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听到吕知府的话忽然一笑,眼睛中透着自信和荣光。
    吕知府立即有种不好的预感。
    “忘记告诉这位大人了,”那人道,“我们是从东南来的。”
    短暂的静谧之后。
    “锵”地一声,吕知府身边的副将立即抽出利器,没想到刚刚摆脱张家人,立即就要面对东南。
    “还真是。”吕知府喃喃地道。
    副将见吕知府似是没有了抵抗之意立即焦急地道:“大人上马,我们护送大人回城。”
    吕知府摇摇头:“如果他们要我们死,知州向我们动手的时候,他们作壁上观就好,何必大费周章地将我们救下。”
    副将看向那些人,吕知府的话他听了明白,可是……这些人是何意?
    吕知府道:“而且我们城门紧闭,他们在这里出现,可见另有路途北上,不必非要经过沭阳城,他们来沭阳城下是另有打算。”
    说完这些吕知府不禁摇头叹息:“为何就看中了沭阳城?”
    没有人能回答他的话。
    吕知府接着道:“宋……宋成暄是否有话要你们带给我?”
    那人显然对吕知府的称呼有些不满:“大人已到城下,你想知道自去迎接大人入城。”
    说完那人不再耽搁,转身走进了树林之中。
    那些人就走了,而且真是向北边去了。
    吕知府看着这些人的背影半晌才回过神来。
    “快,回城!”
    吕知府赶到城门之上,守城的将士脸上满是慌张的神情,见到吕知府立即迎上来:“知府大人,那边好像有人过来了。”
    黑暗中,传来马蹄声响,仿佛有人骑马前来。
    城墙上的人努力照向城下,夜色中走来一人一骑。
    吕知府想到东南那人说的话,难道来的人就是宋成暄?他只身前来,就不怕被他们合围剿杀?
    吕知府不禁攥起了手,手心中满是冷汗。
    明明该是宋成暄慌张才对,毕竟他们有一城的人,而宋成暄只有一个人。
    “大人,怎么办?”副将问过来。
    吕知府吞咽一口,只觉得嗓子如同被刀在刮,他吩咐城上兵士:“向城外周围放箭,以防他身后还埋伏着兵马。”
    一波箭矢从城墙上射出,城下的一人一骑没有挪动分毫。
    副将禀告道:“确定没有别人。”
    吕知府的目光落在宋成暄身上,半晌他终于道:“打开城门,放他进来。”
    副将低声道:“城中是否要做什么安排。”所有人都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仿佛稍不留意整个城都会毁于一旦。
    只是一个人而已,竟然所有人都怕成这样,如果东南的人真的来攻城不出半日就会拿下沭阳。
    城门大开。
    宋成暄骑马入城中,清脆的马蹄声响起,马背上的人正襟危坐,身上的甲胄翻着寒光。
    副将带着人本要围上去,马背上的人一动,身上甲胄的锁片轻轻撞击,听到众人耳朵里如同擂鼓一般,将士们不约而同地倒退了几步,谁也不敢再上前去。
    战马继续向前,走出城楼之后才停下来,宋成暄翻身下马。
    守城的将士们又是后退了两步。
    吕知府面色难看,沭阳离东南不远,宋成暄的威名他们自然知晓,宋成暄到了东南之后,许多人自愿前去投军,松江府开荒之后,许多民众也纷纷前往松江府讨生计,东南愈发繁华,他们都看在眼里,他还动过心思,想要去东南向宋夫人请教农事,可朝廷对东南的态度一直有所防备,他们自然也不敢与东南走动太近。
    虽然人没有动,究竟还是被影响,尤其是现在这样的时候,大周乱成一团,不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选择。
    “去官衙吧!”宋成暄淡淡地道。
    吕知府立即挺直脊背一起前行,他将宋成暄放入城中,只是要弄清楚眼前的情势,绝非要投敌。
    走进府衙,宋成暄上前展开舆图。
    “皇帝在顺阳,张玉弛现在应该已经到了京城。”
    宋成暄指过去。
    京城上那滴蜡油仍在,就像一只牢笼,将京城死死地困在那里。
    宋成暄的手指向鞑靼:“这是张玉弛夺下的两座城池,深入鞑靼之中,需要大量兵马把守,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张玉弛离开北疆,必然增派人手前去,因为只有北疆稳固,他才能放心在京中行事。”
    吕知府走上前两步,这样就能看得更仔细些。
    宋成暄接着道:“这就是为什么鞑靼要丢两座城池给张玉弛。”
    吕知府顺着宋成暄的手指看过去。
    “鞑靼不用夺回城池,只要拿下宣府,这两座城池就在鞑靼的包围之中,成为两座空城,没有粮草供给,兵力就会被消耗殆尽。
    吕知府可知大周为何死守边疆重镇?”
