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青春铸梦 作者:天街小风
从兴农集团出来,林涛开车往回走。
其实在绥来县城,林涛买了一套房子,不过住的时间并不长。夏天父母都在村子里的平房住,他一个人住到楼房,没什么感觉,跟宿舍一样。
县城到乡里的路是县道,还算平整,从乡里到村里的路是新铺的柏油路,非常干净。
这条路是林涛出钱,和乡里协商后铺出来的。
有钱了给乡亲们办点实事,不管是不是像乡里有人说为了赚名声,都是林涛乐意做的。
就算说的自私一点儿,至少下雨天开车回来,不至于一整车的泥浆点子。
车子开到村子里,路就更好了。
村子里的路也是林涛掏钱又重修了一遍。村子里自然是大力支持,各家都出了人,毕竟自家院门到路上这几步还是要自己家里修的。绝大多数村民谁也不愿意自己家从院门到路上还是土路,毕竟林涛承诺出料,谁想铺谁铺。
农村人朴实,受了林家的好,对林涛一家自然也是客客气气的,一路开车到家,碰到不少主动打招呼的,林涛也是降下车窗一一回应。
就算成了绥来首富,他还是这村子长辈们的晚辈不是?
停好车,还没进院门,就听到院子里不少人在说话。
院子葡萄架下摆着一张大桌子,上面切着西瓜。
这季节西瓜还比较贵,都是从南疆拉来的,不是本地瓜,价格自然不会低,一般也没人会到村子里来卖。只是林涛家吃水果西瓜什么的从来不用考虑季节,冷玉虎那边会把最新鲜最好的水果送过来。
“小涛回来了!”
“小涛这是上完班回来了,还是孝顺啊,这么远还往家里跑!”
“我们家那小子能有小涛一半的出息,我也就放心了。”
“美的你吧!”
院子里的人看到林涛进来,有打招呼的,有就这个话题感叹的,毕竟一个巨富就从眼前成长起来,不感叹是不可能的。
林涛笑着一一回应,然后就走进了屋子里。
虽然外面很热,但屋子里很凉,或者说在西疆省,就算大太阳底下热到四十度,但凡有一片阴凉,温度能够立刻下降七八十来度。
这点好处,林涛记一辈子——他在长安,在金陵也呆过,大热天,在这些地方,树下和非树下基本上没什么区别。
屋子里很凉,像装了空调一样。林涛轻车熟路的去了厨房,给自己倒了一碗绿豆汤喝了后,回到沙发前,舒服的坐了下来。
心里感慨:最舒服的,还是自己家里啊!
这大约就是为什么有俗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了。
李玉梅进门来,看到林涛这样子,笑着说道:“累了?等会儿咱们就吃饭了。”
“我哥呢?”林涛坐直了身子问道:“没回来?”
“中耕地去了。”李玉梅坐到了旁边的沙发上,说道:“现在队上的棉花种的多,但大机子少。有不少人家让他开大拖拉机给中耕,你哥是闲不住的性子,说中耕虽然挣的没犁地多,但一天下来也不少,反正大拖拉机里有冷风。”
说到这里,李玉梅看着林涛,问道:“你是有啥事找你哥?”
林涛直接说道:“妈,你还记得前几天我带回来的油和面吗?”
李玉梅不知道林涛的话怎么突然转到这上面了,不过她还是说道:“记得啊。那面和油都挺不错的。”
“现在有很多大公司想买这种面和油,而且价格很高。”林涛说道:“他们不知道产地,我准备在产地建个加工厂,想让我哥去做这件事情,不知道……”
林涛的话,让李玉梅很是欣慰,毕竟一家人最重要的是和睦,林涛有这种想法,说明并没有因为自己发达了而忘记了自己的家人。不过李玉梅摇了摇头,说道:“我觉得,你哥不会去的。”
林涛问道:“为啥?”
