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贵妃的头有些晕,朱由检说的话实在是过于震撼了。这让她不时觉得,这位少年皇帝是不是脑子有些贵恙,不过听着朱由检条理分明的话语,又让她觉得一切都很正常,且很合理。
崇祯为她准备了一席盛宴,让郑贵妃的心里蠢蠢欲动,但是她又敏感的觉得,这席盛宴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个莫大的危险,阻止了她在宴席边上坐下来享用。
郑贵妃对着面前依旧挂着温和笑容的朱由检,语气终于颇为软弱的说道:“陛下的肺腑之言,老身需要细细思量一番,能否给老身一点时间考虑呢?”
朱由检起身说道:“皇祖郑贵妃不妨好好考虑一番,若是早点决定,也许福王叔父还能赶的上同皇祖郑贵妃一起过元宵。”
郑贵妃也起身恭送崇祯离去,当崇祯走到门口的时候,郑贵妃突然开口问道:“若是福王不能上京,陛下准备召那位宗室长辈入京呢?”
朱由检脚步略略停顿了下脚步,便随口说道:“蜀王朱至澍听说为人甚贤,在宗室内辈分又高,若是福王叔父不肯入京,那么朕有意召蜀王入京。”
郑贵妃急急说道:“蜀王可是疏支?”
朱由检转身看了郑贵妃一眼,小声的说道:“蜀王终究也是太祖的血脉。正所谓:楚王遗弓,楚人得之。只要帝位终究还是在朱家手中,又有何不可。”
朱由检说完,便对着郑贵妃欠了欠身,然后转身掀开了棉布帘子走了出去,留下了楞在原地的郑贵妃。
返回了乾清宫上书房之后,吕琦就送上了一叠奏章给崇祯过目。王承恩等到房间侍候的近侍们退下后,才有些诚惶诚恐的对着崇祯说道。
“陛下,臣刚才在屋外不合听到了几句陛下同郑老娘娘的谈话,臣有话要向陛下禀报。”
朱由检一边翻阅着桌上的奏章,一边闷着头不再意的说道:“有什么就说吧,王伴伴和朕之间不必弄这些虚文。”
王承恩猛的对着崇祯跪拜了下去,以头触地说道:“臣冒死请求,陛下勿要召回亲藩进京,这是乱国之开始啊。
当年先有景泰皇帝伙同大臣于谦篡位,后有英宗皇帝的夺门之变,这都是因为有亲藩留在京城,才惹出来的祸事。
陛下励精图治,改革弊政,内廷外朝无不俯首听命,我大明现在正是万象更新之势,何苦要招惹亲藩上京,给自己找麻烦呢?”
朱由检抬头看了看跪在地上的王承恩,笑了笑说道:“你还是起来吧,站着一样能说话,何必如此。
朕知道王伴伴你的忠心,万象更新之势,你何时都学会拍这种马屁了?朕的命令也就在这乾清宫内大约能做到令行禁止。
出了这个宫门,大约就要弱上一些。在皇城之内恐怕要打个七折,京城以内估计就只剩下五折了。离开了顺天府,大约就是一张废纸。
内廷外朝无不俯首听命,那是不过是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没有找到对付朕的窍门而已。”
王承恩顿时大惊失色,连忙说道:“宫内何人敢枉顾圣意,臣下去之后一定要好好整顿一番。”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朕不喜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你一会去告诉王德化,让都知监对后宫各妃嫔的待遇检查一次。让他重新整理一份后宫的待遇出来,今后按时进行抽查。有敢克扣皇祖、皇考、皇兄妃嫔待遇的,按律治罪。”
“臣明白了。”王承恩心里松了口气,他想着,“还好皇帝说的不是自己司礼监的事。”
朱由检停顿了下,终于还是对着这位最亲近的大伴,说出了心里的想法。毕竟在这座巨大的宫廷之内,他能述说的对象也只有这位对自己绝对忠诚的大太监了。
“外朝如今不过是没有找到权力平衡而已,不管是黄先生他们还是刘先生他们,如果他们发现自己无法消灭对方的话,必然是要妥协的。
东林党人虽然盲目自大,但也不是傻子。如果内阁的几位阁老真的掌控了朝政,那么他们一定会同黄先生几位阁老妥协,好安排东林党人入阁。
而黄首辅他们虽然现在有朕的支持,可以强行掌握朝政。但是他们毕竟只是一州一县的势家大族,子孙亲友就算再出色,也无法同囊括了半个大明士大夫辈的东林党人相比较的。
现在朕为了朝政安定,禁止两派互相猜忌攻击。为了自己的子孙亲友未来的仕途,黄首辅他们一定会接受东林党人求和的善意,同意东林党人入阁的。
待到黄首辅他们致仕之后,这内阁岂不是要落得东林党人的手中。要是朕出面反对,那就是违背了朕对内阁的承诺。要是朕不反对,把持内阁之后,东林党人一定会想办法把朕关回这座宫廷之内。
朕不想违背诺言,也不想同东林党人天天扯皮,自然是要替他们找上一个对手。
虽然朕不清楚福王叔父对这些东林党人有什么看法,不过朕倒是很了解,这些东林党人一定不敢支持福王叔父登基。”
王承恩有些愕然,他不由问道:“陛下何以如此肯定?虽说当年东林党人为了国本,同郑老娘娘、神宗皇帝争了个翻天覆地。但是臣以为,只要福王爷向这些东林党人低头做小,这些官员也未必不会松口。”
朱由检晒笑着说道:“这东林党人所依仗的,不过是他们忠诚于王事的名声。
东林党人当初以争国本而名动天下士林,现在要是他们出尔反尔,岂不是向天下人自招,东林党人不过是一班争权夺利的伪君子?
