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刚刚因为吴孟明办事得力平顺下去的心,因为见了这个黄道周生气,所以他手脚浮动,面色阴冷地看着半空,“朕因为虏、寇猖撅,兵、饷俱缺,故去年不得已用辅臣杨嗣昌之议,增加练饷……”
努力控制住自己胸中的怒火,不让它爆发出来,这才咬着牙说道:“朕何尝不爱民如子?何尝不深知百姓疾苦?然不征练饷即无法更练新兵,不更练新兵即无法内剿流寇,外御东虏,不得已采纳杨嗣昌之议,暂苦吾民一时,尔等做大臣的,处此国家困难之日,不务实效,徒事攻汗,深负朕意……”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自己都被感动了,朕心里的苦能够对谁说,你们哪一个能够替朕分忧,再想自己的股肱重臣杨嗣昌,他的眼圈就有些发红,刚刚天命之年就累出了双眼袋,还有那一头的白发。
他欠起身一手按住御案,一手向前伸,感染力极强地诉说道:“今嗣昌代朕在外督师,沐雨栉风,颇着辛劳!原来在房县一带的九股流贼,已经纷纷请降;献贼自玛瑙山败后,也成了釜底游鱼,与罗汝才被困于鄂西川东一带,不得逃逸;李贼叔侄仍被围困在商洛山中,不日即可就歼……倘朝廷内外不和,动辄掣肘,必将使剿贼大事,功亏一篑。你前日疏中说杨嗣昌建议加征练饷是流毒天下,如此肆意攻汗,岂是为国家着想?”
崇祯皇帝满怀悲愤转向群臣,接着说:“朕切望文武臣工,不论在朝在外,都能和衷共济,万不要各立门户,徒事攻汗!”
以为本色出演小金人到手的崇祯帝,满以为他的这番推心置腹,可以使黄道周不再与他廷争,也使别的朝臣不敢跟着说话,但是黄道周既没有被自己说服,更没有被他压服。
黄道周的性格非常倔强,兼之他自幼熟读儒家的经史书籍,只想着做个忠臣,学古代那些敢言直谏之士,把“文死谏,武死战”的话当做臣子的金科玉律。文人的脾性让他从小就喜欢诗词歌赋,不过他更喜欢苏轼的诗句“君看三代士执雉,本以杀身为小补。居官死职战死绥,梦尸得官真古语。五行胜己斯为官,官如草木吾如土。仕而未禄犹宾客,待以纯臣盖非古。馈焉曰献称寡君,岂比公卿相尔汝。世衰道微士失已,得丧悲欢反其故。草袍芦箠相妩媚……”。
更重要的一点,黄道周出身寒门,又因秉性耿直常被贬斥,身处的环境更让他接近士大夫阶级的中下层。明代末年,朝廷实行了一条鞭法聚敛盘剥,将丁役和成钱,与一切苛捐杂派都并入到田赋去征收。大地主则多为豪绅之家,既享有免役权,也能借助官府和胥吏来舞弊,将部分田赋的负担转嫁到无权无势的中小地主和底层百姓身上,巧取豪夺外加土地的疯狂兼并,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大明百姓苦不堪言。
黄道周今日出班直言,也是经过了几番深思熟虑的,他深知乡野民情,自己家中虽然贫寒却尚有十数亩薄田,算不得是困苦不堪,可是即使如他家这一阶层,也是官府敲剥聚敛的对象,那些士族大户更是将土地兼井的对象选在了他们身上,那些有少量土地的农民加上战乱和天灾更是情何以堪,随时都会濒临窘境以至沦落,甚至倾家破产和死亡流离都有可能。
