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新颜感情无望,事出有因,将精力转移到工作。工作室调整经营方向,从古董字面,文物鉴定与交易,转向国际贸易。工作室招聘五个业务员,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坐在电脑前和外国客户进行在线及邮件交流,通过网络做进出口生意,接一些童装,女装,针织毛衣的代工贴牌订单。大部分订单是欧美的出口订单,小部分订单是国内订单,或非洲,中东的订单。
接订单,但没生产线,将其外包出去,盯产品质量,盯交货期限,又招五个跟单员。港澳台外资企业,合资大工厂,独资企业自己接单,作坊式的小工厂,才跟工作室合作,订单照顾照顾,质量通融通融。当时制造业的大中老板,大多数是本地人,背景深,关系硬,贷款便利,地方扶持,日子过的还蛮不错,三五年便资产雄厚,大中企业在用地,融资,以及经营许可,等方面占尽便宜,就这么简单。外地人租赁厂房办工厂,就没幸运,只有侥幸,初起步也是跟工作室合作。
跟单员,都是30多岁的农民工,且都是创业失败者。当过老板的,才能体会老板的压力,煎熬,孤独,狼狈,员工是想象不到那种苦与累,也不理解那些得与失,只知道从个人的利益出发,不停地抱怨。蓝新颜不用大学生,他们刚出校门,个个自我感觉都是大爷,什么也不懂,还很傲,吃不得苦与亏,受不了气与罪。
打工十几年,为什么还要进厂?十几年前,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技能,没有学历,没有人脉,没有关系,都不懂事,出来也只是混日子,工厂包吃包住,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每月挣点工资,也都是用来自己花销,对于进工厂,可以说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可现在30多岁的人了,他们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不可能每天在工厂上十多个小时的班,甚至还要熬夜上晚班,如果是这样的话,家里有什么事,就没时间照顾家人了。由于年轻的时候在工厂熬夜上班,每天十多个小时,吃了很多的苦,身体都累垮了,这个岁数再进工厂,在工厂每天干着十多个小时的工作,每月拿着一千块钱的工资,他们肯定吃不消也不愿意。
他们所接触的人,事,和环境,都改变他们的认知和想法,开阔了眼界,增加了阅历,积累了经验,客户资源,人脉,他们选择自己开工厂,觉得打工没有前途,而且收入还很低,不能展现自己的价值,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到大城市中去。并且他们还有了自己的家庭,在外面做个小生意,开个店,或者做点小活,都比进工厂要自由舒服很多。摩拳擦掌打算大干一番之际,谁知舒坦没多久,个体因不可控因素而破产,毕竟身边的同年人,要么是工厂老板,要么在做生意的,要么买了房买了车有存款,本来就落伍了,再进工厂感到没面子。
蓝新颜同样也是创业失败者。五年前,和朋友合资开了个制衣厂,自产自销,多年的辛苦耕耘,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和良好的口碑,生意很快就上了轨道,货源销往国内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每年的销售额节节攀升。但合作伙伴亏空公款,抽资而逃,公司顿时变成一个空壳,欠下巨债,每天都有债主上门追债。不得已,他只能变卖公司的资产加上自己手上的一些积蓄,还清了巨额的负债。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他想凭借阅历,经验,人脉,东山再起。
于是乎,一拍即合。他们够努力,够聪明,够能干,只差机遇和创业资金。蓝新颜比他们年轻,是实诚人,他给他们施展才能的平台,仰仗又敬重如老大哥,他们就全力以赴。不管是报销票据,还是借款周转,蓝新颜都不问为什么,提笔就签“已知,同意”。信任最难能可贵,人终究还是讲感情,即使待遇差点,收益差点,只要工作愉快,心情舒畅,感到还是值得。假设蓝新颜是帅,他们就是将。常言道,傻人有傻福。精明人百般算计,最终敌不过一颗单纯的心。
蓝新颜时不时给员工打鸡血。英雄退位,团队进位,抱团打天下已是趋势。爱学助人是基石,人际不是你赢过多少人,而是你帮过多少人。问题产生的大小不重要,而你的想法,看法很重要。事情本身不伤害人,而你的想法会伤害你,计较眼前会失去未来,计较小钱会失去大钱,没有远见必然短视,脾气来了,福气就走了。
施毓秀走弯路碰壁,经过迷茫期,来工作室后,也沉寂了一段时间,在情感方面不再是新手菜鸟,犯过一次的错误,绝对不会再犯第二次。饱受非议,被人唾骂,哀哭无效,恰恰是因为这些来自男人的羞辱,和女人的刺激让她更加快速地成长,况且袁秋华是榜样,时时刻刻有了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袁秋华开导她要为长远打算,学一门真正的手艺,学沟通能力和处事技巧。趁现在年轻,辛苦一点不算什么。
在许多人眼里,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影响不大,质量,标准达到要求就行了。
施毓秀说:在私企,认为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等价交换而已,我不欠谁,说得过去就得了,干嘛那么认真,为什么那么拼命,我傻呀!
