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后,刘璋离开祭台前往太庙,祭祀大汉历代先帝。
此时大汉的太庙本在洛阳,董卓迁都后将长安城中原西汉太庙遗址略作了修葺,供奉着自汉高祖刘邦至汉灵帝共二十七位先皇的灵位。刘璋攻下长安后,又命人大规模重建,并将被董卓害死的汉少帝刘辩的灵位也供奉在里面。
刘璋只是一位诸侯王,按礼制是没有资格祭祀社稷和太庙的,可是刘璋认为自己身为大汉皇室,奉旨在长安建立王国,而长安又修建有社稷、太庙,于情于理,都应该祭祀大汉社稷和历代先帝。虽然荀彧感觉有些欠妥,可是一想刘璋之言也并非全无道理,就算不能祭祀历代先帝,但是刘璋用刘氏子孙的名义祭祀各位先祖又有何不可呢?
告天、祭地、祀鬼,忙碌了大半日,仪式总算结束了。刘璋率领众人回到皇宫,正式登上蜀王宝座,接受百官朝拜。
而后,刘璋又册封蔡琰为王后、长子刘循为蜀国世子,百官再次朝拜王后、世子。
礼成后,蔡琰携长子回了寝宫,刘璋则开始新的人事任命。
刘璋没有按照汉律归定任命相国、都尉等王国、侯国官职,而是对蜀王国官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仿后世封建王朝六部制,辅以内阁、都察院、大理寺、太学(蜀学)等部门;接着又改革爵制,取消汉代侯、卿、夫等爵位,恢复先秦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爵制,每级又分一、二、三等,共五级十五等,受爵者不享受食邑、封地,但是可以按月领取相应爵位的特殊俸禄,爵位可以传子,但是每传一代则降一级,也就是说如果父亲是一等公爵,那么儿子只能世袭一等侯,如果父亲是一等男爵,那么儿子则无法世袭爵位。
刘璋任命荀彧为内阁总理,兼任长安令,辅佐刘璋治理蜀国,乃百官之首;其他主要部门官员:兵部尚书徐晃,吏部尚书荀攸,户部尚书满宠,工部尚书马钧,刑部尚书程昱,礼部尚书陈群,都察院左都御史毛玠、右都御史司马郎,大理寺卿伊籍,太学院院正蔡邕……郭嘉、戏志才、贾诩、三位兄长等皆授都察御史一职,并成为内阁成员。
至于爵位,为了保持麾下文武的斗志,刘璋采取高职低配的办法,荀彧作为百官之首,为封一等伯爵;而后是徐晃、满宠、荀攸、严颜、魏延、鲁肃、蔡邕被封为二等伯爵;四大野战军团各副军团长、正副参谋长、荆州刺史蒯越、益州刺史诸葛谨、凉州刺史张既(刘璋迁治长安后将他从汉中太守一职升任)、益州别驾王累、蜀学益州学院院长郑玄、蜀学荆州学院院长庞德公、军事学院黄权、北宫衍等人受封三等伯爵;原有各师师长、荆凉两州别驾、马超、张济等被封为二等子爵;原有各旅旅长、现任各郡郡守皆受封三等子爵;至于男爵,暂时主要赐封给那些被刘璋夺去了权力的旧官阀,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安慰吧!
而后,刘璋又宣布为了庆祝蜀王国建立,大赦国内刑囚,减免王国属地一年之赋税(原本就被刘璋下令免除赋税的地区可以累积)……
无论益州、荆州,还是偏远的凉州,随着刘璋统治日久,百姓的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且势头未止,大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气势,当蜀王国的建立的消息传开后,王国中的百姓顿时沸腾起来,他们明白能有今天的生活全拜刘璋所赐,刘璋的地位越高、越牢固,他们的生活才会更安稳、更富足!
