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
“我是苏城,池先生好。”苏城与池海握手,能感觉到他手心的粗糙,很像是与大华石化的工人握手一样。
池海很快意识到了什么,激动的问:“苏董,我们有机会,是吗?”
“先登记再说。”苏城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因为海沧石化基地本质上属于特区,所以它首先面向台湾企业。苏城在提出包销条件以后,所有人想当然的认为,这是给予台湾企业的又一重优惠,虽然优惠的幅度有些太大了。
不过,在苏城的想法里,包销轻工产品是和苏联贷款联系在一起的,与海沧石化基地其实是两回事。招募台企,只是一笔附带的好处而已。
池海感受到了希望,珍之重之的翻开册子,记录下自己公司的名字,经营范围和产品,以及最重要的联系方式。
苏城看他快写完了,才问:“郑华公司建了五年,你们是想迁厂呢,还是想建新厂?”
“我们厂子也不是特别宽裕,建厂费用太高,我想迁厂。”
池海的话音刚落,招商局长就急了:“你们有地方搞生产,那就应该好好的搞生产,迁厂做什么?这不是劳命伤财吗?”
在他的念头里,池海的郑华塑料厂占一个名额,引来的台企就少一个名额。一家台企可是意味着一笔政绩。作为招商局长,平rì里有一家国内工厂迁来,他也是欢迎的。此时却不同了。
池海抬起头来,却见官员们全都是一脸不善的样子,只有苏城等少数人露着笑容。
巨大的压力下,池海明知不能示弱,努力客服自己的紧张,说道:“要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迁厂。没有银行贷款。对方工厂又欠款不给……如果我们厂能迁到海沧基地来,就算前期浪费一点钱,也一定会有大发展的。苏董。各位,我们郑华塑料厂,只是要一个机会。我们会比这些台湾的企业工作更努力。生产更多的东西,缴纳更多的税款……”
苏城有点感慨,中国企业的发展着实不易。就是大华实业,如果没有双驴头的美元,如果没有后来赌油的成功,如果没有竞标阿联酋油田的艰难,他们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和实力。
如果只是一家普普通通的中国私企,还不是任由中石化揉捏。
资本市场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一点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没有区别。当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仗势欺负美国州zhèng fǔ的时候,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在仗势欺负中国私人企业。
但是。总有一天,中国的私人企业会在无尽的挣扎竞争中冒出头来,到那个时候,中国大型国有企业遭受欺负,也将是理所当然的。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国企倒闭cháo。其实只能算是一场预演。一些小的国企倒掉了,一些大中型的国企被国家扶持了起来。然而,国家的资金终究是有限的,它的预算终究会被监督,有那么一天,大中型的国企就只能靠自己。
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国家层面。竞争出来的东西总是拥有无穷的战斗力,能够战胜那些锦衣玉食娇生惯养的亲生子。这一点同样能够套用在中国身上。
从20年代开始,就遭受打压的党派,经过白sè恐怖,经过长征的折磨,经过各种运动,再到战争的胜利,每一分力量都被压榨了出来。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从苏联的核威胁到北约的经济制裁,从运动的浩劫到改革开放的学费,从自然灾害到经济危机……
被满清折腾了300年的中国是浑身浴血的杀出来的。能够重立世界民族之林,能够活着说一句“我是中国人”,依靠的不是马克思和列宁,依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己的力量。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企业,能够忍受不公,能够承受不公,但总有一天,它会站起来,重新核定标准。
苏城看着池海,这是个腼腆羞涩的中年人,这也许是他第一次当着数十名zhèng fǔ官员,争取自己的权力。但是,他早就已经参与到竞争当中去了。
