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那位率先发言的工程师侃侃而谈。
他的观点,是全隧道段使用沉埋法进行修建施工。
除了提出一套沉埋法四个阶段具体的施工流程外,还列举了几个理由,说明使用沉埋法的原因。
这位工程师的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但同样,不避免会出现反对的声音。
另一位来自江浙大学的环境生物学教授扶了扶话筒,“我不赞同祝工程师的观点。”
“各位请看这张海域图。”
会堂的大屏上显示出渤海水域的海底地形图。
浙大教授在地形图上画了一个条黑线,“根据祝工程师给出的施工计划,隧道应该是这样一个略显弯曲的直线形状。”
“但是!”浙大教授在地图上和黑线相交的一处位置画了一个红圈,提高了说话的音量。
“在这片区域,是渤海齐东海洋保护区的范围,在这块区域,生存着30多种栖底生物,包括环节动物8种,软体动物11种,节肢动物15种,都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
“一旦采用沉埋法施工修建隧道,将会对这些保护生物造成毁灭性打击。”浙大的这位环境生物学专家沉声开口。
“那就绕道!”不知是谁在这时候开口说了一句。
“不行。”说话的是刚才提出那个使用沉埋法技术的那位工程师,只见他苦笑着摇摇头,“在那片海域,符合沉降隧道条件的地形地质,只有那个区域。绕道的话,隧道的总修建长度,估计会达到200公里。”
祝工程师这句话一出,刚才想要开口说话的人瞬间沉默下来。
200公里,足足将隧道长度增加到原来的1.5倍。
那需要的资金,恐怕3000亿都不够用。
“那将那些海洋生物迁徙呢?”有人皱着眉头开口。
“不太现实。”这人话音刚落,又有一位海洋生物学家站出来发声。
其余抢不到发言机会的专家,也耐不住寂寞的和身侧的人低声讨论起来。
几乎是几分钟的功夫,整个会堂便变得如菜市场般热闹。
不过在菜市场人,人们兜售的是货物。
但在这里,是知识。
而顾律,正十指飞速的在键盘上敲击着,把每个人的观点,以及那些有趣的想法,全都记录下来。
…………
讨论会在继续进行着。
那位祝工程师采用沉埋法修建隧道的方案被否定后,后面再也没有关于提议使用沉埋法的议案出现。
倒是支持盾构法和掘进机法的两派,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不过,无论是盾构法还是掘进机法,都有一个很大的缺陷。
那就是……贵!
没错,就是贵。
短距离的海底隧道施工,这种差距并不明显。
不过,一旦距离超过十公里,无论是在材料,还是在人工上,金钱上的花费会随着长度的增加而逐渐递增。
一百公里下来,2000亿是肯定不够的。
而且,盾构法和掘进机法的施工难点颇多。
对沉埋法来说,只要处理好沉管隧道的对接问题就万事大吉。
但盾构法和掘进机法则不同,大的难点没有,但小的技术难点一大堆。
比如说,在使用设备挖掘隧道时,如何保证周围土体和岩石层不发生坍塌失稳。
设备依靠千斤顶推力向前推进时,如何控制设备的总推力,使其不会因为推力过大使得正面土体因挤压而前移和隆起,因为推力过小影响推进速度。
等等等等,难点一大堆。
而且这些技术难题由于各海域地质条件的不同,根本不存在从其他已竣工的项目中借鉴的可能。
讨论依旧在继续。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流逝着。
坐在主席台的郑总工程师皱着眉头,望着会堂内争论的激烈的两派专家,起身来到第一排的几位院士面前。
看着悠闲在这喝茶的几位老人,郑淳无奈的苦笑一下。
“您老几位倒是一点都不着急。”
“这着急什么,讨论会讨论会,就应该是现在这样各抒己见才对。”
“可这时间。”郑淳指了指手腕的手表上时间,“您老也不愿看着大家挨饿吧。”
“那我,说说我的方案?”说话的是十四人之中,那位叫做李强奇的工程结构学院士。
“没问题,李老,我现在就让他们安静下来。”郑淳面色一喜。
郑淳拿着话筒清咳几声,示意众人暂时停止讨论。
接着对李院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院士笑了笑,电脑连上会堂中心的大屏。
“下面请李院士给我们讲述一下他的施工方案。”郑淳朗声开口。
下面,瞬间掌声响起。
李院士神色没有任何变化,枯瘦的手掌操控着鼠标,打开一张图片,接着笑呵呵开口,“我就谈谈我琢磨出的一个方案。”
“当然,我的方案不一定是对的,也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所以,各位如果一些意见和别的观点的话,尽管提。”
“那下面,进入正题。”
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张施工概念图。
从图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李院士采用的搭建隧道方案,既不是沉埋法,又不是盾构法或掘进机法,而是……
盾构法和沉埋法的结合!
在渤海隧道的北段,大约占总隧道总三分之一的长度,使用盾构法搭建隧道。
而其余隧道段,则采用沉埋法。
不少工程方面的专家,在见到这张照片的第一眼,就齐齐的瞳孔猛地一缩。
这……
有些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之外。
因为这种同时使用两种隧道修建技术,然后进行拼接的海底隧道,在世界上从来没有过先例出现。
从来没有!
“这种方案,光是盾构隧道段和沉埋隧道段的衔接,就是一个大问题啊!”
“不止如此。两种施工方式得到的隧道规格不同,还有一个建在海底下面,一个搭在海底上面,怎么拼接?”
“这是前所未有的尝试,虽然我还没有思考出任何思路,但我相信,李院士不会如此无的放矢,更不会在没有任何理论支撑的情况下,提出这个施工方案。”
“等等,我似乎发现问题的关键了,你们快看这张大图右上角的那张小图。”
“这,嘶——!”
