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煤矿被宫内全面收购之后,就形成了3大3小六个煤矿区域。其中地理位置最好的2大1小三个煤矿区域,已经被一条矿区铁路同京西铁路的末端龙泉站联系在了一起。而另外三个煤矿区域因为地方偏远,道路崎岖不平,现在还是只能以驼队和人力进行挑运煤炭。

    虽然永定河从此区域内流经,但是因为坡降太大水流喘急,无法利用这条河流进行航运,不过这条河流倒是成了粉碎石灰岩矿石和铁矿石的最佳动力。

    当然因为永定河上游位于内蒙高原,所以河水的含沙量较大,不能直接用作水力机械的动力,需要从旁挖掘蓄水池进行作业,投入并不算小。不过相对于不稳定的风车,和效率低下的人力、畜力来说,水力已经算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动力了。

    门头沟原本有大小煤窑300余座,在之前西山煤工事变之后,这些煤窑的东家或是把自家煤窑卖给了新成立的门头沟煤业联合公司,或是把煤窑折算成股份入股了公司。

    到了现在,门头沟95%以上的煤窑都已经被门头沟煤业联合公司所控制了。剩下的一些煤窑要么因为采煤成本过高而倒闭,要么必须把自家采出的煤炭卖给了联合公司。

    在煤业联合公司控制了北京居民的用煤市场之后,这家煤业联合公司便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垄断企业的威力。

    根据崇祯所收到的调查报告,北京城内的日常居民已经达到了85万4千余人,截止到崇祯元年9月底,人均用煤已经达到了390斤。虽然去年并没有进行如此详细的调查,但是根据调查人员的估算,去年京城居民全年用煤也不会超过这个数量。

    北方城市居民使用煤炭作为燃料,早在宋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了。到了明代时,更是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以往北京城市居民用煤,虽然以西山产的煤炭为大宗,但是也从来没有超过京城用煤的三分之一以上。

    除了西山煤窑之外,京城郊区各县都有小煤窑的开采,甚至还有一部分煤炭来自于山东。但是在门头沟煤业联合公司整合了西山煤窑之后,西山煤炭的日产量已经超过了百万斤,煤炭从业人员超过了5万人。

    这还是在煤窑改造尚没有全面完成,京西铁路没有开通,煤业联合公司有意识压制产能下取得的成果。

    现在的西山煤炭产量的一半,主要还是提供给冶铁厂、水泥厂、玻璃厂等作业工坊,每日运到京城的煤炭不过4、50万斤。现在京城居民用煤每日不过90余万斤,也就是煤业联合公司占据了一半左右的京城用煤市场。

    可自从文思院研发出了蜂窝煤炉之后,这种新式的节省用煤炉子,很快就成了京城百姓家中的日常用品。

    由于使用蜂窝煤既方便又不占地方,原本市场上那种简单的掺土煤很快就被淘汰了下去。蜂窝煤的制作方式并不复杂,只要从铁匠铺打一只模子,便是个人也能在家制作。

    而文思院并无意阻扰这些京城居民们自己制作,在崇祯的建议下,大明日报还专门刊登了如何在家自己制作蜂窝煤的流程方式。

    在这样的氛围下,蜂窝煤很快便成了京城居民用煤市场的主流,而文思院制作的煤炉也变得供不应求了起来。

    原本还有人担忧,推广了蜂窝煤之后,京城居民对煤炭的需求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但是煤炭销售的数据很快就打消了这些人不必要的担忧。

    新式煤炉和蜂窝煤的出现,让京城日用煤量几乎增长的一半。原本市场上9元每吨的煤炭,现在已经涨到10、11元每吨。

    而使用了西山无烟煤制作的蜂窝煤,更是成为了京城居民最受欢迎的产品,京城市场上其他地方出产的煤炭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这一来是西山煤炭的品质更好,二来则是西山煤业联合公司首先在京城各坊设立了分销体系。那些还使用着老的经营方式经营煤炭生意的商铺,自然是无法和这种现代销售体系进行竞争的。

    之所以这些商铺还能占据京城用煤市场的半壁江山,不过是京西铁路尚没有开通,位于西山的各家工坊,对于煤炭的消化能力极为惊人而已。

    不过京西铁路开通之后,运抵京城的煤炭成本,很快就会从5元每吨跌到4元每吨。且每日运抵京城的煤炭数量,更是之前所无法比拟的。在这种状况下,只要西山煤矿加大产出,京城的煤炭市场今后就不再会有其他地方的煤炭出现了。