借着举国欢腾的气氛,刘璋不仅宣布改革中枢,同样在地方进行大刀阔斧改革。比如州刺史,他同样给予保留,但是却严格规定其职能,身为州刺史只掌握一州民生、经济;在各州设立独立监查院,掌州内法纪;各州设立一个监军司,掌州内驻军。三者互不统属,相互制约、监督,以最大可能防止腐败和拥兵自立……
如同历史上所有的改革一样,刘璋的改革同样受到阻力,好在他的改革取得了蜀王国高层的认可,虽有些磕磕碰碰,但还是在朝着他的目标在前进!这些磕磕碰碰虽然不成气侯,却也束缚住了刘璋的手脚,为何?纵观中国数千年封建史,作为改革者,几乎没有一个人得到善终的——商鞅车裂;吴起死于箭矢,后尸首被车裂;张居正被开棺鞭尸;戊戌六君子魂断菜市口;结局最好的可能就是王安石了,变法失败后被丢官去职,最后郁郁而终……知道这些“前辈”的结局,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改革期间任何一点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他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往往还要群策群力,求助荀彧等人,博采众长务求将隐患降到最小,此时的刘璋一心求稳,自然没有办法挥师远征。
对于刘璋的改革,最高兴的莫过吕布了,正是感受到刘璋的强大威胁,他才提议封刘璋为蜀王,为的就是给他自己争取时间,没想到刘璋如此配合,竟然大举改革以致蜀国内乱不止,刘璋也被搞的焦头烂额、无暇他顾,暂时解决了洛阳西、南的威胁,他遂投入全部精力与袁绍争夺并州。
当然了,对吕布而言也并非全部是好消息,当日他奏请献帝封刘璋为蜀王,为的是将刘璋限制在蜀地,可是刘璋偏偏将治所迁至长安,其图谋天下之心可谓昭然若揭!长安到洛阳才多远?两地的咽喉——潼关,又牢牢的掌握在刘璋手中,守住了潼关就牢牢掌握了主动,攻守自如,而吕布只能穷于应付。为了拖住刘璋,在蜀王国建立不久后,吕布连连向刘璋示好,先是借献帝之手将长安皇宫赏赐刘璋,以为蜀国宫殿,接着又让献帝诏告天下,借口大汉诸侯并起、国将不国,在此危难之时献帝希望通过改革重振大汉,而蜀王国正是应献帝之旨进行改革,吕布这道圣旨无疑又帮了刘璋一个大忙,眼见连皇帝都同意了刘璋的改革,后期改革的阻力不觉减轻了许多;最后,吕布又指使献帝将并州朔方、上郡两郡赐给刘璋,吕布当然不是好心的送地盘的刘璋,其实是包藏锅心,原来两郡赐给刘璋的同时又给他来了一道圣旨,圣旨中自然将他大赞特赞,将他塑造成了大汉第一忠臣、第一完人,接着话风一转,眼下匈奴为患边关,你这个第一忠臣总不能坐视吧?逆方、上郡都给了你,那你就驻军二郡,抵御匈奴吧!吕布命人将此事到处宣扬,弄的天下皆知,一时间,天下诸侯几乎同赞刘璋乃大汉第一忠臣、智勇双全,有他镇守朔方,必然令匈奴对中原望而却步。刘璋自然明白这些人的打算,他们是害怕蜀国数十万精锐杀入中原,以诸侯此时的实力只怕很难抵挡,为此,他们当然要和吕布站在一条线上,将刘璋捧到天上去,让刘璋不得不硬着头皮和匈奴死磕,从而缓解他们的压力,让他们有时间扩大地盘,增强实力,而后再和刘璋决一雌雄。
唯有袁绍心中不满,此时的他已经完全击败了公孙瓒,其子袁谭也攻下了北海,那个孔圣人的后人只能单人独骑跑到了洛阳向献帝哭诉去,袁绍已经是除刘璋以外第一大诸侯,手握冀、幽、青三州以及半个并州,实力并不比刘璋弱多少,此时袁绍正在将两路主力召往壶关,准备与吕布进行最后决战,可以想见,一旦两路主力赶到壶关吕布定然难以抵挡,待击败吕布,他便可以全取并州,进而威胁长安,可是现在吕布把朔方、上郡交给刘璋却打破了他的美好幻想,一旦让刘璋大军在此二郡站稳了脚跟,那么双方攻守之态便发生了逆转,就算他击败了吕布,并州的粮税重地太原郡却也暴露在了刘璋的兵锋之下……
无论别人打的什么盘算,刘璋只知道他是没有办法违抗献帝这道圣旨了,否则他这个大汉第一忠臣恐怕立即就会被全天下人所唾弃!
