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盐御史抓了一个两淮盐运司的副使,除了让一些盐商集结起来商议对策之外,在扬州市民之间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
但是9月6日,一名察院的小吏带着一队近百人的军士从扬州北门而入,然后直奔两淮盐运司,带走了自盐运使之下的数十名大小官吏后,扬州人终于对这一任的巡盐御史韩一良发生了兴趣。
虽然两淮盐运司和巡盐察院都在扬州,但是本地百姓其实并没有多少人从事盐商的行当,大多数人从事一些替盐商服务的行业。
两淮盐业的兴盛,使得两淮盐商基本居住在扬州府,这些从各地而来的盐商,虽然给扬州带来了经济繁荣,但是这种繁荣却非常的畸形。
首先,明代的商人发财之后,不是追求官帽子,就是追求绣花鞋。而盐商这个群体尤为突出,两淮盐商更是盐商中的代表。
扬州城的繁荣是建立在两淮盐商的需求之上的,为了满足于盐商对于女色的需要,便催生出了扬州瘦马这个行当。刚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些扬州乐户培养自己女儿各种技艺,然后试图把女儿嫁给富商为妾换取钱财。
不过到天启年间,随着扬州盐商多财的名声日趋广大,扬州瘦马这种特有的扬州色情文化也开始名扬天下了。于是乎原本不过是小打小闹的扬州瘦马,倒是成了扬州除了盐业之外的第二大行当。
扬州色情业的发展,不仅仅破坏了扬州百姓对于家庭的责任感,还毁坏了整个扬州的社会风气。扬州百姓不再视勤劳工作为改变自家生活的上进之途,倒是寻求起了一步登天的发财捷径来了。
扬州城内外,各色正妓、歪妓充斥着每条大街小巷,而依附于这些妓女而生的龟公、媒婆、闲汉更是不计其数。扬州本地百姓家的女子固然是深受其害,每年从各地购买或是拐骗来的女童,更是常有数百人之多。
是以扬州本地百姓对于那些奢侈糜烂的盐商并无多少好感,连带着对于两淮盐运司衙门也说不上有多少敬畏。刚刚从河南调任来的巡盐御史韩一良,几乎把整个盐运司衙门的人员都抓光的消息,倒是让不少百姓为之拍手叫好。
盐运司的官吏收受盐商贿赂,扬州百姓自然是人人皆知的。不过这大明朝的官员哪有不贪污的,百姓就算知道也不过是私下发几句牢骚而已。
不过扬州盐商大多数是外地人,他们要在扬州置地办产,必然是要同当地百姓发生冲突的。特别是从十多年前,盐商之间开始流行大筑园林的风气,这些园林不仅仅是为了让这些盐商平日住的舒服,更是他们交好官员和文人的一个平台。
扬州府原本就是一个人稠地狭的一个地区,特别是扬州城内外的土地就更是寸土寸金。这些盐商要在这样的地方修建园林,必然是要占据土著的产业的。虽然扬州城的社会风气大坏,一些百姓只要有钱就愿意出让自家的祖居,但是也有不少人是不乐意让出自家的产业的。
而自古以来,出售房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要先问亲友再问四邻,若是这些人都无意,方可卖给外来人。这是风俗良序,毕竟大明还是一个农业社会,一个家庭的人际关系很少出现变化,一旦有人定居下来,就是上百年的邻里关系。
正是这种极为稳定的社会关系,才会有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如果自家身边出现了一个恶邻,又有谁会愿意呢?俗话说的好只有千日抓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特别是这些盐商动不动就想要扩大产业,谁知道自家的房子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目标呢。
因此这些盐商同本地百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的融洽,甚至是常常出现纠纷。一旦出现了纠纷,盐运司衙门往往偏袒盐商,打压本地百姓。盐运司衙门比扬州府衙的等级还高,加上运司的盐运使都是京官就任,本地官员更是不敢过于得罪。
于是在扬州府,本地百姓同盐商之间发生的纠纷,倒是十次里有九次失败的,这种怨气自然是要淤积在当地人的心里的。
另外,从万历13年扬州设立商籍一来,扬州府学内便多了14名商籍生员的名额。虽然说这14名商籍生员是额外增加的,并不占有本地生员的名额。但是扬州府的举人名额可没有增加,这14名外地生员参与本地的科举考试,实质上便是在竞争扬州本地的举人名额。
