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某些人的看法,每个人的心里都居住着一个魔鬼,所以人类才会有这么多穷凶极恶的匪徒。但是在另外一些人的眼中,人的心中同样居住着一位天使,所以人类的历史上才会有这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公元1639年站在耀州城下的李佑虽然不知道以上这些理论,但他扫视了一眼身边这些朝夕相处的同袍之后,便知道自己无法将这些同袍放弃在这里。
他再次看了一眼数百米外正在做战前准备的满清骑兵,便收敛起了一切情绪,向着身边的部下发号司令道:“…去通知曹慈恩,令他收拢部队,我部将会竭尽全力替他争取时间。另外我若不幸身亡,由他掌握部队撤退…
刘河你去协助炮兵阵地的守卫,若是情况紧急,可以毁坏火炮,不得让火炮落入清军手中。
现在,把红旗在我身边竖起来,所有人上刺刀,布三号方阵…”
当明军的士兵们看到李佑身边竖起了红旗之后,顿时抛却了对于面前这只突然出现的满清骑兵的恐慌之情,开始沉默的向身边的同伴靠拢,按照平日里训练的步骤组建起一个个横队,然后拼凑起了一个三层的正方形空心方阵。
在今日的大明军中,红旗不是轻易可以竖立的,因为红旗只代表着两个意思,或是坚守阵地直到最后一人,或是发起冲锋不接受任何投降。
李佑现在竖立起这面旗帜,很显然是前一种意思。在长久的集体生活和条令训练下,近卫军的士兵们其实和羊群没什么区别,只要头羊没有死亡或是失去自己的权威,他们总是会优先服从于上官的命令。
毕竟在平日的长期训练中,他们接受的思想教育就是,战场上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最好的办法就是绝不脱离团体,哪怕就是剩下了两个人,也要背靠着背进行掩护,这才能够抗击敌军的进攻。
而作为一个战斗团体,军官的一切命令都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因为这些军官们受到的教育就是如何让团队更好的生存战斗下去,他们的判断比士兵个人作出的判断更为正确有效。如果你自认比你的上官更为出色和优秀,那么你早就被推荐进入军校中学习去了,而不是站在普通士兵中间面对敌人。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反复灌输下,这些明军士兵们看到李佑竖起的红旗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坚守到最后一人的指令,而是我们的指挥官还能够正确的作出判断,那么坚守下去也许还有生存的希望。
调走了一个排去协助防守炮兵阵地之后,李佑手中还剩下300余人,这些人刚好排成了一个15米*15米的空心方阵,方阵的每一面都列有三横队,每个士兵的手肘都靠着手肘,几乎看不到任何缝隙。
第一排士兵蹲下,第二排士兵半蹲,第三排士兵站立。当三排士兵共同举枪时,正面看去顿时就成为了一片刺刀的丛林。
当明军堪堪布成方阵时,清军骑兵已经开始发起了进攻,李佑的战前鼓动于是便只说了一句话:“诸君,祖国需要你们格尽职守…”
之后马蹄声便淹没了李佑的声音,接下来只剩下了各排军官大声吼叫、火枪开火、刺刀或马刀刺入人体发出的惨叫等各种声音了。
劳萨冲到明军阵前时已经有些后悔了,他没有预料道明军布阵的速度会这么快,就算是浑河之战中让他难以入睡的川浙军,恐怕也做不到在这么短时间内布成一个方阵。
如此一来,等他们冲到明军跟前时,面对的就不是一群没有队形的士兵,而是一整只列好阵的军队了。
骑兵攻击成列明军时,最好的办法自然不是蒙着头猛冲,而是应当采取办法引起明军阵列的涣散,然后再冲破阵列。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劳萨也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停下来了,否则自己这边的士兵倒是要先混乱起来了。
于是他只能不断的加速,试图利用马匹的冲力去冲破对面明军的阵列。跟随劳萨冲锋的虽然只有百骑,但是骑兵的威势可比步兵强太多了,当这百余骑从正面冲过来时,遮天蔽日的尘土里似乎藏了千军万马一般。
当然,清军骑兵冲锋时虽然看起来紧密,但也远不及明军骑兵腿挨着腿的墙式冲锋更紧密。队首十余名骑兵展开的冲锋正面面也超过了30米,足足是明军空心方阵正面的一倍。倒是在明军的左侧,珠三率领的那一牛录骑兵,正面刚好覆盖了明军方阵的正面。
