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国的金銮宝殿中,齐清茹高坐在龙椅之上,此时的她已不再易容成太子的模样,而是恢复了本来的女儿装。
她的面部罩着素白的轻纱,只能看见隐约的眉眼,这分隐约,更增加了一种神秘的美。
但是群臣中没有人敢有亵渎之心,因为她是易国的皇上,是易国的臣民的主宰。
金殿朝堂之下,群臣分列两排站立,按照官阶依次为太宰、学士院院长、六部官员、御史、禁军都统领、庆州太守。
这些人都是易国的重臣,是最核心的力量,也是能决定易国命运的人,
其中与别国不一样的是多了两名御史,这是易九霄提议设立的言官,专门给皇上谏言和弹劾官员的。
齐清茹继位已经六个月了,她并非每天都上早朝开朝会,而是例行五天才有一次朝会,如遇特殊情况可增加和减少朝会的频次。
在朝会上讨论的都是军国大事,平常事务由太宰召集六部官员解决。如果需要皇上批准的,六部会将重要事宜写成奏章送到宫中批阅。
今日朝会并非例行朝会,而是临时朝会,因为有重大军情需要众人商议解决。
而且召开的时间并非是例行的卯时,而是午时,一天中的正午时间。
其实相对修真者来说,任何时间都一样,他们不用吃饭,不用睡觉,不怕黑暗。
在内侍宣布朝会开始后,首先出列的是兵部尚书齐昌国,也就是齐国的安远王齐昌国,不过现在他是易国的安远王。
齐清茹继位之后不久就,安排人去齐国,将他的父王接了过来,让其担任兵部尚书这一要职。
虽然齐昌国不喜欢这个差事,但是也无法退却,他必须要帮自己的女儿。
将要从齐国过来的人不少,除了齐清茹的父王,她的母亲以及家人也都要接过来。
此外,还有一个人要过来,他就是易九霄的至交好友万疏狂。
由于万疏狂才筑基后期,不会飞行,所以给他送信的那位金丹便独自回来了。
而万疏狂还在路途之中,毕竟骑马走过千山万水,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不行的。
好在万疏狂并非是一个人来易国,而是与齐清茹的母亲以及其他家人同行。
公主齐清芸与齐斌、郑元湖一行,在三个月前就已抵达庆州,沿途平安无事。
到了庆州城之后,齐清芸住进了皇宫,而且是跟齐清茹住在了同一座宫殿之中。
齐斌和郑元湖所带的五百人护卫编队,已被编入到易国的皇家禁军之中。
编队扩充了五百人,成为一支千人编队,由郑元湖任统领,齐斌则被调到兵部担任右侍郎一职。
兵部的事情很多,人员又不足,原先魏国的兵部一直被封家所控制,现在封家被诛杀,空缺都出来了。
但是齐清茹也没有多少合适的人可用,只能让自家父王齐昌国担任兵部尚书。
齐昌国乃是金丹六层修为,出任兵部尚书那是绰绰有余。
他接手兵部尚书才两个多月时间,一直忙得不可开交。
各地军队都需要调整和改编,各类军情处理等都摆到了他的面前。
今日就是他要求皇上齐清茹召开朝会的,因为有一个重大军情必须要在朝会上解决。
“启奏皇上,老臣有军情要报告,据在周国的探马来报,北方的周国已经在国内召集兵马,准备趁我易国内战空虚之际,从北边侵犯我国。同时,在西面陈国的探马也传来了消息,陈国跟周国也是一样心思,也在召集人马,准备向我易国西面边境出手。”
齐昌国一口气说了一大段话,说话的时候他还是弓着身子,双手抱拳呈行礼状。
上面龙椅坐的虽然是他的亲生女儿,但现在是皇上,所谓的君臣之礼,齐昌国也不想带头打破。
齐清茹坐在龙椅之上,看着父亲弯腰背弓地跟自己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是自古以来都是这个礼节,她这个皇帝想改变也很难,所以难受归难受,也只能顺从古制了。
听父亲说完之后,齐清茹开口道:“兵部尚书,周国和陈国同时起兵,是相互之间已经结盟,还是一种巧合呢?”
“回皇上,至于是两国联络好的,还是各行其是,目前还没有相关消息,我已经差人在两国进行打探。易国先前经历了内乱,无论是金丹高手,还是边境守军都损失较大,因此周边诸国都蠢蠢欲动,燕国和韩国据说也想参与其中。”
“燕国和韩国,就连这等小国,也有胆子跟我们动手吗?”
