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见儿子将各方面都考虑成熟,遂点头同意,道:“既如此,你打算带多少兵马前去?”历史上刘焉之所以不参加讨董军,不是他想,而是他不愿意陷自己的儿子于险地,要知道那时侯自己的三个儿子可都在洛阳,如果起兵,董卓会放过他们?他重亲情,故而宁愿忍受世人误解、漫骂,也坚持不愿起兵。与他相反的是袁绍,明知道叔父一家在洛阳,他仍不管不顾,只为搏个名声,起兵反董,结果害了叔父一家性命,寡情薄性之极,或许因为父亲是这样的人,袁绍的几个儿子也学了个十足,半点不念兄弟之情,以至于最后差点兄弟阋墙。
刘璋道:“五千足矣!”想了想,他又有些为难的说道:“孩儿初来益州,军中大将人心未附,恐军令难行。所以孩儿斗胆,求父亲不要为孩儿配大将。”
刘焉笑道:“我知道你手底下那些都是神通广大之人,又对你极为忠心,好吧,这支兵马我完全交于你。我只给你配几个军司马,助你了解军队情形。但是有两个条件你一定要听,一,我让益州名将严颜同去,他久经战场、武勇过人,而且忠心不二,有他在,你的安全我更放心;二,益州有骑兵两千,我全给你,如果有危险,也可以让他们带你杀出重围。”
刘璋对于父亲将益州名将严颜调到自己麾下自然不会抵触,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更是大杀器,他自然欢喜,可是想了想,他还是道:“严将军同去自然可以,但是父亲入主益州未久,有骑兵在,益州平原上就没有人敢有二心,故而骑兵还是留下为是!”
刘焉道:“在我心中,你们兄弟四人每一个都比益州牧更加重要,我宁愿丢掉这个州牧之位,也不愿意你们兄弟受到伤害!”
刘璋心中感动,他知道刘焉不会轻易改变决心,便道:“父亲疼惜孩儿,孩儿很明白,可是孩儿何尝不爱惜父亲?何况益州尚有母亲、大哥、二哥、三哥在,如果孩儿把骑兵全部带走,父亲对各郡的威慑力便将大减,万一有人挺而走险,后果不堪设想!”
父子一番争论后,刘璋同意带走五百骑。
随既,刘焉将决定通报各级官员,并命人挑选出兵吉日。
母亲费氏、三位哥哥听说刘璋要带兵讨董,都十分的担心,尤其是费氏,好不容易一家团聚,却又要骨肉分离,拉着刘璋一边流泪、一边柔声叮咛。
四天后,涪县校场内,刘焉宣读了讨董宣言,誓师出征。一身戎装、绸衫银甲的刘璋从父亲手中接过象征权力的佩剑,跨上坐骑,引着五千五百步骑兵并荀攸等人开出了涪县城。
刘焉与刘范、刘涎登城远望,直到最后一个士兵消失在天地之间,这才回了府宅。
刘璋对于带兵打仗没有半点经验,好在有荀攸、徐晃、黄忠在,倒没闹出什么笑话来。
这一天宿营后,荀攸等人来到刘璋帐中,刘璋起身迎接,道:“公达、公明、汉升,严将军,各位辛苦了!依你们之见,这支兵马战力如何?”
原来刘璋已经任命徐晃、黄忠为校尉,荀攸为参军。五千步兵一分为二,挑选五百精锐,交典韦、许褚训练,作为刘璋的亲卫队;余下四千五百人编为一营,由严颜统领、黄忠从旁相助;五百骑兵交徐晃整训。这几天,他们都在军中了解情况、熟练部队。
严颜道:“公子,此番州牧大人调于公子的乃是我益州步军第一强军——东州军!此军乃黄巾之乱时,南阳、三辅数万百姓流入益州,州牧大人择其精锐编练成军,号为东州军,这些士兵和家人受州牧大人厚恩,无人感激戴德,一心想报大人活命之恩,故而士气高昂,战力不容小视!”
