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王
元年。齐伐魏,取观津。
赵侵齐,取长城。
三年,魏韩在宅阳会盟。
秦国在洛阳击败魏军与韩军。
四年,魏国侵伐宋国。
五年。
秦献公在石门击败三晋联军。斩首六万。周王赐之王者之服。
七年。魏国在浍地击败韩赵联军。
秦魏在少梁交战。魏军大败,魏国公孙痤被俘。
卫声公薨。子成侯立。
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秦献公薨,子孝公立。这年孝公已经出生二十一年了。当时河山以东,有六大强国,淮泗之间,又有十余个小国。楚魏与秦国接壤,魏筑长城,自郑国的滨洛之北有上郡,楚国自汉中南有巴,黔中。都把秦国当作化外之人对待,摈斥他,使他不得与中国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想要强大秦国。
八年。秦孝公下令说:“当年我先祖穆公,在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亲自封为伯号,天下诸侯都来相贺。为后世开创基业,是多么光美的事。后来因为国家多难,来不及顾及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之地,这是天大的耻辱。献公即位,迁都跞阳。将谋东伐以复穆公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感念先君的意愿,常常痛彻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寡人将与他裂土分茅,共享国家。”
于是,卫国人公孙鞅听说孝公出了求贤令,就西行入秦。
公孙鞅,是卫国公室旳庶孙。爱好刑名之学。曾在魏相公孙痤手下做事。公孙痤知道他的才能。还未来得及向魏王推荐,就一病不起。魏惠王前去慰问病情。魏王说:“公叔病重,万一不讳,我的江山社稷该怎么办?”
公孙痤说:“臣府中的中庶子公孙鞅,年龄虽小,但有奇才。希望君侯可以将国家委托给他治理。”
魏王低头不语。公孙痤见了说:“君侯如果不用他,那就杀了他。不要让他们跑了。”
魏王点头而去。
公孙痤又找来卫鞅,对他说:“我先君后臣。先向君王推荐你。君王不用,我又让他不用你就杀了你。现在我告诉你,你快逃走吧。”
卫鞅说:“君王既然不用你言用我又怎么会用你言杀我呢。”因此并不逃走。
魏惠王从公孙痤家出来,对左右说:“公叔病糊涂了。先令寡人重用卫鞅,继而又劝寡人杀了他,岂不是太不合常理了吗?”
卫鞅既至秦,通过孝公的嬖臣景监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孝公大喜。和他一道谈论治国大计。
十年。卫鞅欲变法。秦国人不喜欢改变。卫鞅对秦孝公说:“老百姓不可与谋始,但可以与乐成。谈论至德的人,往往不合于民俗。希望能成大功的人,不需要向众人求谋。所以圣人讲究的是只要可以强国,不必只以现成的法度为准,应该有所改变。”
甘龙说:“不然。按照前人的陈法治国,官吏熟悉而民众才得安宁。”
卫鞅说:“平常人安于旧俗,治学者又囿已知的知识而不求改变,这样的人,让他居官守法是可以的。但不可以于他议论法理之外的东西。有智慧的人作法,愚钝的人就会受制于此。贤能的人更改礼制,不屑的人就会为礼法所拘束。”
孝公说:“说得好。”于是就用卫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于是就定变法之令。令民众五人为伍,十人为什。定连坐之法。告奸者与斩获敌首的人同受上赏。不告奸者与降敌者同受罚。有军功者,根据军功大小受赏。无辜私斗的,根据轻重接受刑罚。举国上下,不分老幼,都要忠于本业,因耕织多得收入的一体受赏。追逐小本末利以及受穷的,都要受罚。宗室之中非有军功论赏,不得入为公籍。申明尊卑爵秩等级,设定服饰服色,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贵也不能穿华丽的衣服。
法令制定了,还没有公布。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南门,立一根三丈之木,发布榜文说,只要有人能将此木移到北门,就可以得到十两黄金。老百姓都忧忧疑疑,没人肯动。于是又改口说:“如果谁肯把此木移到北门,赏五十金。”有一个人心动了,就试着将木头移到北门,结果马上赏给他五十金。
