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观又名“玄福观“,始建于弘治十七年,完成于正德十年,建成之后又改名为“玄福宫“。这里是每年清明节,皇室前往天寿山拜谒皇陵,往返路途上的谒陵驻跸之地。

    玄福宫坐落在一片临河的草原之上,这里原来是京畿牧马的草场。因为风景优美,且是前往天寿山的必经之路,所以当年的弘治皇帝才起了心思,在这里建立一座道观,以用作每年清明谒陵时,路上的休息场所。

    此处离得胜门约16公里,刚好是出京一日的路程。早上从京城出发,下午刚好在玄福宫歇脚。

    而玄福宫再往北去23里地,便是昌平县城,出县城北门便是一片草原,而在草原的北面便有一座大山,这里便是埋葬了大明十二个皇帝的皇家陵园,也就是所谓的天寿山。

    天寿山原名黄土山,自永乐定都北京之后,这里便成了皇家陵园。北京西北诸山都同太行山的走势相同,但唯此山走向不同于诸山,自居一格。远远望去,倒像是西北诸山东向朝拜此山似的。

    而且天寿山上部陡而下平缓,山中林木茂密,泉水处处,此处的林木也比他处返青更早,因此被认为是地气深厚之所在。

    十八道山峰,方圆八十余里,驻扎了5个千户所和永安营、恐华营上万官兵守陵。一是保护天寿山,防止周边百姓入山狩猎砍柴,惊动了天寿山的地气。二则是护卫皇帝每年前往天寿山谒陵时的安全。

    虽然按照规定,每年有四大祭和三小祭,但较为重视的还是春秋两祭。在嘉靖皇帝之前,春秋两祭一般皇帝都会亲自前往天寿山祭拜,而这也算是皇帝每年能够光明正大的离开京城出游的日子。

    但是嘉靖之后,皇帝亲自前往拜祭的次数大约就剩下了每年清明的那次了。去年崇祯刚刚登基,对于一切祭祀上的旧规,都采取了萧规曹随的态度。

    不过今年清明前往天寿山祭拜时,他大幅度的对出行车队做了修改。首先是精简了人手,和更改了出行的方式。

    看起来雍容华贵但是行动缓慢的大驾卤簿,全部更换成了行动轻便的四轮马车。护送的军队则只带了500人的骑兵,随行伺候的内侍也减少到了12人,周后和田、袁两妃则留在了宫内。

    随行的大臣,只有冯铨、钱谦益、孙之獬几位,因此整个拜祭天寿山车队最终只有900余人。同往年皇帝亲祀车队数千上万的规模相比,今次清明拜祭的车队可算是非常缩水了。

    前往天寿山花了两天,祭拜十二陵花了3天,当崇祯带着队伍返回玄福宫时,正好花去了7天时间。

    此前前往天寿山拜祭的路上,朱由检还埋头于马车内研究着公务,因此并没有心思欣赏,被弘治皇帝认为风景绝佳之处的玄福宫。

    次日一早醒来,连日奔波往返,感觉有些腰酸背痛的崇祯,听到了屋外传来的鸟雀鸣叫之声后,顿时决定在玄福宫再待上一天,欣赏下回龙观的海棠花海美景。

    回龙观供奉的是真武大帝,观中主持也是皇家册封的道官。听说崇祯有意在此逗留一天,这位主持便过来陪皇帝和几位大臣一起巡游观内,并为他们讲解观内的典故。

    崇祯犹如行军一般的拜祭行动,让冯铨、钱谦益、孙之獬几人也有些叫苦不迭,比之年轻而精力旺盛的崇祯,他们对于马车的颠簸就感触的更为深刻了。能够在此地休息一天,缓和下体力,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因此他们很快便顺从了皇帝的意思。

    往来玄福宫数次,朱由检都没有好好看过宫内的详细状况,他唯一的印象便是,玄福宫的占地面积十分广阔。

    首先山门就有内、外两重,而宫内的建筑之多,之齐全,之精美,更是有些让人惊叹不已。“琳宫贝宇,杰出霄汉,轮奂完美,丹碧辉映”便是冯铨给玄福宫建筑下的评语。

    而对于朱由检来说,不管是雕花门楣,还是天青色的琉璃瓦,又或者是看不到一根钉子的木构建筑。这些美伦美央的明代古建筑,就像是一处处让人想要去发掘的瑰宝,在绿树花海的映照下,实在是让他有些流连忘返。