齐清茹很是不解,燕国和韩国都是小国,比宁国都大不了多少。
两国向来都是周陈这些大国的附庸,自保都很艰难,为何敢对易国动手,易国怎么说也是个大国了。
“皇上有所不知,燕国和韩国这等小国,最是狡狯,最是见风使舵,落井下石,听闻有两个大国准备对易国动手,他们便也想分一杯羹了。”
齐昌国见女儿不懂,便耐心地与她解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齐清茹一拍龙椅的手柄,说了声:“这等小国,真是可恶至极!”
吃人的向来都是虎狼,但人类并没有多痛恨他们,相反还崇拜他们的力量和强大。
狗和狐虽然很少吃人,甚至不吃人,却为人类所鄙视和不齿,是因为狐的狡狯、狗的助恶。
“皇上,如果陈国和周国真动了手,不光是燕韩这等小国,恐怕南边的徐国,东面的齐国也不会袖手旁观,到时也会趁机兴兵,最终我们易国将会四面为敌,被强者生生给分割了。”
齐昌国说的绝非是耸人听闻,而且是极有可能之事。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易国真要被陈国和周国夹击,其余各国肯定不会只是看看热闹,肯定会做帮凶的,就连齐国都不会例外。
“兵部尚书,你所说的我已知道了。此次军情的确很严峻,容不得半点疏忽,也幸亏军情获悉得早,还有一些应对的时间,太宰你这里可有什么计策?”
齐清茹看向了明宇,明宇赶紧出列,朝着齐清茹施礼。
而安远王齐昌国也趁机回到了队列内站好,不用再弯腰背弓的了。
“回皇上,既然已得知军情,我们就要早做准备了,以防备到时候被动出击,可以让兵部在各地抽调人马,先行移动到与这两国交界的边境,到时候这两国看到我易国早有准备,或许会感觉没有把握,便放弃了计划也有可能。”
明宇说的也并非毫无道理,只是其中假设和不确定太多。另外他所说的调兵,也是不成立。
易国经历了内战,现今可调动的军兵绝对比这两国少得多,如何能威慑到这两国。
齐清茹想到这些,但并未作评判,而是看向学士院院长厉睿,学士院有国策研判的职责。
“院长,对于军情及周边形势,你如何看?”
厉睿也走出了队列,施礼后说道:“皇上,依微臣所见,单以我易国,很难与陈国和周国抗衡,况且还有小国帮凶燕韩在。当今之计,我们不妨设法联络一下齐国,毕竟齐国曾是皇上的故国,可能会念及香火之情相助,这样我们未必就怕了他们两国,否则忧患大也!”
齐清茹刚登基之时,是以太子的装扮坐在朝堂之上,众臣子便不知晓她的真实身份。
十天之后,她便换回了女儿装,关于她的身世之谜也逐渐浮现在各位臣子的面前。
但是此时皇家长老和太庙都认可了,又是皇后厉容一手促成的,关他们这些臣子何事。
而且现今朝堂之上基本都是厉容的人,又有谁去造反呢?
只是关于皇上齐清茹出身齐国之事,大家虽心知肚明,平常却也无人敢提及。
今日事出寻常,厉睿才说出这个主意,毕竟现在说出来也无所谓,不会有多大风浪。
本来厉睿他就是最知情的人,易九霄和齐清茹的身份他都一清二楚。
“院长所说也是一个办法,可以尝试一下,但是不能完全寄希望于齐国。虽有香火之情,但我现在是易国的皇帝,在国家利益面前,亲情能否有用,真的很难说。”
说完这句话,齐清茹似乎有些伤感,眼圈微红。
她的目光再向前移动了几步,看向了一个人,说道:“易九霄,说说你的看法吧!”
