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就不信有了他这个前知五千年后知三百八十八年的穿越者来团结汉民族、武装汉民族、带领汉民族,区区通古斯野人是不是还会如同历史般运气好到爆棚。
如何团结汉民族?这当然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应该是正理。
首先要让老百姓看出自己的这支军队纪律严明,绝不扰民更加不会坑民,要树立起爱民形象。
三十几天的教育没有白做,所有的家丁都自觉没有进老百姓的家里,哪怕庄子里很明显有一家是大户,家丁们也没进去搜捡金银财宝。
“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老百姓不分贫富。
如果今天放松了纪律,默许家丁们冲入大户人家翻箱倒柜,那么这支军队的军魂就没有了,最后会沦落成为左良玉之流也未可知。
黄汉要打造一支纪律严明的铁军,要让自己的部队深入人心得到老百姓拥护,严于律己必不可少。
憨子是个热心肠,他和黄春生、杨家和、杨谷、黄农生几个一直在救火,有可能是他们的做法让老百姓安心不少,又或者是主人实在舍不下被建奴点燃的房子。
一个、两个、四个、七八个……,老百姓终于从躲藏地点跑出来了,也陆陆续续有躲在村外山林里的青壮年冲回了庄子。
渐渐的参与救火的人就多了起来,也不知前一刻他们究竟躲藏在哪里?
很快就有了哭声,接下来就是哀声四起,毕竟这个村子有不下于一百人罹难,几乎家家户户有亲人失去,嚎啕大哭自然免不了。
歼灭了建奴相当于救下了这个村子,虽然没有箪食壶浆,但是黄汉心里很爽,他认为只要帮到了汉人就有意义。
黄汉带着人马悄悄的走了,没有拿任何属于老百姓的财物,甚至于连建奴牵出来的三头牛、四匹骡子、十几只羊等等都没有染指。
一个须发皆白的长者抱着被建奴射死的孙子老泪纵横,他家被建奴毁了,老伴和儿媳、孙女儿葬生火海,大儿子和孙子被射杀,现在只有二儿子还活着。
老者见明军出了村才如梦惊醒,他狠狠地踢了跪在地上哭泣的二儿子几脚,歇斯底里道:“嚎丧顶个屁用,你快快追上那一支明军,从此以后别回来了,跟着他们当兵杀建奴为一家老小报仇。”
“爹,咱家就剩下咱们爷俩了,我走了您怎么办?”
“我一把老骨头,土已经埋半截了,不用你管,只要你能砍下一个建奴脑袋,就对得起咱们一家子。”
“爹,……”
“别再废话,还不快去追?错过了恐怕再也不会遇上这些好兵了。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马,你跟着他们保不准会有大出息。”
这爷俩的对话许多人都听见了,这时也有七八个青壮年往黄汉消失的方向发足狂奔。
黄汉刚刚转过山口,就听见后面有呼喊声:“大人,大人等等小的们……”
又打到了装备,黄汉正准备再收些家丁,发现追来了八个汉子口口声声要从军,都表示自愿从今往后跟着官军杀鞑子。
如此送上门的好事,黄汉怎么肯把这些热血男儿拒之门外。
黄汉立刻下马跟他们攀谈了解情况,发现这八个人里还有两个是猎户,属于天然的弓箭手。
上一次的家丁是乡党,这一次的家丁是苦大仇深的后金军劫掠受害者,是主动要求从军的好儿郎,有如此质量的家丁,以后当然无往而不利。
这八条汉子基本上都能骑马,但是只有陈松、马福临俩人有骑术,他们上马跑了两圈,黄汉认为他们的技艺还行,有了这样的基础练习骑战事半功倍。
汪兆祥、祝连山俩人会射箭,而且对自己的射艺很自信。王展鹏是个武术家会耍飞刀,惯使大砍刀,黄汉让他挑选缴获的兵器,他看上了那柄重十斤出头的鬼头大刀。
还有三人没有特长,但是他们都表示自己跟后金军仇深似海,一心想着杀鞑子,他们体格强壮不怕苦以后一定会勤学苦练。
这三人中就有被老爹命令追上黄汉要求从军的赵坤,他其实也算有特长,因为读过三年私塾,能写会算。
由于缴获太多也由于有伤员需要静养,黄汉要求父亲带着杨家和、黄农生和主动来投的四人送缴获和重伤员杨大年回九里台。
黄汉补上王展鹏、陈松、汪兆祥、祝连山四人后依旧保持十六骑,想着再寻个机会搞后金军一把。
谁知黄沂州坚决反对,他认为儿子打仗时舍得拼命,这样的兵绝对是长官的最爱,可是当这个兵是自己儿子时就另当别论。
今天一场恶战,儿子居然跟后金军白甲兵以命搏命还差一点丢了性命,他如何放心黄汉继续带着人马留下?
