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王德进听到了某位徽商献出了一套算学书籍,而被燕京大学聘请为教授,而编辑这套书籍的徽商先人也得到了封赏。
这自然让王德进大为心动了起来,他虽然羡慕这位徽商所得到的封赏,但是更让他眼热的,却是皇帝对于这位徽商先人在算学上的认可。
王德进沉浸在曾祖编写的这套书籍中多年,自认为曾祖在算学上的学问并不弱于任何人,但是唯一遗憾的,是曾祖始终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王德进抚摸着边角已经有些破损的书籍,终于下定了决心,要试着向朝廷再进献一次书籍,让曾祖的毕生心血不会就此埋没。
当日下午,当崇祯再次来到会同馆的时候,正好看见一名商人代表顶着一匣书籍跪在道路边上。
朱由检对着前来迎接的会同馆官员说道:“这人是谁?他想要做什么?”
“回陛下,这位是晋商代表王德进,他说有书籍想要献给陛下,所以在此等候。”
听完会同馆官员的解释之后,朱由检看了看跪在边上的王德进后,便无所谓的说道:“那就安排个房间,然后带他来见见朕,把云南、广西商人代表的会面推后吧。”
会同馆的官员赶紧走到了前方,为皇帝引路。在一间光线良好的房间内,王德进被带了进来。
王承恩从王德进手中接过了书籍放在了朱由检面前,然后默默的站到了崇祯的身后。
朱由检看了一眼抽出来的书籍,发觉居然不是印刷本,而是手写本,这让他顿时起了几分轻视之心。
虽然手写的字迹圆润工整,但是崇祯不认为连印刷本都出不了的书籍,会给他带来什么惊喜。
不过看在这本书的内容讲述的是数学,而不是什么神仙志怪的,本着塑造推崇数学的社会风气,他还是决定稍稍应付下这位献书的代表。
朱由检一边漫不经心的翻看着书籍,一边同王德进闲聊着,交谈着关于书籍的内容。
王承恩在边上听着皇帝和王德进的谈话,只觉得脑子里一片混沌,完全不明白两人在谈什么。
不过皇帝从刚开始的轻慢态度,慢慢变得严肃认真了起来。交谈了一会之后,皇帝似乎觉得光用嘴无法清楚的表达出来,又命会同馆的属吏拿来了黑板、粉笔。
那位原本远远跪在堂下的商人代表,被皇帝叫到了身边,要求其用黑板表达出书中的一些内容。
看到崇祯对于这位商人代表的态度变化,原本对于这位想用献书博取皇帝好感的商人代表不屑一顾的王承恩,也对着王德进展开了笑颜。
崇祯和王德进的交谈持续到了黄昏,原本今日同两省代表的会面,显然已经被皇帝抛之脑后了。
虽然户部的官员几次想要前来催促崇祯去接见商人代表,但是都被王承恩挡了回去。
登基以来,王承恩还是第一次看到,皇帝如此兴高采烈而投入的同人谈论一件事。
作为和皇帝关系最为亲密的太监,王承恩一直都希望能够帮助皇帝找到一条放松精神的方式。
一个没有什么喜好,一直精神紧绷的皇帝,对于他们这些宫内服侍皇帝的近侍来说,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这些宫内的大太监们都很清楚,虽然有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但是经过内阁筛选后的政务依然还是相当繁重的任务。
历史上能够在这堆公文中游刃有余的皇帝,只有太祖高皇帝一人。但是太祖高皇帝起于草莽,对世情可谓了如指掌,因此对于批阅这些公文不以为劳累。
但是没有什么爱好的太祖,对于身边太监们的管束可不是简单的严厉就能说的清的。
因此每一任皇帝身边的太监们,都希望能找到皇帝的喜好,一来可以松弛皇帝在紧张的国事中的神经,不至于把怒气带回后宫,在他们身上发泄出来。
二来,就算自己犯了错误,也能通过投皇帝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然后崇祯登基之后,看起来对什么都很有兴趣,但是对什么都没有特殊的喜好,这就让这些宫内的太监们有些无所适从了。
今天王承恩既然见到了皇帝显露出来的这种认真,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了解皇帝爱好的机会。唯一遗憾的是,虽然在边上听了一个下午,他依然什么都没听明白。
当黑板上的字迹开始模糊不清的时候,朱由检才发觉日头已经西落了,不知不觉之中,他已经同面前的这位商人交谈了一个下午。
《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中记载的天元术、增乘开方法,比之前代数学家杨辉更前进了一步,且书中初步推导出了导数的概念。
这让一度以为想要推动微积分研究,必须依靠西方数学为基础的崇祯大开眼界。
不管是计算炮弹轨迹的二次抛物线,还是磨制透镜研究光学原理的曲线相切,都需要微积分的计算。
微积分的出现,将会把天文学、力学、光学、热学等学科变换成一个个数学问题,然后通过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来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简单的来说,微积分的出现,就是让人用数学去分析整个世界,而不再是仅仅用眼睛来认识这个世界。
然而遗憾的是,虽然在大学中学过微积分,但是苏长青早就把它交还给了老师。他唯一能记得的,不过是几个符号和最简单的微积分计算方式。
在这个下午的探讨中,朱由检恢复了一些对于微积分的记忆。而对于王德进来说,则是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但是他想要正式踏入这个新世界,开创微积分的理论,显然还欠缺了一些东西。
朱由检放下了手中的粉笔,转身对着王德进热情的说道:“这本《算学宝鉴》将会由朕出资进行刊印,也将会成为各所学校的教材。
对于编写了这本书籍的王先生,朕会加以追封,并记录在科学院历代科学家名人录中去。
至于你,朕想聘请你成为燕京大学的数学教授,并进入数学院研究数学,你愿意接受吗?”
