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坐殿承运
九月十五日,是个吉日。
微雨濛濛,代表了所有人的心情。
朱平槿作为孝子儿,自然披麻戴孝扶棺材。
从蜀王府到左护卫蜀王陵,足足二十余里。朱平槿跟在四人抬起的大灵牌之后,走在潮湿松软的路面上。一路上,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哭丧班子声震九天。
蜀藩一支有身份的宗室,廖、刘等蜀地大员,无不头裹白带,身着素衣,列队行进在送葬的队伍中。就连久病之中的朱平槿庶二弟朱平樻,也披麻戴孝坐了一顶凉轿出席了葬礼。
沉重而巨大的棺椁上了棺床,数十个朱漆大箱装着沉重的冥器堆满了墓道。一对大龙缸装满灯油,隐隐跳动的火焰(注一),照亮了墓室中饰满彩画的墙壁和拱卷(注二)。墓道旁的偏室里,已经多了十几口薄皮棺材,那里面是被迫殉葬的太监宫人。他们和她们不仅要在阳间侍奉朱平槿的爹,还要在阴间继续将这份有前途的职业干下去。
“万年长明灯已亮,王爷在黄泉路上也能找着方向!”曹三保立在朱平槿身后,语音低沉:“这里是冥界,世子爷是阳间人,呆久了要伤身。世子爷,请出去吧!”
“玉蝉入窍,往生十方!”朱平槿对着棺椁默默祈祷。他没有说话,只是沉重地缓缓点头,转身而出。
昏黑阴冷的墓道,高大模糊的棺椁,成了今世父亲留给他最后的印象。
坟茔的石门轰然关闭,意味着蜀地换了新的主人。但是否换了新的时代,朱平槿和参加葬礼的人都心中无数。
……
蜀王下葬后的第二天,又是一个吉日。艳阳高照,金光灿烂。
奉赦命管蜀王府事的蜀世子朱平槿,终于脱下穿了四个月的孝服,换上了簇新的冕服。他前往宗庙昭告祖宗之后,正式登上了蜀王府的正殿——承运殿。
承运殿是比照原南京承天殿的规模减一等建的,在朱平槿的眼睛里,它并不比后来京师永乐火灾后重建的小号承天殿矮小。站在殿内高高的宝台之上,平台上与丹陛下肃立的宗室、官员分外清晰。他们如同朱平槿一样,个个冕服朝冠,手持芴板。
众臣叩拜礼毕,朱平槿发表了他今世第一篇正式公开讲话。明天一早,这篇重要讲话就将登上《复兴报》二版头条。而在《复兴报》的头版,将破天荒地用整幅版面刊登朱平槿的冕服官像。
朱平槿的讲话篇幅不长,但与常见的四六骈文官样文章不同,这篇讲话通篇白话,而且很有内容。
讲话中重点强调了两点。
一是以民为天,以仁治国,高度地重视蜀地民生。
要减租减负,与民休息;要防瘟控疫,减少疾病;要鼓励垦荒,增加耕地;要疏浚堰口,确保明年春耕用水;要推广农业机具,提高生产效率;要做好粮食储备,应对灾年荒年。要推行移民,均衡土地与人口;要团结西南少数民族,平等相待,赤子四海;要凝聚蜀藩宗室,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二是高度地重视蜀地土暴子。
朱平槿指出,土暴子流窜川陕,占州据县,盘踞巴山,已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流贼。土暴子以抢掠为生,戕害百姓,荼毒地方。土暴子一日不除,四川一日不得安宁,民生一日不得改善。朱平槿要求四川官府,认真按照皇帝的重要旨意精神,克期完成清剿土贼的任务,尽快将巴州一州两县夺回来。