徐晃道:“禀公子,我益州仅有两千余骑,个个都是州牧大人层层刷选所得,训练刻苦、伙食丰盛。根据末将这几日的观察,此军不负强军之名,平原之上可敌两千步军!”
许褚和典韦互相看了看,许褚道:“我和老黑手下的小子们也不错,听话、强壮,打起仗来不会比别人差。”
刘璋满意的点了点头,道:“虽说我军底子不错,可是我们将要面对的是西凉铁骑和西园军等精兵悍将,不可轻敌大意。你们要抓紧每一刻训练士兵,让他们真真成为虎贲之军!”
“末将遵命!”众人齐声道。
又谈了些训练士兵、行军打仗的事情,天色渐晚,刘璋便命众人回帐休息了。
出兵第五日,众人到达巴郡,巴郡太守早得州牧吩咐,为刘璋准备好了船只和粮草。刘璋感谢一番后,指挥大军开始登船。
此时长江未到枯水期,行船极为快捷方便,刘璋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行军之上,这才求刘焉为他准备了大量的船足,这样一来士兵不必赶路,可以在船上进行训练,尽可能的增加战斗力,而他这样做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以后会交待!
这天,刘璋正捧着一本孙子兵法看的入神,这本书前世他也曾看过,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他有荀攸等良师益友讲解,获益匪浅。他看的正入神,典韦忽然在外求见。
获许后,典韦引着一小兵施礼拜见。
刘璋放下书简,道:“擎卫,你所来何事?他是何人?”
典韦道:“公子,这人是大人亲兵之一,我看他不是普通人,所以带他来求见公子!”
刘璋不觉讶然,没想到典韦这个大老粗还会发搅人才?不会和他一样,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吧?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八个字绝不是刘璋对典韦的蔑视,用后世的话说,是昵称!这样的人忠心耿耿、没有野心、有他守在身边,刘璋才能睡的安心!
刘璋眉头一挑,看了看这小兵,发觉他虽然一身寻常士兵衣甲,然浑身上下却透着一股勃勃英气,十分的不凡,他不由得好奇的道:“哦,能得擎卫看重,想必你定有不凡之处,你叫何名?”
那人站立如松,微微一拜尽显干练,道:“回大人,小人名叫张任,现乃大人亲卫伍长!”
刘璋道:“五千足矣!”想了想,他又有些为难的说道:“孩儿初来益州,军中大将人心未附,恐军令难行。所以孩儿斗胆,求父亲不要为孩儿配大将。”
刘焉笑道:“我知道你手底下那些都是神通广大之人,又对你极为忠心,好吧,这支兵马我完全交于你。我只给你配几个军司马,助你了解军队情形。但是有两个条件你一定要听,一,我让益州名将严颜同去,他久经战场、武勇过人,而且忠心不二,有他在,你的安全我更放心;二,益州有骑兵两千,我全给你,如果有危险,也可以让他们带你杀出重围。”
刘璋对于父亲将益州名将严颜调到自己麾下自然不会抵触,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更是大杀器,他自然欢喜,可是想了想,他还是道:“严将军同去自然可以,但是父亲入主益州未久,有骑兵在,益州平原上就没有人敢有二心,故而骑兵还是留下为是!”
刘焉道:“在我心中,你们兄弟四人每一个都比益州牧更加重要,我宁愿丢掉这个州牧之位,也不愿意你们兄弟受到伤害!”
刘璋心中感动,他知道刘焉不会轻易改变决心,便道:“父亲疼惜孩儿,孩儿很明白,可是孩儿何尝不爱惜父亲?何况益州尚有母亲、大哥、二哥、三哥在,如果孩儿把骑兵全部带走,父亲对各郡的威慑力便将大减,万一有人挺而走险,后果不堪设想!”
