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是五个指头,握起是一个拳头。

    ——青海蒙古族谚语

    左宗棠听闻马占鳌主动率领起义军向清军投降,真是喜出望外。他立即派人通知马占鳌,要他亲自到安定(今天甘肃省定西县)的湘军大营请降。

    左宗棠的心中早就在盘算,要想让西北长治久安,必须实行“甘人治甘”。只是眼下还没有找到一个条件合适的“甘人”。

    他想借此机会考察一下马占鳌。

    1872年3月,马占鳌派遣自己的长子、时年17岁的马七十五会同马永瑞的儿子马如蛟、马万有的儿子马福才、马海晏的儿子马麒(即马芳的父亲)等10位起义首领的后人,一同前往安定的左宗棠大营,名义上是献良马、表忠心,实际上是在试探左宗棠的诚意到底有多大。史称十大少爷进安定。

    这些年龄不到20岁、长相英俊的回回青年出入戒备森严的军营,面不改色,谈笑自如。

    左宗棠看到以后感到十分惊奇。在他的印象中,回回青年都是一些凶神恶煞和奸诈刁蛮之徒。如今看到这些玉树临风、气度不凡的年轻后生,他的心中顿时有了一丝欣慰。

    左宗棠询问带队的马七十五道:“你就是马七十五?为什么要取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

    马七十五口齿伶俐地回答说:“报告左大人,我出生的时候,我的阿爷刚好75岁,便给我起这个名字作为纪念。”

    左宗棠对这些镇定自若的回回少爷们逐渐产生了好感,一边设宴招待他们,一边向他们讲述大清的伟业,激励他们要选择正确的道路,为国家和朝廷效劳。

    他末了笑着问道:“马七十五,我给你改个名字怎么样?”

    马七十五彬彬有礼地回答道:“有劳左大人了。小辈不胜感激。”

    左宗棠沉吟了一会,说道:“我看你就叫作马安良,字为翰如吧。希望你谨记肩上的使命,将来为社稷除暴安良。”

    马七十五笑着说道:“谢谢左大人的教诲。小辈一定努力做到!”

    到了这一年的夏季,左宗棠看到河州的局势日趋稳定,打算把军事重心转向其他地区,于是便将大营移往省城兰州。

    他在兰州落脚以后,再次派人通知马占鳌和马海晏等河州起义军的领袖前往兰州会面。

    马占鳌在出行兰州之前做了精心的准备。他在两只梅花鹿的鹿角中间挂上了写着“天下太平”的红绸横幅,又调遣4000余匹骡马,把14000多件起义军的枪矛运送到兰州的清军军营。

    马占鳌想用自己的诚心打动左宗棠,以免使广大起义军官兵遭到惩处。他还特意穿上了一双草鞋,用铁锁链捆绑住自己的膀臂,跪在在左宗棠的面前,声泪俱下地说道:“罪犯孽重,自缚领刑。自今尔后,愚民竭诚尽忠,永不叛变。”

    左宗棠霎时面带惊骇之色,赶紧走上前搀扶马占鳌,命人解开铁锁链,安排他坐在太师椅上,然后说道:“马大人何必如此?你对大清的忠诚,无人敢说非字。”

    一个有心归附。一个有意收编。这出“负荆请罪”的大戏演得真实而精彩。

    左宗棠在感慨之余再三勉励马占鳌,充分肯定了他率领起义军投诚的明智做法。

    他突然话锋一转,试探地问马占鳌道:“如果我不接受你的投降,而是兵分三路攻打河州城,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来防御?”

    马占鳌起初担心激怒左宗棠,不敢正面回答。在左宗棠的一再鼓励下,他才将自己前方如何、后方如何的计划和盘说了出来。

    左宗棠听完以后大吃一惊,心中暗自庆幸没有贸然进攻,否则清军的伤亡必然很大。他很欣赏马占鳌的用兵才能,嘱咐他今后要洗心革面,戴罪立功,全心全意为朝廷效力,协助清军消灭其他谋反的回回起义军。

    马占鳌态度坚决地一一答应了。

    通过这次“负荆请罪”,左宗棠断然认定马占鳌就是自己寻找了很久的那个治理甘肃的“甘人”。他立即向朝廷上报马占鳌,除了军功记名,还大力推荐他为治理甘肃的官员。

    马占鳌的起义军编入了湘军刘锦棠的旗下,从此开始转战河湟地区,毫不手软地镇压回回起义军,成为了左宗棠推行“以回制回”政策的工具。

    左宗棠对马占鳌的非凡表现非常满意,多次夸赞他道:“能明大义,才堪选用。马占鳌固回中之杰,其子亦非凡品。将来弹压河州其在马氏父子乎?”