李玉梅说道:“你哥不是做生意的料——其实以前我和你爸都问过你哥,你既然开了这么大的公司,要不要让你哥过去帮忙,你哥当时就说,他不是做生意的料,过去到你的公司,管人吧,他不会,搞技术吧,他更不行,因为是你的公司,你也不太可能给他一个低职位的工作,他过去又帮不上忙,还不如就在村子里搞这些机械,这些反倒是他喜欢做的事情,至少也不受人管,也不担心做错事给你添乱。你不知道,现在你哥在村子里,甚至在乡里,都是很出名的,”
说到这里,李玉梅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光彩:“虽然比不上你,但也是技术大拿呢。忙的时候,天天有人过来找他干活。他也喜欢这样的日子,到你的公司里,你哥反倒不喜欢,你可也是要面子的,归你管,你想想他的感受啊!”
林涛想想也是,不过这种事情总归还是要问林海的。
等晚上林海回来,林涛就当着林国栋和李玉梅把这事说了一遍。
果不其然,林海第一时间把这事给拒绝掉了。他笑着说道:“小涛,不是哥不帮你,我实在不是这块料。你说的那些我又不懂,虽然说请人吧,但这种事情有个成长的过程,我一下子过去就负责这件事情,中间要是被人坑了,我心里不舒服,你肯定也不高兴。这种事情还是找专业的人来干吧。我就在村子里开大拖拉机,对了,现在咱们乡里种棉花也成规模了,我也正想找你借钱,准备买套采棉机,这样也省了人工,你看怎么样?”
既然林海不愿意,林涛自然也不勉强,他笑着说道:“我听说采棉机采棉是要特定的薄膜的,这个要考察一下,采棉机也是要培训的。这个钱没问题,反正离棉花开还有一段时间,这个不急,等你准备好了,我钱就打给你。”
林涛清楚,后世最先搞采棉机的,只要自己不做死,踏踏实实的干,后面大部分都发了财,从二手开始,一台开始,到后来四五台,从绥来县开始,后来业务拓展到周边,甚至到南疆,越往后,越会因为人手不足而导致采棉机的大面积应用。这是好事。
从兴农集团出来,林涛开车往回走。
其实在绥来县城,林涛买了一套房子,不过住的时间并不长。夏天父母都在村子里的平房住,他一个人住到楼房,没什么感觉,跟宿舍一样。
县城到乡里的路是县道,还算平整,从乡里到村里的路是新铺的柏油路,非常干净。
这条路是林涛出钱,和乡里协商后铺出来的。
有钱了给乡亲们办点实事,不管是不是像乡里有人说为了赚名声,都是林涛乐意做的。
就算说的自私一点儿,至少下雨天开车回来,不至于一整车的泥浆点子。
车子开到村子里,路就更好了。
村子里的路也是林涛掏钱又重修了一遍。村子里自然是大力支持,各家都出了人,毕竟自家院门到路上这几步还是要自己家里修的。绝大多数村民谁也不愿意自己家从院门到路上还是土路,毕竟林涛承诺出料,谁想铺谁铺。
农村人朴实,受了林家的好,对林涛一家自然也是客客气气的,一路开车到家,碰到不少主动打招呼的,林涛也是降下车窗一一回应。
就算成了绥来首富,他还是这村子长辈们的晚辈不是?
停好车,还没进院门,就听到院子里不少人在说话。
院子葡萄架下摆着一张大桌子,上面切着西瓜。
这季节西瓜还比较贵,都是从南疆拉来的,不是本地瓜,价格自然不会低,一般也没人会到村子里来卖。只是林涛家吃水果西瓜什么的从来不用考虑季节,冷玉虎那边会把最新鲜最好的水果送过来。
“小涛回来了!”
“小涛这是上完班回来了,还是孝顺啊,这么远还往家里跑!”
“我们家那小子能有小涛一半的出息,我也就放心了。”
“美的你吧!”
