有了自己的判断之后,问道。“小祁,你怎么看?”
“叶老,他这种症状应该是属于风热白腐症,可以称为疫毒犯肺症。在这医上,应该是属于温病的范围。”
“温病?难道不是属于伤寒吗?”叶千植满脸奇怪地问道。
医存在两个最著名的医流派,一个是由医圣张仲景发展来的伤寒派,另外一个是由刘元素,叶天士等著名医大家发展来的温病派。这两大派对医的发展,都到了很大的作用。
实际上,如今,温病派在已经更加衰落,以至于真正的温病派大家都很少了,而伤寒派却是相反。
现在祁景焘将罗智兴的病情判断为温病,作为伤寒派大家的叶千植自然是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自己对罗智兴的医辩证,判断对方的症状是属于伤寒症状,而不是温病。
古代发生大规模瘟疫的时候,都会将病症统称为瘟疫,并没有具体区分的病名,到底是属于伤寒,还是属于温病?就要看具体的医师自己把握了。
但是,现在祁景焘通过罗智兴前两位西医医生,对他这一周多时间来的记录,以及现在祁景焘对罗智兴的症状进行检查,他可以确认,罗智兴的症状明显是属于温病。
当然,温病和伤寒,从许多表面上的症状来区分,即使是不少名医同样是区分不清楚。
区分不清楚的情况下,医生给患者开的药方,治疗的效果肯定不一样,如果方向判断错误,甚至会是越来越严重。
原来那位给罗智兴开药方的医医生是辩证为伤寒症状的。治疗一周都没取得应有效果,这也从侧面证明,罗智兴的情况并不是属于伤寒的范畴。
“小祁,你真的可以确定是温病而不是伤寒?”叶千植再次问道。祁景焘点点头,表示可以确认。
祁景焘不施展神仙手段的情况下,他的辩证依据来自他对医古书籍的研究和理解,被誉为医十大名家之一的叶天士就是著名的温病派,他的专著祁景焘同样做过深入研究。
这也是托他那妖孽般记忆力的福,才能阅读并记下海量的医药典籍,并且从学习到丰富的医知识。
“叶老,伤寒和温病学很容易辨错。明清之前,甚至不少医师认为温病和伤寒是一派的,甚至觉得温病是属于伤寒派的一个重要分支。这种结论其实也没错,因为刚开始,温病派正是伤寒派的一个分支。”
“后来温病派名医在医疗实践发现,伤寒和温病,表面上的症状有些类似,但是实际上根本不同。以至于造成现在伤寒和温病两派的医师,很多时候都弄不清楚具体的区别。”
当然,祁景焘不清楚,现在国内无论那些医药大学,还是各大医院,主要还是以伤寒派为主,以至于,无论是大医院的规定,还是医药大学里面的教材,都是伤寒派医生给编出来的。这也进一步造成温病派势弱,伤寒派医师在诊断过程,发现温病也不知道的原因。
叶千植叹口气说道:“看来,我的辩证有错,那……你就替我开药方吧!”说完,自顾自朝帐篷外走去。
非常时期,祁景焘也不客气,他开始在新的病历上写道:“罗智兴,男,39岁,患者感染不知名瘟疫7天多。”
“初诊:患者在大约一周前,出现高温,高烧,咽喉潮红,恶寒发热,口渴面赤,口臭唇裂,咳嗽咳痰,头痛神倦,便干溲赤,扁桃体表面上有点状白腐假膜,其色灰白或灰黄,不易擦去,身上有多处出现水肿。经一位医医生诊断为伤寒,治疗效果不明显,反而越加严重,现在出现胸口,头部更加头痛,激动之时出现吐血,血带黑色,双眼同样带血水。”
“检查:舌象:舌红苔薄白。脉象:脉弦数。医辩证:温病范畴,属疫毒犯肺症。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清肺。”