朱平槿打破了藩王讲话中只讲理念、不谈现况;只讲空话,不谈实务的传统,批评了四川某些土豪劣绅鼠目寸光、利欲熏心,目无法纪。指出他们残酷剥削佃户,那是自取灭亡;批评了部分在川官军,指出他们军无斗志、坐吃粮饷,畏敌如虎,扰民甚于剿贼。
朱平槿宣布,为了庆祝他自己胜利登上承运殿,决定赏四川官民银花钱两万。蜀王府所属官员、军士、庄户和其他属于王府系统的人员,无论职务高低、男女老幼,通通涨大水,一律发银钞一两。另外,向蜀愍王葬礼随礼的官员士绅,个个皆有回礼。
听完了世子的讲话,钦差正使黄锦、石泉郡王朱宣堄、四川巡抚廖大亨分别代表皇帝、蜀藩宗室和全川人民,对朱平槿新晋管蜀王府事表达了最热烈的祝贺和拥护。廖大亨向钦差和世子殿下保证,在皇帝的正确领导下,在世子殿下的亲切关怀下,四川官府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完成朝廷赋予的神圣使命,在崇祯十四和十五两年时间里,收复四川失地,剿灭土暴子,或者将他们赶到陕西。
典礼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再一次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赞颂上天,让天家诞生了这样聪明睿智的宗蕃,让蜀地官绅百姓拥有了这样仁义贤明的世子。
仪式结束,在场官员并没有散伙。他们还将在蜀世子的带领下,参加端礼门城楼上太祖高皇帝画像的揭幕仪式。
这场仪式与坐殿仪式有所不同,因为它对全川百姓开放。
……
一大早,得知消息的省城百姓便在宽阔的皇城坝上聚集。戒严的王府护卫和官军立于御道两侧,将数万人隔成了大致平均的两大堆。
人人身着压箱底的鲜亮衣裳,黑压压的人头密密麻麻填满了皇城坝的所有角落。成行的行道松柏上,挂满瞧稀奇的小孩,像是结出了浓密的果实。最高档的观礼位,当属皇城坝周边数十家茶馆的楼上雅间。通过雅间窗户,士绅家眷们可以避免抛头露面,免遭日晒雨淋,一面喝茶八卦晒打扮,一面优哉游哉品评典礼中的所有细节。所以即便茶钱涨了十几倍,茶馆的楼上雅间仍然被大户人家一抢而空。
茶楼三层一间雅室中,几位衣着华丽的小姐丫环围坐一团。闲言碎语间,都围绕着即将亮相的世子朱平槿。
“出来了!世子出来了!” 站在窗边负责监视的婢女突然高声叫喊:“小姐,快来看!快来看!”
一位豆蔻年华的小姐闻声而起,款款走了过来。她摊出细白的小手问侍女:“千里镜呢?”
“来了!来了!”
千里镜有个锃亮的铜壳,掂在掌中十分坠手。这东西出自西夷,价值不菲。经南京的商家转卖到四川,在偏远的蜀地绝对是件独一无二的稀罕货。
那小姐拿到千里镜,并没有急于观看。她矜持地询问婢女:“那罗姑娘有没有和世子一起出来?”
“没有,小姐!”婢女兴奋地叫喊。
……
皇城坝上的喧哗,如同大海的涌动,一刻不停释放出噪音。
突然,一切都停止了。宽阔的皇城坝,安静地就像一块久旷的荒地。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用脑袋触地屁股朝天,来表达他们对皇权的敬畏。直到端礼门城墙上的太监尖声叫起,他们才重新站起身来。
朱平槿登上城堞边一块摆好的木台,比簇拥的郡王大臣高上两头,把大半个身体暴露在观礼者的视线中。他从袖中摸出一份稿子,不紧不慢地认认真真朗诵了一遍。
皇城坝上的百姓,离得最近的人也隔着城墙、金河以及环绕王府城墙根的大路,他们哪里听得见世子的声音?
