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主,城门上没人!门也是开的!”
孙崇雅让人再探,得到的还是同样的消息。当下他再无怀疑,令人从东门冲入了阿瓦。
赵警帆手下的士兵占领了城门楼子,把一面孙字大旗插在了城头。而他自己则仿佛磕了药一样,见到自己人以外的人就嗖的一下射出一箭,连续射倒好几个手无寸铁的缅人才被手下劝下来:“要是被那些阎王发现,总爷您的命可就麻烦了。”
赵警帆哼了一声,只好暂时收起弓,寻找下一个疑似缅军的目标。
城中充斥着半生不熟的缅语喊话声,内容无非是缴械不杀之类。得到明军攻入城内的消息,早已等候多时的城门守将立刻命令士兵在肩膀上绑上红布条,随后和明军一道见到没有红布条的缅军就戳。
缅军士兵的眼睛长在头上而不是天上,并不知道此刻进来的明军只有四百人,看着一个个膀大腰圆双手比自己大腿差不多的人形高达,已经经受过一次恐惧的他们面对这些高大果断的选择了投降。
这让赵警帆非常不爽:老子还想射你们这些靶子呢,你们怎么不拿起武器让我射?可畏惧于军法官的军棍和腰刀,赵警帆也不敢再射他们,只是踹了几脚出气以后寻找下一个目标。
“咳咳…这是什么…”鼻子里闻到了突然增大的烧焦味道,赵警帆抬起头往气味产生的方向看去。
只见不远处的一栋房子被人泼了某种液体,然后用火把点着了,今日无雨且风速极大,那栋茅屋几个呼吸之间就被吞噬了房顶,带着火苗的茅草在城内四处飞翔,引燃了明军刚刚攻入的整个街区。
而在这片着火的街区之后,莽达带着身边的亲军在王宫内外组织防线。火势越来越大,呼呼燃烧的大火隔开了缅军和明军,也毁去了成百上千缅人的家园。一些缅人哭嚎着逃出了自己熊熊燃烧的家,而更多人则葬身火海。
面对着冲天的火光,明军纷纷望而却步。这年头没有消防车,消防栓这种灭火神器。虽然缅人在城内各处都储备了灭火的水缸,可刚刚入城的明军哪知道这些水缸的存储位置?哨官,把总们只好收拢队伍暂时退到了安全距离之外。
孙崇雅此时也进了城,看到这群傻子一样的属下,他气不打一处来,揪住了赵警帆的耳朵:“你在这愣着干什么?”
赵警帆刚要回答,就被孙崇雅给打断了:“把周围的房子都拆了,阿瓦烧成平地我是肯定麻烦了,你也别想有好果子吃!”
感到耳边剧痛的赵警帆一个激灵,连忙带着手下人把周围房子里的缅人给赶出来(至少比不管有没有人的缅军仁慈多了),然后用各种办法去拆房子。缅人的房子几乎都是木头泥巴加茅草,把房梁弄垮整间房子就会吱呀着崩塌下来。
孙崇雅一个个的揪着这群没脑子的文盲去拆房子,随后跟上来增援的明军也有样学样,明军很快就在火场东侧清理出了一条隔离带来。
望着王宫旁的冲天大火,佚名有备无患,早早的就准备了大量装满水的水缸,生性“仁慈”的他还给下人们每人发了条湿抹布,打算有必要的时候直接跑路。显然,佚名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火没有烧过来自然最好,若是烧过来又救不了,就把车子一驾,跑路去也。
看着那些对他感恩戴德的家生子和装满了各种必要物资的逃生马车,佚名心下方定,气定神闲的走进了赵全忠所居住的院子。
“赵爷真是神机妙算!不过几日,王师就已入阿瓦。”
“佚公过誉了。这不是什么神机妙算,只是陛下要中兴的必然之举。缅甸地广人稀,国力虽在南洋尚强,却不如大明两京十三省中任何一处。缅甸国又以小国惹怒大国,必然会被王师膺惩暴缅。不过,佚公不怕乱兵抢掠么?”
“有王师在,乱兵还未等攻破院门,就要被王师拿去换首级功了!”
