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几天又过去了,期间李博收到李世民传来的两个消息,一是西河郡的高德儒被他与李建成砍杀于马下,出兵来回只花了九日时间,达到了李博要求的十日之内。
可见李渊未称帝之时,兄弟之间尚算和睦,在李渊称帝的路上齐心合力,其利断金。
二是李渊的军队很快就逼近了霍邑的宋老生处,在宋老生处出现了几个问题,天气不利作战,粮草跟不上,最重要的是出现了刘武周与突厥要偷袭太原的流言!
当时裴寂主张退回太原,徐图后进,但李世民不同意,他认为宋老生只是一个不足为道的匹夫,有勇无谋,可是李渊选择听从裴寂的主意,打算先撤回太原再做打算。
李世民想起刘文静以命为他们李家卜算,还有临行前的交代,当夜在雨中跪了两个时辰,终于打动了李渊,答应冒险一搏。
李世民建议李渊带着数百名骑兵,霍邑城东设下埋伏,殷开山统领后军,而他自己带着几十名骑兵到霍邑城下骂战,如此简单的一个激将法,却如刘文静授予李世民的锦囊一般出奇有效。
宋老生果然冲动率军出战,段志玄当即率领骑兵冲击宋老生的阵型,殷开山出击宋老生军的背后。
李渊带着数百骑兵冲到城门处大喊:“宋老生已被擒获!”宋老生的士兵听到自己领导都被抓了,一时恐慌,争先恐后想回城,李世民已经率领几十骑兵死死的挡住城门之前,宋老生无法进入,情急之下,掉头逃跑,被刘弘基追上击杀,至此李渊攻下霍邑。
李世民不愧是一代帝王,简直是势如破竹!
屈突通方面,收到当前李渊的军队正在逼近潼关的消息,立刻让尧君素防守河东,连夜带着大队人马越过黄河,想在潼关狙击李渊。
谁不知刚到潼关关城都尉南城,出来迎接他的除了他儿子,具有还有李渊方面的刘文静,以及被屈突寿释放了的长孙顺德。
久经战场的屈突通心道不妙。果不其然,关城上的屈突寿见到自己老爹后,开始对其老爹进行劝降。
其实屈突寿所做的完全是符合历史的必然趋势,只是当时的屈突通对杨广忠心耿耿,不肯投降。
屈突通对着城上的众人大喊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我屈突通作为两朝元老,备受大隋国恩福泽,现在朝廷到了生死存亡之秋,我岂能投降!寿儿若不知悔改,那么父子之情到此而绝,从今而后便是敌人!”
关城上的屈突寿也是脾气很倔的人,认定了的事情难以改变,这方面其实其实和屈突通是一样的,他对着城下大喊:“将士们大隋危难,唯唐公高举义旗清君侧,让我们一起跟随唐公奋战到底,平定天下!”
“不肖忤逆子!弓箭手准备!”屈突通大吼道。
只见他身边的弓箭手弯弓搭箭,弓如满月,随时放箭。
“不肖忤逆子!我再问一次,你城门开还是不开?!”屈突通额冒青筋,怒发冲冠,用颤抖的手指指着城楼之上的屈突寿吼道。
同在城墙上的李博往后退了一步,做好防御姿态,看着屈突寿,不禁叹息一声,如果不是注定早死,恐怕屈突寿也会是大唐一名悍将,虽然说战场无父子,但是身处这个历史当中,多多少少李博都觉得是他将屈突寿推上绝路。
“爹!时势不可违啊!”屈突寿不退返进,更加靠近城墙边缘,看着他爹。
“放箭!!”屈突通双目通红,虎目含泪的做出了一个他人生中最为艰难的决定。
“起盾!!”知道历史的李博大喊一声!可是视线所及,屈突寿并没有用盾护着自己。
“噗”的一声响起,屈突寿中箭了,往后一倒。李博手持盾牌,将他扶起。
屈突寿被一箭穿心,紧紧的抓住李博的手说道:“刘兄,我父亲是很倔强的一个人,恐怕寻常手段没有办法让他归降,我的死可以成全父亲的忠义之命,还望刘兄战场上不要伤及我父亲。”话毕,手一松便没了气息。
李博的心里沉重,虽然修正了历史,但这事是出自他的手,箭雨过后,让人将尸体用绳子传了下去,到了屈突通手里,此时老将仿佛一下又老了几岁。
李博在城墙上喊道:“屈突伯父,屈突兄用他的性命来成全了你的忠义,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会兵戎相见,直到一方败降为止!弓箭手,准备!放箭!”