“是否迁入海沧基地,我说了不算,还要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因为海沧基地还是一个特区。”苏城的声音又轻又快,不等池海的眼神暗淡下去,他就接着说道:“包销的政策,并不仅仅面向台湾企业,这一点我可以予以肯定。因为包销政策是以我的名义提出的,是dú lì于海沧基地之外的。”
“这……苏董,这怎么好使,咱们能不能等海沧基地的台企先竞标……”招商局长顾不上池海了,一只手急的狂抖,像是癫痫的袋鼠似的。
“对海沧基地内的123家下游厂商包销产品,这个计划不变。但是,是否向其他的厂商提供两年的包销计划,和海沧基地无关,恕我冒昧,和市zhèng fǔ也没有关系。”苏城后一句说的就有点不客气了。
跟前的官员有些不适应苏城的强硬对话。但苏城已经给了他们想要的,大家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苏城不理他们,和池海握着手,道:“我知道,你们厂的商品是不愁卖的,这个包销的合同,其实是保证你们公司,能向银行贷款,也方便安定人心。”
对此时的中国私企来说,这确实是最重要的。
池海连连点头,激动不已,直到别的商人前来签名,才让开了自己的位置。
很快,霍昌就宣布了今天的登记结束,但明天继续的消息。
听说明天还能继续签名,大家也没什么意见,向苏城等人道别后,又继续吼着他们的大哥大。
小胖则举着他那有着长长的天线的大哥大,四处炫耀,想要寻找两名目标用户,说不定是两名合作伙伴……
一夜无话。
苏城照例是睡在海沧基地的,他的董事长办公室着实不小,里面有dú lì的休息房间。
早上起来,就听见外面有吵杂的声音。
他以为是上工的吵闹,等洗漱完毕,打开窗户之后,看到的却是一辆辆的轿车。
1991年的中国,轿车确实不少了。一些刚刚上到中学的城市孩子,或许还会有声有sè的评价,四个圈的比V的车要好,站起来的狮子比两个箭头的车要贵……可要论数量,此时的停车场是很少能停满汽车的。
后世令人着恼的停车问题,在此时根本不存在。停车老太的战争主要集中在自行车棚。一个单位的福利和富裕也不是从领导车辆的多寡看出来的,而是从自行车棚的建设水平和数量上看出来的。
大华石化公司尽管有几十辆车,但绝大部分都是卡车和大客车,轿车仅聊聊几辆,于是就随便的停在办公楼的正前方。
苏城平rì里进进出出,甚至都不会意识到身边有轿车的存在。
而今天,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视而不见的了。
因为四层的办公楼前,停靠的汽车数量,已经有要超过自行车的趋势了。
“从哪里找来了这么多车。”苏城很难想象,现在的厦*门市是否有这么多的私家车。
下到大厅,杨明焦头烂额的回答了他的疑问:“省会和外地的人都来了。你看看那些车的拍照,全是千里迢迢从外地开过来的。”
福*建多山,造成铁路成本远高于公路成本的现象,以至于4小时的车程,往往需要火车跑14个小时。想要争取时间,汽车是不二的选择。
热闹的场景只是让苏城惊讶了一小会,他整了一下衣服,问:“都是来登记的吗?”
“全是。”
“那就按昨天的继续吧,战略部把投标的文案准备好了没有?最好是今天拿出来,当面让他们看到。”
“明白。”
“再联络一下深发展那边,让他们组团的速度快一点,磨磨蹭蹭的耽搁了我的计划,他也别想舒服。”
“好的。”
吩咐好了,苏城才笑呵呵的往人群集中的地方走去。
半途就见唐市长一行,满面笑容的帮着招呼客人。外商们或敷衍或无视的散布在周围。这次来的商人多是已经在大陆投资的外商,因而知道zhèng fǔ官员的尿xìng,眼见着10%都不到的中标率,少有人愿意提前释放的善意的。
要是那么做了,怕是要被这些招商局的家伙给烦死了。
唐市长也看到了苏城,顿时笑的像是佛祖似的,过来强拉着苏城的手,赞道:“果然有东南亚和欧美的公司,来自新加坡的公司尤其多。”
新加坡处在马六甲海峡的最前端,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跨国公司销往中国、rì本等东亚地区的石化产品,往往是在新加坡进行加工。光是埃克森美孚,平均每年就要在新加坡投资新建10万吨的乙烯。
一个小小的新加坡,在90年代初的乙烯产量,已经超过了全中国的乙烯产量。这种巨大的石化产业结构,诞生了细密的产业链,在世界产业转移的浪cháo中,很多在新加坡活不下去的石化下游加工厂,纷纷另觅地方。
这种转移自然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一种不停的寻找机会的过程。大华石化的宣言,好似一个开闸的动作,瞬间引爆了这些工厂主的兴趣。
……
“我是苏城,池先生好。”苏城与池海握手,能感觉到他手心的粗糙,很像是与大华石化的工人握手一样。
池海很快意识到了什么,激动的问:“苏董,我们有机会,是吗?”