王德进那里还有不愿意的意思,他赶紧对着崇祯跪拜谢恩,接受了皇帝对他的封赏。
当崇祯同王德进热切的探讨数学问题时,在锦州城外一列长蛇般的车队,正沿着荒原上的道路向着锦州城而来。
将近二十辆大车组成的车队,在一小队明军骑兵的护送下蜿蜒着前进着,每辆大车上都以皮革遮盖的严严实实的。
循例前往三岔河堡塞巡边的一队明军侦骑,在路上看到这队车马之后顿时停了下来。
领头的总旗赵百顺看着这队诡异的车队,心里有些嘀咕。他身后的一名老军愤愤不平的插嘴道:“娘老子的,我们在边塞同这些建奴打生打死,他们这些官老爷们倒是从来没断过好处,现在都光明正大的同建奴做起生意来了。”
这名老军的抱怨声,顿时引起了这小队骑兵大部分人的共鸣。赵百顺的背部有些发冷,他能感觉到身后士兵们不满的情绪。
从奴酋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之后,明军就屡战屡败,不知道丢下了多少军士的性命在这片辽东黑土地上。
对于他们这些低阶的军士来说,他们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辽东明军会打成现在这个模样。
仅仅在十多年前,明军在这片土地上都是威名赫赫的存在,虽然明军同外敌的作战中并不是百战百胜,但是从来没有遇到过对同一个敌人连续失败的下场,而且还每次都是惨败。
每次作战失利的时候,他们总能听到自己的内部出现了建奴内应的消息。而那些享受着朝廷优厚待遇的高官,往往是第一个背叛朝廷的。
这让辽东的底层士兵的士气大受打击,他们渐渐开始认为,辽东军中到处都是建奴的内应,特别是军中的将官们。
和后金对阵失败,死亡的都是底层的士兵,他们的家属连可怜的抚恤金都要被克扣。而那些将官们,却不管胜败都能在朝廷和建奴那里享受荣华富贵。
在这种状况下,每次同后金作战,这些士兵也就不再把精力放在作战上,而是想着不能被这些将官们出卖了,变成不明不白的战场炮火。
他们虽然不愿意被建奴俘虏,成为建奴的奴隶。但是只要逃回后方去,朝廷也不敢对他们这些溃兵怎么样,照样还是吃粮当兵。
于是乎,每次上战场,明军将士大半的心思不是同建奴作战,而是军官和士兵都互相提防,不要被对方抛弃在战场上。
在这种局势之下,辽东军的将官们终于发明了守城战术。野战时,荒原上可以四处逃跑。但是被建奴围在城里了,大家也就断了逃跑的念头了。
赵百顺想到这里,心里微微叹了口气,觉得这辽东军迟早要完。他装作没有听见身后士兵的抱怨,口中对着首先发出抱怨的老军吩咐道:“万河,你下去盘问下,那些骑兵是那个堡寨内的,为什么会跟着车队出现在这里。”
被叫做万河的老军嘟囔了几句,就大大咧咧的驾驭着坐骑冲下了小山丘。
赵百顺这才对着身后的部下吼道:“都他妈给老子打起精神来,建奴最喜欢用计,要是四面有什么不对劲,大伙儿就撤回城去。”
这自然让王德进大为心动了起来,他虽然羡慕这位徽商所得到的封赏,但是更让他眼热的,却是皇帝对于这位徽商先人在算学上的认可。
王德进沉浸在曾祖编写的这套书籍中多年,自认为曾祖在算学上的学问并不弱于任何人,但是唯一遗憾的,是曾祖始终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王德进抚摸着边角已经有些破损的书籍,终于下定了决心,要试着向朝廷再进献一次书籍,让曾祖的毕生心血不会就此埋没。
当日下午,当崇祯再次来到会同馆的时候,正好看见一名商人代表顶着一匣书籍跪在道路边上。
朱由检对着前来迎接的会同馆官员说道:“这人是谁?他想要做什么?”