他家这一阶层加上有少量土地的小民,在大明朝的总人口上仅次于佃农和雇农,所以他们的动向会影响明朝的存亡。现在自己作为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已然跻身大鳄的行列,可是他不想自家随着崇祯一世而亡,你们身家丰厚可以随时弃暗投明,那么只有我黄道周站出来讲话啦。
现在无人不知崇祯皇帝将豪绅大户看成国家的支柱,而黄道周对此却不敢苟同,他人物中小地主加上有少量土地的农民,在大明朝占了绝大多数,他们应该被看成载舟覆舟的国家支柱。
黄道周口中所说的小民,其实很狭义就专指这两个中产阶层的人,他们都是直接担负着加征田赋之苦,而那些雇农、流民黄道周根本无从顾及,现在听了崇祯的话以后,他觉得自己的一片忠心没被皇上理解,立即抬起头来说:“陛下!臣前日疏中云‘杨嗣昌倡为练饷之议,流毒天下,民怨沸腾’,实为陛下社稷着想,为天下百姓着想,并非有门户之见,徒事攻计。臣二十年躬耕拢亩,中年出仕,两次削夺,今已五十余矣,幸蒙陛下圣恩宽大,赦臣不死,使臣得以垂老之年,重瞻天颜。”
他顾不上看崇祯冷冰冰的眼神,一个劲地叩首道:“臣即竭犬马之力,未必能报皇恩于万一;如遇事缄默,知而不言,则何以报陛下?何以尽臣职?增加练饷一事,实为祸国殃民之举。臣上月来京,路经江北、山东、畿辅,只见遍地荒残,盗贼如毛,白骨被野。想河南、陕西两省情况,必更甚于此。盗贼从何而来?说到究底,不过是因为富豪倚势欺压盘剥,官府横征暴敛,使小民弱者失业流离,饿死道旁,而强者铤而走险,相聚为盗。臣上次削夺之后,归耕田园,读书讲学,常与村野百姓为伍,闻见较切,参稽往史,不能不为陛下社稷忧。请陛下毅然下诏,罢练饷以收民心,斩杨嗣昌之头以为大臣倡议聚敛者戒!”
崇祯的鼻子都要被黄道周气歪了,合着自己的苦心都喂了狗,他厉声说道:“你是天子近臣,却不能代朕分忧?别人拿出筹饷练兵的办法,你说是祸国殃民之举,这不是徒事攻讦是什么?加征练饷是朕亲自裁定的,你说这个办法不好,哪你的好办法是什么?”
年轻的皇帝已经怒不可遏,他将御案一拍,大声喝道:“说!”
努力控制住自己胸中的怒火,不让它爆发出来,这才咬着牙说道:“朕何尝不爱民如子?何尝不深知百姓疾苦?然不征练饷即无法更练新兵,不更练新兵即无法内剿流寇,外御东虏,不得已采纳杨嗣昌之议,暂苦吾民一时,尔等做大臣的,处此国家困难之日,不务实效,徒事攻汗,深负朕意……”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自己都被感动了,朕心里的苦能够对谁说,你们哪一个能够替朕分忧,再想自己的股肱重臣杨嗣昌,他的眼圈就有些发红,刚刚天命之年就累出了双眼袋,还有那一头的白发。
他欠起身一手按住御案,一手向前伸,感染力极强地诉说道:“今嗣昌代朕在外督师,沐雨栉风,颇着辛劳!原来在房县一带的九股流贼,已经纷纷请降;献贼自玛瑙山败后,也成了釜底游鱼,与罗汝才被困于鄂西川东一带,不得逃逸;李贼叔侄仍被围困在商洛山中,不日即可就歼……倘朝廷内外不和,动辄掣肘,必将使剿贼大事,功亏一篑。你前日疏中说杨嗣昌建议加征练饷是流毒天下,如此肆意攻汗,岂是为国家着想?”
崇祯皇帝满怀悲愤转向群臣,接着说:“朕切望文武臣工,不论在朝在外,都能和衷共济,万不要各立门户,徒事攻汗!”
