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就好像是一群在河水中游荡的鱼,我们的所知所见,无不受到这条河流的局限。一旦遇上了超出了河流之外的风景,我们往往不是作出错误的判断,便是选择不相信河流之外还存在着其他风景。

    虽然在黄台吉抵达营口之前,已经听说了明军的火器颇为猛烈,导致前锋进攻营口数次失利。不过在黄台吉登上了多尔衮在营口城外修建的高台,观察了城内无法完全遮蔽住的几处炮台之后,便以为明军的火炮未必能够及得上自家的红衣大炮。

    自从黄台吉令佟养性督造大炮以来,他对于铸炮之事也算是极为关心的了。不过女真毕竟是一个处在文明程度较低阶段的民族,能够从奴隶共和制的部族变为一个封建国家,对于女真人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文明跃迁了。

    再想令这个民族越过中世纪的封建文明,直接跨入到科学启蒙的时代,这无疑就有些痴人说梦了。沈阳的工匠到现在都没能把熟铁、钢、生铁三类铁碳合金加以科学的区分,更不必提让他们去理解火炮射击的原理是什么了。

    是的,沈阳的工匠通过无数次的实际试验,算是明白了一尊火炮要想顺利的射击,就必须让火炮的炮身能够承受住*在炮膛内爆炸的力量。但是他们并不能理解,一份标准*爆炸的威力是多少,如何去计算炮膛所能承受的压力,并以此压力为标准去设计火炮的管壁厚度。

    正是缺乏这种科学上的精度测量和数学上的应力计算,使得清军最好的炮匠在大明军器监的工程师看来都是不合格的。因为他们使用的还是经验主义铸炮,而不是使用科学数据来控制火炮的铸造。

    清军炮匠为了提高铸炮的成功率,不惜把火炮铸造的又大又粗。而这也给了黄台吉这些满人上层人士一个错觉,让他们以为火炮想要打的远,打出威力较大的炮弹,就必须造的越大越好。

    明军在营口城内炮台上放置的大多都是小炮,只有两尊类似于红夷大炮的长管大炮。在黄台吉看来,这一仗自己应当在火炮上占有优势的。

    而且,为了防备明人那种在空中爆炸的炮弹,他还特意从沈阳运来了数量加以改进的盾车,这些盾车不仅以超过三寸的厚实松木为盾,还在松木外面安装了一层铁皮,并且在侧面和顶上都加上了防御,看起来就像是一座装了轮子的小房子。

    这样一辆盾车可以遮蔽35人,黄台吉打算待到火炮把营口的城墙轰开之后,便令12辆这样的特制盾车为前锋占领城墙的缺口,后方则以普通盾车掩护的大批人手跟上,从而一举冲入城去。

    对于黄台吉来说,这也是满清第一次采用火炮和步兵相结合的攻城新方式,无疑也是一次检验新战术的大好时机。他之所以愿意同大明媾和数年,便是看到了火炮对于坚城的破坏力,希望借助这一新的战法去克制明军在义州、锦州所修建的那些堡寨坚城连接起来的防线。

    黄台吉相信,只要这种新战法真的可以用于实战,那么明国在辽西修建的宁锦义防线,将会在大清的红衣大炮面前一一沦为废墟。没有了这些坚城要塞以为依靠,明军还能拿什么来抵挡清军的进攻呢?

    以蒙古人趋利避害的性子,一旦发现大清的军队可以直接打入到关内去,那么他们中必然会有不少人改变自己的立场,向沈阳靠拢以求得自身的安全的。如此一来,明国小皇帝苦心经营的北方防线也就不攻而自破了。

    隐忍了许久了黄台吉,希望用这一战给明人一个惊喜,让他们知道从此大明再无坚城要塞可言,从而让这只看起来士气有所恢复的明军再次陷入到对于清军武力的恐慌中去。一旦明军失去了同清军对战的信心,那么接下来发动攻伐明国的战争,将会给清军的行动带去莫大的便利。

    但是当这场战争真正爆发之后,黄台吉并没有收获任何意外之喜。相反他和自己身边的满人权贵们,倒是被眼下的战争场面给打击到了。

    在下午一点左右,清军的大炮终于在营口北门东侧城墙上打出了一个将近5米的豁口,早已经准备好的清军顿时推着铁皮盾车向着豁口冲去,而正当清军的大炮试图向两侧城墙延续射击时,清军的火炮终于反击了。

    以两门18斤炮为先导,4门12磅野战加农炮随后跟上,六枚被烧至暗红色的铁弹从低矮的城墙上空擦过,然后便向着清军的火炮阵地飞了过去。明军观测手的估算还是相当精确的,第一轮射击只射空了一半,其中一枚炮弹虽然穿过了清军的火炮阵地,但是却恰好击中了火炮阵地后方列阵的一队清军骑兵。