但世子讲话的内容很多人还是听清了。因为在御道和城墙根的大路上,王府每隔十丈便安排了一位书生或者太监充当肉体喇叭。他们手拿稿子,站在凳子上。世子开讲,他们开读,一字不漏地把朱平槿的讲话内容传递到听众耳中。
世子开宗明义道,他家作为太祖高皇帝的子孙,被分封到四川来已经快三百年了。这三百年里,他蜀藩一系与蜀地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同坐在一条船上。
父王被奸人害死,他作为蜀藩的嫡长子,理应肩负蜀藩对四川百姓的责任。几日前,皇帝派钦差前来,认可了他管理蜀王府事的权利。方才,在川宗室文武在承运殿举行大典。他年纪尚幼,接掌蜀藩国,责任艰巨,压力很大。唯恐做得不好,得罪了上天,开罪了祖宗,苦了一省百姓。
所以他决心向自己的老祖宗,上天选定的、全国百姓拥护的、大明王朝的开创者——太祖高皇帝学习,学习他与民休戚的作风,学习他百折不挠的精神,学习他为民做主的本色,学习他爱岗敬业的风范,做一名百姓拥戴,皇帝放心的好藩王。为了激励自己学习太祖,也为了让全川百姓一起学习太祖,所以他命人临摹祖庙中供奉的太祖高皇帝真容像,悬挂在端礼门城楼,让太祖高皇帝天天看着全蜀的山山水水,看着那些为富不仁的士绅,看着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看着那些杀良冒功的官军,看着那些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的百姓。
最后世子宣布,南直、山东、河南大旱,饿死了数不尽的人。朝廷困难,拿不出钱来赈济;流贼猖獗,抢走了百姓的救命粮。他作为蜀地藩王,有责任为朝廷分忧;作为一名圣贤子弟,有义务拯救苍生。经过官府同意,他决定将蜀王府备灾应急的十万石长存米全部运往江南灾区赈灾。为了节约粮食和费用,从今天起,他自己带头减膳。希望全川官府士绅和百姓和他一起,杜绝一切奢靡之风,勒紧裤腰带,咬牙坚持,共赴时艰。风雨过后是彩虹。他坚信,只要四川百姓紧密团结在以蜀王府为核心的四川官府周围,就终将与全天下的百姓一样,迎来天下太平的辉煌盛世!
朱平槿这篇端礼门上的讲话,没用文言,而是用不太庄重的市井俚语写就,目的就是让皇城坝上的老百姓都听懂。老狐狸廖大亨对此一听就明白。看着城下百姓专注的目光,听着城下百姓不时发出的欢呼声,廖大亨突然明白了,自己身旁的这个少年为什么会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突然成为蜀地说话极具分量的人物。
刘先生讲得好,江山社稷,无非一个世道人心!而世道人心,才是执掌天下的气数!
……
世子讲毕,曹三保便甩动拂尘,唱出“吉时已到!”
刹那间,一支金黄的长喇叭吊着蜀字燕尾旗,在城楼西侧城墙上向着广场的百姓,吹出了高亢激昂的号角。然后一通急促的大鼓,震得天地变色。大鼓声戛然而止,这时一阵宏大的音乐响起。一位金发的夷人,坐在一架大家都不认识的落地大乐器边,熟练而且夸张地地敲击着键盘。三百名王府卫士站在城楼东侧城墙上,在音乐的伴奏下,齐声高唱《天佑大明》。
悠长宏大的颂歌即将结束。
在颂歌拉长的尾音中,朱平槿俯身从平台上抱起一个红稠包裹的物件,那物件后面连着一根绳子。朱平槿将这个沉甸甸的红绸物件,高高举过头顶,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红绸之上。
当音乐结束的那一刹那,朱平槿猛地将其掷下城碟。裹着一发七斤半实心炮弹的红绸坠下城门,绷直了其后连接的绳子。重物下坠的力量,传递到端礼门正中城门洞上那幅巨幅画像蒙着的白布上。白布从上到下被撕开,露出了画像中的一位老者。老者头戴翼善冠,身着窄袖龙袍,须发皆白,面色和蔼,眼神殷切而睿智,神情亲和而庄重。
城楼下的百姓哗一声骚动起来。人们的目光随着红绸下坠,又随着撕开的白布,凝聚在画像上的老者上。
前排观礼的人群中有位手拿斗笠的老农。他就是奉命进城观礼的崇义庄庄主杨二叔。这些新当选的中小庄主出身低贱,地位太低,又不知礼节,只好组队放在皇城坝上观礼。
杨二叔是少有的亲自被世子接见过两次的人,这使他颇为骄傲。他身旁前后左右的其他庄主,不要说见过世子,好些人连省城成都府也是第一次来。当画像上的太祖真容揭开,杨二叔的斗笠瞬间掉在地上。他颤抖的手指着画像,尖声高叫道:“世子!那是世子,那是长了白胡子的世子!”