赵全忠点了点头,心里暗自沉思。缅王失国已经成为必然,但大明作为宗主国,如何处置缅甸却有很大的余地:哪怕是被大明吞并过的交趾,成祖皇帝也曾去寻找过陈朝后人,找不到了再使交趾内附。缅王宗室之子众多,不可能出现找不到宗室的情况,除非大明有样学样---学习满清,抓到明朝宗室就要么说是假的,要么说要谋反,然后一刀砍了。
可是,大明可不是满清那种蛮夷之属,吃相怎么会如此难看?
当然,不难看,给莽达找一个继承人封个虚的郡王,或者干脆封莽达为郡王直接软禁,逼迫莽达“上表内附”,也是有可能的。
这两种方案,自然是第二种对于自身最为有利。
如果维持缅甸国的存在,即使阿瓦当局不敢在如此凌虐汉人,但终究也不如回归大明治下,而且,自己忽悠这群商人所建设的“维持会”也会迅速丧失权力。但如果吞并就完全不同,汉人缅人语言不通,自己和这群商人两种语言都会,不仅同大明同文同种还是地头蛇,哪怕自己没有功名,商人不是士子,从家族中找一些代理人去授予监生的身份做官还是没问题的。
什么?你说监生在大明官场被人歧视?
那些歧视监生的人,现在还在大明的官场吗?
只要自己这些人能够掌握未来的“缅甸承宣布政使司”的各个职位,那么自己自然可以报仇雪恨,官员整一个被软禁的废物,还是很简单的,甚至自己若是能得到皇帝的宠幸,在他耳边吹吹风,莽达岂不是要变成缅甸的李煜?
可对于缅甸来说,拥有几万直属部队的当今天子,才是缅甸最强大的力量,自己和商人手上的那点资源,在枪杆子面前实在是不值一提。
思前想后,赵全忠长叹一声:“佚公,吾想等阿瓦城稳定下来,去求见一次天子。佚公可愿意与我同去?”
“那是自然,若是能面见天颜,对吾来说是一辈子的荣幸。”
孙崇雅让人再探,得到的还是同样的消息。当下他再无怀疑,令人从东门冲入了阿瓦。
赵警帆手下的士兵占领了城门楼子,把一面孙字大旗插在了城头。而他自己则仿佛磕了药一样,见到自己人以外的人就嗖的一下射出一箭,连续射倒好几个手无寸铁的缅人才被手下劝下来:“要是被那些阎王发现,总爷您的命可就麻烦了。”
赵警帆哼了一声,只好暂时收起弓,寻找下一个疑似缅军的目标。
城中充斥着半生不熟的缅语喊话声,内容无非是缴械不杀之类。得到明军攻入城内的消息,早已等候多时的城门守将立刻命令士兵在肩膀上绑上红布条,随后和明军一道见到没有红布条的缅军就戳。
缅军士兵的眼睛长在头上而不是天上,并不知道此刻进来的明军只有四百人,看着一个个膀大腰圆双手比自己大腿差不多的人形高达,已经经受过一次恐惧的他们面对这些高大果断的选择了投降。
这让赵警帆非常不爽:老子还想射你们这些靶子呢,你们怎么不拿起武器让我射?可畏惧于军法官的军棍和腰刀,赵警帆也不敢再射他们,只是踹了几脚出气以后寻找下一个目标。
“咳咳…这是什么…”鼻子里闻到了突然增大的烧焦味道,赵警帆抬起头往气味产生的方向看去。
只见不远处的一栋房子被人泼了某种液体,然后用火把点着了,今日无雨且风速极大,那栋茅屋几个呼吸之间就被吞噬了房顶,带着火苗的茅草在城内四处飞翔,引燃了明军刚刚攻入的整个街区。
而在这片着火的街区之后,莽达带着身边的亲军在王宫内外组织防线。火势越来越大,呼呼燃烧的大火隔开了缅军和明军,也毁去了成百上千缅人的家园。一些缅人哭嚎着逃出了自己熊熊燃烧的家,而更多人则葬身火海。
面对着冲天的火光,明军纷纷望而却步。这年头没有消防车,消防栓这种灭火神器。虽然缅人在城内各处都储备了灭火的水缸,可刚刚入城的明军哪知道这些水缸的存储位置?哨官,把总们只好收拢队伍暂时退到了安全距离之外。
孙崇雅此时也进了城,看到这群傻子一样的属下,他气不打一处来,揪住了赵警帆的耳朵:“你在这愣着干什么?”
