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高山仰止,心悦诚服?
“为何?难道太子殿下有更好的划分方法?”房玄龄皱眉问道,他提出的划分方法是他们一群人用了好几天不眠不休研究出来的,是最科学的划分方法。如今却被李贞一言而否决,即便是房玄龄的心胸够宽广,此时也觉得心里不舒服,觉得李贞这是对他们心血最大的否认。
“不,房相你们的划分问题非常好,如果父皇想将天竺收归大唐领土的话,这的确是最合理的划分方式了,问题是……哎,算了,你还是让父皇给你解释吧。”李贞当然不是对他们心血的否认,只是房玄龄他们研究错了方向——因为不光是李贞,李世民其实也没有打算将天竺收归到大唐领土之中。
“还请陛下解惑。”房玄龄躬身请问,心中却是有了一些明悟——太子刚才说的很清楚,那就是如果陛下想将天竺收归大唐领土?换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陛下其实并没有将天竺收入大唐领土的打算吗?
想明白了这一点,房玄龄不由有些苦笑,看来自己这一次注定是要做无用功了,可惜了自己数日不眠不休的心血,当真是要白费了啊。
房玄龄能想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够细致(毕竟‘房谋’不是白叫的,做不到一步百计也能敢号称‘谋’吗?),也足够了解李世民父子,但是别人可没有这么细致,能注意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想不明白的人占了其中大多数,因此还是需要李世民解释一下。
“这也没有什么解释的,其实贞儿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朕并没有将天竺归入大唐领土的打算。”李世民见群臣都是面露疑惑,不由笑道:“当然,这么说也不是很准确,天竺是被我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当热不能放弃,因此天竺也算是大唐的领土,但是又不用大唐前去治理……”
“陛下的意思是,准备将天竺划分为附属国?”听到这里,崔道顿时又站出来刷存在感了:“陛下英明,我大唐去天竺只是为了推翻他们统治者残暴的统治的,如今我们的目标已经达到,也该将领土交还给天竺人了……陛下圣明,想来天竺人知道陛下的打算之后,定然会将陛下奉为救世菩萨,日日朝拜……陛下英明,臣等高山仰止,心悦诚服……”
“陛下英明,臣等高山仰止,心悦诚服……”
“陛下英明,臣等高山仰止,心悦诚服……”
“陛下英明,臣等高山仰止,心悦诚服……”
“……”
崔道此话一落,所有不心向朝廷的官员都纷纷五体投地,对李世民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表面上是在赞美李世民,实际上却是用心险恶——虽然这样做会给大唐增加一个附属国,但是却是最大程度的削弱大唐在天竺的收获,减少大唐的实力,而且他们也可以在暗地里骂李世民傻逼。所以无论李世民是不是这个想法,他们都打算用这样的手段逼迫李世民承认天竺附属国的地位。
果然,李世民被百官这么一挤兑,立刻就露出了为难的表情,此时他正被百官推崇着,哪怕明知道这些推崇自己的人别有用心,但是他们已经将自己举的这么高了,李世民也有些动摇——反正附属国和殖民地也差不多,只要大唐愿意,这天底下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成为大唐的原材料提供方以及产品倾销市场,是不是殖民地又有什么区别?
作为李世民的儿子,李贞无疑是最了解李世民的人之一,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他的表情,立刻就明白了他此时的想法,心中不由大恨,这帮混蛋在朝中什么事情都不做,就只顾着给我们捣乱了,早晚有一天要将你们清除出去——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不过心中最重要的是要制止李世民的想法,趁着呼声减小的时候,李贞站出来冷冷道:“我说,你们想的未免也太好了吧?谁告诉你们父皇是要将天竺变为附属国的?大唐为了征服天竺,整整投入了数十万军队,死伤近万,粮草物资耗费更是不计其数,我大唐投入了这么多,到头来就只得到了一个附属国?什么样的附属国值得我们这么大费周章?难道这个附属国是金子做的吗?”
“殿下息怒,虽然臣不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又没有打算要天竺,又不将其列为我们的附属国,那殿下准备是干什么呢?”崔道反问李贞道:“难道殿下准备分封诸侯,将天竺分封给诸位皇子吗?这可有违祖制啊。”
“……”李贞冷冷的看了崔道一眼,没有说话。
重启分封一直都是李贞心中的一个念头,除了为了安定人心和自己那几个兄弟们说过之外,其余人根本就无从得知,就连李世民都不知道。
然而现在居然被崔道提了出来,李贞可不会傻到认为这崔道是凑巧提出来的——他应该是知道了什么,而且很可能还是从其余皇子那里得到的消息,毕竟李贞可以保证自己不泄露,但是其他人的嘴巴可就没有这么严实了,又或者说是某些人干脆就是故意泄露出去也不一定……
“谁说本宫要重启分封制了?此等误国之计,难道在你们眼中本宫就这么糊涂吗?”这种事情当然不能承认,李贞不是傻子,分封制的缺陷只要是读过书的人都很清楚。
或许最开始的时候分封制的确可以起到稳定社稷的作用,但是时间长了,尤其是过了几代之后,天子与封国之间的血缘不是那么亲近了,封国自然不愿意自己头上还有一个婆婆,造反或许不会,但是阳奉阴违之类的事情肯定是不会少的——商末的八百路诸侯共同反商以及春秋战国四百年征战也就算了,西汉七王之乱差一点将大汉江山给打没了,西晋的八王之乱更是直接导致了西晋的覆灭,这等经验教训已经足够深刻了,这也就导致了接下来哪怕中原混乱了几百年,历代君王都没有再进行过分封制,可见他们对分封制有多么的抵制。
(本章完)
“为何?难道太子殿下有更好的划分方法?”房玄龄皱眉问道,他提出的划分方法是他们一群人用了好几天不眠不休研究出来的,是最科学的划分方法。如今却被李贞一言而否决,即便是房玄龄的心胸够宽广,此时也觉得心里不舒服,觉得李贞这是对他们心血最大的否认。
“不,房相你们的划分问题非常好,如果父皇想将天竺收归大唐领土的话,这的确是最合理的划分方式了,问题是……哎,算了,你还是让父皇给你解释吧。”李贞当然不是对他们心血的否认,只是房玄龄他们研究错了方向——因为不光是李贞,李世民其实也没有打算将天竺收归到大唐领土之中。
“还请陛下解惑。”房玄龄躬身请问,心中却是有了一些明悟——太子刚才说的很清楚,那就是如果陛下想将天竺收归大唐领土?换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陛下其实并没有将天竺收入大唐领土的打算吗?
