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黄立极、郭允厚反对杨鹤就任陕西巡抚,朱由检依然坚持了自己的主张说道:“今日陕西局势就像是一座就要爆发的火山,而朝廷赈济的物资未必能够按时抵达陕西。

    所以,陕西军民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让他们信服的敦厚长者。杨鹤在处理西山罢工事件中,安抚罢工的矿工甚为得力,没有酿成流血冲突,朕觉得他的品德足够担任陕西巡抚的位置了。

    有三边总督史永安主持征剿乱军,蔡懋德、杨鹤两位巡抚安抚陕西军民,朕以为,陕西今年还是不会大乱的。”

    黄立极看着无法劝动崇祯改变想法,不由退让了一步,把话题转移到了其他地方:“今年陕西地方的旱灾已经不可避免了,那么陛下是不是能够赦免今年陕西的税收呢?”

    朱由检对此爽快的点了点头说道:“对受灾地区减免田税,这是应当的。但是朝廷也应该派人下去,了解各县的受灾损失究竟有多少,不能让地方官员自把自为。

    既不能隐瞒受灾的损失情况,也不能夸大受灾的情况,更不能把没受灾当做受灾汇报了上来。此外除了调查陕西的受灾状况之外,还应当派人到山西、河南两地督促夏税征收的情况,如果收不到夏税,朝廷要拿什么去救济灾民?”

    黄立极和郭允厚商议了下,便建议抽调御史到各省去督促夏收和赈济灾民的工作。

    朱由检想了想,便补充道:“还是以府为分配单位,三省每个府都要派遣一个调查小组。御史带队,并安排两名新进士跟随着,去学习下工作经验。谁负责的区域出现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

    几人商议了整个上午,终于把陕西赈灾的事务理出了一个头绪来。除了朝廷发放物资赈济之外,几人还商议在陕西地区实施以工待赈,修缮陕西的水利、道路及黄河。

    看着大事商议的差不多完成了,崇祯让郭允厚和徐光启先行离去,单单留下了黄立极说话。

    “事实上,朕还有一件事想要同先生商议,就是关于同口外蒙古人商议,借地开垦和重新开辟草原上商路的事宜。”

    崇祯的话,黄立极并不感到吃惊,他点了点头说道:“陛下年前就提过这个事情,但是负责同蒙古部族接触的史永安同张晓那边,似乎都没有什么回音啊。”

    朱由检对着黄立极尴尬的笑了下,才说道:“他们两人的正式公文,大约在今、明两天就会到京城。不过朕昨天已经接到了两人的私信,他们把自己同蒙古人的接触,和对面蒙古人的动向,向朕介绍了一遍。”

    黄立极心里虽然有些不悦,但是脸上还是平静的说道:“那么陛下不如先给臣讲讲,也好让臣对阁内同僚有个基本的说法。”

    朱由检不假思索的说道:“陕西、大同、宣镇对面的蒙古部族,是蒙古右翼三万户:鄂尔多斯万户、土蛮万户、永谢布万户。

    鄂尔多斯万户靠近陕西榆林和神木等边境,它原本是右翼三万户之长,也是蒙古大汗的副汗。

    土蛮万户则被土默特部族所吞并,成了现在的土默特万户。隆庆四年,土默特万户首领俺答汗受封顺义王之后,土默特部就成了事实上右翼三万户的领袖。

    俺答汗故去之后,忠顺夫人三娘子一直同我大明交好,我大明西境也安稳了数十年。但是现在的顺义王卜石兔,能力远不及其父祖。

    去岁冬季,林丹汗打败喀喇沁部,进入宣府边外;十一月一日以前,战胜土默特部,占领了归化城。大约十一月底十二月初,在呼和浩特再次击败了喀喇沁万户。

    根据宣大总督张晓、大同巡抚张宗衡的报告,林丹汗不仅在大肆吞并河套诸部,还在阳和、大同之间派出了小股部队,试探我大明边境的虚实。

    河套至宣、大边外,原有各部兵力,喀喇沁部二三万人,永谢布万户五六万人,西土默特万户七八万人。但是去岁被林丹汗击败后,除了鄂尔多斯万户外,河套诸部实力大损。

    现在顺义王卜石兔、喀喇沁部的白彦台吉,跑到了大同得胜边外的埃不哈,召集自己的部属和永谢布万户的部族,准备要同林丹汗决一死战,并向我大明求援。

    张晓、张宗衡以为,林丹汗不是恭顺之虏,击败了顺义王卜石兔,吞并了河套诸部之后,必然会犯边。

    因此,他们认为不应该在此时同林丹汗讲和,伤了顺义王等河套诸部的心。且河套之地现在战火频频,根本不适合租借土地进行耕种。

    且原左翼蒙古各部市赏38万两,而林丹汗名下为12万两。右翼蒙古各部,顺义王卜石兔11万两,喀喇沁部18万两等。

    现在,林丹汗击败各部,便要求把右翼蒙古各部的市赏交给他,这实在是养虎为患啊。

    至于榆林史永安那边,现在的鄂尔多斯部济农孛儿只斤·额磷臣,畏惧于林丹汗的威势,不敢加入顺义王卜石兔的阵营,因此倒是对我大明提出的两家修好,借耕土地、开辟商路一事很感兴趣。

    鄂尔多斯部是守卫成吉思汗王陵的军队后裔,在蒙古各部中地位超然,也较少参与到蒙古各部的战争中去,因此部落人口有15、6万人,兵力约2、3万人左右。

    不过鄂尔多斯部同宁夏、陕西交战多年,额磷臣对于陕西三边总督史永安的承诺不能信任,要求大明朝廷派出一位正式的使者商议此事。

    以上就是我大明西边蒙古部族的现状,先生以为,朕当如何处理眼下的局面呢?”