赵警帆刚要回答,就被孙崇雅给打断了:“把周围的房子都拆了,阿瓦烧成平地我是肯定麻烦了,你也别想有好果子吃!”
感到耳边剧痛的赵警帆一个激灵,连忙带着手下人把周围房子里的缅人给赶出来(至少比不管有没有人的缅军仁慈多了),然后用各种办法去拆房子。缅人的房子几乎都是木头泥巴加茅草,把房梁弄垮整间房子就会吱呀着崩塌下来。
孙崇雅一个个的揪着这群没脑子的文盲去拆房子,随后跟上来增援的明军也有样学样,明军很快就在火场东侧清理出了一条隔离带来。
望着王宫旁的冲天大火,佚名有备无患,早早的就准备了大量装满水的水缸,生性“仁慈”的他还给下人们每人发了条湿抹布,打算有必要的时候直接跑路。显然,佚名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火没有烧过来自然最好,若是烧过来又救不了,就把车子一驾,跑路去也。
看着那些对他感恩戴德的家生子和装满了各种必要物资的逃生马车,佚名心下方定,气定神闲的走进了赵全忠所居住的院子。
“赵爷真是神机妙算!不过几日,王师就已入阿瓦。”
“佚公过誉了。这不是什么神机妙算,只是陛下要中兴的必然之举。缅甸地广人稀,国力虽在南洋尚强,却不如大明两京十三省中任何一处。缅甸国又以小国惹怒大国,必然会被王师膺惩暴缅。不过,佚公不怕乱兵抢掠么?”
“有王师在,乱兵还未等攻破院门,就要被王师拿去换首级功了!”
赵全忠点了点头,心里暗自沉思。缅王失国已经成为必然,但大明作为宗主国,如何处置缅甸却有很大的余地:哪怕是被大明吞并过的交趾,成祖皇帝也曾去寻找过陈朝后人,找不到了再使交趾内附。缅王宗室之子众多,不可能出现找不到宗室的情况,除非大明有样学样---学习满清,抓到明朝宗室就要么说是假的,要么说要谋反,然后一刀砍了。
可是,大明可不是满清那种蛮夷之属,吃相怎么会如此难看?
当然,不难看,给莽达找一个继承人封个虚的郡王,或者干脆封莽达为郡王直接软禁,逼迫莽达“上表内附”,也是有可能的。
这两种方案,自然是第二种对于自身最为有利。
如果维持缅甸国的存在,即使阿瓦当局不敢在如此凌虐汉人,但终究也不如回归大明治下,而且,自己忽悠这群商人所建设的“维持会”也会迅速丧失权力。但如果吞并就完全不同,汉人缅人语言不通,自己和这群商人两种语言都会,不仅同大明同文同种还是地头蛇,哪怕自己没有功名,商人不是士子,从家族中找一些代理人去授予监生的身份做官还是没问题的。
什么?你说监生在大明官场被人歧视?
那些歧视监生的人,现在还在大明的官场吗?
只要自己这些人能够掌握未来的“缅甸承宣布政使司”的各个职位,那么自己自然可以报仇雪恨,官员整一个被软禁的废物,还是很简单的,甚至自己若是能得到皇帝的宠幸,在他耳边吹吹风,莽达岂不是要变成缅甸的李煜?
可对于缅甸来说,拥有几万直属部队的当今天子,才是缅甸最强大的力量,自己和商人手上的那点资源,在枪杆子面前实在是不值一提。
思前想后,赵全忠长叹一声:“佚公,吾想等阿瓦城稳定下来,去求见一次天子。佚公可愿意与我同去?”
“那是自然,若是能面见天颜,对吾来说是一辈子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