    听到宋成暄问话,吕知府立即道:“因为重镇城墙坚固,易守难攻。”
    宋成暄面色淡然:“大周将士平日里操练的都是如何守城,可缺少粮草不能留在城中,将士们只能选择突围,可惜纳两座城池本就在鞑靼,大周将士不熟悉周围的环境,一旦出城必然会被鞑靼合围剿杀。”
    吕知府心中一凉:“所以留在那两处城池的兵马已经拱手送给了鞑靼。”
    宋成暄接着道:“原本守在北疆的兵马拆分成三路,一路随张玉弛进京,一路被困鞑靼,只有一路守在宣府等镇,鞑靼来犯这些兵马是否能守住关卡?”
    吕知府身上衣衫已经被汗湿透。
    宋成暄转过头,黝黑如墨的眼睛落在吕知府身上:“到那时谁来阻拦鞑靼?张玉弛还是王师?”
    王师前往顺德救驾,张玉弛狭皇子乱政。
    等所有人反应过来时恐怕已经晚了。
    吕知府浑身脱力,光京中就有百万民众,这不止是大周半壁江山,而是那么多条性命。
    “宋大人北上是要去迎战鞑靼?”吕知府声音沙哑,“您大军从沭阳经过,是要我做个样子,沭阳兵不血刃,放您向北前行,后面的州府也会有人效仿,东南往北之路就会顺畅许多。”
    宋成暄站在那里并不说话,吕知府却能感觉到那两道目光压迫的力量。
    吕知府道:“为何是我?”
    “身为知府,自称父母官,维护一方百姓,自然要有推断大势的能力,这一城的百姓和将士要何去何从全凭吕知府决断。”
    宋成暄说着转过身:“明日一早若不开城门,我会下令攻城,午时之前拿下沭阳。”
    吕知府抬起头去看宋成暄,宋成暄的身影在灯火照射下如同笼了一层光晕,让人不能直视。
    等到那脚步声渐渐远去,吕知府才坐在椅子上。
    “知府大人,”副将上前,“我们该怎么办?”
    吕知府看着窗外一直无声。
    远方的天空渐渐亮起,吕知府这才起身灭了身边的灯盏,他一路走向城门,登上城楼之后,看到不远处飘荡的旗帜。
    旗帜上一个大大的“齐”字迎风招展。
    宋成暄最终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这一瞬间竟然与他期盼的王师一般无二,也许冥冥之中注定要如此。
    “打开城门,”吕知府开口吩咐,“迎东南军队入城。”
    谁来挽救大周局面?也许就是宋成暄。
    ……
    京城。
    宫中。
    太后惊诧地看着张玉弛和张静姝。
    “你们真是疯了,”太后不再像往常那般镇定,“刺杀皇帝,扶立新君,你们想要做什么?”
    张玉弛放下手中的茶碗:“太后娘娘,幼子尚小,十几年后方能亲政,纱帘之后还不是您主持大局,我这都是为了张家着想。”
    “那你也不该在这样的时候,”太后道,“东南的宋成暄还没有除掉……”
    “哼”,张玉弛冷冷地道,“皇帝除掉宋成暄之后,下一个就要对付我,大哥和三弟的下场都摆在那里,我怎么还会犯这样的错误。”
    事已至此,再说下去也没了用处。
    太后颤声道:“可是现在皇帝没有死。”
    “不碍事,”张玉弛十分有把握,“我带了人入京,已经前往顺德,在成王赶到之前就会找到皇帝。”
    太后道:“万一不成要怎么办?你就没想过?”
    “必须成功,”张玉弛笑着,“否则我们整个张家都要死,我想太后娘娘应该有法子,保我们张家能够笑到最后。”

章节目录

齐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云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云霓并收藏齐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