不过珠三绕了点路,先抵达明军这个方阵的,反而是劳萨这百骑人马。位于队伍正中的劳萨,在奔跑的过程之后竭力想要调整方向,好让自己正正的撞入到明军的阵列中去,但是护卫在他身边的侍卫们却不这么想,他们有意无意的挡住了劳萨坐骑的转向,正好让劳萨从明军方阵的左侧擦过去。
毕竟按照满人的军规,主帅若是战死,他们这些护卫可一个都活不了。面对汉人摆好阵列的军队不战,这可是连蒙古人都知道的事,他们这些打老了仗的满人又怎么会不知道。
看着明军这三排刺刀,最先冲击的人马肯定很难活命。普通的满人骑兵死了也就算了,要是劳萨死在这里,他们这一仗就算打赢了也是得不偿失。
数百米的路程,对冲锋的骑兵来说不过半分多钟的时间而已,待到劳萨察觉时,他已经无法再调整自己的冲锋路线了,这令这位满洲老将极为不满,从明军阵侧冲过之后,他动用了马鞭把挡路的亲卫赶走,这才缓缓的停下了坐骑,向着后方张望去。
就在劳萨冲过明军方阵的那一瞬间,他右侧的部下已经直直的向着明军方阵正面冲去了。虽然明军的排枪打倒了最前方的十来骑,但是后方的清军骑兵还是趁着明军枪弹放尽的空间,硬生生的撞进了阵列中。
虽说蒙古马并不高大,而满人的骑兵也不是什么重骑兵,但是一匹马加上骑兵的重量,也超过了半吨。
如果不是前头最高速的排头骑兵被明军给打倒了,全速奔跑的骑兵基本上可以一次冲出一个缺口来。
至于现在么,被发狂的马匹深深陷入在了明军的阵列内,被七、八把刺刀深深的扎入了马腹,运气不好的明军士兵则被马匹最后挣扎时用马蹄踩碎了头骨或是肩膀,至于马匹上的清军骑士也摔下了马,被明军士兵用刺刀从没有防护的脖子处刺死。
虽然这等不畏生死冲阵的骑兵不过三、四人,但是已经把明军正面搅的一团混乱了,后方的清军骑兵虽然放慢了速度,但是却不断的试图扩大明军阵列上的缺口,想要把明军的阵列驱散。
也就在这个时候,从右侧赶来的珠三所部也冲到了,刚刚骑兵冲击明军阵列的行动在右侧又发生了一遍。在劳萨的眼中,这只明军已经岌岌可危,只要再加一把劲,对方就要全面崩溃了。
他看了一眼耀州城下还在集结的明军,终于下定了决心说道:“回头,先把这只明军彻底摧毁了,再去进攻城下的明军。”
站在红旗下的李佑一手拿着短火枪,一手拿着指挥刀,在阵内不停的发号施令着。不过他的命令开始难以传递出去了,两面受敌的方阵,使得明军士兵正开始失去组织,陷入到了各自为战的困境之内。
而此时冲过方阵的那股骑兵再次调头返回,看到这一场景,连李佑自己都差不多绝望了。而就在清军正面的缺口越来越大,明军士兵纷纷被清军骑兵砍到时,一名明军将士显然杀红了眼,在退到身后的火药桶后,竟然不管不顾的装上了导火索,点燃后抱着火药桶冲进了缺口中的骑兵群里。
这名明军士兵固然是尸骨无存,但是他身边附近的骑兵也被炸倒了一片。在这样激烈的战斗中,英雄的出现总是能够激发出自己这方的士气的。
随着这名普通士兵的自我牺牲,终于让原本有些慌乱的明军士兵恢复了勇气,开始重整旗鼓和身边的同伴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面前的敌人。
看着自己的部下尚没有放弃战斗,李佑终于振奋了起来。他此时突然想起,自己还带来了一批手雷,这种从地雷改变而来的手雷缩小了装药量,但还是足足有3斤重,因为难以投掷,原本是用来守备耀州城时使用的。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投掷的这么远了,毕竟这些骑兵就和明军纠缠在一起。于是他召集了身边能找到的机动士兵,让他们拿出这些手雷向这些清军骑兵投掷甚至滚过去。
清军最大的问题,还是冲击明军阵列的骑兵数量过少了,无法在第一时间突破明军的阵列,毕竟像那些敢于决死冲锋的满人骑兵,在劳萨手下也是属于绝对的精锐,这一仗实已对劳萨手中的部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而劳萨本人绕过明军方阵,也使得不少清军骑兵失去了几分拼命的心思,在战斗中稍稍放缓了些攻击,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性命。
当明军士兵抱着火药桶冲入骑兵群中后,清军的士气顿时为之一挫。此消彼长之下,之前清军勇士冲杀出来的缺口,反倒是被明军慢慢堵回去了。