    黄立极思考了许久,才对着崇祯说道:“这鄂尔多斯部提出的要求并不高,臣以为可以派遣一位得力人士,前去磋商此事。如果能够谈妥,那么到是可以缓解陕西现在旱灾严重的状况。

    但是对于林丹汗和顺义王卜石兔之间的纠纷,我大明倒是不妨口头上支援顺义王,这蒙古人之间打生打死,我大明又何必去插上一脚。

    不管他们谁胜谁败,对于我大明来说,都是蒙古人的势力衰落了,这是一件好事啊…”

    虽然黄立极已经是朝中最有实干精神的官员了,但是对于边墙之外的游牧民族,始终还是没有把他们当成是大明未来的百姓。因此,依然还是代表着,朝中官员的主流看法,蒙古人、建奴都是夷人,可利用而不可亲近。

    黄立极说了半天,但是看着崇祯似乎并不赞成自己的主张,他不由截断了话头,转而征求崇祯心里究竟是如何考虑的了。

    朱由检想了许久才理清了思路说道:“朕以为,大明以往对蒙古各部的市赏之策,已经不适合于现在的关外形势了。”

    黄立极未曾想到,崇祯想了半天居然憋出了这么一句话,他下意识的说道:“陛下,蒙古部族虽然在大明和建奴之间摇摆不定,但是有这个市赏之策,他们贪恋财物之下,还未必能全面倒向建奴。

    可若是取消了市赏之策,臣可以肯定,这些蒙古部落一定会加入建奴,于我大明为敌的。”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朕是说市赏之策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了,而不是说直接取消市赏之策,也不是说取消了市赏之策就什么也不做了。”

    黄立极迟疑的询问道:“那么陛下究竟想要如何取代市赏之策呢?”

    朱由检踌躇了一会便说道:“昔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富国强兵,方在战国七雄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且古人也曾经说过,海不择细流,故成其大;山不择微尘,故成其高。

    我大明以市赏之策,而蒙古各部依然是朝叛而夕归,对我大明并无敬畏之心。建奴虽然起于穷乡僻壤,但是他们以恩养之策结恩于蒙古各部,再以八旗制度编制驾驭之,蒙人却少有背叛的。

    可见,建奴的恩养之策要强于我大明现在的市赏之策。与其每年花上数十万两的赏赐,而蒙古各部依然与我大明离心离德,不如学习建奴,实施恩养之策,限制蒙古各部自相吞并,不使一部独大,然后纳蒙古于大明版图之内。”

    黄立极顿时大吃了一惊,赶紧劝说道:“陛下,胡人想来朝三慕四,昔日光武帝优待诸羌于关内,而有五胡之乱。唐太宗优待草原各部,方有安史之乱。

    少量的接纳蒙人以为鹰犬,倒是不妨。但是如果大量的接纳他们,恐怕会有居心叵测者,窥探关内啊。”

    朱由检不以为意的说道:“时代已经不同了,现在的蒙古已经不是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了。连区区建奴都敢于接纳比自己人口更多的蒙古人,难道我大明还不及建奴吗?”

    黄立极劝说了几次都没能说服皇帝,只能请崇祯说说他想要实施的恩养之策,准备从中找出破绽来。

    朱由检思考了一会便说道:“蒙古各部居无定所,所以我们才能以控制他们。如果一个部族整天脱离我们的视野,我们又怎么能够管束他们呢?

    如果是以往,我们想要对蒙古人实施恩养之策,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现在建奴在辽东击破察哈尔部,而西迁的林丹汗又打乱了河套的蒙古各部。

    可以说此时正是蒙古最为虚弱的时候,林丹汗原本在名义上统治着蒙古各部,但是他一味凭借武力,倒是使得他在蒙古各部中的威望大大下降了。

    昔日成吉思汗以武力征伐蒙古各部,那是因为当时的蒙古草原上没有共同的主人。成吉思汗乃是以武力结束了蒙古草原上的混乱,建立了蒙古草原上的秩序。

    而林丹汗本就是北元之后,拥有统治全蒙古部族的名义。他不想着如何去维护草原上的秩序,却学起了成吉思汗武力征伐的路子,实在是东施效颦啊。

    林丹汗舍弃了他对于蒙古各部的责任,但是我大明却不能放弃对于蒙古右翼三万户的职责。

    我大明应当做上两件事,第一、收拢那些被战争打散的小部族,如果他们愿意接受我大明的管制,就选择地方安置他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

    收拢的部族以千户为最大单位,禁止各千户之间拥有互相统属的关系。每个千户都必须建立一所汉文学校,并选择优秀者入京深造。

    第二、加强宣府、大同地区的防御,调拨足够的军粮,并选调一只骑兵作为机动兵力驻扎在大同。同时要求林丹汗、顺义王之间停战,以谈判解决林丹汗同左翼三万户之间的矛盾。

    如果林丹汗还是不肯罢休,那么就让顺义王将其部族的妇孺百姓移到关内进行庇护,然后帮助顺义王击退林丹汗的攻击。”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富春山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富春山居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