杨二叔的失态只是当日皇城坝上的众多故事之一。随后,一个传言不胫而走:世子便是太祖高皇帝的真身转世!
盛大的典礼继续进行,一波高潮接着一波。
茶楼上,千里镜始终对着高大的端礼门城楼,对着城楼上身形凸显于城碟之上的世子朱平槿。
三百黑盔红甲的铁骑,三百根丈二长的红樱骑枪,在高傲的蜀字大旗带领之下,纵马小跑通过了端礼门。在沸腾的欢呼声中,铁蹄踏在青石上,嘀嗒嘀嗒听得格外清晰;矫健挺拔的起伏身姿,在攒动的手臂和人头的海洋中,一纤一毫看得分外真切。城楼之上的世子,右臂高举,轻轻摆动,向城下的万民致意。
小姐的眼睛终于离开千里镜。她用润湿手绢擦了擦干涩发胀的眼睛,心里十二分怨恨起爹娘来。若是当初爹娘不找那挨千刀的富顺王妃去说媒,说不定自己的好事就成了。她把眼睛重新凑回目镜,暗暗下了一个决心,一定要重新找个理由,把自己送进蜀王府,送到朱平槿身边!
切入点在哪儿?
王妃娘娘!她脑中第一个火花蹦出来。
千里宝镜!她脑中第二个火花又蹦出来。
注一:这就是所谓的万年长明灯。万历皇帝的定陵中也有一对。
注二:响木下过蜀王陵墓,踩过棺床。这些文字是真景描写。
九月十五日,是个吉日。
微雨濛濛,代表了所有人的心情。
朱平槿作为孝子儿,自然披麻戴孝扶棺材。
从蜀王府到左护卫蜀王陵,足足二十余里。朱平槿跟在四人抬起的大灵牌之后,走在潮湿松软的路面上。一路上,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哭丧班子声震九天。
蜀藩一支有身份的宗室,廖、刘等蜀地大员,无不头裹白带,身着素衣,列队行进在送葬的队伍中。就连久病之中的朱平槿庶二弟朱平樻,也披麻戴孝坐了一顶凉轿出席了葬礼。
沉重而巨大的棺椁上了棺床,数十个朱漆大箱装着沉重的冥器堆满了墓道。一对大龙缸装满灯油,隐隐跳动的火焰(注一),照亮了墓室中饰满彩画的墙壁和拱卷(注二)。墓道旁的偏室里,已经多了十几口薄皮棺材,那里面是被迫殉葬的太监宫人。他们和她们不仅要在阳间侍奉朱平槿的爹,还要在阴间继续将这份有前途的职业干下去。
“万年长明灯已亮,王爷在黄泉路上也能找着方向!”曹三保立在朱平槿身后,语音低沉:“这里是冥界,世子爷是阳间人,呆久了要伤身。世子爷,请出去吧!”