当明军士兵拿着硕大的手雷往清军骑兵人群里丢去时,清军这边终于开始沮丧而向后方退去了。虽然明军的空心方阵已经快要变成一个三角形了,但是明军总算是守住了最后的机会,没有出现全军溃散的局面。
(. = )
公元1639年站在耀州城下的李佑虽然不知道以上这些理论,但他扫视了一眼身边这些朝夕相处的同袍之后,便知道自己无法将这些同袍放弃在这里。
他再次看了一眼数百米外正在做战前准备的满清骑兵,便收敛起了一切情绪,向着身边的部下发号司令道:“…去通知曹慈恩,令他收拢部队,我部将会竭尽全力替他争取时间。另外我若不幸身亡,由他掌握部队撤退…
刘河你去协助炮兵阵地的守卫,若是情况紧急,可以毁坏火炮,不得让火炮落入清军手中。
现在,把红旗在我身边竖起来,所有人上刺刀,布三号方阵…”
当明军的士兵们看到李佑身边竖起了红旗之后,顿时抛却了对于面前这只突然出现的满清骑兵的恐慌之情,开始沉默的向身边的同伴靠拢,按照平日里训练的步骤组建起一个个横队,然后拼凑起了一个三层的正方形空心方阵。
在今日的大明军中,红旗不是轻易可以竖立的,因为红旗只代表着两个意思,或是坚守阵地直到最后一人,或是发起冲锋不接受任何投降。
李佑现在竖立起这面旗帜,很显然是前一种意思。在长久的集体生活和条令训练下,近卫军的士兵们其实和羊群没什么区别,只要头羊没有死亡或是失去自己的权威,他们总是会优先服从于上官的命令。
毕竟在平日的长期训练中,他们接受的思想教育就是,战场上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最好的办法就是绝不脱离团体,哪怕就是剩下了两个人,也要背靠着背进行掩护,这才能够抗击敌军的进攻。
而作为一个战斗团体,军官的一切命令都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因为这些军官们受到的教育就是如何让团队更好的生存战斗下去,他们的判断比士兵个人作出的判断更为正确有效。如果你自认比你的上官更为出色和优秀,那么你早就被推荐进入军校中学习去了,而不是站在普通士兵中间面对敌人。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反复灌输下,这些明军士兵们看到李佑竖起的红旗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坚守到最后一人的指令,而是我们的指挥官还能够正确的作出判断,那么坚守下去也许还有生存的希望。
调走了一个排去协助防守炮兵阵地之后,李佑手中还剩下300余人,这些人刚好排成了一个15米*15米的空心方阵,方阵的每一面都列有三横队,每个士兵的手肘都靠着手肘,几乎看不到任何缝隙。
第一排士兵蹲下,第二排士兵半蹲,第三排士兵站立。当三排士兵共同举枪时,正面看去顿时就成为了一片刺刀的丛林。
当明军堪堪布成方阵时,清军骑兵已经开始发起了进攻,李佑的战前鼓动于是便只说了一句话:“诸君,祖国需要你们格尽职守…”
之后马蹄声便淹没了李佑的声音,接下来只剩下了各排军官大声吼叫、火枪开火、刺刀或马刀刺入人体发出的惨叫等各种声音了。
劳萨冲到明军阵前时已经有些后悔了,他没有预料道明军布阵的速度会这么快,就算是浑河之战中让他难以入睡的川浙军,恐怕也做不到在这么短时间内布成一个方阵。
如此一来,等他们冲到明军跟前时,面对的就不是一群没有队形的士兵,而是一整只列好阵的军队了。
骑兵攻击成列明军时,最好的办法自然不是蒙着头猛冲,而是应当采取办法引起明军阵列的涣散,然后再冲破阵列。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劳萨也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停下来了,否则自己这边的士兵倒是要先混乱起来了。
于是他只能不断的加速,试图利用马匹的冲力去冲破对面明军的阵列。跟随劳萨冲锋的虽然只有百骑,但是骑兵的威势可比步兵强太多了,当这百余骑从正面冲过来时,遮天蔽日的尘土里似乎藏了千军万马一般。
当然,清军骑兵冲锋时虽然看起来紧密,但也远不及明军骑兵腿挨着腿的墙式冲锋更紧密。队首十余名骑兵展开的冲锋正面面也超过了30米,足足是明军空心方阵正面的一倍。倒是在明军的左侧,珠三率领的那一牛录骑兵,正面刚好覆盖了明军方阵的正面。
不过珠三绕了点路,先抵达明军这个方阵的,反而是劳萨这百骑人马。位于队伍正中的劳萨,在奔跑的过程之后竭力想要调整方向,好让自己正正的撞入到明军的阵列中去,但是护卫在他身边的侍卫们却不这么想,他们有意无意的挡住了劳萨坐骑的转向,正好让劳萨从明军方阵的左侧擦过去。
