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不知该怎么说
而大旱也不过持续了几个月,也就影响了一季的收成,日子过的穷些,到还没到要逃荒的地步。
也只有田叔他们家所住的县,旱的厉害点,可就是这样,村子里比他们穷的人家都能过得过去,何况,像田叔这种有手艺,家中也有余粮的人家。
他们一家被卖不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而是因为被人盯上了。
田叔原本不姓田,可以说出身的富贵乡,原本是他们镇上乡坤的独子,可七岁那年父亲突然病故,留下孤儿寡母。
以田家的家产,母子不说大富大贵,一辈子衣食无忧不成问题。
可自古寡妇门前事非多,他亲爹又是三代单传,孤儿寡母无亲族帮衬,日子自然不好过。
镇上的地痞总是无故敲他家的门,田母带着他带是连门都不敢出。
后来在邻居的劝说下,田母便下定决心,找个老实可靠的汉子改嫁。
挑来选去便选中了,当时在他家做长工的田父,田父为人老实,又是早年丧妻,家中两子一女都已经成人,田母嫁过去,也不必太过费心。
而田家虽在乡下,却是大门大户,田家村比苏家村还要大一倍,里面几乎除了外来的媳妇,没有外姓人。
田母也是看中这一点,觉得自己带着孩子改嫁,儿子入了田家族谱,以后自己就算不在了,也有兄弟亲族帮衬。
她想的到是不错,而田父也没让她失望,刚成亲便请族长开了祠堂将田叔的名字记入族谱。
为了这事,田母还从嫁妆中拿了五十两给族长修建祠堂。
田母嫁进田家,田父也如她看到的一样忠厚老实,事事以她为先,也过了几年快活的日子。
但继子继女年纪越来越大,这成家的事,便又到了她手里。
田母最初改嫁的时候将镇上的产业一并卖来,手头也有将近五百两银子。
田家也因为田母的到来,日子蒸蒸日上,原本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一回肉,现在一月到能吃上两三回。
就凭这些继子继女没道理为难她,田母觉得继子继母懂事听话,在他们婚事上自然也是用了心思。
给两个继子娶的妻子样貌品性都不差,为此聘里就比村子里一般上家高上近一辈。
又将家里的屋子翻了新,还加盖了几间砖瓦房,可是花费了不少。
田母手头宽裕自然不在乎这些,就连继女出嫁,她也给打了一套银首饰,还加了一根自己出嫁时娘家陪嫁的金簪,东西收拾的体体面面,可不比城里嫁闺女差。
按理说田母做到这地步,继子继女应当对她敬爱有加才对,可偏偏事实却并非如此。
五百两银子看着不少,可自从田母嫁进来后,田父便不出去做工了,一家人守望着几亩地,可以说是做吃山空。
再上兄妹三个的婚事,就将田母手中的银子花了大半。
便是这样,他们还不知道,成亲后隔三差五便找借口找继母要银子。
原本,田母到也是给的,可后来手头的银子越来越少,而自己的儿子还没成亲,她便不乐意再给了。
也只有田叔他们家所住的县,旱的厉害点,可就是这样,村子里比他们穷的人家都能过得过去,何况,像田叔这种有手艺,家中也有余粮的人家。
他们一家被卖不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而是因为被人盯上了。
田叔原本不姓田,可以说出身的富贵乡,原本是他们镇上乡坤的独子,可七岁那年父亲突然病故,留下孤儿寡母。
以田家的家产,母子不说大富大贵,一辈子衣食无忧不成问题。
可自古寡妇门前事非多,他亲爹又是三代单传,孤儿寡母无亲族帮衬,日子自然不好过。
镇上的地痞总是无故敲他家的门,田母带着他带是连门都不敢出。
后来在邻居的劝说下,田母便下定决心,找个老实可靠的汉子改嫁。
挑来选去便选中了,当时在他家做长工的田父,田父为人老实,又是早年丧妻,家中两子一女都已经成人,田母嫁过去,也不必太过费心。
而田家虽在乡下,却是大门大户,田家村比苏家村还要大一倍,里面几乎除了外来的媳妇,没有外姓人。
田母也是看中这一点,觉得自己带着孩子改嫁,儿子入了田家族谱,以后自己就算不在了,也有兄弟亲族帮衬。
她想的到是不错,而田父也没让她失望,刚成亲便请族长开了祠堂将田叔的名字记入族谱。
为了这事,田母还从嫁妆中拿了五十两给族长修建祠堂。
田母嫁进田家,田父也如她看到的一样忠厚老实,事事以她为先,也过了几年快活的日子。
但继子继女年纪越来越大,这成家的事,便又到了她手里。
田母最初改嫁的时候将镇上的产业一并卖来,手头也有将近五百两银子。
田家也因为田母的到来,日子蒸蒸日上,原本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一回肉,现在一月到能吃上两三回。
就凭这些继子继女没道理为难她,田母觉得继子继母懂事听话,在他们婚事上自然也是用了心思。
给两个继子娶的妻子样貌品性都不差,为此聘里就比村子里一般上家高上近一辈。
又将家里的屋子翻了新,还加盖了几间砖瓦房,可是花费了不少。
田母手头宽裕自然不在乎这些,就连继女出嫁,她也给打了一套银首饰,还加了一根自己出嫁时娘家陪嫁的金簪,东西收拾的体体面面,可不比城里嫁闺女差。
按理说田母做到这地步,继子继女应当对她敬爱有加才对,可偏偏事实却并非如此。
五百两银子看着不少,可自从田母嫁进来后,田父便不出去做工了,一家人守望着几亩地,可以说是做吃山空。
再上兄妹三个的婚事,就将田母手中的银子花了大半。
便是这样,他们还不知道,成亲后隔三差五便找借口找继母要银子。
原本,田母到也是给的,可后来手头的银子越来越少,而自己的儿子还没成亲,她便不乐意再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