“玉蝉入窍,往生十方!”朱平槿对着棺椁默默祈祷。他没有说话,只是沉重地缓缓点头,转身而出。
昏黑阴冷的墓道,高大模糊的棺椁,成了今世父亲留给他最后的印象。
坟茔的石门轰然关闭,意味着蜀地换了新的主人。但是否换了新的时代,朱平槿和参加葬礼的人都心中无数。
……
蜀王下葬后的第二天,又是一个吉日。艳阳高照,金光灿烂。
奉赦命管蜀王府事的蜀世子朱平槿,终于脱下穿了四个月的孝服,换上了簇新的冕服。他前往宗庙昭告祖宗之后,正式登上了蜀王府的正殿——承运殿。
承运殿是比照原南京承天殿的规模减一等建的,在朱平槿的眼睛里,它并不比后来京师永乐火灾后重建的小号承天殿矮小。站在殿内高高的宝台之上,平台上与丹陛下肃立的宗室、官员分外清晰。他们如同朱平槿一样,个个冕服朝冠,手持芴板。
众臣叩拜礼毕,朱平槿发表了他今世第一篇正式公开讲话。明天一早,这篇重要讲话就将登上《复兴报》二版头条。而在《复兴报》的头版,将破天荒地用整幅版面刊登朱平槿的冕服官像。
朱平槿的讲话篇幅不长,但与常见的四六骈文官样文章不同,这篇讲话通篇白话,而且很有内容。
讲话中重点强调了两点。
一是以民为天,以仁治国,高度地重视蜀地民生。
要减租减负,与民休息;要防瘟控疫,减少疾病;要鼓励垦荒,增加耕地;要疏浚堰口,确保明年春耕用水;要推广农业机具,提高生产效率;要做好粮食储备,应对灾年荒年。要推行移民,均衡土地与人口;要团结西南少数民族,平等相待,赤子四海;要凝聚蜀藩宗室,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二是高度地重视蜀地土暴子。
朱平槿指出,土暴子流窜川陕,占州据县,盘踞巴山,已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流贼。土暴子以抢掠为生,戕害百姓,荼毒地方。土暴子一日不除,四川一日不得安宁,民生一日不得改善。朱平槿要求四川官府,认真按照皇帝的重要旨意精神,克期完成清剿土贼的任务,尽快将巴州一州两县夺回来。
朱平槿打破了藩王讲话中只讲理念、不谈现况;只讲空话,不谈实务的传统,批评了四川某些土豪劣绅鼠目寸光、利欲熏心,目无法纪。指出他们残酷剥削佃户,那是自取灭亡;批评了部分在川官军,指出他们军无斗志、坐吃粮饷,畏敌如虎,扰民甚于剿贼。
朱平槿宣布,为了庆祝他自己胜利登上承运殿,决定赏四川官民银花钱两万。蜀王府所属官员、军士、庄户和其他属于王府系统的人员,无论职务高低、男女老幼,通通涨大水,一律发银钞一两。另外,向蜀愍王葬礼随礼的官员士绅,个个皆有回礼。
听完了世子的讲话,钦差正使黄锦、石泉郡王朱宣堄、四川巡抚廖大亨分别代表皇帝、蜀藩宗室和全川人民,对朱平槿新晋管蜀王府事表达了最热烈的祝贺和拥护。廖大亨向钦差和世子殿下保证,在皇帝的正确领导下,在世子殿下的亲切关怀下,四川官府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完成朝廷赋予的神圣使命,在崇祯十四和十五两年时间里,收复四川失地,剿灭土暴子,或者将他们赶到陕西。
典礼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再一次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赞颂上天,让天家诞生了这样聪明睿智的宗蕃,让蜀地官绅百姓拥有了这样仁义贤明的世子。
仪式结束,在场官员并没有散伙。他们还将在蜀世子的带领下,参加端礼门城楼上太祖高皇帝画像的揭幕仪式。
这场仪式与坐殿仪式有所不同,因为它对全川百姓开放。
……
一大早,得知消息的省城百姓便在宽阔的皇城坝上聚集。戒严的王府护卫和官军立于御道两侧,将数万人隔成了大致平均的两大堆。
人人身着压箱底的鲜亮衣裳,黑压压的人头密密麻麻填满了皇城坝的所有角落。成行的行道松柏上,挂满瞧稀奇的小孩,像是结出了浓密的果实。最高档的观礼位,当属皇城坝周边数十家茶馆的楼上雅间。通过雅间窗户,士绅家眷们可以避免抛头露面,免遭日晒雨淋,一面喝茶八卦晒打扮,一面优哉游哉品评典礼中的所有细节。所以即便茶钱涨了十几倍,茶馆的楼上雅间仍然被大户人家一抢而空。
茶楼三层一间雅室中,几位衣着华丽的小姐丫环围坐一团。闲言碎语间,都围绕着即将亮相的世子朱平槿。
“出来了!世子出来了!” 站在窗边负责监视的婢女突然高声叫喊:“小姐,快来看!快来看!”