    参观了最大的一处煤矿之后,崇祯显然觉得现在西山煤矿的发展趋势不错,脸上也挂满了笑容,这让主持西山煤矿的官吏和太监们都很振奋。

    不过当崇祯到了这次出行最重要的目的地冶铁厂,看到了新式冶铁小高炉冶炼出来的生铁质量后,心里顿时大为失望了起来。

    经过崇祯修改后的冶铁小高炉的设计,已经同这个时代的冶铁竖炉完全是两回事了。虽然这种小高炉看起来还不如旧式的冶铁竖炉大,但是出铁量却远远超过了冶铁竖炉。

    就算是冶铁工匠们对于这种新式的小高炉使用还在摸索中,现在每昼夜的出铁产量也已经达到了1吨。每生产一吨生铁,使用的焦炭约为1000余公斤,石灰石约700公斤,铁矿石大约为25吨上下。

    可是生铁产量虽然是上去了,生铁的质量却不及旧式木炭冶铁的质量。不管是工匠还是铁厂的官吏,并不觉得这是一个缺陷。

    这种生铁用来铸造铁轨,质量已经足够。在他们看来,使用这种方式得到的铁质,已经比直接用煤炭冶炼的生铁质量要好太多了,且速度也快上了许多。

    工部官吏和几名工匠也找出了铁质无法提高的问题,那便是当地出产的铁矿石含硫太高,因此导致铁水质量不佳。

    朱由检刚开始也有些一筹莫展的感觉,不过他很快便醒悟了过来,后世在石景山修建的首都钢铁厂,所采用的铁矿石似乎并不是来自于门头沟的铁矿。

    他皱着眉头想了许久,才想起了张家口到宣化之间的龙烟铁矿。这可是中国北方难得的富铁矿,也是首钢发展前期的铁矿石主要来源地。

    不过知道龙烟铁矿是一回事,想要把铁矿石拉到北京郊区来则是另一回事。当初民国之所以在石景山成立冶铁厂,主要还是因为有京包铁路线的存在。

    而现在的马拉铁轨,只不过刚刚联通到门头沟而已。想要把铁路线延伸到张家口去,那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过了门头沟之后,前往张家口的道路就是穿山越岭的山路了。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朱由检便打消了开发龙烟铁矿的念头。不过这座小高炉的建成,还是带给了他不少惊喜的。

    冶铁厂的工匠们在摸索了两炉铁水之后,便开始理解这座小高炉的设计理念了。对于这些从各地调拨来的,可以算得上是大明冶铁经验最为丰富的工匠们,他们并不欠缺冶铁技术,只是缺少了一个完整的冶铁理念的引导而已。

    当这座小高炉用第一炉铁水证明了,崇祯提出的冶铁不过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后,工匠们对于冶炼技术的理解便加深了一层。

    对于朱由检提出的语焉不详的鼓风、造渣等理念,工匠们也开始有所理解,便开始尝试进行改进了。

    不过最大的惊喜还在于,工部负责主持修建小高炉的一位官员和几名工匠们,在完整的经历了这座小高炉的修建和投产之后。认为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设计出日产10吨以上的小高炉。

    对于这位官员的报告,朱由检自然便有所期待了起来。虽然暂时无法开发龙烟铁矿,但是唐山和迁安地区的铁矿却已经可以开始进入开发阶段了。

    原本在新成立的唐山县附近投入建设的唐山钢铁厂,已经开始修建两座同西山铁厂一般大小的小高炉了。

    不过既然有了更为合适的小高炉设计,朱由检自然不介意更改一下,把其中的一座改变成日产20吨的小高炉。在他看来,即便是这座小高炉失败了,起码也能给这些工匠们获得些经验。

    毕竟后世的冶铁高炉发展,是整个工业革命时期一步步发展出来的,这些冶铁高炉容积不断扩大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前人的无数次尝试中得来的。

    而现在的大明工匠们,他们所提前接触的小高炉结构,已经完全超越了技术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的给他们尝试的机会,这种新式的冶铁方式才能真正的被大明工匠们所消化掉。

    当朱由检在王承恩的催促下,依依不舍的返回了专列时,太阳已经开始西斜了。老实说,和宏大雄伟的京城相比,朱由检反而觉得隐藏在山沟中的这些工厂,更让他有一种亲切感。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富春山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富春山居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