话音落下,李博打起了反击战,箭雨咻咻咻的往屈突通军队射去,屈突通命令军队撤退,他毕竟是沙场老将,虽然悲痛,但是他看到刘文静高度戒备,占守城之势,自己远道而来,无论是人员数目体力都不占优势,于是选择五里之外扎营,以待刘文静懈息然后发起突袭,毕竟刘文静是文官,屈突通认为刘文静领兵方面不如他。
两军对峙接近半个月,屈突通愣是没有发现刘文静有什么松懈之处,他无法想象的是,李博等龙组成员在加入龙组之前,经历了非常严酷的训练,区区半个月的等待对于李博来说,丝毫没有心理压力,何况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能拖住屈突通给李世民父子进军赢得了大量时间,终于来到了潼关附近!
与此同时,李博还给长孙顺德这个家伙上了半个月的洗脑课,给他打了一身鸡血,让这家伙觉得老虎在前都能搏倒!因为接下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不容有失,做不好就修正不了长孙顺德的历史。
眼见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加上李渊的军队已经来到了潼关附近,附近现在按兵不动,但是如果李渊与刘文静形成夹击之势,那就危矣!
至于李渊那边没有动静,李博想都想的到是什么回事。
那一边李渊军营中正在争论,裴寂主张消灭屈突通势力再进军长安,李世民坚决认为要兵贵神速,直接绕过去进攻长安,时不我待。裴寂作为李渊的亲密好友,从起义开始,就经常和李世民意见不合,也许这也是李世民日后不待见他的缘故,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
李渊又陷入了犹豫不决的境地,事实上他经常犹豫不决,那才是他的风格。
李世民见到他老爹老毛病又犯了,连忙准备了狗皮膏药,噢,不对,是刘文静事先给他的锦囊妙计,上面写着两个字:分兵。
李渊一方面听从裴寂建议,留了一部分兵马听刘文静调遣,一方面如李世民所说,急行军往长安去了。
看到李渊军队开始拔营撤寨,李博就知道,这场仗已经接近尾声了。
可见李渊未称帝之时,兄弟之间尚算和睦,在李渊称帝的路上齐心合力,其利断金。
二是李渊的军队很快就逼近了霍邑的宋老生处,在宋老生处出现了几个问题,天气不利作战,粮草跟不上,最重要的是出现了刘武周与突厥要偷袭太原的流言!
当时裴寂主张退回太原,徐图后进,但李世民不同意,他认为宋老生只是一个不足为道的匹夫,有勇无谋,可是李渊选择听从裴寂的主意,打算先撤回太原再做打算。
李世民想起刘文静以命为他们李家卜算,还有临行前的交代,当夜在雨中跪了两个时辰,终于打动了李渊,答应冒险一搏。
李世民建议李渊带着数百名骑兵,霍邑城东设下埋伏,殷开山统领后军,而他自己带着几十名骑兵到霍邑城下骂战,如此简单的一个激将法,却如刘文静授予李世民的锦囊一般出奇有效。
宋老生果然冲动率军出战,段志玄当即率领骑兵冲击宋老生的阵型,殷开山出击宋老生军的背后。
李渊带着数百骑兵冲到城门处大喊:“宋老生已被擒获!”宋老生的士兵听到自己领导都被抓了,一时恐慌,争先恐后想回城,李世民已经率领几十骑兵死死的挡住城门之前,宋老生无法进入,情急之下,掉头逃跑,被刘弘基追上击杀,至此李渊攻下霍邑。
李世民不愧是一代帝王,简直是势如破竹!
屈突通方面,收到当前李渊的军队正在逼近潼关的消息,立刻让尧君素防守河东,连夜带着大队人马越过黄河,想在潼关狙击李渊。
谁不知刚到潼关关城都尉南城,出来迎接他的除了他儿子,具有还有李渊方面的刘文静,以及被屈突寿释放了的长孙顺德。
久经战场的屈突通心道不妙。果不其然,关城上的屈突寿见到自己老爹后,开始对其老爹进行劝降。
其实屈突寿所做的完全是符合历史的必然趋势,只是当时的屈突通对杨广忠心耿耿,不肯投降。
屈突通对着城上的众人大喊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我屈突通作为两朝元老,备受大隋国恩福泽,现在朝廷到了生死存亡之秋,我岂能投降!寿儿若不知悔改,那么父子之情到此而绝,从今而后便是敌人!”