刘璋随即组建第五野战军团,单福任第五野战军团军团及兼参谋长,副军团长马超、北宫衍,副参谋长娄圭(第一野战军团调任),由于第五野战军团作战主要对象为匈奴人,因而军团配备了大量骑兵。第五野战军团辖骑兵第四师(北宫衍兼任师长)、骑兵第五师(马超兼任师长)、独立骑兵第四旅、独立骑兵第五旅、步兵第十六师、步兵第十七师,一个军团直属师。第五野战军团乃是一支新建军团,部队多为新编,其中骑兵第四师为北宫衍羌骑缩骗而成;骑兵第五师是以原马腾残部编入大量西凉俘虏组成;独立骑兵第四旅、第五旅两支骑兵以一半俘虏、一半益州新兵合编而成;步兵第十六师、第十七师以少量益州老兵为骨干,大量西凉俘虏组建;军团直属师由俘虏组成。齐装满员的第五野战军团总兵力六万人!别看第五野战军团兵力仅六万人,但却是史无前例的由一人出任军团长和参谋长一职,也就是说基本上第五野战军团就是单福的一言堂,这份信任足以羡慕坏另外四大野战军团军团长了。
刘璋如此信任单福只因单福乃是少有的做到了忠孝两全之人。历史上,曹操南征荆州时于当阳大败刘备,单福之母不幸落入曹操之手,单福侍母至孝,不得不离开刘备北上投曹。但是单福进入曹魏集团后依然心念故主,不肯为曹操出谋划策,因而埋没了一身才能、几乎碌碌一生,以前刘璋读到这些资料时既为单福忠孝两全感动,同时也深深的为单福感到遗憾,因而早在单福投奔刘璋时,他便让单福将母亲迁到了成都,此次迁治又一并接到了长安,为的就是不想历史重演。
第五野战军团在极短的时间内组建完毕,单福辞别刘璋,率部前往朔方、上郡。
临别之际,刘璋“作诗”一首赠于单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单福手捧刘璋题诗,感动不已,从刘璋的“诗”中,他深深感受到刘璋对匈奴扰边、百姓受难的担忧、难过和刘璋对他的无比信任和殷殷期盼。
到达并州境内后,单福将这幅诗作装裱起来,挂在房中显眼之处,每当他抬起头就能清晰的看到它,看到它就想到刘璋的信任和嘱托,他用这种方式来鞭策自己。后来的战斗中,单福殚精竭虑保境安民,打的进犯的匈奴人丢盔弃甲,不得不遣使求和,龙城飞将之名传遍神州!
此时大汉的太庙本在洛阳,董卓迁都后将长安城中原西汉太庙遗址略作了修葺,供奉着自汉高祖刘邦至汉灵帝共二十七位先皇的灵位。刘璋攻下长安后,又命人大规模重建,并将被董卓害死的汉少帝刘辩的灵位也供奉在里面。
刘璋只是一位诸侯王,按礼制是没有资格祭祀社稷和太庙的,可是刘璋认为自己身为大汉皇室,奉旨在长安建立王国,而长安又修建有社稷、太庙,于情于理,都应该祭祀大汉社稷和历代先帝。虽然荀彧感觉有些欠妥,可是一想刘璋之言也并非全无道理,就算不能祭祀历代先帝,但是刘璋用刘氏子孙的名义祭祀各位先祖又有何不可呢?
告天、祭地、祀鬼,忙碌了大半日,仪式总算结束了。刘璋率领众人回到皇宫,正式登上蜀王宝座,接受百官朝拜。
而后,刘璋又册封蔡琰为王后、长子刘循为蜀国世子,百官再次朝拜王后、世子。
礼成后,蔡琰携长子回了寝宫,刘璋则开始新的人事任命。
刘璋没有按照汉律归定任命相国、都尉等王国、侯国官职,而是对蜀王国官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仿后世封建王朝六部制,辅以内阁、都察院、大理寺、太学(蜀学)等部门;接着又改革爵制,取消汉代侯、卿、夫等爵位,恢复先秦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爵制,每级又分一、二、三等,共五级十五等,受爵者不享受食邑、封地,但是可以按月领取相应爵位的特殊俸禄,爵位可以传子,但是每传一代则降一级,也就是说如果父亲是一等公爵,那么儿子只能世袭一等侯,如果父亲是一等男爵,那么儿子则无法世袭爵位。
刘璋任命荀彧为内阁总理,兼任长安令,辅佐刘璋治理蜀国,乃百官之首;其他主要部门官员:兵部尚书徐晃,吏部尚书荀攸,户部尚书满宠,工部尚书马钧,刑部尚书程昱,礼部尚书陈群,都察院左都御史毛玠、右都御史司马郎,大理寺卿伊籍,太学院院正蔡邕……郭嘉、戏志才、贾诩、三位兄长等皆授都察御史一职,并成为内阁成员。
至于爵位,为了保持麾下文武的斗志,刘璋采取高职低配的办法,荀彧作为百官之首,为封一等伯爵;而后是徐晃、满宠、荀攸、严颜、魏延、鲁肃、蔡邕被封为二等伯爵;四大野战军团各副军团长、正副参谋长、荆州刺史蒯越、益州刺史诸葛谨、凉州刺史张既(刘璋迁治长安后将他从汉中太守一职升任)、益州别驾王累、蜀学益州学院院长郑玄、蜀学荆州学院院长庞德公、军事学院黄权、北宫衍等人受封三等伯爵;原有各师师长、荆凉两州别驾、马超、张济等被封为二等子爵;原有各旅旅长、现任各郡郡守皆受封三等子爵;至于男爵,暂时主要赐封给那些被刘璋夺去了权力的旧官阀,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安慰吧!