    这枚18斤重的炮弹击穿了这队骑兵,足足半个牛录的骑兵在这一发炮弹下消失了,有些骑兵连人带马都被打成了肉泥,连一声惊叫都没来的及喊叫出来。但是相比起被炮弹擦过的那些同伴,这些人无疑又是幸运的,因为起码他们不必感受到什么痛苦。

    而落入炮兵阵地中的炮弹,一枚陷入了土中;一枚则刚好把一名躲避不及的杂役砸为两半,炮弹将他整个上身都打没了;最后一枚则撞上了一尊红衣大炮炮车的轮子,令这尊大炮变得歪斜了起来。

    就在清军的炮兵们还在呆呆察看着,这些炮弹是从何处飞来时,明军第二轮的射击又到了。经过调整角度的明军大炮,这轮射击仅仅击空了一发炮弹,剩下的五枚都落入了清军火炮阵地之中。

    受到了如此猛烈的炮击之后,管理炮队的图纳第一个反应了过来,他拉着还有些茫然的固山额真石廷柱说道:“必须把阵地上的*和天佑助威上将军们都撤下来,否则一旦被明军的大炮打坏了,我们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石廷柱这才反应了过来,赶紧叫上了身边的亲卫驱赶着四处逃避的汉兵去牵引大炮。而图纳看了一眼左右,发觉黄台吉所处的高台其实也未脱离明军火炮的射程,只不过明军火炮的射击太过突然,大家一时没有想到而已。

    纵然图纳还在为大明当差,这一刻也不愿意黄台吉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去,毕竟自他返回沈阳之后,还是很受这位大汗的照顾的,从前的那些怨气倒也消散了不少。更何况此刻火炮阵地上实在太过危险,天知道这些该死的明军炮弹什么时候会引燃阵地上随意堆放的*,他决定借着向黄台吉报信的契机,先远离了这里再说。

    而在图纳跑去提醒黄台吉撤离时,还有乌真超哈的将领似乎被明军的炮击给打出了真火来,在这样的时刻还抓着手下装填弹药,打算要向城内的明军还击。

    不过就在炮手装药的时候,一枚明军的炮弹终于击中了阵地上一角的*桶,猛烈的爆炸将附近的三、四门红衣大炮都掀了起来,还有一些堆放在一旁的炮弹也被震飞了出去。正在往炮口装填*的士兵刚好被一枚横向飞过来的炮弹砸中了脑壳直接躺倒在地,也不知是死是活。

    虽然附近的炮手都趁机跑路了,但是督促装炮还击的清军将领依然不肯放弃,他自己跑过去装填*。这位并不懂火器,而清军也没有实施定装*,在他看来*自然是装的越多越好,于是本来两勺半的装药,他足足倒了五、六勺,这还不计算之前那位士兵装的*。

    这位清军将领装填好*之后,便回到炮身后方拿起了在炭炉中烧红的铁签往炮门上按了下去。也许是这位装填的*实在太多了,也许是这尊红衣大炮的寿命已经差不多了,也许是两者都有,这位清军将领点燃的大炮并没有发射出去,而是引起了炸膛。

    相比起刚刚明军击中*桶引发的爆炸事件,这一次大炮炸膛对周边人员及附近火炮的伤害,同样没小上多少。

    正被豪格和多尔衮架着往后方安全地带逃亡的黄台吉,依然心有不甘的看着身后不断爆炸和发出哀嚎声的火炮阵地。虽然他一向在人前表现镇定,在战局不利时也能上马冲锋,以督促诸将用命,但是面对这种人力无法违抗的力量,他也无法拒绝让部下架着他逃离到安全地带去了。

    只不过黄台吉也依然没能想明白,为什么明人火炮的威力会如此之大,这简直就是巫术。如果不是这一刻下令撤兵会造成军心动摇,黄台吉已经忍不住下令想要攻城部队先撤回来再做计较了。

    他这一刻只能期待着,那些加料的盾车能够抵挡的住明军的炮弹,从而让他可以体面的把部队撤回来。

    应该来说,这些加装了屋顶和铁皮的盾车,防御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明军的三斤炮和六斤炮基本打不穿这些加料的盾车,而12斤的*炮也只能破坏一部分盾面,但依然无法阻止整辆盾车的继续前行。

    而*本身成功率就不高,加上有屋顶的阻挡,对于盾车下方的士兵伤害也是微乎其微。直到这些盾车集中到城墙缺口的部位,让12斤加农炮和18斤的舰炮能够直接瞄准后,这些清军士兵很快就明白了,为什么大明皇帝会把火炮称之为战争之王了。

    ps:勉强赶完这一章,实在是不能分心了,咱们三日后见,亲爱的读者大大们。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富春山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富春山居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