“先登记再说。”苏城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因为海沧石化基地本质上属于特区,所以它首先面向台湾企业。苏城在提出包销条件以后,所有人想当然的认为,这是给予台湾企业的又一重优惠,虽然优惠的幅度有些太大了。
不过,在苏城的想法里,包销轻工产品是和苏联贷款联系在一起的,与海沧石化基地其实是两回事。招募台企,只是一笔附带的好处而已。
池海感受到了希望,珍之重之的翻开册子,记录下自己公司的名字,经营范围和产品,以及最重要的联系方式。
苏城看他快写完了,才问:“郑华公司建了五年,你们是想迁厂呢,还是想建新厂?”
“我们厂子也不是特别宽裕,建厂费用太高,我想迁厂。”
池海的话音刚落,招商局长就急了:“你们有地方搞生产,那就应该好好的搞生产,迁厂做什么?这不是劳命伤财吗?”
在他的念头里,池海的郑华塑料厂占一个名额,引来的台企就少一个名额。一家台企可是意味着一笔政绩。作为招商局长,平rì里有一家国内工厂迁来,他也是欢迎的。此时却不同了。
池海抬起头来,却见官员们全都是一脸不善的样子,只有苏城等少数人露着笑容。
巨大的压力下,池海明知不能示弱,努力客服自己的紧张,说道:“要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迁厂。没有银行贷款。对方工厂又欠款不给……如果我们厂能迁到海沧基地来,就算前期浪费一点钱,也一定会有大发展的。苏董。各位,我们郑华塑料厂,只是要一个机会。我们会比这些台湾的企业工作更努力。生产更多的东西,缴纳更多的税款……”
苏城有点感慨,中国企业的发展着实不易。就是大华实业,如果没有双驴头的美元,如果没有后来赌油的成功,如果没有竞标阿联酋油田的艰难,他们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和实力。
如果只是一家普普通通的中国私企,还不是任由中石化揉捏。
资本市场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一点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没有区别。当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仗势欺负美国州zhèng fǔ的时候,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在仗势欺负中国私人企业。
但是。总有一天,中国的私人企业会在无尽的挣扎竞争中冒出头来,到那个时候,中国大型国有企业遭受欺负,也将是理所当然的。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国企倒闭cháo。其实只能算是一场预演。一些小的国企倒掉了,一些大中型的国企被国家扶持了起来。然而,国家的资金终究是有限的,它的预算终究会被监督,有那么一天,大中型的国企就只能靠自己。
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国家层面。竞争出来的东西总是拥有无穷的战斗力,能够战胜那些锦衣玉食娇生惯养的亲生子。这一点同样能够套用在中国身上。
从20年代开始,就遭受打压的党派,经过白sè恐怖,经过长征的折磨,经过各种运动,再到战争的胜利,每一分力量都被压榨了出来。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从苏联的核威胁到北约的经济制裁,从运动的浩劫到改革开放的学费,从自然灾害到经济危机……
被满清折腾了300年的中国是浑身浴血的杀出来的。能够重立世界民族之林,能够活着说一句“我是中国人”,依靠的不是马克思和列宁,依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己的力量。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企业,能够忍受不公,能够承受不公,但总有一天,它会站起来,重新核定标准。
苏城看着池海,这是个腼腆羞涩的中年人,这也许是他第一次当着数十名zhèng fǔ官员,争取自己的权力。但是,他早就已经参与到竞争当中去了。
“是否迁入海沧基地,我说了不算,还要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因为海沧基地还是一个特区。”苏城的声音又轻又快,不等池海的眼神暗淡下去,他就接着说道:“包销的政策,并不仅仅面向台湾企业,这一点我可以予以肯定。因为包销政策是以我的名义提出的,是dú lì于海沧基地之外的。”