院子里的人看到林涛进来,有打招呼的,有就这个话题感叹的,毕竟一个巨富就从眼前成长起来,不感叹是不可能的。
林涛笑着一一回应,然后就走进了屋子里。
虽然外面很热,但屋子里很凉,或者说在西疆省,就算大太阳底下热到四十度,但凡有一片阴凉,温度能够立刻下降七八十来度。
这点好处,林涛记一辈子——他在长安,在金陵也呆过,大热天,在这些地方,树下和非树下基本上没什么区别。
屋子里很凉,像装了空调一样。林涛轻车熟路的去了厨房,给自己倒了一碗绿豆汤喝了后,回到沙发前,舒服的坐了下来。
心里感慨:最舒服的,还是自己家里啊!
这大约就是为什么有俗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了。
李玉梅进门来,看到林涛这样子,笑着说道:“累了?等会儿咱们就吃饭了。”
“我哥呢?”林涛坐直了身子问道:“没回来?”
“中耕地去了。”李玉梅坐到了旁边的沙发上,说道:“现在队上的棉花种的多,但大机子少。有不少人家让他开大拖拉机给中耕,你哥是闲不住的性子,说中耕虽然挣的没犁地多,但一天下来也不少,反正大拖拉机里有冷风。”
说到这里,李玉梅看着林涛,问道:“你是有啥事找你哥?”
林涛直接说道:“妈,你还记得前几天我带回来的油和面吗?”
李玉梅不知道林涛的话怎么突然转到这上面了,不过她还是说道:“记得啊。那面和油都挺不错的。”
“现在有很多大公司想买这种面和油,而且价格很高。”林涛说道:“他们不知道产地,我准备在产地建个加工厂,想让我哥去做这件事情,不知道……”
林涛的话,让李玉梅很是欣慰,毕竟一家人最重要的是和睦,林涛有这种想法,说明并没有因为自己发达了而忘记了自己的家人。不过李玉梅摇了摇头,说道:“我觉得,你哥不会去的。”
林涛问道:“为啥?”
李玉梅说道:“你哥不是做生意的料——其实以前我和你爸都问过你哥,你既然开了这么大的公司,要不要让你哥过去帮忙,你哥当时就说,他不是做生意的料,过去到你的公司,管人吧,他不会,搞技术吧,他更不行,因为是你的公司,你也不太可能给他一个低职位的工作,他过去又帮不上忙,还不如就在村子里搞这些机械,这些反倒是他喜欢做的事情,至少也不受人管,也不担心做错事给你添乱。你不知道,现在你哥在村子里,甚至在乡里,都是很出名的,”
说到这里,李玉梅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光彩:“虽然比不上你,但也是技术大拿呢。忙的时候,天天有人过来找他干活。他也喜欢这样的日子,到你的公司里,你哥反倒不喜欢,你可也是要面子的,归你管,你想想他的感受啊!”
林涛想想也是,不过这种事情总归还是要问林海的。
等晚上林海回来,林涛就当着林国栋和李玉梅把这事说了一遍。
果不其然,林海第一时间把这事给拒绝掉了。他笑着说道:“小涛,不是哥不帮你,我实在不是这块料。你说的那些我又不懂,虽然说请人吧,但这种事情有个成长的过程,我一下子过去就负责这件事情,中间要是被人坑了,我心里不舒服,你肯定也不高兴。这种事情还是找专业的人来干吧。我就在村子里开大拖拉机,对了,现在咱们乡里种棉花也成规模了,我也正想找你借钱,准备买套采棉机,这样也省了人工,你看怎么样?”
既然林海不愿意,林涛自然也不勉强,他笑着说道:“我听说采棉机采棉是要特定的薄膜的,这个要考察一下,采棉机也是要培训的。这个钱没问题,反正离棉花开还有一段时间,这个不急,等你准备好了,我钱就打给你。”
林涛清楚,后世最先搞采棉机的,只要自己不做死,踏踏实实的干,后面大部分都发了财,从二手开始,一台开始,到后来四五台,从绥来县开始,后来业务拓展到周边,甚至到南疆,越往后,越会因为人手不足而导致采棉机的大面积应用。这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