袁秋华说:你要是有这种想法,我劝你别进去。工作是什么?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施毓秀说:认认真真地工作,安安心心地学习。
刚去工作室报到的时候,施毓秀并没有被安排具体工作,蓝新颜嘱咐她,先适应适应环境,多跟同事学习学习。
可她放眼一看,同事们各自对着台电脑敲敲打打,忙得脚打后脑勺,谁都顾不上招呼她。施毓秀抱了堆材料在一旁翻看。倒是墙头的大红标语,鼓起她的激情和干劲。
无奋斗,不青春。相信团体的力量,我们一直在前进!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找不到堕落的借口,不如找个拼搏的理由。
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女子,孩子。
过几天,再见面,袁秋华问施毓秀:这家贸易公司的业务都弄清楚了吗?弄懂了吗?
施毓秀说:毫无头绪,这里一切都乱套!我想走。
袁秋华说:我建议你先静下心来,把公司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公司构架,完全搞通,甚至包括如何书写合同,写通告等,具体细节都弄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岂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施毓秀说:那我只能尽力而为了。
袁秋华说:不能改变环境,就必须去适应环境。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工作就是学习,只要保持学无止境的心态,你就会受益无穷!。
施毓秀负责日常接待,员工管理,工作安排,相当于蓝新颜的助理。她确实努力,每天14个小时泡在工作室里,每天晚上10点还在案前双眼发亮,有时甚至还工作到凌晨五六点。接触中,袁秋华感觉施毓秀比过去聪明,性格也由活泼变沉稳,有些讨人喜欢,待人是典型的自来熟,接物很圆滑,和各种各样的人,都能打成一片,和谁都玩儿的开,像万金油。
蓝新颜越来越老成持重,凡事思考到位,不乱说话,只有在关键时刻才发言解决问题。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说的话越多,就越容易出纰漏,所以就不如少说,或不说。
必须说的话,老板不说,总要有人说,施毓秀便代表老板说。蓝新颜要教书,白天不在工作室上班,她就全权代理。这个“什么也不知道”的人,在工作室上蹿下跳,试试这个,搞搞那个,抱着“整死也不走”的念头,跟同事争论,顶嘴,吵架。
半年来,蓝新颜对施毓秀是刮目相看了,委以重任,不但升职,且又加薪。工资是非常高,这个高工资,却并不是那么好赚呢。
施毓秀在袁秋华面前,哭的稀里哗啦:我才23岁,为什么会比别人活得累,不仅身体累,更是心累。
袁秋华说:累吗?累就对了,死人最舒服。生活将我们磨平,是为了让我们滚的更远。
施毓秀说:每次提方案做决定,问老板,这事靠谱不靠谱?老板说“这事你负责,我听你的意见”。白天黑夜,我就自问,想法真的对吗?真的靠谱吗?真的不会搞砸吗?万一搞砸了,所有的责任都在我一个人身上。做事压力大,原来并不是老板的意见太多,而是没有什么意见。
袁秋华说:小公司最缺人才和资源,一人顶几个位。以一当十,就当磨炼啦。
施毓秀说:自己没工厂,大订单,不敢接,小工厂工作流程缓慢,怕他们不能如期交货,有失信誉不说,还要付违约赔偿金。我就和蓝少吵架,说要面对现实,我们是谁,谁愿意跟我们合作,先不要奢谈完美的工艺流程,先找到可以利用的资源,把事情做起来。
一般来说,制衣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25%,给外包厂20%,公司挣5%。小订单给一个厂做,成品由工厂直接发货,公司啥都不操心。风险当然也有,工厂拿到收货商的联系方式,也会绕过公司直接和商家洽谈,甩掉中间商的层层盘剥。商人逐利,谁能想赚大钱,实现利益最大化,其实也无可厚非,能和外商沟通无碍,只要他有这个本事,原本也是工厂发展扩大的趋势。但不管何种产品的何种订单,前提条件都要求保质保量,履约完成。如果工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管是中间商,还是收货商,都不会再合作,愈期还会拒收。小厂主还是鱼龙混杂的群体,不缺出歪招的,做手脚的,从眼前看他因坑骗别人,而自己赚了一笔大钱,但长久下来,哪有不摔大跟头的呢?收货商发现产品质量不达标,要么降价,扣货款,要么请人翻修,返工,工钱由公司出。严重的,还会拒收,退回。人力,物力,车力,统统付之东流,不仅害了自己,还坑了中间商。
人上一百,形形*,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被坑也难免。施毓秀坚持接大订单,要将原材料,货运掌控在公司手里。但增加原材料和货运的管控,就要增加采购员和押车员,就是添加成本投入。况且,外包厂的利润率降低10%,有没有人愿意干这活?几个跟单员一商量,站出来自荐,没人干,搞一批二手机台,招一批熟练工人,大家聚资,自己干!