“回陛下,这位是晋商代表王德进,他说有书籍想要献给陛下,所以在此等候。”
听完会同馆官员的解释之后,朱由检看了看跪在边上的王德进后,便无所谓的说道:“那就安排个房间,然后带他来见见朕,把云南、广西商人代表的会面推后吧。”
会同馆的官员赶紧走到了前方,为皇帝引路。在一间光线良好的房间内,王德进被带了进来。
王承恩从王德进手中接过了书籍放在了朱由检面前,然后默默的站到了崇祯的身后。
朱由检看了一眼抽出来的书籍,发觉居然不是印刷本,而是手写本,这让他顿时起了几分轻视之心。
虽然手写的字迹圆润工整,但是崇祯不认为连印刷本都出不了的书籍,会给他带来什么惊喜。
不过看在这本书的内容讲述的是数学,而不是什么神仙志怪的,本着塑造推崇数学的社会风气,他还是决定稍稍应付下这位献书的代表。
朱由检一边漫不经心的翻看着书籍,一边同王德进闲聊着,交谈着关于书籍的内容。
王承恩在边上听着皇帝和王德进的谈话,只觉得脑子里一片混沌,完全不明白两人在谈什么。
不过皇帝从刚开始的轻慢态度,慢慢变得严肃认真了起来。交谈了一会之后,皇帝似乎觉得光用嘴无法清楚的表达出来,又命会同馆的属吏拿来了黑板、粉笔。
那位原本远远跪在堂下的商人代表,被皇帝叫到了身边,要求其用黑板表达出书中的一些内容。
看到崇祯对于这位商人代表的态度变化,原本对于这位想用献书博取皇帝好感的商人代表不屑一顾的王承恩,也对着王德进展开了笑颜。
崇祯和王德进的交谈持续到了黄昏,原本今日同两省代表的会面,显然已经被皇帝抛之脑后了。
虽然户部的官员几次想要前来催促崇祯去接见商人代表,但是都被王承恩挡了回去。
登基以来,王承恩还是第一次看到,皇帝如此兴高采烈而投入的同人谈论一件事。
作为和皇帝关系最为亲密的太监,王承恩一直都希望能够帮助皇帝找到一条放松精神的方式。
一个没有什么喜好,一直精神紧绷的皇帝,对于他们这些宫内服侍皇帝的近侍来说,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这些宫内的大太监们都很清楚,虽然有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但是经过内阁筛选后的政务依然还是相当繁重的任务。
历史上能够在这堆公文中游刃有余的皇帝,只有太祖高皇帝一人。但是太祖高皇帝起于草莽,对世情可谓了如指掌,因此对于批阅这些公文不以为劳累。
但是没有什么爱好的太祖,对于身边太监们的管束可不是简单的严厉就能说的清的。
因此每一任皇帝身边的太监们,都希望能找到皇帝的喜好,一来可以松弛皇帝在紧张的国事中的神经,不至于把怒气带回后宫,在他们身上发泄出来。
二来,就算自己犯了错误,也能通过投皇帝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然后崇祯登基之后,看起来对什么都很有兴趣,但是对什么都没有特殊的喜好,这就让这些宫内的太监们有些无所适从了。
今天王承恩既然见到了皇帝显露出来的这种认真,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了解皇帝爱好的机会。唯一遗憾的是,虽然在边上听了一个下午,他依然什么都没听明白。
当黑板上的字迹开始模糊不清的时候,朱由检才发觉日头已经西落了,不知不觉之中,他已经同面前的这位商人交谈了一个下午。
《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中记载的天元术、增乘开方法,比之前代数学家杨辉更前进了一步,且书中初步推导出了导数的概念。
这让一度以为想要推动微积分研究,必须依靠西方数学为基础的崇祯大开眼界。
不管是计算炮弹轨迹的二次抛物线,还是磨制透镜研究光学原理的曲线相切,都需要微积分的计算。
微积分的出现,将会把天文学、力学、光学、热学等学科变换成一个个数学问题,然后通过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来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简单的来说,微积分的出现,就是让人用数学去分析整个世界,而不再是仅仅用眼睛来认识这个世界。
然而遗憾的是,虽然在大学中学过微积分,但是苏长青早就把它交还给了老师。他唯一能记得的,不过是几个符号和最简单的微积分计算方式。
在这个下午的探讨中,朱由检恢复了一些对于微积分的记忆。而对于王德进来说,则是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但是他想要正式踏入这个新世界,开创微积分的理论,显然还欠缺了一些东西。
朱由检放下了手中的粉笔,转身对着王德进热情的说道:“这本《算学宝鉴》将会由朕出资进行刊印,也将会成为各所学校的教材。
对于编写了这本书籍的王先生,朕会加以追封,并记录在科学院历代科学家名人录中去。
至于你,朕想聘请你成为燕京大学的数学教授,并进入数学院研究数学,你愿意接受吗?”