没有了名声,东林党人只需要几名锦衣卫就能处理掉了,朕又何必不给他们这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王承恩正低头思索着崇祯话语中的意思时,却听到低头翻阅周章的朱由检小声说了些什么,没听清的他赶紧询问了一声。
“朕是说,这个孙国敉是什么人?刚刚回京就任内阁秘书郎就敢挑起党争?‘惟是《三朝要典》者,虽为已颁之书,似为未定之论。’他这是想要在朝中引发三大案的辩论吗?”
听到崇祯不满的抱怨声,王承恩顿时绞尽脑汁的想着孙国敉的来历,一小会之后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赶紧说道:“孙国敉是米万钟的弟子,善作文,精于鉴赏,对碑版法书无所不通。据说著述甚丰,凡天文、地理、乐律、兵法等,均有所著。”
“米万钟又是谁?”朱由检有些茫然的问道。
王承恩立刻回答道:“米万钟是米芾的后人,善书画,同董其昌齐名,人称‘南董北米’,平生好石如痴…”
听完了王承恩说的米万钟的趣闻之后,朱由检笑了笑说道:“这人倒是有趣,因为一块石头,败光了家产。”
看着崇祯似乎对米万钟有些兴趣,王承恩不由凑趣道:“米万钟一向也无大恶,陛下不如复了他的官职,让他把石头运回园内,也好为世人留一佳话。”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这人爱石成痴,焉能理会政事,让他当地方官,对百姓未必是好事。嗯,元旦之后,这燕京图书馆不是要开门了吗?问问他愿不愿意当这个馆长,给他加个翰林侍读的头衔。”
王承恩忙不迭的说道:“翰林官如此清贵,这米万钟还能拒绝了陛下的好意不成?”
朱由检再次把目光注视到了手上的奏章,他脸色顿时拉了下来。盯着奏章思考了一会之后,朱由检便下决心说道。
“也罢,既然这个孙国敉这么喜爱考据,这个内阁秘书郎还是别让他当了。
让人在皇史宬弄一间房间出来,挂《三朝要典》校核办公室的牌子,让孙国敉去校核《三朝要典》的错漏之处,待遇就等同于内阁秘书郎好了。
今后但凡有质疑《三朝要典》的官员,就把他们发配去这个办公室,让他们去找出证据来。”
王承恩顿时感觉后背有些发冷,被发配去皇史宬坐冷板凳,这孙国敉基本上就很难再被起用了,他不由想着,“陛下做事还真够阴狠的。”
“怎么?王大伴没有听到朕说的话吗?要朕再说一遍吗?”朱由检提高了语音说道。
“不,臣已经听到很清楚了,臣这就去传令。”王承恩打了一个激灵回答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把手上批好的奏章递给他说道:“那你这就把这交给内阁,让他们现在,马上就办。”
朱由检继续翻看下去,却是侍读学士蒋德璟一篇关于顺天府水利考察的上疏。
他正一字一句仔细看这份上疏的时候,吕琦进来向他汇报曰,连善祥想要汇报关于京城兵变的损失赔偿的事务。
“让他进来吧,今后对连总管不必阻拦,随到随见。”朱由检放下了手中的奏章说道。
吕琦应了一声,便出去带着连善祥进了书房。连善祥恭敬的向崇祯汇报,对京城受难百姓的赔偿,总计21万3千4百两已经完全发放下去了。
“…京城百姓们都对陛下的仁厚歌功颂德,言陛下乃是古往今来第一圣君…”
朱由检摆着手制止了连善祥拍自己的马屁,关心的问道:“那么阳武侯这些人拿出了多少银子,赔偿朕的损失?”