蓝新颜鼻子都气歪了,肯定认为同事合伙搅和,觉得自己上当了。但他还是容忍了。隔天,被莫名批准了,大订单分给几个小工厂做,包括跟单员合伙办的厂,辞别条件是走之前必须找来合格的接班人,并做好交接,传带工作。
二千年之后,广州市城区,郊区的制衣小厂遍地开花,只要有订单,不愁没人接活。70后农民工大批南下,只要有活,也不愁招不到工人,一天做十几个小时,日夜加班,月薪也就千元左右。
几个跟单员合伙办工厂,蓝新颜个人不参与,公司没投资,在他心里教书是正业,经商是副业。同事则不同,多多少少都投了钱进去。袁秋华投资十万,占股20%,忙不过来时,她也去帮工,从裁剪,缝纫,锁边,整烫,订扣,到包装,入库,发货,都学会了,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跑。农民工在工厂作坊里做衣服,都是计件工资,上拉链一毛,开袋一毛,锁边一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基本工资一般都是八百,能拿一千至二千的工资,完全就是靠加班,当年还没有加班费,想多挣钱就得多干活,自己主动延长上班时间,工作都在十二个小时左右,甚至时间更长,赚的都是辛苦体力钱。
蓝新颜的容忍,得到了回报。只要不是同行,员工办厂,由同事变生意伙伴,对老板有益无害。工厂不愁没订单,公司不愁订单没人干,合作共赢。后来,一个厂变为几个厂,花都是童装厂,大朗是针织厂,虎门是女装厂,东坑是西服厂。当时,东莞市各乡镇都在推行招商引资,由于是外来企业落户,建厂的时候所需的各种手续,比如环评三同时验收,工商税务相关等等,各种政府能给办的手续,都是一路绿灯限时办妥。这里最有诱惑力的,就是当时政府给的政策:建厂用的土地是政府批的,分文不收,投资建厂后,实行“三免五减有待”,意思就是前三年免税,五年减税,同时还有低息,甚至部分无息贷款。还有很多优惠政策,就不一一说了,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是哪些。总之,这些外来企业在政府的各种支持下茁壮成长。再后来,08危机,家乡政府也搞招高引资,也有各项优惠政策,他们便移出东莞市,回到家乡办厂。坊间称之为“候鸟”工厂,但不管怎样,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与时俱进,都是有钱人,都是成功人士,都晋升上流社会。
自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他们也自己接订单,但只要蓝少发话,他们即使暂定流水线上的活,也要帮老板昼夜赶货,变成一辈子的铁哥们,钱财上的借还更不用说,哪是连借条都不必打的。
袁秋华说:老板一直在忍耐,替你们分担压力和责任。因为没人知道正确答案,给机会你探索地试验,你可以“试试看”。小公司缺少外企素质全面的“三好学生”,却处处都是身怀绝技的“特长生”,能不能用好你们,甚至哄好你们,对老板也是个考验。
施毓秀说:老板给我讲道理,想做点什么,总要冒风险。我说“那失败了,怎么办呢?”
袁秋华说:蓝少口头禅,“大不了关门呗,难道我还会跳楼吗?”
施毓秀说:商业的本质,就是供给和需求。有需求,就有买卖,谁的市场最大,谁就定规矩。
袁秋华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从产品竞争,渐渐过渡到资本竞争,大树底下不长草。
之前,袁秋华管内,袁哲学管外,蓝新颜偷懒,当甩手掌柜。家境殷实躺着收租,这辈子都衣食无忧。现如今事必亲躬,每天一睁眼,便是各种成本开支,销售费用,物流费用,管理费用,银行利息;每个月面对山一样的薪资税费,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年度上缴地方税费,都是刚性约束,哪里的支出缓了,晚了,马上就能要你的命;30名人员工资,福利费,业务员工资提成和差旅费,通信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水电费,过年过节礼品费,每一种费都欠不得。而收入呢,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是常态,殚精竭虑,焦头烂额,常常得到的却是一堆应收账款,类似三角债的问题。
最头疼的是,流动资金的周转。采购原料进货时,都得先以现金全额付款后提货,而在销售收款时,都需要有较长的付款期,大多是45天至180天左右,公司要垫付2至6个月的货款,严重影响到公司流动资金的周转。外贸订单多以美元结算,汇率起落,又要承担诸多未知风险。在自有150多万元流动资金的基础上,向银行借款350万元,才能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现在银行贷款收费有很多名目,去年全年累计支付银行借款利息约15万元。
扣除各类费用,公司去年贸易净利只有50多万元。与之前作古董鉴定,文物拍卖的生意比,人员增加了,事务增加了,工作辛苦了,收入反而降低了。公司投入500万,回报率只有10%。作为法人,他挣到自己口袋的钱越来越少,但在社会效益上却贡献越来越多,主要是体现在税收和就业上,上缴国税及地税占毛利20%,就业上雇用30人,工资和福利支出占毛利15%。
投资500万,赚50万,什么概念?民间借贷,一万元,年利息是一千,500万,年利息是50万,什么活都不用干,坐收利息即可。去年房价每平二千,随便买套房,今年每平二千五,也能赚5万,这500万,能买25套,也是赚125万。
这笔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心惊肉跳。制造业的钱,真不好赚,也真赚不到钱。当劳动致富,不再为人所信,当躺着赚钱,为人所竞相追逐,还有谁会愿意再站起来呢?