想明白了这一点,房玄龄不由有些苦笑,看来自己这一次注定是要做无用功了,可惜了自己数日不眠不休的心血,当真是要白费了啊。
房玄龄能想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够细致(毕竟‘房谋’不是白叫的,做不到一步百计也能敢号称‘谋’吗?),也足够了解李世民父子,但是别人可没有这么细致,能注意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想不明白的人占了其中大多数,因此还是需要李世民解释一下。
“这也没有什么解释的,其实贞儿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朕并没有将天竺归入大唐领土的打算。”李世民见群臣都是面露疑惑,不由笑道:“当然,这么说也不是很准确,天竺是被我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当热不能放弃,因此天竺也算是大唐的领土,但是又不用大唐前去治理……”
“陛下的意思是,准备将天竺划分为附属国?”听到这里,崔道顿时又站出来刷存在感了:“陛下英明,我大唐去天竺只是为了推翻他们统治者残暴的统治的,如今我们的目标已经达到,也该将领土交还给天竺人了……陛下圣明,想来天竺人知道陛下的打算之后,定然会将陛下奉为救世菩萨,日日朝拜……陛下英明,臣等高山仰止,心悦诚服……”
“陛下英明,臣等高山仰止,心悦诚服……”
“陛下英明,臣等高山仰止,心悦诚服……”
“陛下英明,臣等高山仰止,心悦诚服……”
“……”
崔道此话一落,所有不心向朝廷的官员都纷纷五体投地,对李世民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表面上是在赞美李世民,实际上却是用心险恶——虽然这样做会给大唐增加一个附属国,但是却是最大程度的削弱大唐在天竺的收获,减少大唐的实力,而且他们也可以在暗地里骂李世民傻逼。所以无论李世民是不是这个想法,他们都打算用这样的手段逼迫李世民承认天竺附属国的地位。
果然,李世民被百官这么一挤兑,立刻就露出了为难的表情,此时他正被百官推崇着,哪怕明知道这些推崇自己的人别有用心,但是他们已经将自己举的这么高了,李世民也有些动摇——反正附属国和殖民地也差不多,只要大唐愿意,这天底下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成为大唐的原材料提供方以及产品倾销市场,是不是殖民地又有什么区别?
作为李世民的儿子,李贞无疑是最了解李世民的人之一,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他的表情,立刻就明白了他此时的想法,心中不由大恨,这帮混蛋在朝中什么事情都不做,就只顾着给我们捣乱了,早晚有一天要将你们清除出去——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不过心中最重要的是要制止李世民的想法,趁着呼声减小的时候,李贞站出来冷冷道:“我说,你们想的未免也太好了吧?谁告诉你们父皇是要将天竺变为附属国的?大唐为了征服天竺,整整投入了数十万军队,死伤近万,粮草物资耗费更是不计其数,我大唐投入了这么多,到头来就只得到了一个附属国?什么样的附属国值得我们这么大费周章?难道这个附属国是金子做的吗?”
“殿下息怒,虽然臣不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又没有打算要天竺,又不将其列为我们的附属国,那殿下准备是干什么呢?”崔道反问李贞道:“难道殿下准备分封诸侯,将天竺分封给诸位皇子吗?这可有违祖制啊。”
“……”李贞冷冷的看了崔道一眼,没有说话。
重启分封一直都是李贞心中的一个念头,除了为了安定人心和自己那几个兄弟们说过之外,其余人根本就无从得知,就连李世民都不知道。
然而现在居然被崔道提了出来,李贞可不会傻到认为这崔道是凑巧提出来的——他应该是知道了什么,而且很可能还是从其余皇子那里得到的消息,毕竟李贞可以保证自己不泄露,但是其他人的嘴巴可就没有这么严实了,又或者说是某些人干脆就是故意泄露出去也不一定……
“谁说本宫要重启分封制了?此等误国之计,难道在你们眼中本宫就这么糊涂吗?”这种事情当然不能承认,李贞不是傻子,分封制的缺陷只要是读过书的人都很清楚。
或许最开始的时候分封制的确可以起到稳定社稷的作用,但是时间长了,尤其是过了几代之后,天子与封国之间的血缘不是那么亲近了,封国自然不愿意自己头上还有一个婆婆,造反或许不会,但是阳奉阴违之类的事情肯定是不会少的——商末的八百路诸侯共同反商以及春秋战国四百年征战也就算了,西汉七王之乱差一点将大汉江山给打没了,西晋的八王之乱更是直接导致了西晋的覆灭,这等经验教训已经足够深刻了,这也就导致了接下来哪怕中原混乱了几百年,历代君王都没有再进行过分封制,可见他们对分封制有多么的抵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