黄沂州坚决要求上阵父子兵,要不大家都不回去修整,要不大家都回去。
没办法,黄沂州不但是父亲还是上官,黄汉只能灰溜溜回家了。
为了训练新人的骑术,黄汉让宋鹏飞和憨子、杨汉威等五人陪着杨大年在后面策马小跑,因为剧烈运动有可能导致杨大年伤口迸裂。
黄汉父子带着十六人准备急行二百余里赶回九里台村,玉田县城到永平府城也就是二百里左右,毕竟是京畿之地天子脚下官道的路况不错。
燕山余脉到了永平府地界已经少了巍峨多了秀气,再往南就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
介于现在人马少得可怜,黄汉不敢往南走官道,尽可能靠北倚着燕山余脉丘陵起伏的山路打马奔驰。
黄沂州带着家丁骑兵队出去转了五天,回来时不仅仅人马一个都没有少,还多了八个大汉十九匹骏马,九里台村又沸腾了。
还没有上山的一百余男女青壮都涌到黄家来瞧热闹,家丁们此时都有了衣锦还乡的感觉,一个个吐沫横飞讲杀建奴的故事。
惊心动魄的故事听得许多好男儿心痒难耐,他们都渴望有朝一日成为明军中的一员发动攻击阵斩建奴。
如何团结汉民族?这当然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应该是正理。
首先要让老百姓看出自己的这支军队纪律严明,绝不扰民更加不会坑民,要树立起爱民形象。
三十几天的教育没有白做,所有的家丁都自觉没有进老百姓的家里,哪怕庄子里很明显有一家是大户,家丁们也没进去搜捡金银财宝。
“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老百姓不分贫富。
如果今天放松了纪律,默许家丁们冲入大户人家翻箱倒柜,那么这支军队的军魂就没有了,最后会沦落成为左良玉之流也未可知。
黄汉要打造一支纪律严明的铁军,要让自己的部队深入人心得到老百姓拥护,严于律己必不可少。
憨子是个热心肠,他和黄春生、杨家和、杨谷、黄农生几个一直在救火,有可能是他们的做法让老百姓安心不少,又或者是主人实在舍不下被建奴点燃的房子。
一个、两个、四个、七八个……,老百姓终于从躲藏地点跑出来了,也陆陆续续有躲在村外山林里的青壮年冲回了庄子。
渐渐的参与救火的人就多了起来,也不知前一刻他们究竟躲藏在哪里?
很快就有了哭声,接下来就是哀声四起,毕竟这个村子有不下于一百人罹难,几乎家家户户有亲人失去,嚎啕大哭自然免不了。
歼灭了建奴相当于救下了这个村子,虽然没有箪食壶浆,但是黄汉心里很爽,他认为只要帮到了汉人就有意义。
黄汉带着人马悄悄的走了,没有拿任何属于老百姓的财物,甚至于连建奴牵出来的三头牛、四匹骡子、十几只羊等等都没有染指。
一个须发皆白的长者抱着被建奴射死的孙子老泪纵横,他家被建奴毁了,老伴和儿媳、孙女儿葬生火海,大儿子和孙子被射杀,现在只有二儿子还活着。
老者见明军出了村才如梦惊醒,他狠狠地踢了跪在地上哭泣的二儿子几脚,歇斯底里道:“嚎丧顶个屁用,你快快追上那一支明军,从此以后别回来了,跟着他们当兵杀建奴为一家老小报仇。”
“爹,咱家就剩下咱们爷俩了,我走了您怎么办?”