这种生意还能做吗?但没办法,钱已经投了,只能硬撑,而且这还是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假如一个不小心,某个环节被坑骗,他就可能亏,或者产品有瑕疵,被拒收,都得砸在自己手里,又或者资本涌入,成本上涨,“一刀切”式的强硬制约,都会血本无归。真的是操着卖*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
身为老板,白天发号施令,指点江山,晚上杯盏交错,纸醉金迷,表面威风。实际上,老板的享受,是建立在几倍付出的基础上,每天的交际应酬,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无可奈何。员工只见老板平日的风光,可谁见老板跑业务中的唯唯诺诺,诚惶诚恐,有的时候吃瘪,更是低三下四,忍气吞声。看着比自己的一个小伙子,你跟人家叫哥,点头哈腰的,但人家根本不鸟你。请客户吃饭,还得看人家脸色,花着自己的钱,想办法让中间人高兴。忙得没时间和朋友,和家人,真正在一起谈天论地,大多的时候都是在算着今天该请谁了,明天该请谁了,结果想请的还没请呢,领导一个电话,或来几个检查的,今天晚上就有安排了。总吃猛辣烈油,真想换个口味,吃吃青菜白米饭。和好友吃饭,就是推心置腹,放松消遣,想喝就喝,不喝则罢。为企业请客吃饭,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的胆气,别人不喝,自己得主动喝,有时不想喝,但还得向嘴里灌。喝多了,急着想回去休息,可客人高兴的话,还得硬撑着陪下面的节目,去唱歌,去洗脚。一天如此也就罢了,可天天如此的话,神仙都受不了。繁忙琐碎的日常,让他患有胃炎,神经紧张,失眠,压抑,焦虑。时间久了,生意做没做好,反正身体是垮了。
每天都过的殚精竭虑,战战兢兢。结束一天的劳作,疲惫不堪,本该睡一好觉,可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总是抑制不住考虑,明天什么事需要安排,什么人需要要去见,什么资金要落实到位,好不容易处于迷迷糊糊,半睡半醒之间,可一点点的动静就被惊醒,再也难以入睡。独自披衣起床,对着月光抽支烟,思绪是混乱,精神是烦乱,表情是颓废,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啊,为何这么孤寂与悲凉?生活简单枯燥,低调沉默,忍耐坚守,不眠不休,甚至像苦行僧在修行。内心的寂寞,如同那枚月亮,简单而洁净,在万里寂寥的银河里,孤傲又孤独地闪耀。
当所有压力都担在身上,精神都为之崩溃,也想放任不管,可通盘考虑,员工失业,大都有子女和老人要靠他们去养。不管赚不赚钱,只要能维持下去,以后目标也不是挣钱了,能够养活一帮兄弟们也就够了。最终还是有太多,太多的舍不得,咬碎钢牙也要坚持下去。对外也不能流露任何异常的表现,可在这微笑的背后,却有着多少的泪痕?在这纷乱之间,看着天际东方发白。再次出门的刹那,长叹口气提醒自己,新的一天一定要保持精神饱满,容光焕发,野心勃勃,不但是对别人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
生意好的时候,人们总是爱着你,宠着你,说着你爱听的话,显得你有多大的能力,和多么与众不同。该请客了,你得请,有事该出钱了,你得出,别人借钱了,你得给,这样才能显现出来你的成功,你才能博得大家的更加喜欢。反之,一疏忽大意,就成了为富不仁,可谁知道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也是我的心血换来的。我的公司并没有经营到,任我挥霍的地步。
生意倒闭的时候,一夜之间就会体会到人情淡泊,留到身边的,最终会有几人?那时人们就会说,你是没那么大的能力,盲目扩建,胡乱经营才倒闭的,有几个人会真正关心,理解造成倒闭的原因,你所有的努力,在别人面前,都显得那么的苍白,你全部的解释,在别人嘴里,都是无力的诡辩。这种落差所带来的舆论压力,让你痛彻心扉。诸多的流言蜚语,让你感觉到更加不堪,在伤口上撒盐的滋味,经过了,才有体会,才能成熟。
接订单,但没生产线,将其外包出去,盯产品质量,盯交货期限,又招五个跟单员。港澳台外资企业,合资大工厂,独资企业自己接单,作坊式的小工厂,才跟工作室合作,订单照顾照顾,质量通融通融。当时制造业的大中老板,大多数是本地人,背景深,关系硬,贷款便利,地方扶持,日子过的还蛮不错,三五年便资产雄厚,大中企业在用地,融资,以及经营许可,等方面占尽便宜,就这么简单。外地人租赁厂房办工厂,就没幸运,只有侥幸,初起步也是跟工作室合作。