    马占鳌从起义军的领袖褪变为屠杀起义军官兵的刽子手,踏着曾经是自己战友的鲜血,一步一步地爬上了用无数反清义士的头颅堆砌的权力高峰。

    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看,马占鳌是一个戴着多种脸谱的复杂的人。对大清朝廷来说,马占鳌前期是回回叛乱的头子,后期是知错就改的回头浪子。对坚持斗争的起义军官兵来说,他是可耻的叛徒,变成了杜石蛮(敌人)的走狗。对投降大清的起义军官兵来说,他又是救命的恩人。

    大清初年,碾伯县里王臣的后代王子玺参加了李自成的起义军。起义失败以后,他为了躲避清军的迫害逃进了南山的虎狼窝。王家传到这一代是由一个叫王世财的中年男子主持家族里的大事。

    王世财牢记家族的历史教训,制定了“两不许”的族规:王氏家族的成员,第一不许参与政事,第二不许参加任何军队,只许在大山里老老实实地种地,本本分分地过日子。

    同治年间,陕甘各地发生了反清的起义。镇压起义的大清士兵不够用了。于是,碾伯县府给各个村庄下达了每户必须抽一名男丁的征兵任务。

    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王世财无法违背官令,只有被迫违反族规,不仅同意每家出一个男丁,而且不得已把自己的宝贝儿子王有德也送去当兵了。

    当时,西宁府归甘肃省管辖。1781年,循化撒鲁尔人苏四十三领导的哲合忍耶起义失败以后,大清统治者对回回人和撒鲁尔人的统治更加严酷了。西宁府官府一再重申:一切遵照旧章。不得添建礼拜寺。不得分成新教和旧教。责成回回总约随时稽查。

    西宁府的回回人和撒鲁尔人,特别是新教的各个门宦对官府的残酷压迫和地主团练的欺凌怀有极深的仇视。

    1862年,西宁府的地主团练听闻陕西的回回人造反了,立刻加强了对本地的回回人和撒鲁尔人管控措施,结果引发了华寺门宦著名阿洪马文义领导的反抗斗争。

    马文义率领华寺门宦的起义军进攻丹噶尔(今青海省湟源)、巴燕戎格(今青海省化隆)和西宁等处。

    碾伯县和大通县的回回人闻风以后起而响应。

    这次起义得到了华寺门宦创始人马来迟的四世孙、巴燕戎格抚番厅和循化厅总乡约马桂源的全力支持。马桂源很快成为这支起义军的主要领袖。

    陕甘总督杨岳斌迅速派兵前来镇压西宁府的起义,却遭到了重大的失败,被盛怒的朝廷革去职务。

    巩怀周的后代巩智贤一家住在碾伯县城的东门外。他为人一向小心谨慎,与世无争。如今看到天下形势大乱,心中更是战战兢兢,他再三叮嘱家人不可外出,而且将院门从里面拴死,免得起义军和清军闯进来抢夺财物,伤害性命。

    新任陕甘总督沈照霖先后两次赶赴碾伯和巴燕戎格,亲自指挥官兵镇压起义军。

    王有德所在部队的大多数士兵都是本地人家的子弟。他们根本不忍心对乡里乡亲的回回人动刀动枪,战斗还没有打响就后撤了一多半。

    这样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了。沈照霖铩羽而归。

    马桂源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于是主动与陕西和甘肃其它地方的起义军联络,把自己领导的斗争变成为陕甘回回起义的一个组成部分。

    1863年10月,西宁办事大臣玉通多次围剿起义军都无功而返,只好坐下来与马文义、马桂源和谈,达成了招安的协议,约定解散各自的地主团练和起义军,保举马桂源担任循化厅同知,推举他的哥哥马本源为署中营游击,护西宁领总兵篆。

    两年以后,丹噶尔厅的朝廷官员富亮借口穆夫提门宦将要闹事,调集兵勇和团练杀害城里对官府有仇视情绪的回回等各族人民。

    马桂源和马文义对富亮的野蛮做法非常不满,立即把华寺门宦和穆夫提门宦的教民联合起来,攻占了丹噶尔城附近的各处庄堡。起义军的声势很快扩大,控制了西宁府所属的大部分地区。

    西宁办事大臣玉通被迫再次做出让步,报请并得到朝廷批准任命马桂源、马本源兄弟分别为西宁知府和护西宁镇兵篆。

    从此,起义军实际上掌握了西宁府的军政大权。

    马氏兄弟二人在西宁的东关筑起土城,倡议修缮汉人的孔庙,修整各地的渠道,会同汉人商绅成立维持社会治安的机构,管理工作做得有模有样。

    西宁的很多汉人为了得到了马家兄弟的庇护纷纷改信回教,进一步增强了回回人的实力。

    第二年,起义军进攻威远堡(今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碾伯、平番(今甘肃省永登县),占据平戎驿(今青海省海东市平安镇),又派遣数千名骑兵支援金积堡的马化龙起义军,与肃州的起义军互相支援,还同妥德璘领导的回疆起义互通声气。

    马文义不幸病逝以后,起义军在马桂源、马本源的领导下继续开展反清的斗争。

    1872年,马桂源接待了河州起义军领袖马占鳌派来的信使穆和迈,洽谈两地起义军互相援助的事宜。

    不料在第二天,马桂源却接到了马占鳌向左宗棠投降的消息。

    他立即召见穆和迈,双目直视着他的眼睛,大声地责问道:“马占鳌投降朝廷,为什么却派遣你来联系我们联合作战?”