易九霄摸了一下鼻子,走出了队列,来到了朝堂之中。
他站在队列的最末一位,也是离皇上最远的位置,因为他的官职小,官阶低。
现今他的官职是禁军都统,这个官阶只是正三品而已。
太宰院长都是一品,六部尚书、御史是二品,只有他和庆州太守是三品,只能居于末位了。
但是易九霄官小架子却不小,出列后并没有像之前几人那样弯腰弓背的,毕恭毕敬的。
只见他挺直着身子,直视着齐清茹说道:“皇上,太宰和院长所说的这两条都可以走,而且很快就要行动,但是我还想再走一条路,这条路还没想好,想好了之后再与你说吧。
她的面部罩着素白的轻纱,只能看见隐约的眉眼,这分隐约,更增加了一种神秘的美。
但是群臣中没有人敢有亵渎之心,因为她是易国的皇上,是易国的臣民的主宰。
金殿朝堂之下,群臣分列两排站立,按照官阶依次为太宰、学士院院长、六部官员、御史、禁军都统领、庆州太守。
这些人都是易国的重臣,是最核心的力量,也是能决定易国命运的人,
其中与别国不一样的是多了两名御史,这是易九霄提议设立的言官,专门给皇上谏言和弹劾官员的。
齐清茹继位已经六个月了,她并非每天都上早朝开朝会,而是例行五天才有一次朝会,如遇特殊情况可增加和减少朝会的频次。
在朝会上讨论的都是军国大事,平常事务由太宰召集六部官员解决。如果需要皇上批准的,六部会将重要事宜写成奏章送到宫中批阅。
今日朝会并非例行朝会,而是临时朝会,因为有重大军情需要众人商议解决。
而且召开的时间并非是例行的卯时,而是午时,一天中的正午时间。
其实相对修真者来说,任何时间都一样,他们不用吃饭,不用睡觉,不怕黑暗。
在内侍宣布朝会开始后,首先出列的是兵部尚书齐昌国,也就是齐国的安远王齐昌国,不过现在他是易国的安远王。
齐清茹继位之后不久就,安排人去齐国,将他的父王接了过来,让其担任兵部尚书这一要职。
虽然齐昌国不喜欢这个差事,但是也无法退却,他必须要帮自己的女儿。
将要从齐国过来的人不少,除了齐清茹的父王,她的母亲以及家人也都要接过来。
此外,还有一个人要过来,他就是易九霄的至交好友万疏狂。
由于万疏狂才筑基后期,不会飞行,所以给他送信的那位金丹便独自回来了。
而万疏狂还在路途之中,毕竟骑马走过千山万水,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不行的。
好在万疏狂并非是一个人来易国,而是与齐清茹的母亲以及其他家人同行。
公主齐清芸与齐斌、郑元湖一行,在三个月前就已抵达庆州,沿途平安无事。
到了庆州城之后,齐清芸住进了皇宫,而且是跟齐清茹住在了同一座宫殿之中。
齐斌和郑元湖所带的五百人护卫编队,已被编入到易国的皇家禁军之中。
编队扩充了五百人,成为一支千人编队,由郑元湖任统领,齐斌则被调到兵部担任右侍郎一职。
兵部的事情很多,人员又不足,原先魏国的兵部一直被封家所控制,现在封家被诛杀,空缺都出来了。
但是齐清茹也没有多少合适的人可用,只能让自家父王齐昌国担任兵部尚书。
齐昌国乃是金丹六层修为,出任兵部尚书那是绰绰有余。
他接手兵部尚书才两个多月时间,一直忙得不可开交。
各地军队都需要调整和改编,各类军情处理等都摆到了他的面前。
今日就是他要求皇上齐清茹召开朝会的,因为有一个重大军情必须要在朝会上解决。
“启奏皇上,老臣有军情要报告,据在周国的探马来报,北方的周国已经在国内召集兵马,准备趁我易国内战空虚之际,从北边侵犯我国。同时,在西面陈国的探马也传来了消息,陈国跟周国也是一样心思,也在召集人马,准备向我易国西面边境出手。”
齐昌国一口气说了一大段话,说话的时候他还是弓着身子,双手抱拳呈行礼状。
上面龙椅坐的虽然是他的亲生女儿,但现在是皇上,所谓的君臣之礼,齐昌国也不想带头打破。
齐清茹坐在龙椅之上,看着父亲弯腰背弓地跟自己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是自古以来都是这个礼节,她这个皇帝想改变也很难,所以难受归难受,也只能顺从古制了。
听父亲说完之后,齐清茹开口道:“兵部尚书,周国和陈国同时起兵,是相互之间已经结盟,还是一种巧合呢?”
“回皇上,至于是两国联络好的,还是各行其是,目前还没有相关消息,我已经差人在两国进行打探。易国先前经历了内乱,无论是金丹高手,还是边境守军都损失较大,因此周边诸国都蠢蠢欲动,燕国和韩国据说也想参与其中。”
“燕国和韩国,就连这等小国,也有胆子跟我们动手吗?”