跟单员,都是30多岁的农民工,且都是创业失败者。当过老板的,才能体会老板的压力,煎熬,孤独,狼狈,员工是想象不到那种苦与累,也不理解那些得与失,只知道从个人的利益出发,不停地抱怨。蓝新颜不用大学生,他们刚出校门,个个自我感觉都是大爷,什么也不懂,还很傲,吃不得苦与亏,受不了气与罪。
打工十几年,为什么还要进厂?十几年前,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技能,没有学历,没有人脉,没有关系,都不懂事,出来也只是混日子,工厂包吃包住,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每月挣点工资,也都是用来自己花销,对于进工厂,可以说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可现在30多岁的人了,他们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不可能每天在工厂上十多个小时的班,甚至还要熬夜上晚班,如果是这样的话,家里有什么事,就没时间照顾家人了。由于年轻的时候在工厂熬夜上班,每天十多个小时,吃了很多的苦,身体都累垮了,这个岁数再进工厂,在工厂每天干着十多个小时的工作,每月拿着一千块钱的工资,他们肯定吃不消也不愿意。
他们所接触的人,事,和环境,都改变他们的认知和想法,开阔了眼界,增加了阅历,积累了经验,客户资源,人脉,他们选择自己开工厂,觉得打工没有前途,而且收入还很低,不能展现自己的价值,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到大城市中去。并且他们还有了自己的家庭,在外面做个小生意,开个店,或者做点小活,都比进工厂要自由舒服很多。摩拳擦掌打算大干一番之际,谁知舒坦没多久,个体因不可控因素而破产,毕竟身边的同年人,要么是工厂老板,要么在做生意的,要么买了房买了车有存款,本来就落伍了,再进工厂感到没面子。
蓝新颜同样也是创业失败者。五年前,和朋友合资开了个制衣厂,自产自销,多年的辛苦耕耘,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和良好的口碑,生意很快就上了轨道,货源销往国内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每年的销售额节节攀升。但合作伙伴亏空公款,抽资而逃,公司顿时变成一个空壳,欠下巨债,每天都有债主上门追债。不得已,他只能变卖公司的资产加上自己手上的一些积蓄,还清了巨额的负债。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他想凭借阅历,经验,人脉,东山再起。
于是乎,一拍即合。他们够努力,够聪明,够能干,只差机遇和创业资金。蓝新颜比他们年轻,是实诚人,他给他们施展才能的平台,仰仗又敬重如老大哥,他们就全力以赴。不管是报销票据,还是借款周转,蓝新颜都不问为什么,提笔就签“已知,同意”。信任最难能可贵,人终究还是讲感情,即使待遇差点,收益差点,只要工作愉快,心情舒畅,感到还是值得。假设蓝新颜是帅,他们就是将。常言道,傻人有傻福。精明人百般算计,最终敌不过一颗单纯的心。
蓝新颜时不时给员工打鸡血。英雄退位,团队进位,抱团打天下已是趋势。爱学助人是基石,人际不是你赢过多少人,而是你帮过多少人。问题产生的大小不重要,而你的想法,看法很重要。事情本身不伤害人,而你的想法会伤害你,计较眼前会失去未来,计较小钱会失去大钱,没有远见必然短视,脾气来了,福气就走了。
施毓秀走弯路碰壁,经过迷茫期,来工作室后,也沉寂了一段时间,在情感方面不再是新手菜鸟,犯过一次的错误,绝对不会再犯第二次。饱受非议,被人唾骂,哀哭无效,恰恰是因为这些来自男人的羞辱,和女人的刺激让她更加快速地成长,况且袁秋华是榜样,时时刻刻有了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袁秋华开导她要为长远打算,学一门真正的手艺,学沟通能力和处事技巧。趁现在年轻,辛苦一点不算什么。
在许多人眼里,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影响不大,质量,标准达到要求就行了。
施毓秀说:在私企,认为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等价交换而已,我不欠谁,说得过去就得了,干嘛那么认真,为什么那么拼命,我傻呀!