“药方:桑叶15克,粉葛30克,薄荷(后下)6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玄参15克,生地黄10克,川贝母30克,枇杷叶10克,土牛膝6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7剂,1日1剂,1日3次。”
有了叶千植的授权,祁景焘写完就把药方递给周护士,并吩咐道:“周护士,之前给罗大叔吃的西药,打的吊瓶,除了营养液外,其他一律停用。还有,他之前喝的药汤,同样要停止。”
仔细回忆来,一个月前,先是村里两个平常偷鸡摸狗的年轻人得病死了,然后,就是那些家禽和牲畜开始得病,然后开始一批批死亡,村里人还以为是遭了鸡瘟、猪瘟。
随后,开始有一部分村民被感染,慢慢有村民生病并且不治死亡之后,这才引村子里赤脚医生的重视,并且向上级医疗单位进行汇报。随后,有医疗队进入村子,那些还没有感染,或者是还没有发作的村民,自然是担心自己和家人的情况,想要离开这个村庄,或者去投靠他们亲戚那里暂时住下。
但是,那个时候,村子里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基本上,村里的村民都可能潜伏有瘟疫病菌。
这个时候,村子里的疫情已经引上面的注意,军队已经将周边封锁,并且派出医疗队进驻村子,哪里还能让这些村民随便离开这里,让他们将病源带出去,传得更广。
隔离区封锁了,临时治疗心建立了,出现瘟疫类似症状的村民,都被先到达的医疗队集隔离治疗。
至于一周之前的事情,虽然看似时间很短,但是这一周时间里面,已经是发生了很多事,罗智兴需要时间想想。
“村子里乱哄哄的,大家都怕,也没乱走乱动……应该是和我父母,还有我老婆,还有儿子有过接触!”罗智兴边回忆边说。
他记得很清楚,两周前,他的父母先开始出现瘟疫感染的症状,都是以高温为主,然后被村干部让人送到这里接受隔离治疗。
至于后来两人治疗到什么程度,因为他自己也被隔离治疗,他始终不知道,直到祁景焘告诉了他,他才清楚,自己的父母早已离。
在他父母出现瘟疫症状的时候,还是他是最先发现的,但是他当时不敢说出来,同样存在侥幸之心,以为父母不是感染瘟疫,更不会传染给自己。
但是,事实上,这种瘟疫在特定环境传播性及其强,从他父母开始,再到他的老婆,然后到他的儿子和女儿,基本上,一家人就是因此被感染了。
至于为什么罗智兴的父母会被感染,感染前到底和谁有过接触,祁景焘没问。他知道,现在再问没有什么用处,反而会勾罗智兴的伤心而已。
当然,祁景焘还是要问清楚这一家人在感染瘟疫后,产生的具体症状到底是什么?因为从祝海博副院长那里提供的资料了解到,这个村子里出现四种类似的症状,其第四种是最普遍的,都是兼并了前面三种症状的复合型。
“罗大叔,你还记得你父母感染瘟疫后出现什么症状吗?”
“他们好像是先出现发高烧,然后就是喜欢睡觉,然后,身上发出的气味很难闻,后来就被村干部送来这里,再后来,我就不知道他们的情况了。”罗智兴说道。
听到这里的时候,祁景焘已经想到了一些可能,似乎和祝海博副院长说的第一种症状是及其相似的。
祁景焘再问罗智兴的妻子,还有他大儿子,以及小女儿的症状,罗智兴所述的症状同样是类似,都是以高温高热为主。
祁景焘问完那些想了解的情况,这才问道:“那你记得自己刚刚感染后的症状吗?”
“记得一些,同样是发烧那种症状,觉得头和身子都很疼痛,后来就被送来这里治疗!”
按照罗智兴所说的情况,祁景焘发现,和前两位西医医生记录他的病症一模一样。
问完话,再看了他的舌头,以及给他把脉看了脉象后,祁景焘心里有谱了,知道自己应该给他开什么药方。
叶千植同样在做诊断检查,心里有了自己的判断之后,问道。“小祁,你怎么看?”