    穆和迈有口难言,狼狈不堪。

    马桂源虽然后来以西宁知府的身份前往安定左宗棠的大营周旋。但是,他很快得到了左宗棠决定进攻西宁的情报,立即从安定返回西宁府,积极布防备战,也消除了对穆和迈的误解。

    9月初,穆和迈听说,刘锦棠率领18营开拔到西宁府东部的碾伯县,利用董福祥和马占鳌的军队屡屡打败退居到西宁南川一带的陕西起义军。

    刘锦棠借机与陕西起义军的领袖商议抚局,结果却不欢而散。

    穆和迈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忧了。他耻于投奔投降大清的马占鳌,决心跟着西宁府的起义军继续战斗。

    马桂源秘密约见白彦虎、禹得彦等陕西起义军领袖,商量共同退敌的对策。

    穆和迈也参加了这次会见。他发现白彦虎、禹得彦不像马桂源等西宁府的领袖只为本门宦考虑。他们的思维敏捷,思想更加开阔,更有担当和作为。

    大家一致推举将官出身马本源为河湟——陕西兵马大元帅,统一指挥西宁府的陕甘起义军,继续抗击清军。

    联合起义军在西宁东面小峡两侧的山上构筑堡垒,凭险固守,浴血鏖战,以机动兵力绕到清军的后方伺机袭击,阻断敌人的粮道,使清军穷于应付,左右为难。

    双方在两个月内交战50余次。清军损兵折将,损失惨重。

    左宗棠获悉西宁府清军大败的消息以后极为震惊,一方面从各地不断地向西宁增兵,一方面加紧了诱降招安的活动。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留守在西宁城里的起义将领马永福经不住金钱和官职的诱惑,向清军投降了。他命令官兵关闭城门,与出城作战的起义军反目为敌。

    马桂源在前线看到自家的后院起火,立即调兵围攻西宁城,造成了东部关口的防守空虚。

    刘锦棠、董福祥趁机率领清军攻占了西宁城的大门大峡和小峡之间的隘路,随后乘胜前进,占领了西宁全城。

    河湟——陕西联合起义军终因众寡悬殊大部分都瓦解了。

    马桂源率领3000多人退到自己的老根据地巴燕戎格抚番厅。

    白彦虎率领主张坚持斗争的2000余人向大通县方向逃亡。穆和迈也跟随白彦虎一起北撤了。

    禹得彦率领部分起义军官兵投降了左宗棠,被派遣到陇东驻守。

    落败的马桂源在巴燕戎格静下心来考虑道:我是马占鳌当年学习经文的老师,又和他同属于花寺门宦。他现在很受左宗棠的待见,不如派遣自己的心腹向他求助。

    马占鳌见到马桂源派来的心腹满口答应帮忙,通知马桂源率领起义军到巴燕戎格的东山接受朝廷的招抚,暗地里却提前埋伏了湘军的重兵,将骗入包围圈的马桂源等起义军官兵一网打尽。

    马桂源没有想到自己的学生会如此狠毒和奸诈,一边使劲地挣扎,一边大骂马占鳌迟早要下地狱受到火刑的拷问。

    马占鳌担心马桂源等人泄露自己与他们密谋反清的秘密,残忍地用药物弄哑了他们的嗓子,然后才押赴到兰州。

    左宗棠本来打算利用马桂源等人“以回制回”,现在看到他们成了一群毫无用处的哑巴,便下令凌迟处死了他们。

    马桂源年幼的独子马鉊格也没有逃出魔掌。他和几百年云南那个名叫马和的幼童一样,被清军残忍地阉割以后发配给军人为奴。

    王有德所在的清军攻占了巴燕城,又继续前行,占领了起义军的最后一个据点——循化厅城。

    清军闯入循化城里,挨家挨户地搜查起义军。

    王有德带着几个士兵撞开了撒鲁尔人哈桑的后代韩苏来曼的家门,只见十几岁的他端坐在炕上,双手捧着一本厚厚的书,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书。

    王有德轻蔑地说道:“真是个书呆子!刀子都架到脖子上了还在死读书。一个书呆子成不了武状元。走吧,别耽误了我们的正事。”

    王有德等清军官兵把所有的可疑之人一律当做起义军战士,用麻绳五花大绑拖到城北的黄河滩涂上,一个一个地砍掉了他们的脑袋。

    滩涂上到处丢弃着起义军的头颅。起义军官兵的鲜血把滚滚的黄河水都染成了红色。

    西宁府的各族起义宣告彻底失败了。

章节目录

人世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牛的草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牛的草原并收藏人世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