袁秋华说:你要是有这种想法,我劝你别进去。工作是什么?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施毓秀说:认认真真地工作,安安心心地学习。
刚去工作室报到的时候,施毓秀并没有被安排具体工作,蓝新颜嘱咐她,先适应适应环境,多跟同事学习学习。
可她放眼一看,同事们各自对着台电脑敲敲打打,忙得脚打后脑勺,谁都顾不上招呼她。施毓秀抱了堆材料在一旁翻看。倒是墙头的大红标语,鼓起她的激情和干劲。
无奋斗,不青春。相信团体的力量,我们一直在前进!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找不到堕落的借口,不如找个拼搏的理由。
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女子,孩子。
过几天,再见面,袁秋华问施毓秀:这家贸易公司的业务都弄清楚了吗?弄懂了吗?
施毓秀说:毫无头绪,这里一切都乱套!我想走。
袁秋华说:我建议你先静下心来,把公司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公司构架,完全搞通,甚至包括如何书写合同,写通告等,具体细节都弄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岂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施毓秀说:那我只能尽力而为了。
袁秋华说:不能改变环境,就必须去适应环境。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工作就是学习,只要保持学无止境的心态,你就会受益无穷!。
施毓秀负责日常接待,员工管理,工作安排,相当于蓝新颜的助理。她确实努力,每天14个小时泡在工作室里,每天晚上10点还在案前双眼发亮,有时甚至还工作到凌晨五六点。接触中,袁秋华感觉施毓秀比过去聪明,性格也由活泼变沉稳,有些讨人喜欢,待人是典型的自来熟,接物很圆滑,和各种各样的人,都能打成一片,和谁都玩儿的开,像万金油。
蓝新颜越来越老成持重,凡事思考到位,不乱说话,只有在关键时刻才发言解决问题。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说的话越多,就越容易出纰漏,所以就不如少说,或不说。
必须说的话,老板不说,总要有人说,施毓秀便代表老板说。蓝新颜要教书,白天不在工作室上班,她就全权代理。这个“什么也不知道”的人,在工作室上蹿下跳,试试这个,搞搞那个,抱着“整死也不走”的念头,跟同事争论,顶嘴,吵架。
半年来,蓝新颜对施毓秀是刮目相看了,委以重任,不但升职,且又加薪。工资是非常高,这个高工资,却并不是那么好赚呢。
施毓秀在袁秋华面前,哭的稀里哗啦:我才23岁,为什么会比别人活得累,不仅身体累,更是心累。
袁秋华说:累吗?累就对了,死人最舒服。生活将我们磨平,是为了让我们滚的更远。
施毓秀说:每次提方案做决定,问老板,这事靠谱不靠谱?老板说“这事你负责,我听你的意见”。白天黑夜,我就自问,想法真的对吗?真的靠谱吗?真的不会搞砸吗?万一搞砸了,所有的责任都在我一个人身上。做事压力大,原来并不是老板的意见太多,而是没有什么意见。
袁秋华说:小公司最缺人才和资源,一人顶几个位。以一当十,就当磨炼啦。
施毓秀说:自己没工厂,大订单,不敢接,小工厂工作流程缓慢,怕他们不能如期交货,有失信誉不说,还要付违约赔偿金。我就和蓝少吵架,说要面对现实,我们是谁,谁愿意跟我们合作,先不要奢谈完美的工艺流程,先找到可以利用的资源,把事情做起来。
一般来说,制衣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25%,给外包厂20%,公司挣5%。小订单给一个厂做,成品由工厂直接发货,公司啥都不操心。风险当然也有,工厂拿到收货商的联系方式,也会绕过公司直接和商家洽谈,甩掉中间商的层层盘剥。商人逐利,谁能想赚大钱,实现利益最大化,其实也无可厚非,能和外商沟通无碍,只要他有这个本事,原本也是工厂发展扩大的趋势。但不管何种产品的何种订单,前提条件都要求保质保量,履约完成。如果工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管是中间商,还是收货商,都不会再合作,愈期还会拒收。小厂主还是鱼龙混杂的群体,不缺出歪招的,做手脚的,从眼前看他因坑骗别人,而自己赚了一笔大钱,但长久下来,哪有不摔大跟头的呢?收货商发现产品质量不达标,要么降价,扣货款,要么请人翻修,返工,工钱由公司出。严重的,还会拒收,退回。人力,物力,车力,统统付之东流,不仅害了自己,还坑了中间商。
人上一百,形形*,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被坑也难免。施毓秀坚持接大订单,要将原材料,货运掌控在公司手里。但增加原材料和货运的管控,就要增加采购员和押车员,就是添加成本投入。况且,外包厂的利润率降低10%,有没有人愿意干这活?几个跟单员一商量,站出来自荐,没人干,搞一批二手机台,招一批熟练工人,大家聚资,自己干!