这种状况自然是引起了本地士人的不满,但是扬州盐商不仅同盐运司衙门交好,对于每一任巡盐御史同样恭敬有加,再加上他们刻意交接江南的出色文士,因此扬州士人的抗议声音很快就消失了。
不过表面上的声音是消失了,但是私下里这些士人对于盐商的行径却依然痛恨着,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市井,把盐商当成了反面人物。
正是因为扬州城百姓的这种心态,所以察院抓拿运司衙门官员的时候,并没有出现什么乱子。也没有什么人出来阻拦,就这么让这群士兵把这些官员带出了城去。
但是对于本地盐商来说,运司衙门的大小官吏基本被抓走,完全是一个噩耗。先不说,他们这些年喂饱的这些官员,花费的巨额银两都有可能打水漂。便是这些年来,他们同这些盐运司大小官吏勾结,干的那些不法事宜,要是被抖露出来,也是灭顶之灾。
于是扬州城内大大小小的盐商们,在接到消息之后,便立刻赶去了八大盐总商的家中,想要八位总商出面同察院谈谈,看看这位新任的巡盐御史究竟想要做什么。
然而八位总商的家人出面接待了这些盐商之后,他们才知道,察院一早就把八位总商请了去,到现在都没回来。没有了八位总商出头,这些盐商们顿时就成了一群无头的苍蝇,不知道自己现在要做什么。
这些盐商苦等总商回家的时候,八位盐总商也正苦恼着。他们一早被察院叫来之后,进门后就被分隔了开来,每人被安排在一间单独的房间内交代自己行贿的问题。而外头守候的,也是一群陌生的士兵,不是察院的差役。
不过总商黄万裕倒是受到了优待,他入门后就被一名察院的差役带领着,直接入了后院的小花园内。察院的地方不大,这小花园自然是比不上那些盐商的园林。不过这出自某位巡盐御史之手的小花园,倒是清静优雅,别居心思,并不亚于扬州有名的园林。
黄万裕往来察院可不是第一次,对于这处园林也是赞叹有加,不过他今天毫无欣赏美景的兴致,只是七上八下的跟着这位差役来到了园林东南角的小亭内。此处小亭位于一个小池塘内,三面临水却没有蚊虫滋扰,显然是有着活水引入的。
那位察院差役将黄万裕带到此处,便逃也似的跑路了,连黄万裕掏出的赏钱都没有接。这种避之不及的态度,顿时让他心中一沉。
亭内的汪春云此时却走了出来,上前对着黄万裕行了一礼后,方才笑着说道:“今日倒是让黄世伯受惊了,小侄在此向世伯陪个不是,请亭内坐下叙话。”
黄万裕这才看清亭内出来的人是谁,虽然这让他心里总算是安稳了一些,但是他依然心有余悸的说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同此前汪兄和我说的不一样啊。”
汪春云满面堆笑的把黄万裕扯进了小亭内坐了下来,亭内的石桌上还摆了几样精致茶点。汪春云一边给黄万裕斟茶,一边开口说道:“父亲此前向世伯说过,要让世伯成为执两淮盐业之牛耳。如果没有这场大案对两淮盐业进行洗盘,世伯又怎么能够脱颖而出,掌握两淮盐业呢?”
黄万裕脸色难看的紧,他又惊又怒的说道:“你们究竟弄了什么大案,何以连运司上下官吏和八大总商都牵连进去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8大总商一起进了察院,最后只有我出去,日后我岂不成了众矢之的?你们父子莫不是想要害我。”
“世伯说的是哪里的话,既然把世伯请到了察院,日后也不会是只有世伯安然无恙的离开。世伯担忧的事,小侄岂能疏忽。”
听了汪春云的回答,这才让黄万裕的脸色好看了些。不过汪春云接下去的话语,让他脸色又变得难看了起来。
“两淮盐运司衙门上下官吏同两淮盐商勾结,伪造盐引侵占国家税收。这八大盐总商,正是替盐运司官吏出售假盐引的帮凶。
盐运司的上下官吏固然要革职查办,八大盐总商则视情节之轻重,给予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直到抄家流放为止的处罚…”
黄万裕的脸皮抽了抽,忍不住开口说道:“连我也要罚款?我可是一直心向朝廷,配合着你们办事的。”
汪春云不以为意的看了看他说道:“当然要罚,不罚何以让下面的盐商知道,世伯也是受害者?再说了,世伯今后执掌两淮盐业,自然就要把前面的事情给了解了。
现在罚了款,此前的贪污受贿就算是洗白了。现在不罚款,待到此案平静下来,两淮盐业再度走上正轨,朝廷就该找世伯算后帐了。
小侄也是念在我们两家的情分上,才为世伯讨来的这个处分,若是世伯不愿意,那么就当小侄不曾说过此事好了…”
黄万裕顿时想起来,这里可不是在自己园林中,而是在察院的后院内,他顿时语气和缓了下来,陪着笑说道:“是伯父我老糊涂了,还请世侄继续说下去,不过这罚款的数目?”