一位豆蔻年华的小姐闻声而起,款款走了过来。她摊出细白的小手问侍女:“千里镜呢?”
“来了!来了!”
千里镜有个锃亮的铜壳,掂在掌中十分坠手。这东西出自西夷,价值不菲。经南京的商家转卖到四川,在偏远的蜀地绝对是件独一无二的稀罕货。
那小姐拿到千里镜,并没有急于观看。她矜持地询问婢女:“那罗姑娘有没有和世子一起出来?”
“没有,小姐!”婢女兴奋地叫喊。
……
皇城坝上的喧哗,如同大海的涌动,一刻不停释放出噪音。
突然,一切都停止了。宽阔的皇城坝,安静地就像一块久旷的荒地。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用脑袋触地屁股朝天,来表达他们对皇权的敬畏。直到端礼门城墙上的太监尖声叫起,他们才重新站起身来。
朱平槿登上城堞边一块摆好的木台,比簇拥的郡王大臣高上两头,把大半个身体暴露在观礼者的视线中。他从袖中摸出一份稿子,不紧不慢地认认真真朗诵了一遍。
皇城坝上的百姓,离得最近的人也隔着城墙、金河以及环绕王府城墙根的大路,他们哪里听得见世子的声音?
但世子讲话的内容很多人还是听清了。因为在御道和城墙根的大路上,王府每隔十丈便安排了一位书生或者太监充当肉体喇叭。他们手拿稿子,站在凳子上。世子开讲,他们开读,一字不漏地把朱平槿的讲话内容传递到听众耳中。
世子开宗明义道,他家作为太祖高皇帝的子孙,被分封到四川来已经快三百年了。这三百年里,他蜀藩一系与蜀地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同坐在一条船上。
父王被奸人害死,他作为蜀藩的嫡长子,理应肩负蜀藩对四川百姓的责任。几日前,皇帝派钦差前来,认可了他管理蜀王府事的权利。方才,在川宗室文武在承运殿举行大典。他年纪尚幼,接掌蜀藩国,责任艰巨,压力很大。唯恐做得不好,得罪了上天,开罪了祖宗,苦了一省百姓。
所以他决心向自己的老祖宗,上天选定的、全国百姓拥护的、大明王朝的开创者——太祖高皇帝学习,学习他与民休戚的作风,学习他百折不挠的精神,学习他为民做主的本色,学习他爱岗敬业的风范,做一名百姓拥戴,皇帝放心的好藩王。为了激励自己学习太祖,也为了让全川百姓一起学习太祖,所以他命人临摹祖庙中供奉的太祖高皇帝真容像,悬挂在端礼门城楼,让太祖高皇帝天天看着全蜀的山山水水,看着那些为富不仁的士绅,看着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看着那些杀良冒功的官军,看着那些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的百姓。
最后世子宣布,南直、山东、河南大旱,饿死了数不尽的人。朝廷困难,拿不出钱来赈济;流贼猖獗,抢走了百姓的救命粮。他作为蜀地藩王,有责任为朝廷分忧;作为一名圣贤子弟,有义务拯救苍生。经过官府同意,他决定将蜀王府备灾应急的十万石长存米全部运往江南灾区赈灾。为了节约粮食和费用,从今天起,他自己带头减膳。希望全川官府士绅和百姓和他一起,杜绝一切奢靡之风,勒紧裤腰带,咬牙坚持,共赴时艰。风雨过后是彩虹。他坚信,只要四川百姓紧密团结在以蜀王府为核心的四川官府周围,就终将与全天下的百姓一样,迎来天下太平的辉煌盛世!