蓝新颜鼻子都气歪了,肯定认为同事合伙搅和,觉得自己上当了。但他还是容忍了。隔天,被莫名批准了,大订单分给几个小工厂做,包括跟单员合伙办的厂,辞别条件是走之前必须找来合格的接班人,并做好交接,传带工作。
二千年之后,广州市城区,郊区的制衣小厂遍地开花,只要有订单,不愁没人接活。70后农民工大批南下,只要有活,也不愁招不到工人,一天做十几个小时,日夜加班,月薪也就千元左右。
几个跟单员合伙办工厂,蓝新颜个人不参与,公司没投资,在他心里教书是正业,经商是副业。同事则不同,多多少少都投了钱进去。袁秋华投资十万,占股20%,忙不过来时,她也去帮工,从裁剪,缝纫,锁边,整烫,订扣,到包装,入库,发货,都学会了,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跑。农民工在工厂作坊里做衣服,都是计件工资,上拉链一毛,开袋一毛,锁边一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基本工资一般都是八百,能拿一千至二千的工资,完全就是靠加班,当年还没有加班费,想多挣钱就得多干活,自己主动延长上班时间,工作都在十二个小时左右,甚至时间更长,赚的都是辛苦体力钱。
蓝新颜的容忍,得到了回报。只要不是同行,员工办厂,由同事变生意伙伴,对老板有益无害。工厂不愁没订单,公司不愁订单没人干,合作共赢。后来,一个厂变为几个厂,花都是童装厂,大朗是针织厂,虎门是女装厂,东坑是西服厂。当时,东莞市各乡镇都在推行招商引资,由于是外来企业落户,建厂的时候所需的各种手续,比如环评三同时验收,工商税务相关等等,各种政府能给办的手续,都是一路绿灯限时办妥。这里最有诱惑力的,就是当时政府给的政策:建厂用的土地是政府批的,分文不收,投资建厂后,实行“三免五减有待”,意思就是前三年免税,五年减税,同时还有低息,甚至部分无息贷款。还有很多优惠政策,就不一一说了,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是哪些。总之,这些外来企业在政府的各种支持下茁壮成长。再后来,08危机,家乡政府也搞招高引资,也有各项优惠政策,他们便移出东莞市,回到家乡办厂。坊间称之为“候鸟”工厂,但不管怎样,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与时俱进,都是有钱人,都是成功人士,都晋升上流社会。
自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他们也自己接订单,但只要蓝少发话,他们即使暂定流水线上的活,也要帮老板昼夜赶货,变成一辈子的铁哥们,钱财上的借还更不用说,哪是连借条都不必打的。
袁秋华说:老板一直在忍耐,替你们分担压力和责任。因为没人知道正确答案,给机会你探索地试验,你可以“试试看”。小公司缺少外企素质全面的“三好学生”,却处处都是身怀绝技的“特长生”,能不能用好你们,甚至哄好你们,对老板也是个考验。
施毓秀说:老板给我讲道理,想做点什么,总要冒风险。我说“那失败了,怎么办呢?”
袁秋华说:蓝少口头禅,“大不了关门呗,难道我还会跳楼吗?”
施毓秀说:商业的本质,就是供给和需求。有需求,就有买卖,谁的市场最大,谁就定规矩。
袁秋华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从产品竞争,渐渐过渡到资本竞争,大树底下不长草。
之前,袁秋华管内,袁哲学管外,蓝新颜偷懒,当甩手掌柜。家境殷实躺着收租,这辈子都衣食无忧。现如今事必亲躬,每天一睁眼,便是各种成本开支,销售费用,物流费用,管理费用,银行利息;每个月面对山一样的薪资税费,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年度上缴地方税费,都是刚性约束,哪里的支出缓了,晚了,马上就能要你的命;30名人员工资,福利费,业务员工资提成和差旅费,通信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水电费,过年过节礼品费,每一种费都欠不得。而收入呢,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是常态,殚精竭虑,焦头烂额,常常得到的却是一堆应收账款,类似三角债的问题。
最头疼的是,流动资金的周转。采购原料进货时,都得先以现金全额付款后提货,而在销售收款时,都需要有较长的付款期,大多是45天至180天左右,公司要垫付2至6个月的货款,严重影响到公司流动资金的周转。外贸订单多以美元结算,汇率起落,又要承担诸多未知风险。在自有150多万元流动资金的基础上,向银行借款350万元,才能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现在银行贷款收费有很多名目,去年全年累计支付银行借款利息约15万元。
扣除各类费用,公司去年贸易净利只有50多万元。与之前作古董鉴定,文物拍卖的生意比,人员增加了,事务增加了,工作辛苦了,收入反而降低了。公司投入500万,回报率只有10%。作为法人,他挣到自己口袋的钱越来越少,但在社会效益上却贡献越来越多,主要是体现在税收和就业上,上缴国税及地税占毛利20%,就业上雇用30人,工资和福利支出占毛利15%。
投资500万,赚50万,什么概念?民间借贷,一万元,年利息是一千,500万,年利息是50万,什么活都不用干,坐收利息即可。去年房价每平二千,随便买套房,今年每平二千五,也能赚5万,这500万,能买25套,也是赚125万。
这笔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心惊肉跳。制造业的钱,真不好赚,也真赚不到钱。当劳动致富,不再为人所信,当躺着赚钱,为人所竞相追逐,还有谁会愿意再站起来呢?