“这……苏董,这怎么好使,咱们能不能等海沧基地的台企先竞标……”招商局长顾不上池海了,一只手急的狂抖,像是癫痫的袋鼠似的。
“对海沧基地内的123家下游厂商包销产品,这个计划不变。但是,是否向其他的厂商提供两年的包销计划,和海沧基地无关,恕我冒昧,和市zhèng fǔ也没有关系。”苏城后一句说的就有点不客气了。
跟前的官员有些不适应苏城的强硬对话。但苏城已经给了他们想要的,大家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苏城不理他们,和池海握着手,道:“我知道,你们厂的商品是不愁卖的,这个包销的合同,其实是保证你们公司,能向银行贷款,也方便安定人心。”
对此时的中国私企来说,这确实是最重要的。
池海连连点头,激动不已,直到别的商人前来签名,才让开了自己的位置。
很快,霍昌就宣布了今天的登记结束,但明天继续的消息。
听说明天还能继续签名,大家也没什么意见,向苏城等人道别后,又继续吼着他们的大哥大。
小胖则举着他那有着长长的天线的大哥大,四处炫耀,想要寻找两名目标用户,说不定是两名合作伙伴……
一夜无话。
苏城照例是睡在海沧基地的,他的董事长办公室着实不小,里面有dú lì的休息房间。
早上起来,就听见外面有吵杂的声音。
他以为是上工的吵闹,等洗漱完毕,打开窗户之后,看到的却是一辆辆的轿车。
1991年的中国,轿车确实不少了。一些刚刚上到中学的城市孩子,或许还会有声有sè的评价,四个圈的比V的车要好,站起来的狮子比两个箭头的车要贵……可要论数量,此时的停车场是很少能停满汽车的。
后世令人着恼的停车问题,在此时根本不存在。停车老太的战争主要集中在自行车棚。一个单位的福利和富裕也不是从领导车辆的多寡看出来的,而是从自行车棚的建设水平和数量上看出来的。
大华石化公司尽管有几十辆车,但绝大部分都是卡车和大客车,轿车仅聊聊几辆,于是就随便的停在办公楼的正前方。
苏城平rì里进进出出,甚至都不会意识到身边有轿车的存在。
而今天,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视而不见的了。
因为四层的办公楼前,停靠的汽车数量,已经有要超过自行车的趋势了。
“从哪里找来了这么多车。”苏城很难想象,现在的厦*门市是否有这么多的私家车。
下到大厅,杨明焦头烂额的回答了他的疑问:“省会和外地的人都来了。你看看那些车的拍照,全是千里迢迢从外地开过来的。”
福*建多山,造成铁路成本远高于公路成本的现象,以至于4小时的车程,往往需要火车跑14个小时。想要争取时间,汽车是不二的选择。
热闹的场景只是让苏城惊讶了一小会,他整了一下衣服,问:“都是来登记的吗?”
“全是。”
“那就按昨天的继续吧,战略部把投标的文案准备好了没有?最好是今天拿出来,当面让他们看到。”
“明白。”
“再联络一下深发展那边,让他们组团的速度快一点,磨磨蹭蹭的耽搁了我的计划,他也别想舒服。”
“好的。”
吩咐好了,苏城才笑呵呵的往人群集中的地方走去。
半途就见唐市长一行,满面笑容的帮着招呼客人。外商们或敷衍或无视的散布在周围。这次来的商人多是已经在大陆投资的外商,因而知道zhèng fǔ官员的尿xìng,眼见着10%都不到的中标率,少有人愿意提前释放的善意的。
要是那么做了,怕是要被这些招商局的家伙给烦死了。
唐市长也看到了苏城,顿时笑的像是佛祖似的,过来强拉着苏城的手,赞道:“果然有东南亚和欧美的公司,来自新加坡的公司尤其多。”
新加坡处在马六甲海峡的最前端,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跨国公司销往中国、rì本等东亚地区的石化产品,往往是在新加坡进行加工。光是埃克森美孚,平均每年就要在新加坡投资新建10万吨的乙烯。
一个小小的新加坡,在90年代初的乙烯产量,已经超过了全中国的乙烯产量。这种巨大的石化产业结构,诞生了细密的产业链,在世界产业转移的浪cháo中,很多在新加坡活不下去的石化下游加工厂,纷纷另觅地方。
这种转移自然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一种不停的寻找机会的过程。大华石化的宣言,好似一个开闸的动作,瞬间引爆了这些工厂主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