崇祯为她准备了一席盛宴,让郑贵妃的心里蠢蠢欲动,但是她又敏感的觉得,这席盛宴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个莫大的危险,阻止了她在宴席边上坐下来享用。
郑贵妃对着面前依旧挂着温和笑容的朱由检,语气终于颇为软弱的说道:“陛下的肺腑之言,老身需要细细思量一番,能否给老身一点时间考虑呢?”
朱由检起身说道:“皇祖郑贵妃不妨好好考虑一番,若是早点决定,也许福王叔父还能赶的上同皇祖郑贵妃一起过元宵。”
郑贵妃也起身恭送崇祯离去,当崇祯走到门口的时候,郑贵妃突然开口问道:“若是福王不能上京,陛下准备召那位宗室长辈入京呢?”
朱由检脚步略略停顿了下脚步,便随口说道:“蜀王朱至澍听说为人甚贤,在宗室内辈分又高,若是福王叔父不肯入京,那么朕有意召蜀王入京。”
郑贵妃急急说道:“蜀王可是疏支?”
朱由检转身看了郑贵妃一眼,小声的说道:“蜀王终究也是太祖的血脉。正所谓:楚王遗弓,楚人得之。只要帝位终究还是在朱家手中,又有何不可。”
朱由检说完,便对着郑贵妃欠了欠身,然后转身掀开了棉布帘子走了出去,留下了楞在原地的郑贵妃。
返回了乾清宫上书房之后,吕琦就送上了一叠奏章给崇祯过目。王承恩等到房间侍候的近侍们退下后,才有些诚惶诚恐的对着崇祯说道。
“陛下,臣刚才在屋外不合听到了几句陛下同郑老娘娘的谈话,臣有话要向陛下禀报。”
朱由检一边翻阅着桌上的奏章,一边闷着头不再意的说道:“有什么就说吧,王伴伴和朕之间不必弄这些虚文。”
王承恩猛的对着崇祯跪拜了下去,以头触地说道:“臣冒死请求,陛下勿要召回亲藩进京,这是乱国之开始啊。
当年先有景泰皇帝伙同大臣于谦篡位,后有英宗皇帝的夺门之变,这都是因为有亲藩留在京城,才惹出来的祸事。
陛下励精图治,改革弊政,内廷外朝无不俯首听命,我大明现在正是万象更新之势,何苦要招惹亲藩上京,给自己找麻烦呢?”
朱由检抬头看了看跪在地上的王承恩,笑了笑说道:“你还是起来吧,站着一样能说话,何必如此。
朕知道王伴伴你的忠心,万象更新之势,你何时都学会拍这种马屁了?朕的命令也就在这乾清宫内大约能做到令行禁止。
出了这个宫门,大约就要弱上一些。在皇城之内恐怕要打个七折,京城以内估计就只剩下五折了。离开了顺天府,大约就是一张废纸。
内廷外朝无不俯首听命,那是不过是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没有找到对付朕的窍门而已。”
王承恩顿时大惊失色,连忙说道:“宫内何人敢枉顾圣意,臣下去之后一定要好好整顿一番。”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朕不喜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你一会去告诉王德化,让都知监对后宫各妃嫔的待遇检查一次。让他重新整理一份后宫的待遇出来,今后按时进行抽查。有敢克扣皇祖、皇考、皇兄妃嫔待遇的,按律治罪。”
“臣明白了。”王承恩心里松了口气,他想着,“还好皇帝说的不是自己司礼监的事。”
朱由检停顿了下,终于还是对着这位最亲近的大伴,说出了心里的想法。毕竟在这座巨大的宫廷之内,他能述说的对象也只有这位对自己绝对忠诚的大太监了。
“外朝如今不过是没有找到权力平衡而已,不管是黄先生他们还是刘先生他们,如果他们发现自己无法消灭对方的话,必然是要妥协的。
东林党人虽然盲目自大,但也不是傻子。如果内阁的几位阁老真的掌控了朝政,那么他们一定会同黄先生几位阁老妥协,好安排东林党人入阁。
而黄首辅他们虽然现在有朕的支持,可以强行掌握朝政。但是他们毕竟只是一州一县的势家大族,子孙亲友就算再出色,也无法同囊括了半个大明士大夫辈的东林党人相比较的。
现在朕为了朝政安定,禁止两派互相猜忌攻击。为了自己的子孙亲友未来的仕途,黄首辅他们一定会接受东林党人求和的善意,同意东林党人入阁的。
待到黄首辅他们致仕之后,这内阁岂不是要落得东林党人的手中。要是朕出面反对,那就是违背了朕对内阁的承诺。要是朕不反对,把持内阁之后,东林党人一定会想办法把朕关回这座宫廷之内。
朕不想违背诺言,也不想同东林党人天天扯皮,自然是要替他们找上一个对手。
虽然朕不清楚福王叔父对这些东林党人有什么看法,不过朕倒是很了解,这些东林党人一定不敢支持福王叔父登基。”
王承恩有些愕然,他不由问道:“陛下何以如此肯定?虽说当年东林党人为了国本,同郑老娘娘、神宗皇帝争了个翻天覆地。但是臣以为,只要福王爷向这些东林党人低头做小,这些官员也未必不会松口。”
朱由检晒笑着说道:“这东林党人所依仗的,不过是他们忠诚于王事的名声。
东林党人当初以争国本而名动天下士林,现在要是他们出尔反尔,岂不是向天下人自招,东林党人不过是一班争权夺利的伪君子?