    陪着崇祯在宫内四处游走的主持李云湖,法号冲虚玄真。他年纪不过40多岁,留着一把可到胸前的胡子,整个人看起来倒是颇有几分仙气。

    他口舌伶俐,谈起玄福宫的典故来,完全是顺手拈来,中间时不时的穿插了几句道教秘要,更是让崇祯听的有些入迷。

    崇祯对于这个人的看法是,他如果能够穿越到21世纪去,上百家讲坛谈谈道教文化,必然是能够名利双收的。

    同这位玄真道人交谈了几句,朱由检才知道,这位还是半路出家,原本是一位江西儒生,因为喜好神仙术,所以在科举连续不中之后,便抛家舍业寻访名山大川,拜师访友想要学点真仙的本事。最终神仙没找到,倒是混成了皇家道观的主持。

    朱由检对于玄真道人时不时抛出的仙人传闻毫无所动,但对于他走南闯北的游历生涯倒是很感兴趣,不停的追问了他近一个小时。

    对于崇祯所注意的错误方向,口头上滔滔不绝诉说的李云湖心里大感失望。虽然他身为玄福宫供奉的道观主持,听起来名头甚为响亮,但实际上这却是一个苦差事。

    因为玄福宫虽然是皇家道观,但是主持观内事务的却不是道士,而是内府。毕竟这里除了道观还是皇帝谒陵驻跸的行宫,显然不可能交给一群道士去管理,否则在安全上就有很大的问题。

    再加上玄福宫地方广大,建筑又多。每年维护修缮的费用,就是好大一笔支出。既然是皇家道观,自然都是宫内拨款。内府怎么可能白白的丢钱给一群道士去花用,自然是要亲自管理起来的。

    而作为皇家道观兼皇帝行宫,也使得此处除了皇帝每年来上香之外,便是勋臣贵戚,才有资格进入回龙观赏景兼上香了。

    不过回龙观距离京城太远,不适合一日之内往返,来上香的勋臣贵戚也同样寥寥无几。京城左近的寺庙道观多的是,没必要跑到这里来上香。

    只为皇帝一人建立的道观,如果这位皇帝是喜爱道教之人,那这些道士也活的不会那么糟糕。但是自从嘉靖皇帝之后,连续几任皇帝对于道教都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如此一来,回龙观内的道士,就成了一群孤魂野鬼了。

    所以主持李云湖赶着崇祯停留下来的机会,拼命在皇帝面前套近乎,希望能够让这位少年天子对道术产生那么一点好感。他不指望这位能同嘉靖皇帝一样一辈子炼丹求仙,但是希望这位皇帝能够注意到回龙观的存在,给他和弟子们增加一些俸禄。

    不过以现在这个样子,李云湖觉得自己的希望有些渺茫。朱由检津津有味的追问了许多问题之后,终于收起了好奇心,转而向他问道:“这回龙观有多少道士,名下又有多少田产?平日里有多少人会来上香?”

    李云湖的心思顿时又活跃了起来,他一五一十的回答了皇帝的问题,还不着痕迹的叫了几声苦。

    朱由检听完之后,并没有赏赐回龙观几亩田产,反而点着头说道:“这个道士数目和田地的数目倒是蛮恰当的,再多也就没什么必要了。

    不过道观的主要功能还是给百姓祈福,如今被圈在了行宫之内,这岂不是就白建了这么大的道观了吗?

    而且这么大的行宫维持着,每年只是为了朕往返拜祭时住上几晚,这实在是有些浪费了。京城百姓都说回龙观的海棠开的好,但是真正能够看到这等美景的,也没有几人。

    把如此美景深锁于宫内,不让外人得见,未必过于辜负这份春光了。朕看还是应该改上一改。吕琦。”

    朱由检转头对着身后陪同的吕琦叫了一声,待他站出来后,才吩咐道:“你回去之后让管理此处的管事拟个方案,把道观和行宫的范围分开。

    准许百姓来此赏玩风景和上香,至于行宫那边,除了朕休息的地方暂时封闭,其他地方整修成馆舍,用以出租给来此上香的游客。所得金额用于贴补维持费用。

    另外其他各处行宫,能改变用途的改变用途,不能改变用途的便缩小规模,或是干脆裁撤。内府有钱,也应该花在更重要的地方。”

    吕琦答应了一声,边上站着的孙之獬顿时拍手说道:“陛下出行之余,尚心怀百姓,实在是圣明天子啊…”

    有孙之獬带头,冯、钱两人也果断的开始拍起来崇祯的马匹,倒是让朱由检颇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

    虽然没有获得崇祯赏赐田地,但是李云湖还是颇为高兴,毕竟能够对外开放的话,起码比现在这个冷清的禁宫内修道要好的多。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富春山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富春山居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