“叶老,他这种症状应该是属于风热白腐症,可以称为疫毒犯肺症。在这医上,应该是属于温病的范围。”
“温病?难道不是属于伤寒吗?”叶千植满脸奇怪地问道。
医存在两个最著名的医流派,一个是由医圣张仲景发展来的伤寒派,另外一个是由刘元素,叶天士等著名医大家发展来的温病派。这两大派对医的发展,都到了很大的作用。
实际上,如今,温病派在已经更加衰落,以至于真正的温病派大家都很少了,而伤寒派却是相反。
现在祁景焘将罗智兴的病情判断为温病,作为伤寒派大家的叶千植自然是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自己对罗智兴的医辩证,判断对方的症状是属于伤寒症状,而不是温病。
古代发生大规模瘟疫的时候,都会将病症统称为瘟疫,并没有具体区分的病名,到底是属于伤寒,还是属于温病?就要看具体的医师自己把握了。
但是,现在祁景焘通过罗智兴前两位西医医生,对他这一周多时间来的记录,以及现在祁景焘对罗智兴的症状进行检查,他可以确认,罗智兴的症状明显是属于温病。
当然,温病和伤寒,从许多表面上的症状来区分,即使是不少名医同样是区分不清楚。
区分不清楚的情况下,医生给患者开的药方,治疗的效果肯定不一样,如果方向判断错误,甚至会是越来越严重。
原来那位给罗智兴开药方的医医生是辩证为伤寒症状的。治疗一周都没取得应有效果,这也从侧面证明,罗智兴的情况并不是属于伤寒的范畴。
“小祁,你真的可以确定是温病而不是伤寒?”叶千植再次问道。祁景焘点点头,表示可以确认。
祁景焘不施展神仙手段的情况下,他的辩证依据来自他对医古书籍的研究和理解,被誉为医十大名家之一的叶天士就是著名的温病派,他的专著祁景焘同样做过深入研究。
这也是托他那妖孽般记忆力的福,才能阅读并记下海量的医药典籍,并且从学习到丰富的医知识。
“叶老,伤寒和温病学很容易辨错。明清之前,甚至不少医师认为温病和伤寒是一派的,甚至觉得温病是属于伤寒派的一个重要分支。这种结论其实也没错,因为刚开始,温病派正是伤寒派的一个分支。”
“后来温病派名医在医疗实践发现,伤寒和温病,表面上的症状有些类似,但是实际上根本不同。以至于造成现在伤寒和温病两派的医师,很多时候都弄不清楚具体的区别。”
当然,祁景焘不清楚,现在国内无论那些医药大学,还是各大医院,主要还是以伤寒派为主,以至于,无论是大医院的规定,还是医药大学里面的教材,都是伤寒派医生给编出来的。这也进一步造成温病派势弱,伤寒派医师在诊断过程,发现温病也不知道的原因。
叶千植叹口气说道:“看来,我的辩证有错,那……你就替我开药方吧!”说完,自顾自朝帐篷外走去。
非常时期,祁景焘也不客气,他开始在新的病历上写道:“罗智兴,男,39岁,患者感染不知名瘟疫7天多。”
“初诊:患者在大约一周前,出现高温,高烧,咽喉潮红,恶寒发热,口渴面赤,口臭唇裂,咳嗽咳痰,头痛神倦,便干溲赤,扁桃体表面上有点状白腐假膜,其色灰白或灰黄,不易擦去,身上有多处出现水肿。经一位医医生诊断为伤寒,治疗效果不明显,反而越加严重,现在出现胸口,头部更加头痛,激动之时出现吐血,血带黑色,双眼同样带血水。”
“检查:舌象:舌红苔薄白。脉象:脉弦数。医辩证:温病范畴,属疫毒犯肺症。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清肺。”
“药方:桑叶15克,粉葛30克,薄荷(后下)6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玄参15克,生地黄10克,川贝母30克,枇杷叶10克,土牛膝6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7剂,1日1剂,1日3次。”
有了叶千植的授权,祁景焘写完就把药方递给周护士,并吩咐道:“周护士,之前给罗大叔吃的西药,打的吊瓶,除了营养液外,其他一律停用。还有,他之前喝的药汤,同样要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