那位率先发言的工程师侃侃而谈。
他的观点,是全隧道段使用沉埋法进行修建施工。
除了提出一套沉埋法四个阶段具体的施工流程外,还列举了几个理由,说明使用沉埋法的原因。
这位工程师的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但同样,不避免会出现反对的声音。
另一位来自江浙大学的环境生物学教授扶了扶话筒,“我不赞同祝工程师的观点。”
“各位请看这张海域图。”
会堂的大屏上显示出渤海水域的海底地形图。
浙大教授在地形图上画了一个条黑线,“根据祝工程师给出的施工计划,隧道应该是这样一个略显弯曲的直线形状。”
“但是!”浙大教授在地图上和黑线相交的一处位置画了一个红圈,提高了说话的音量。
“在这片区域,是渤海齐东海洋保护区的范围,在这块区域,生存着30多种栖底生物,包括环节动物8种,软体动物11种,节肢动物15种,都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
“一旦采用沉埋法施工修建隧道,将会对这些保护生物造成毁灭性打击。”浙大的这位环境生物学专家沉声开口。
“那就绕道!”不知是谁在这时候开口说了一句。
“不行。”说话的是刚才提出那个使用沉埋法技术的那位工程师,只见他苦笑着摇摇头,“在那片海域,符合沉降隧道条件的地形地质,只有那个区域。绕道的话,隧道的总修建长度,估计会达到200公里。”
祝工程师这句话一出,刚才想要开口说话的人瞬间沉默下来。
200公里,足足将隧道长度增加到原来的1.5倍。
那需要的资金,恐怕3000亿都不够用。
“那将那些海洋生物迁徙呢?”有人皱着眉头开口。
“不太现实。”这人话音刚落,又有一位海洋生物学家站出来发声。
其余抢不到发言机会的专家,也耐不住寂寞的和身侧的人低声讨论起来。
几乎是几分钟的功夫,整个会堂便变得如菜市场般热闹。
不过在菜市场人,人们兜售的是货物。
但在这里,是知识。
而顾律,正十指飞速的在键盘上敲击着,把每个人的观点,以及那些有趣的想法,全都记录下来。
…………
讨论会在继续进行着。
那位祝工程师采用沉埋法修建隧道的方案被否定后,后面再也没有关于提议使用沉埋法的议案出现。
倒是支持盾构法和掘进机法的两派,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不过,无论是盾构法还是掘进机法,都有一个很大的缺陷。
那就是……贵!
没错,就是贵。
短距离的海底隧道施工,这种差距并不明显。
不过,一旦距离超过十公里,无论是在材料,还是在人工上,金钱上的花费会随着长度的增加而逐渐递增。
一百公里下来,2000亿是肯定不够的。
而且,盾构法和掘进机法的施工难点颇多。
对沉埋法来说,只要处理好沉管隧道的对接问题就万事大吉。
但盾构法和掘进机法则不同,大的难点没有,但小的技术难点一大堆。
比如说,在使用设备挖掘隧道时,如何保证周围土体和岩石层不发生坍塌失稳。
设备依靠千斤顶推力向前推进时,如何控制设备的总推力,使其不会因为推力过大使得正面土体因挤压而前移和隆起,因为推力过小影响推进速度。
等等等等,难点一大堆。
而且这些技术难题由于各海域地质条件的不同,根本不存在从其他已竣工的项目中借鉴的可能。
讨论依旧在继续。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流逝着。
坐在主席台的郑总工程师皱着眉头,望着会堂内争论的激烈的两派专家,起身来到第一排的几位院士面前。
看着悠闲在这喝茶的几位老人,郑淳无奈的苦笑一下。
“您老几位倒是一点都不着急。”
“这着急什么,讨论会讨论会,就应该是现在这样各抒己见才对。”
“可这时间。”郑淳指了指手腕的手表上时间,“您老也不愿看着大家挨饿吧。”
“那我,说说我的方案?”说话的是十四人之中,那位叫做李强奇的工程结构学院士。
“没问题,李老,我现在就让他们安静下来。”郑淳面色一喜。
郑淳拿着话筒清咳几声,示意众人暂时停止讨论。
接着对李院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院士笑了笑,电脑连上会堂中心的大屏。
“下面请李院士给我们讲述一下他的施工方案。”郑淳朗声开口。
下面,瞬间掌声响起。
李院士神色没有任何变化,枯瘦的手掌操控着鼠标,打开一张图片,接着笑呵呵开口,“我就谈谈我琢磨出的一个方案。”
“当然,我的方案不一定是对的,也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所以,各位如果一些意见和别的观点的话,尽管提。”
“那下面,进入正题。”
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张施工概念图。
从图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李院士采用的搭建隧道方案,既不是沉埋法,又不是盾构法或掘进机法,而是……
盾构法和沉埋法的结合!
在渤海隧道的北段,大约占总隧道总三分之一的长度,使用盾构法搭建隧道。
而其余隧道段,则采用沉埋法。
不少工程方面的专家,在见到这张照片的第一眼,就齐齐的瞳孔猛地一缩。
这……
有些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之外。
因为这种同时使用两种隧道修建技术,然后进行拼接的海底隧道,在世界上从来没有过先例出现。
从来没有!
“这种方案,光是盾构隧道段和沉埋隧道段的衔接,就是一个大问题啊!”
“不止如此。两种施工方式得到的隧道规格不同,还有一个建在海底下面,一个搭在海底上面,怎么拼接?”
“这是前所未有的尝试,虽然我还没有思考出任何思路,但我相信,李院士不会如此无的放矢,更不会在没有任何理论支撑的情况下,提出这个施工方案。”
“等等,我似乎发现问题的关键了,你们快看这张大图右上角的那张小图。”
“这,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