这种生意还能做吗?但没办法,钱已经投了,只能硬撑,而且这还是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假如一个不小心,某个环节被坑骗,他就可能亏,或者产品有瑕疵,被拒收,都得砸在自己手里,又或者资本涌入,成本上涨,“一刀切”式的强硬制约,都会血本无归。真的是操着卖*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
身为老板,白天发号施令,指点江山,晚上杯盏交错,纸醉金迷,表面威风。实际上,老板的享受,是建立在几倍付出的基础上,每天的交际应酬,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无可奈何。员工只见老板平日的风光,可谁见老板跑业务中的唯唯诺诺,诚惶诚恐,有的时候吃瘪,更是低三下四,忍气吞声。看着比自己的一个小伙子,你跟人家叫哥,点头哈腰的,但人家根本不鸟你。请客户吃饭,还得看人家脸色,花着自己的钱,想办法让中间人高兴。忙得没时间和朋友,和家人,真正在一起谈天论地,大多的时候都是在算着今天该请谁了,明天该请谁了,结果想请的还没请呢,领导一个电话,或来几个检查的,今天晚上就有安排了。总吃猛辣烈油,真想换个口味,吃吃青菜白米饭。和好友吃饭,就是推心置腹,放松消遣,想喝就喝,不喝则罢。为企业请客吃饭,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的胆气,别人不喝,自己得主动喝,有时不想喝,但还得向嘴里灌。喝多了,急着想回去休息,可客人高兴的话,还得硬撑着陪下面的节目,去唱歌,去洗脚。一天如此也就罢了,可天天如此的话,神仙都受不了。繁忙琐碎的日常,让他患有胃炎,神经紧张,失眠,压抑,焦虑。时间久了,生意做没做好,反正身体是垮了。
每天都过的殚精竭虑,战战兢兢。结束一天的劳作,疲惫不堪,本该睡一好觉,可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总是抑制不住考虑,明天什么事需要安排,什么人需要要去见,什么资金要落实到位,好不容易处于迷迷糊糊,半睡半醒之间,可一点点的动静就被惊醒,再也难以入睡。独自披衣起床,对着月光抽支烟,思绪是混乱,精神是烦乱,表情是颓废,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啊,为何这么孤寂与悲凉?生活简单枯燥,低调沉默,忍耐坚守,不眠不休,甚至像苦行僧在修行。内心的寂寞,如同那枚月亮,简单而洁净,在万里寂寥的银河里,孤傲又孤独地闪耀。
当所有压力都担在身上,精神都为之崩溃,也想放任不管,可通盘考虑,员工失业,大都有子女和老人要靠他们去养。不管赚不赚钱,只要能维持下去,以后目标也不是挣钱了,能够养活一帮兄弟们也就够了。最终还是有太多,太多的舍不得,咬碎钢牙也要坚持下去。对外也不能流露任何异常的表现,可在这微笑的背后,却有着多少的泪痕?在这纷乱之间,看着天际东方发白。再次出门的刹那,长叹口气提醒自己,新的一天一定要保持精神饱满,容光焕发,野心勃勃,不但是对别人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
生意好的时候,人们总是爱着你,宠着你,说着你爱听的话,显得你有多大的能力,和多么与众不同。该请客了,你得请,有事该出钱了,你得出,别人借钱了,你得给,这样才能显现出来你的成功,你才能博得大家的更加喜欢。反之,一疏忽大意,就成了为富不仁,可谁知道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也是我的心血换来的。我的公司并没有经营到,任我挥霍的地步。
生意倒闭的时候,一夜之间就会体会到人情淡泊,留到身边的,最终会有几人?那时人们就会说,你是没那么大的能力,盲目扩建,胡乱经营才倒闭的,有几个人会真正关心,理解造成倒闭的原因,你所有的努力,在别人面前,都显得那么的苍白,你全部的解释,在别人嘴里,都是无力的诡辩。这种落差所带来的舆论压力,让你痛彻心扉。诸多的流言蜚语,让你感觉到更加不堪,在伤口上撒盐的滋味,经过了,才有体会,才能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