而后,刘璋又宣布为了庆祝蜀王国建立,大赦国内刑囚,减免王国属地一年之赋税(原本就被刘璋下令免除赋税的地区可以累积)……
无论益州、荆州,还是偏远的凉州,随着刘璋统治日久,百姓的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且势头未止,大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气势,当蜀王国的建立的消息传开后,王国中的百姓顿时沸腾起来,他们明白能有今天的生活全拜刘璋所赐,刘璋的地位越高、越牢固,他们的生活才会更安稳、更富足!
借着举国欢腾的气氛,刘璋不仅宣布改革中枢,同样在地方进行大刀阔斧改革。比如州刺史,他同样给予保留,但是却严格规定其职能,身为州刺史只掌握一州民生、经济;在各州设立独立监查院,掌州内法纪;各州设立一个监军司,掌州内驻军。三者互不统属,相互制约、监督,以最大可能防止腐败和拥兵自立……
如同历史上所有的改革一样,刘璋的改革同样受到阻力,好在他的改革取得了蜀王国高层的认可,虽有些磕磕碰碰,但还是在朝着他的目标在前进!这些磕磕碰碰虽然不成气侯,却也束缚住了刘璋的手脚,为何?纵观中国数千年封建史,作为改革者,几乎没有一个人得到善终的——商鞅车裂;吴起死于箭矢,后尸首被车裂;张居正被开棺鞭尸;戊戌六君子魂断菜市口;结局最好的可能就是王安石了,变法失败后被丢官去职,最后郁郁而终……知道这些“前辈”的结局,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改革期间任何一点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他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往往还要群策群力,求助荀彧等人,博采众长务求将隐患降到最小,此时的刘璋一心求稳,自然没有办法挥师远征。
对于刘璋的改革,最高兴的莫过吕布了,正是感受到刘璋的强大威胁,他才提议封刘璋为蜀王,为的就是给他自己争取时间,没想到刘璋如此配合,竟然大举改革以致蜀国内乱不止,刘璋也被搞的焦头烂额、无暇他顾,暂时解决了洛阳西、南的威胁,他遂投入全部精力与袁绍争夺并州。
当然了,对吕布而言也并非全部是好消息,当日他奏请献帝封刘璋为蜀王,为的是将刘璋限制在蜀地,可是刘璋偏偏将治所迁至长安,其图谋天下之心可谓昭然若揭!长安到洛阳才多远?两地的咽喉——潼关,又牢牢的掌握在刘璋手中,守住了潼关就牢牢掌握了主动,攻守自如,而吕布只能穷于应付。为了拖住刘璋,在蜀王国建立不久后,吕布连连向刘璋示好,先是借献帝之手将长安皇宫赏赐刘璋,以为蜀国宫殿,接着又让献帝诏告天下,借口大汉诸侯并起、国将不国,在此危难之时献帝希望通过改革重振大汉,而蜀王国正是应献帝之旨进行改革,吕布这道圣旨无疑又帮了刘璋一个大忙,眼见连皇帝都同意了刘璋的改革,后期改革的阻力不觉减轻了许多;最后,吕布又指使献帝将并州朔方、上郡两郡赐给刘璋,吕布当然不是好心的送地盘的刘璋,其实是包藏锅心,原来两郡赐给刘璋的同时又给他来了一道圣旨,圣旨中自然将他大赞特赞,将他塑造成了大汉第一忠臣、第一完人,接着话风一转,眼下匈奴为患边关,你这个第一忠臣总不能坐视吧?逆方、上郡都给了你,那你就驻军二郡,抵御匈奴吧!吕布命人将此事到处宣扬,弄的天下皆知,一时间,天下诸侯几乎同赞刘璋乃大汉第一忠臣、智勇双全,有他镇守朔方,必然令匈奴对中原望而却步。刘璋自然明白这些人的打算,他们是害怕蜀国数十万精锐杀入中原,以诸侯此时的实力只怕很难抵挡,为此,他们当然要和吕布站在一条线上,将刘璋捧到天上去,让刘璋不得不硬着头皮和匈奴死磕,从而缓解他们的压力,让他们有时间扩大地盘,增强实力,而后再和刘璋决一雌雄。