齐清茹很是不解,燕国和韩国都是小国,比宁国都大不了多少。
两国向来都是周陈这些大国的附庸,自保都很艰难,为何敢对易国动手,易国怎么说也是个大国了。
“皇上有所不知,燕国和韩国这等小国,最是狡狯,最是见风使舵,落井下石,听闻有两个大国准备对易国动手,他们便也想分一杯羹了。”
齐昌国见女儿不懂,便耐心地与她解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齐清茹一拍龙椅的手柄,说了声:“这等小国,真是可恶至极!”
吃人的向来都是虎狼,但人类并没有多痛恨他们,相反还崇拜他们的力量和强大。
狗和狐虽然很少吃人,甚至不吃人,却为人类所鄙视和不齿,是因为狐的狡狯、狗的助恶。
“皇上,如果陈国和周国真动了手,不光是燕韩这等小国,恐怕南边的徐国,东面的齐国也不会袖手旁观,到时也会趁机兴兵,最终我们易国将会四面为敌,被强者生生给分割了。”
齐昌国说的绝非是耸人听闻,而且是极有可能之事。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易国真要被陈国和周国夹击,其余各国肯定不会只是看看热闹,肯定会做帮凶的,就连齐国都不会例外。
“兵部尚书,你所说的我已知道了。此次军情的确很严峻,容不得半点疏忽,也幸亏军情获悉得早,还有一些应对的时间,太宰你这里可有什么计策?”
齐清茹看向了明宇,明宇赶紧出列,朝着齐清茹施礼。
而安远王齐昌国也趁机回到了队列内站好,不用再弯腰背弓的了。
“回皇上,既然已得知军情,我们就要早做准备了,以防备到时候被动出击,可以让兵部在各地抽调人马,先行移动到与这两国交界的边境,到时候这两国看到我易国早有准备,或许会感觉没有把握,便放弃了计划也有可能。”
明宇说的也并非毫无道理,只是其中假设和不确定太多。另外他所说的调兵,也是不成立。
易国经历了内战,现今可调动的军兵绝对比这两国少得多,如何能威慑到这两国。
齐清茹想到这些,但并未作评判,而是看向学士院院长厉睿,学士院有国策研判的职责。
“院长,对于军情及周边形势,你如何看?”
厉睿也走出了队列,施礼后说道:“皇上,依微臣所见,单以我易国,很难与陈国和周国抗衡,况且还有小国帮凶燕韩在。当今之计,我们不妨设法联络一下齐国,毕竟齐国曾是皇上的故国,可能会念及香火之情相助,这样我们未必就怕了他们两国,否则忧患大也!”
齐清茹刚登基之时,是以太子的装扮坐在朝堂之上,众臣子便不知晓她的真实身份。
十天之后,她便换回了女儿装,关于她的身世之谜也逐渐浮现在各位臣子的面前。
但是此时皇家长老和太庙都认可了,又是皇后厉容一手促成的,关他们这些臣子何事。
而且现今朝堂之上基本都是厉容的人,又有谁去造反呢?
只是关于皇上齐清茹出身齐国之事,大家虽心知肚明,平常却也无人敢提及。
今日事出寻常,厉睿才说出这个主意,毕竟现在说出来也无所谓,不会有多大风浪。
本来厉睿他就是最知情的人,易九霄和齐清茹的身份他都一清二楚。
“院长所说也是一个办法,可以尝试一下,但是不能完全寄希望于齐国。虽有香火之情,但我现在是易国的皇帝,在国家利益面前,亲情能否有用,真的很难说。”
说完这句话,齐清茹似乎有些伤感,眼圈微红。
她的目光再向前移动了几步,看向了一个人,说道:“易九霄,说说你的看法吧!”
易九霄摸了一下鼻子,走出了队列,来到了朝堂之中。
他站在队列的最末一位,也是离皇上最远的位置,因为他的官职小,官阶低。
现今他的官职是禁军都统,这个官阶只是正三品而已。
太宰院长都是一品,六部尚书、御史是二品,只有他和庆州太守是三品,只能居于末位了。
但是易九霄官小架子却不小,出列后并没有像之前几人那样弯腰弓背的,毕恭毕敬的。
只见他挺直着身子,直视着齐清茹说道:“皇上,太宰和院长所说的这两条都可以走,而且很快就要行动,但是我还想再走一条路,这条路还没想好,想好了之后再与你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