父子一番争论后,刘璋同意带走五百骑。
随既,刘焉将决定通报各级官员,并命人挑选出兵吉日。
母亲费氏、三位哥哥听说刘璋要带兵讨董,都十分的担心,尤其是费氏,好不容易一家团聚,却又要骨肉分离,拉着刘璋一边流泪、一边柔声叮咛。
四天后,涪县校场内,刘焉宣读了讨董宣言,誓师出征。一身戎装、绸衫银甲的刘璋从父亲手中接过象征权力的佩剑,跨上坐骑,引着五千五百步骑兵并荀攸等人开出了涪县城。
刘焉与刘范、刘涎登城远望,直到最后一个士兵消失在天地之间,这才回了府宅。
刘璋对于带兵打仗没有半点经验,好在有荀攸、徐晃、黄忠在,倒没闹出什么笑话来。
这一天宿营后,荀攸等人来到刘璋帐中,刘璋起身迎接,道:“公达、公明、汉升,严将军,各位辛苦了!依你们之见,这支兵马战力如何?”
原来刘璋已经任命徐晃、黄忠为校尉,荀攸为参军。五千步兵一分为二,挑选五百精锐,交典韦、许褚训练,作为刘璋的亲卫队;余下四千五百人编为一营,由严颜统领、黄忠从旁相助;五百骑兵交徐晃整训。这几天,他们都在军中了解情况、熟练部队。
严颜道:“公子,此番州牧大人调于公子的乃是我益州步军第一强军——东州军!此军乃黄巾之乱时,南阳、三辅数万百姓流入益州,州牧大人择其精锐编练成军,号为东州军,这些士兵和家人受州牧大人厚恩,无人感激戴德,一心想报大人活命之恩,故而士气高昂,战力不容小视!”
徐晃道:“禀公子,我益州仅有两千余骑,个个都是州牧大人层层刷选所得,训练刻苦、伙食丰盛。根据末将这几日的观察,此军不负强军之名,平原之上可敌两千步军!”
许褚和典韦互相看了看,许褚道:“我和老黑手下的小子们也不错,听话、强壮,打起仗来不会比别人差。”
刘璋满意的点了点头,道:“虽说我军底子不错,可是我们将要面对的是西凉铁骑和西园军等精兵悍将,不可轻敌大意。你们要抓紧每一刻训练士兵,让他们真真成为虎贲之军!”
“末将遵命!”众人齐声道。
又谈了些训练士兵、行军打仗的事情,天色渐晚,刘璋便命众人回帐休息了。
出兵第五日,众人到达巴郡,巴郡太守早得州牧吩咐,为刘璋准备好了船只和粮草。刘璋感谢一番后,指挥大军开始登船。
此时长江未到枯水期,行船极为快捷方便,刘璋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行军之上,这才求刘焉为他准备了大量的船足,这样一来士兵不必赶路,可以在船上进行训练,尽可能的增加战斗力,而他这样做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以后会交待!
这天,刘璋正捧着一本孙子兵法看的入神,这本书前世他也曾看过,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他有荀攸等良师益友讲解,获益匪浅。他看的正入神,典韦忽然在外求见。
获许后,典韦引着一小兵施礼拜见。
刘璋放下书简,道:“擎卫,你所来何事?他是何人?”
典韦道:“公子,这人是大人亲兵之一,我看他不是普通人,所以带他来求见公子!”
刘璋不觉讶然,没想到典韦这个大老粗还会发搅人才?不会和他一样,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吧?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八个字绝不是刘璋对典韦的蔑视,用后世的话说,是昵称!这样的人忠心耿耿、没有野心、有他守在身边,刘璋才能睡的安心!
刘璋眉头一挑,看了看这小兵,发觉他虽然一身寻常士兵衣甲,然浑身上下却透着一股勃勃英气,十分的不凡,他不由得好奇的道:“哦,能得擎卫看重,想必你定有不凡之处,你叫何名?”
那人站立如松,微微一拜尽显干练,道:“回大人,小人名叫张任,现乃大人亲卫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