没有了名声,东林党人只需要几名锦衣卫就能处理掉了,朕又何必不给他们这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王承恩正低头思索着崇祯话语中的意思时,却听到低头翻阅周章的朱由检小声说了些什么,没听清的他赶紧询问了一声。
“朕是说,这个孙国敉是什么人?刚刚回京就任内阁秘书郎就敢挑起党争?‘惟是《三朝要典》者,虽为已颁之书,似为未定之论。’他这是想要在朝中引发三大案的辩论吗?”
听到崇祯不满的抱怨声,王承恩顿时绞尽脑汁的想着孙国敉的来历,一小会之后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赶紧说道:“孙国敉是米万钟的弟子,善作文,精于鉴赏,对碑版法书无所不通。据说著述甚丰,凡天文、地理、乐律、兵法等,均有所著。”
“米万钟又是谁?”朱由检有些茫然的问道。
王承恩立刻回答道:“米万钟是米芾的后人,善书画,同董其昌齐名,人称‘南董北米’,平生好石如痴…”
听完了王承恩说的米万钟的趣闻之后,朱由检笑了笑说道:“这人倒是有趣,因为一块石头,败光了家产。”
看着崇祯似乎对米万钟有些兴趣,王承恩不由凑趣道:“米万钟一向也无大恶,陛下不如复了他的官职,让他把石头运回园内,也好为世人留一佳话。”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这人爱石成痴,焉能理会政事,让他当地方官,对百姓未必是好事。嗯,元旦之后,这燕京图书馆不是要开门了吗?问问他愿不愿意当这个馆长,给他加个翰林侍读的头衔。”
王承恩忙不迭的说道:“翰林官如此清贵,这米万钟还能拒绝了陛下的好意不成?”
朱由检再次把目光注视到了手上的奏章,他脸色顿时拉了下来。盯着奏章思考了一会之后,朱由检便下决心说道。
“也罢,既然这个孙国敉这么喜爱考据,这个内阁秘书郎还是别让他当了。
让人在皇史宬弄一间房间出来,挂《三朝要典》校核办公室的牌子,让孙国敉去校核《三朝要典》的错漏之处,待遇就等同于内阁秘书郎好了。
今后但凡有质疑《三朝要典》的官员,就把他们发配去这个办公室,让他们去找出证据来。”
王承恩顿时感觉后背有些发冷,被发配去皇史宬坐冷板凳,这孙国敉基本上就很难再被起用了,他不由想着,“陛下做事还真够阴狠的。”
“怎么?王大伴没有听到朕说的话吗?要朕再说一遍吗?”朱由检提高了语音说道。
“不,臣已经听到很清楚了,臣这就去传令。”王承恩打了一个激灵回答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把手上批好的奏章递给他说道:“那你这就把这交给内阁,让他们现在,马上就办。”
朱由检继续翻看下去,却是侍读学士蒋德璟一篇关于顺天府水利考察的上疏。
他正一字一句仔细看这份上疏的时候,吕琦进来向他汇报曰,连善祥想要汇报关于京城兵变的损失赔偿的事务。
“让他进来吧,今后对连总管不必阻拦,随到随见。”朱由检放下了手中的奏章说道。
吕琦应了一声,便出去带着连善祥进了书房。连善祥恭敬的向崇祯汇报,对京城受难百姓的赔偿,总计21万3千4百两已经完全发放下去了。
“…京城百姓们都对陛下的仁厚歌功颂德,言陛下乃是古往今来第一圣君…”
朱由检摆着手制止了连善祥拍自己的马屁,关心的问道:“那么阳武侯这些人拿出了多少银子,赔偿朕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