王德进那里还有不愿意的意思,他赶紧对着崇祯跪拜谢恩,接受了皇帝对他的封赏。
当崇祯同王德进热切的探讨数学问题时,在锦州城外一列长蛇般的车队,正沿着荒原上的道路向着锦州城而来。
将近二十辆大车组成的车队,在一小队明军骑兵的护送下蜿蜒着前进着,每辆大车上都以皮革遮盖的严严实实的。
循例前往三岔河堡塞巡边的一队明军侦骑,在路上看到这队车马之后顿时停了下来。
领头的总旗赵百顺看着这队诡异的车队,心里有些嘀咕。他身后的一名老军愤愤不平的插嘴道:“娘老子的,我们在边塞同这些建奴打生打死,他们这些官老爷们倒是从来没断过好处,现在都光明正大的同建奴做起生意来了。”
这名老军的抱怨声,顿时引起了这小队骑兵大部分人的共鸣。赵百顺的背部有些发冷,他能感觉到身后士兵们不满的情绪。
从奴酋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之后,明军就屡战屡败,不知道丢下了多少军士的性命在这片辽东黑土地上。
对于他们这些低阶的军士来说,他们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辽东明军会打成现在这个模样。
仅仅在十多年前,明军在这片土地上都是威名赫赫的存在,虽然明军同外敌的作战中并不是百战百胜,但是从来没有遇到过对同一个敌人连续失败的下场,而且还每次都是惨败。
每次作战失利的时候,他们总能听到自己的内部出现了建奴内应的消息。而那些享受着朝廷优厚待遇的高官,往往是第一个背叛朝廷的。
这让辽东的底层士兵的士气大受打击,他们渐渐开始认为,辽东军中到处都是建奴的内应,特别是军中的将官们。
和后金对阵失败,死亡的都是底层的士兵,他们的家属连可怜的抚恤金都要被克扣。而那些将官们,却不管胜败都能在朝廷和建奴那里享受荣华富贵。
在这种状况下,每次同后金作战,这些士兵也就不再把精力放在作战上,而是想着不能被这些将官们出卖了,变成不明不白的战场炮火。
他们虽然不愿意被建奴俘虏,成为建奴的奴隶。但是只要逃回后方去,朝廷也不敢对他们这些溃兵怎么样,照样还是吃粮当兵。
于是乎,每次上战场,明军将士大半的心思不是同建奴作战,而是军官和士兵都互相提防,不要被对方抛弃在战场上。
在这种局势之下,辽东军的将官们终于发明了守城战术。野战时,荒原上可以四处逃跑。但是被建奴围在城里了,大家也就断了逃跑的念头了。
赵百顺想到这里,心里微微叹了口气,觉得这辽东军迟早要完。他装作没有听见身后士兵的抱怨,口中对着首先发出抱怨的老军吩咐道:“万河,你下去盘问下,那些骑兵是那个堡寨内的,为什么会跟着车队出现在这里。”
被叫做万河的老军嘟囔了几句,就大大咧咧的驾驭着坐骑冲下了小山丘。
赵百顺这才对着身后的部下吼道:“都他妈给老子打起精神来,建奴最喜欢用计,要是四面有什么不对劲,大伙儿就撤回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