但是9月6日,一名察院的小吏带着一队近百人的军士从扬州北门而入,然后直奔两淮盐运司,带走了自盐运使之下的数十名大小官吏后,扬州人终于对这一任的巡盐御史韩一良发生了兴趣。
虽然两淮盐运司和巡盐察院都在扬州,但是本地百姓其实并没有多少人从事盐商的行当,大多数人从事一些替盐商服务的行业。
两淮盐业的兴盛,使得两淮盐商基本居住在扬州府,这些从各地而来的盐商,虽然给扬州带来了经济繁荣,但是这种繁荣却非常的畸形。
首先,明代的商人发财之后,不是追求官帽子,就是追求绣花鞋。而盐商这个群体尤为突出,两淮盐商更是盐商中的代表。
扬州城的繁荣是建立在两淮盐商的需求之上的,为了满足于盐商对于女色的需要,便催生出了扬州瘦马这个行当。刚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些扬州乐户培养自己女儿各种技艺,然后试图把女儿嫁给富商为妾换取钱财。
不过到天启年间,随着扬州盐商多财的名声日趋广大,扬州瘦马这种特有的扬州色情文化也开始名扬天下了。于是乎原本不过是小打小闹的扬州瘦马,倒是成了扬州除了盐业之外的第二大行当。
扬州色情业的发展,不仅仅破坏了扬州百姓对于家庭的责任感,还毁坏了整个扬州的社会风气。扬州百姓不再视勤劳工作为改变自家生活的上进之途,倒是寻求起了一步登天的发财捷径来了。
扬州城内外,各色正妓、歪妓充斥着每条大街小巷,而依附于这些妓女而生的龟公、媒婆、闲汉更是不计其数。扬州本地百姓家的女子固然是深受其害,每年从各地购买或是拐骗来的女童,更是常有数百人之多。
是以扬州本地百姓对于那些奢侈糜烂的盐商并无多少好感,连带着对于两淮盐运司衙门也说不上有多少敬畏。刚刚从河南调任来的巡盐御史韩一良,几乎把整个盐运司衙门的人员都抓光的消息,倒是让不少百姓为之拍手叫好。
盐运司的官吏收受盐商贿赂,扬州百姓自然是人人皆知的。不过这大明朝的官员哪有不贪污的,百姓就算知道也不过是私下发几句牢骚而已。
不过扬州盐商大多数是外地人,他们要在扬州置地办产,必然是要同当地百姓发生冲突的。特别是从十多年前,盐商之间开始流行大筑园林的风气,这些园林不仅仅是为了让这些盐商平日住的舒服,更是他们交好官员和文人的一个平台。
扬州府原本就是一个人稠地狭的一个地区,特别是扬州城内外的土地就更是寸土寸金。这些盐商要在这样的地方修建园林,必然是要占据土著的产业的。虽然扬州城的社会风气大坏,一些百姓只要有钱就愿意出让自家的祖居,但是也有不少人是不乐意让出自家的产业的。
而自古以来,出售房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要先问亲友再问四邻,若是这些人都无意,方可卖给外来人。这是风俗良序,毕竟大明还是一个农业社会,一个家庭的人际关系很少出现变化,一旦有人定居下来,就是上百年的邻里关系。
正是这种极为稳定的社会关系,才会有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如果自家身边出现了一个恶邻,又有谁会愿意呢?俗话说的好只有千日抓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特别是这些盐商动不动就想要扩大产业,谁知道自家的房子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目标呢。
因此这些盐商同本地百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的融洽,甚至是常常出现纠纷。一旦出现了纠纷,盐运司衙门往往偏袒盐商,打压本地百姓。盐运司衙门比扬州府衙的等级还高,加上运司的盐运使都是京官就任,本地官员更是不敢过于得罪。
于是在扬州府,本地百姓同盐商之间发生的纠纷,倒是十次里有九次失败的,这种怨气自然是要淤积在当地人的心里的。
另外,从万历13年扬州设立商籍一来,扬州府学内便多了14名商籍生员的名额。虽然说这14名商籍生员是额外增加的,并不占有本地生员的名额。但是扬州府的举人名额可没有增加,这14名外地生员参与本地的科举考试,实质上便是在竞争扬州本地的举人名额。
这种状况自然是引起了本地士人的不满,但是扬州盐商不仅同盐运司衙门交好,对于每一任巡盐御史同样恭敬有加,再加上他们刻意交接江南的出色文士,因此扬州士人的抗议声音很快就消失了。