毕竟按照满人的军规,主帅若是战死,他们这些护卫可一个都活不了。面对汉人摆好阵列的军队不战,这可是连蒙古人都知道的事,他们这些打老了仗的满人又怎么会不知道。
看着明军这三排刺刀,最先冲击的人马肯定很难活命。普通的满人骑兵死了也就算了,要是劳萨死在这里,他们这一仗就算打赢了也是得不偿失。
数百米的路程,对冲锋的骑兵来说不过半分多钟的时间而已,待到劳萨察觉时,他已经无法再调整自己的冲锋路线了,这令这位满洲老将极为不满,从明军阵侧冲过之后,他动用了马鞭把挡路的亲卫赶走,这才缓缓的停下了坐骑,向着后方张望去。
就在劳萨冲过明军方阵的那一瞬间,他右侧的部下已经直直的向着明军方阵正面冲去了。虽然明军的排枪打倒了最前方的十来骑,但是后方的清军骑兵还是趁着明军枪弹放尽的空间,硬生生的撞进了阵列中。
虽说蒙古马并不高大,而满人的骑兵也不是什么重骑兵,但是一匹马加上骑兵的重量,也超过了半吨。
如果不是前头最高速的排头骑兵被明军给打倒了,全速奔跑的骑兵基本上可以一次冲出一个缺口来。
至于现在么,被发狂的马匹深深陷入在了明军的阵列内,被七、八把刺刀深深的扎入了马腹,运气不好的明军士兵则被马匹最后挣扎时用马蹄踩碎了头骨或是肩膀,至于马匹上的清军骑士也摔下了马,被明军士兵用刺刀从没有防护的脖子处刺死。
虽然这等不畏生死冲阵的骑兵不过三、四人,但是已经把明军正面搅的一团混乱了,后方的清军骑兵虽然放慢了速度,但是却不断的试图扩大明军阵列上的缺口,想要把明军的阵列驱散。
也就在这个时候,从右侧赶来的珠三所部也冲到了,刚刚骑兵冲击明军阵列的行动在右侧又发生了一遍。在劳萨的眼中,这只明军已经岌岌可危,只要再加一把劲,对方就要全面崩溃了。
他看了一眼耀州城下还在集结的明军,终于下定了决心说道:“回头,先把这只明军彻底摧毁了,再去进攻城下的明军。”
站在红旗下的李佑一手拿着短火枪,一手拿着指挥刀,在阵内不停的发号施令着。不过他的命令开始难以传递出去了,两面受敌的方阵,使得明军士兵正开始失去组织,陷入到了各自为战的困境之内。
而此时冲过方阵的那股骑兵再次调头返回,看到这一场景,连李佑自己都差不多绝望了。而就在清军正面的缺口越来越大,明军士兵纷纷被清军骑兵砍到时,一名明军将士显然杀红了眼,在退到身后的火药桶后,竟然不管不顾的装上了导火索,点燃后抱着火药桶冲进了缺口中的骑兵群里。
这名明军士兵固然是尸骨无存,但是他身边附近的骑兵也被炸倒了一片。在这样激烈的战斗中,英雄的出现总是能够激发出自己这方的士气的。
随着这名普通士兵的自我牺牲,终于让原本有些慌乱的明军士兵恢复了勇气,开始重整旗鼓和身边的同伴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面前的敌人。
看着自己的部下尚没有放弃战斗,李佑终于振奋了起来。他此时突然想起,自己还带来了一批手雷,这种从地雷改变而来的手雷缩小了装药量,但还是足足有3斤重,因为难以投掷,原本是用来守备耀州城时使用的。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投掷的这么远了,毕竟这些骑兵就和明军纠缠在一起。于是他召集了身边能找到的机动士兵,让他们拿出这些手雷向这些清军骑兵投掷甚至滚过去。
清军最大的问题,还是冲击明军阵列的骑兵数量过少了,无法在第一时间突破明军的阵列,毕竟像那些敢于决死冲锋的满人骑兵,在劳萨手下也是属于绝对的精锐,这一仗实已对劳萨手中的部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而劳萨本人绕过明军方阵,也使得不少清军骑兵失去了几分拼命的心思,在战斗中稍稍放缓了些攻击,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性命。
当明军士兵抱着火药桶冲入骑兵群中后,清军的士气顿时为之一挫。此消彼长之下,之前清军勇士冲杀出来的缺口,反倒是被明军慢慢堵回去了。
当明军士兵拿着硕大的手雷往清军骑兵人群里丢去时,清军这边终于开始沮丧而向后方退去了。虽然明军的空心方阵已经快要变成一个三角形了,但是明军总算是守住了最后的机会,没有出现全军溃散的局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