以为本色出演小金人到手的崇祯帝,满以为他的这番推心置腹,可以使黄道周不再与他廷争,也使别的朝臣不敢跟着说话,但是黄道周既没有被自己说服,更没有被他压服。
黄道周的性格非常倔强,兼之他自幼熟读儒家的经史书籍,只想着做个忠臣,学古代那些敢言直谏之士,把“文死谏,武死战”的话当做臣子的金科玉律。文人的脾性让他从小就喜欢诗词歌赋,不过他更喜欢苏轼的诗句“君看三代士执雉,本以杀身为小补。居官死职战死绥,梦尸得官真古语。五行胜己斯为官,官如草木吾如土。仕而未禄犹宾客,待以纯臣盖非古。馈焉曰献称寡君,岂比公卿相尔汝。世衰道微士失已,得丧悲欢反其故。草袍芦箠相妩媚……”。
更重要的一点,黄道周出身寒门,又因秉性耿直常被贬斥,身处的环境更让他接近士大夫阶级的中下层。明代末年,朝廷实行了一条鞭法聚敛盘剥,将丁役和成钱,与一切苛捐杂派都并入到田赋去征收。大地主则多为豪绅之家,既享有免役权,也能借助官府和胥吏来舞弊,将部分田赋的负担转嫁到无权无势的中小地主和底层百姓身上,巧取豪夺外加土地的疯狂兼并,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大明百姓苦不堪言。
黄道周今日出班直言,也是经过了几番深思熟虑的,他深知乡野民情,自己家中虽然贫寒却尚有十数亩薄田,算不得是困苦不堪,可是即使如他家这一阶层,也是官府敲剥聚敛的对象,那些士族大户更是将土地兼井的对象选在了他们身上,那些有少量土地的农民加上战乱和天灾更是情何以堪,随时都会濒临窘境以至沦落,甚至倾家破产和死亡流离都有可能。
他家这一阶层加上有少量土地的小民,在大明朝的总人口上仅次于佃农和雇农,所以他们的动向会影响明朝的存亡。现在自己作为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已然跻身大鳄的行列,可是他不想自家随着崇祯一世而亡,你们身家丰厚可以随时弃暗投明,那么只有我黄道周站出来讲话啦。
现在无人不知崇祯皇帝将豪绅大户看成国家的支柱,而黄道周对此却不敢苟同,他人物中小地主加上有少量土地的农民,在大明朝占了绝大多数,他们应该被看成载舟覆舟的国家支柱。
黄道周口中所说的小民,其实很狭义就专指这两个中产阶层的人,他们都是直接担负着加征田赋之苦,而那些雇农、流民黄道周根本无从顾及,现在听了崇祯的话以后,他觉得自己的一片忠心没被皇上理解,立即抬起头来说:“陛下!臣前日疏中云‘杨嗣昌倡为练饷之议,流毒天下,民怨沸腾’,实为陛下社稷着想,为天下百姓着想,并非有门户之见,徒事攻计。臣二十年躬耕拢亩,中年出仕,两次削夺,今已五十余矣,幸蒙陛下圣恩宽大,赦臣不死,使臣得以垂老之年,重瞻天颜。”
他顾不上看崇祯冷冰冰的眼神,一个劲地叩首道:“臣即竭犬马之力,未必能报皇恩于万一;如遇事缄默,知而不言,则何以报陛下?何以尽臣职?增加练饷一事,实为祸国殃民之举。臣上月来京,路经江北、山东、畿辅,只见遍地荒残,盗贼如毛,白骨被野。想河南、陕西两省情况,必更甚于此。盗贼从何而来?说到究底,不过是因为富豪倚势欺压盘剥,官府横征暴敛,使小民弱者失业流离,饿死道旁,而强者铤而走险,相聚为盗。臣上次削夺之后,归耕田园,读书讲学,常与村野百姓为伍,闻见较切,参稽往史,不能不为陛下社稷忧。请陛下毅然下诏,罢练饷以收民心,斩杨嗣昌之头以为大臣倡议聚敛者戒!”
崇祯的鼻子都要被黄道周气歪了,合着自己的苦心都喂了狗,他厉声说道:“你是天子近臣,却不能代朕分忧?别人拿出筹饷练兵的办法,你说是祸国殃民之举,这不是徒事攻讦是什么?加征练饷是朕亲自裁定的,你说这个办法不好,哪你的好办法是什么?”
年轻的皇帝已经怒不可遏,他将御案一拍,大声喝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