不过表面上的声音是消失了,但是私下里这些士人对于盐商的行径却依然痛恨着,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市井,把盐商当成了反面人物。
正是因为扬州城百姓的这种心态,所以察院抓拿运司衙门官员的时候,并没有出现什么乱子。也没有什么人出来阻拦,就这么让这群士兵把这些官员带出了城去。
但是对于本地盐商来说,运司衙门的大小官吏基本被抓走,完全是一个噩耗。先不说,他们这些年喂饱的这些官员,花费的巨额银两都有可能打水漂。便是这些年来,他们同这些盐运司大小官吏勾结,干的那些不法事宜,要是被抖露出来,也是灭顶之灾。
于是扬州城内大大小小的盐商们,在接到消息之后,便立刻赶去了八大盐总商的家中,想要八位总商出面同察院谈谈,看看这位新任的巡盐御史究竟想要做什么。
然而八位总商的家人出面接待了这些盐商之后,他们才知道,察院一早就把八位总商请了去,到现在都没回来。没有了八位总商出头,这些盐商们顿时就成了一群无头的苍蝇,不知道自己现在要做什么。
这些盐商苦等总商回家的时候,八位盐总商也正苦恼着。他们一早被察院叫来之后,进门后就被分隔了开来,每人被安排在一间单独的房间内交代自己行贿的问题。而外头守候的,也是一群陌生的士兵,不是察院的差役。
不过总商黄万裕倒是受到了优待,他入门后就被一名察院的差役带领着,直接入了后院的小花园内。察院的地方不大,这小花园自然是比不上那些盐商的园林。不过这出自某位巡盐御史之手的小花园,倒是清静优雅,别居心思,并不亚于扬州有名的园林。
黄万裕往来察院可不是第一次,对于这处园林也是赞叹有加,不过他今天毫无欣赏美景的兴致,只是七上八下的跟着这位差役来到了园林东南角的小亭内。此处小亭位于一个小池塘内,三面临水却没有蚊虫滋扰,显然是有着活水引入的。
那位察院差役将黄万裕带到此处,便逃也似的跑路了,连黄万裕掏出的赏钱都没有接。这种避之不及的态度,顿时让他心中一沉。
亭内的汪春云此时却走了出来,上前对着黄万裕行了一礼后,方才笑着说道:“今日倒是让黄世伯受惊了,小侄在此向世伯陪个不是,请亭内坐下叙话。”
黄万裕这才看清亭内出来的人是谁,虽然这让他心里总算是安稳了一些,但是他依然心有余悸的说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同此前汪兄和我说的不一样啊。”
汪春云满面堆笑的把黄万裕扯进了小亭内坐了下来,亭内的石桌上还摆了几样精致茶点。汪春云一边给黄万裕斟茶,一边开口说道:“父亲此前向世伯说过,要让世伯成为执两淮盐业之牛耳。如果没有这场大案对两淮盐业进行洗盘,世伯又怎么能够脱颖而出,掌握两淮盐业呢?”
黄万裕脸色难看的紧,他又惊又怒的说道:“你们究竟弄了什么大案,何以连运司上下官吏和八大总商都牵连进去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8大总商一起进了察院,最后只有我出去,日后我岂不成了众矢之的?你们父子莫不是想要害我。”
“世伯说的是哪里的话,既然把世伯请到了察院,日后也不会是只有世伯安然无恙的离开。世伯担忧的事,小侄岂能疏忽。”
听了汪春云的回答,这才让黄万裕的脸色好看了些。不过汪春云接下去的话语,让他脸色又变得难看了起来。
“两淮盐运司衙门上下官吏同两淮盐商勾结,伪造盐引侵占国家税收。这八大盐总商,正是替盐运司官吏出售假盐引的帮凶。
盐运司的上下官吏固然要革职查办,八大盐总商则视情节之轻重,给予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直到抄家流放为止的处罚…”
黄万裕的脸皮抽了抽,忍不住开口说道:“连我也要罚款?我可是一直心向朝廷,配合着你们办事的。”
汪春云不以为意的看了看他说道:“当然要罚,不罚何以让下面的盐商知道,世伯也是受害者?再说了,世伯今后执掌两淮盐业,自然就要把前面的事情给了解了。
现在罚了款,此前的贪污受贿就算是洗白了。现在不罚款,待到此案平静下来,两淮盐业再度走上正轨,朝廷就该找世伯算后帐了。
小侄也是念在我们两家的情分上,才为世伯讨来的这个处分,若是世伯不愿意,那么就当小侄不曾说过此事好了…”
黄万裕顿时想起来,这里可不是在自己园林中,而是在察院的后院内,他顿时语气和缓了下来,陪着笑说道:“是伯父我老糊涂了,还请世侄继续说下去,不过这罚款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