唯有袁绍心中不满,此时的他已经完全击败了公孙瓒,其子袁谭也攻下了北海,那个孔圣人的后人只能单人独骑跑到了洛阳向献帝哭诉去,袁绍已经是除刘璋以外第一大诸侯,手握冀、幽、青三州以及半个并州,实力并不比刘璋弱多少,此时袁绍正在将两路主力召往壶关,准备与吕布进行最后决战,可以想见,一旦两路主力赶到壶关吕布定然难以抵挡,待击败吕布,他便可以全取并州,进而威胁长安,可是现在吕布把朔方、上郡交给刘璋却打破了他的美好幻想,一旦让刘璋大军在此二郡站稳了脚跟,那么双方攻守之态便发生了逆转,就算他击败了吕布,并州的粮税重地太原郡却也暴露在了刘璋的兵锋之下……
无论别人打的什么盘算,刘璋只知道他是没有办法违抗献帝这道圣旨了,否则他这个大汉第一忠臣恐怕立即就会被全天下人所唾弃!
刘璋随即组建第五野战军团,单福任第五野战军团军团及兼参谋长,副军团长马超、北宫衍,副参谋长娄圭(第一野战军团调任),由于第五野战军团作战主要对象为匈奴人,因而军团配备了大量骑兵。第五野战军团辖骑兵第四师(北宫衍兼任师长)、骑兵第五师(马超兼任师长)、独立骑兵第四旅、独立骑兵第五旅、步兵第十六师、步兵第十七师,一个军团直属师。第五野战军团乃是一支新建军团,部队多为新编,其中骑兵第四师为北宫衍羌骑缩骗而成;骑兵第五师是以原马腾残部编入大量西凉俘虏组成;独立骑兵第四旅、第五旅两支骑兵以一半俘虏、一半益州新兵合编而成;步兵第十六师、第十七师以少量益州老兵为骨干,大量西凉俘虏组建;军团直属师由俘虏组成。齐装满员的第五野战军团总兵力六万人!别看第五野战军团兵力仅六万人,但却是史无前例的由一人出任军团长和参谋长一职,也就是说基本上第五野战军团就是单福的一言堂,这份信任足以羡慕坏另外四大野战军团军团长了。
刘璋如此信任单福只因单福乃是少有的做到了忠孝两全之人。历史上,曹操南征荆州时于当阳大败刘备,单福之母不幸落入曹操之手,单福侍母至孝,不得不离开刘备北上投曹。但是单福进入曹魏集团后依然心念故主,不肯为曹操出谋划策,因而埋没了一身才能、几乎碌碌一生,以前刘璋读到这些资料时既为单福忠孝两全感动,同时也深深的为单福感到遗憾,因而早在单福投奔刘璋时,他便让单福将母亲迁到了成都,此次迁治又一并接到了长安,为的就是不想历史重演。
第五野战军团在极短的时间内组建完毕,单福辞别刘璋,率部前往朔方、上郡。
临别之际,刘璋“作诗”一首赠于单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单福手捧刘璋题诗,感动不已,从刘璋的“诗”中,他深深感受到刘璋对匈奴扰边、百姓受难的担忧、难过和刘璋对他的无比信任和殷殷期盼。
到达并州境内后,单福将这幅诗作装裱起来,挂在房中显眼之处,每当他抬起头就能清晰的看到它,看到它就想到刘璋的信任和嘱托,他用这种方式来鞭策自己。后来的战斗中,单福殚精竭虑保境安民,打的进犯的匈奴人丢盔弃甲,不得不遣使求和,龙城飞将之名传遍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