关城上的屈突寿也是脾气很倔的人,认定了的事情难以改变,这方面其实其实和屈突通是一样的,他对着城下大喊:“将士们大隋危难,唯唐公高举义旗清君侧,让我们一起跟随唐公奋战到底,平定天下!”
“不肖忤逆子!弓箭手准备!”屈突通大吼道。
只见他身边的弓箭手弯弓搭箭,弓如满月,随时放箭。
“不肖忤逆子!我再问一次,你城门开还是不开?!”屈突通额冒青筋,怒发冲冠,用颤抖的手指指着城楼之上的屈突寿吼道。
同在城墙上的李博往后退了一步,做好防御姿态,看着屈突寿,不禁叹息一声,如果不是注定早死,恐怕屈突寿也会是大唐一名悍将,虽然说战场无父子,但是身处这个历史当中,多多少少李博都觉得是他将屈突寿推上绝路。
“爹!时势不可违啊!”屈突寿不退返进,更加靠近城墙边缘,看着他爹。
“放箭!!”屈突通双目通红,虎目含泪的做出了一个他人生中最为艰难的决定。
“起盾!!”知道历史的李博大喊一声!可是视线所及,屈突寿并没有用盾护着自己。
“噗”的一声响起,屈突寿中箭了,往后一倒。李博手持盾牌,将他扶起。
屈突寿被一箭穿心,紧紧的抓住李博的手说道:“刘兄,我父亲是很倔强的一个人,恐怕寻常手段没有办法让他归降,我的死可以成全父亲的忠义之命,还望刘兄战场上不要伤及我父亲。”话毕,手一松便没了气息。
李博的心里沉重,虽然修正了历史,但这事是出自他的手,箭雨过后,让人将尸体用绳子传了下去,到了屈突通手里,此时老将仿佛一下又老了几岁。
李博在城墙上喊道:“屈突伯父,屈突兄用他的性命来成全了你的忠义,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会兵戎相见,直到一方败降为止!弓箭手,准备!放箭!”
话音落下,李博打起了反击战,箭雨咻咻咻的往屈突通军队射去,屈突通命令军队撤退,他毕竟是沙场老将,虽然悲痛,但是他看到刘文静高度戒备,占守城之势,自己远道而来,无论是人员数目体力都不占优势,于是选择五里之外扎营,以待刘文静懈息然后发起突袭,毕竟刘文静是文官,屈突通认为刘文静领兵方面不如他。
两军对峙接近半个月,屈突通愣是没有发现刘文静有什么松懈之处,他无法想象的是,李博等龙组成员在加入龙组之前,经历了非常严酷的训练,区区半个月的等待对于李博来说,丝毫没有心理压力,何况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能拖住屈突通给李世民父子进军赢得了大量时间,终于来到了潼关附近!
与此同时,李博还给长孙顺德这个家伙上了半个月的洗脑课,给他打了一身鸡血,让这家伙觉得老虎在前都能搏倒!因为接下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不容有失,做不好就修正不了长孙顺德的历史。
眼见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加上李渊的军队已经来到了潼关附近,附近现在按兵不动,但是如果李渊与刘文静形成夹击之势,那就危矣!
至于李渊那边没有动静,李博想都想的到是什么回事。
那一边李渊军营中正在争论,裴寂主张消灭屈突通势力再进军长安,李世民坚决认为要兵贵神速,直接绕过去进攻长安,时不我待。裴寂作为李渊的亲密好友,从起义开始,就经常和李世民意见不合,也许这也是李世民日后不待见他的缘故,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
李渊又陷入了犹豫不决的境地,事实上他经常犹豫不决,那才是他的风格。
李世民见到他老爹老毛病又犯了,连忙准备了狗皮膏药,噢,不对,是刘文静事先给他的锦囊妙计,上面写着两个字:分兵。
李渊一方面听从裴寂建议,留了一部分兵马听刘文静调遣,一方面如李世民所说,急行军往长安去了。
看到李渊军队开始拔营撤寨,李博就知道,这场仗已经接近尾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