朱平槿这篇端礼门上的讲话,没用文言,而是用不太庄重的市井俚语写就,目的就是让皇城坝上的老百姓都听懂。老狐狸廖大亨对此一听就明白。看着城下百姓专注的目光,听着城下百姓不时发出的欢呼声,廖大亨突然明白了,自己身旁的这个少年为什么会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突然成为蜀地说话极具分量的人物。
刘先生讲得好,江山社稷,无非一个世道人心!而世道人心,才是执掌天下的气数!
……
世子讲毕,曹三保便甩动拂尘,唱出“吉时已到!”
刹那间,一支金黄的长喇叭吊着蜀字燕尾旗,在城楼西侧城墙上向着广场的百姓,吹出了高亢激昂的号角。然后一通急促的大鼓,震得天地变色。大鼓声戛然而止,这时一阵宏大的音乐响起。一位金发的夷人,坐在一架大家都不认识的落地大乐器边,熟练而且夸张地地敲击着键盘。三百名王府卫士站在城楼东侧城墙上,在音乐的伴奏下,齐声高唱《天佑大明》。
悠长宏大的颂歌即将结束。
在颂歌拉长的尾音中,朱平槿俯身从平台上抱起一个红稠包裹的物件,那物件后面连着一根绳子。朱平槿将这个沉甸甸的红绸物件,高高举过头顶,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红绸之上。
当音乐结束的那一刹那,朱平槿猛地将其掷下城碟。裹着一发七斤半实心炮弹的红绸坠下城门,绷直了其后连接的绳子。重物下坠的力量,传递到端礼门正中城门洞上那幅巨幅画像蒙着的白布上。白布从上到下被撕开,露出了画像中的一位老者。老者头戴翼善冠,身着窄袖龙袍,须发皆白,面色和蔼,眼神殷切而睿智,神情亲和而庄重。
城楼下的百姓哗一声骚动起来。人们的目光随着红绸下坠,又随着撕开的白布,凝聚在画像上的老者上。
前排观礼的人群中有位手拿斗笠的老农。他就是奉命进城观礼的崇义庄庄主杨二叔。这些新当选的中小庄主出身低贱,地位太低,又不知礼节,只好组队放在皇城坝上观礼。
杨二叔是少有的亲自被世子接见过两次的人,这使他颇为骄傲。他身旁前后左右的其他庄主,不要说见过世子,好些人连省城成都府也是第一次来。当画像上的太祖真容揭开,杨二叔的斗笠瞬间掉在地上。他颤抖的手指着画像,尖声高叫道:“世子!那是世子,那是长了白胡子的世子!”
杨二叔的失态只是当日皇城坝上的众多故事之一。随后,一个传言不胫而走:世子便是太祖高皇帝的真身转世!
盛大的典礼继续进行,一波高潮接着一波。
茶楼上,千里镜始终对着高大的端礼门城楼,对着城楼上身形凸显于城碟之上的世子朱平槿。
三百黑盔红甲的铁骑,三百根丈二长的红樱骑枪,在高傲的蜀字大旗带领之下,纵马小跑通过了端礼门。在沸腾的欢呼声中,铁蹄踏在青石上,嘀嗒嘀嗒听得格外清晰;矫健挺拔的起伏身姿,在攒动的手臂和人头的海洋中,一纤一毫看得分外真切。城楼之上的世子,右臂高举,轻轻摆动,向城下的万民致意。
小姐的眼睛终于离开千里镜。她用润湿手绢擦了擦干涩发胀的眼睛,心里十二分怨恨起爹娘来。若是当初爹娘不找那挨千刀的富顺王妃去说媒,说不定自己的好事就成了。她把眼睛重新凑回目镜,暗暗下了一个决心,一定要重新找个理由,把自己送进蜀王府,送到朱平槿身边!
切入点在哪儿?
王妃娘娘!她脑中第一个火花蹦出来。
千里宝镜!她脑中第二个火花又蹦出来。
注一:这就是所谓的万年长明灯。万历皇帝的定陵中也有一对。
注二:响木下过蜀王陵墓,踩过棺床。这些文字是真景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