“我一把老骨头,土已经埋半截了,不用你管,只要你能砍下一个建奴脑袋,就对得起咱们一家子。”
“爹,……”
“别再废话,还不快去追?错过了恐怕再也不会遇上这些好兵了。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马,你跟着他们保不准会有大出息。”
这爷俩的对话许多人都听见了,这时也有七八个青壮年往黄汉消失的方向发足狂奔。
黄汉刚刚转过山口,就听见后面有呼喊声:“大人,大人等等小的们……”
又打到了装备,黄汉正准备再收些家丁,发现追来了八个汉子口口声声要从军,都表示自愿从今往后跟着官军杀鞑子。
如此送上门的好事,黄汉怎么肯把这些热血男儿拒之门外。
黄汉立刻下马跟他们攀谈了解情况,发现这八个人里还有两个是猎户,属于天然的弓箭手。
上一次的家丁是乡党,这一次的家丁是苦大仇深的后金军劫掠受害者,是主动要求从军的好儿郎,有如此质量的家丁,以后当然无往而不利。
这八条汉子基本上都能骑马,但是只有陈松、马福临俩人有骑术,他们上马跑了两圈,黄汉认为他们的技艺还行,有了这样的基础练习骑战事半功倍。
汪兆祥、祝连山俩人会射箭,而且对自己的射艺很自信。王展鹏是个武术家会耍飞刀,惯使大砍刀,黄汉让他挑选缴获的兵器,他看上了那柄重十斤出头的鬼头大刀。
还有三人没有特长,但是他们都表示自己跟后金军仇深似海,一心想着杀鞑子,他们体格强壮不怕苦以后一定会勤学苦练。
这三人中就有被老爹命令追上黄汉要求从军的赵坤,他其实也算有特长,因为读过三年私塾,能写会算。
由于缴获太多也由于有伤员需要静养,黄汉要求父亲带着杨家和、黄农生和主动来投的四人送缴获和重伤员杨大年回九里台。
黄汉补上王展鹏、陈松、汪兆祥、祝连山四人后依旧保持十六骑,想着再寻个机会搞后金军一把。
谁知黄沂州坚决反对,他认为儿子打仗时舍得拼命,这样的兵绝对是长官的最爱,可是当这个兵是自己儿子时就另当别论。
今天一场恶战,儿子居然跟后金军白甲兵以命搏命还差一点丢了性命,他如何放心黄汉继续带着人马留下?
黄沂州坚决要求上阵父子兵,要不大家都不回去修整,要不大家都回去。
没办法,黄沂州不但是父亲还是上官,黄汉只能灰溜溜回家了。
为了训练新人的骑术,黄汉让宋鹏飞和憨子、杨汉威等五人陪着杨大年在后面策马小跑,因为剧烈运动有可能导致杨大年伤口迸裂。
黄汉父子带着十六人准备急行二百余里赶回九里台村,玉田县城到永平府城也就是二百里左右,毕竟是京畿之地天子脚下官道的路况不错。
燕山余脉到了永平府地界已经少了巍峨多了秀气,再往南就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
介于现在人马少得可怜,黄汉不敢往南走官道,尽可能靠北倚着燕山余脉丘陵起伏的山路打马奔驰。
黄沂州带着家丁骑兵队出去转了五天,回来时不仅仅人马一个都没有少,还多了八个大汉十九匹骏马,九里台村又沸腾了。
还没有上山的一百余男女青壮都涌到黄家来瞧热闹,家丁们此时都有了衣锦还乡的感觉,一个个吐沫横飞讲杀建奴的故事。
惊心动魄的故事听得许多好男儿心痒难耐,他们都渴望有朝一日成为明军中的一员发动攻击阵斩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