于是下令。新法施行数年,有数千人来到国都,诉说新法的不便。于是太子犯法,卫鞅说:“新法之所以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面的人就故意违反。太子是君嗣,不可施刑,可给他的师傅公子虔,公孙贾加刑。”从此后秦人都争相遵守法令。新法施行十余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老百姓勇于公战而耻于私斗,乡邑大治。
当初来京师说法令不便的人,这时又跑来京师宣扬法令的便益。卫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之人。”将他们都迁到遥远的边关去了。从此老百姓再没有敢私自议论新法的了。
司马光说:信誉,是为人君的大宝。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不能使民,非民不能守国。因为这个缘故,古代的帝王都能做到不欺四海,称霸的人也知道不欺四邻。善于治国的人不欺民众,善于治家的人不欺其亲。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正好相反,他们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至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亡。昔日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这几个人并不是完人,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在战攻之世,天下都崇尚以诈处世的时候,犹且不忘以诚信获得民心,何况为四海承平的君主呢。
韩懿侯薨。子昭侯立。
十一年。秦国在西山击败韩师。
十二年。魏韩在鄗地会盟。
十三年。赵燕在阿地会盟。赵齐宋在平陆会盟.
十四年。齐威王与魏惠王在郊野相会田猎。魏惠王说:”齐国可有宝物吗?“
齐威王说:”没有。“
魏惠王说:”寡人的国家虽小,尚有几颗径寸大的珠子,能在夜间照亮十二乘车乘的距离。岂能以这么大的齐国,竟没有什么宝物呢?“
威王说:”寡人以为宝的东西与你不同。我有叫檀子的大臣,我使他守南城。则楚国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都来朝拜。我有叫盼子的大臣,我使他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向黄河。我有叫种首的大臣,,我使他备盗贼,则治理的国家道不拾遗。这几位大臣,其光照数千里,岂是区区十二乘可比?“
魏惠王有愧色。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会盟。
鲁共公薨。子康公立。
十五年秦国在元里击败魏军。斩首七千级。攻取少梁。魏惠王伐赵,围邯郸。楚王使景舍救赵。
十六年。齐威王使田忌救赵。。起初庞涓与孙膑一起学兵法,庞涓入魏当了将军,自己知道才能不及孙膑,就把孙膑召来,找借口以法断其两足,想要使他终身废弃。齐国使者至魏,孙膑以囚徒的身份私见齐使,齐使者私自把他带到齐国。田忌待为上客,并将他推荐给齐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他为师。于是谋救赵。欲以孙膑为将,孙膑自以刑余之人,不肯答应。于是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使他坐在辎车中,出谋划策。田忌欲引兵奔赵,孙膑说:“为别人解决纷争的人不动用拳头,只需虚张声势,左博右击,使其自解就可以了。如今梁赵相攻,精兵锐卒一定都在外面,国内只剩下老弱病残,先生不如引兵直走魏都,占据其道路要冲。如此一来他们一定会放过赵国回身自救。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举解赵国之围,而使魏国疲敝了。”
田忌听从了他的意见。
十月,邯郸降魏。魏军还师,与齐军大战于桂陵,魏军大败。
韩国伐东周。取其陵观。癝丘二地。
楚国的昭奚恤为相。江乙对楚王说:“有一个爱狗的人。有一次这狗掉到井里去了,邻居见了将要去告诉主人,但这狗却当门而吠。如今昭奚恤常常说我的坏话,就如同这狗一样。有好宣扬别人的好处的人,大王会说,这人是君子,可以多接近他。又有喜欢揭人之短的人,大王就会说,这是小人,应该远离他,但是,世上有子弑其父,臣弑其主的人,大王终是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大王只喜欢听到赞美之词,而不喜欢听逆耳之言的缘故。”
楚王说:“你说的有道理。寡人愿意两听之。”
十七年。秦国的大良造伐魏。诸侯包围魏国的襄陵。
十八年。秦国的卫鞅围魏国的固阳,城降。
魏人归还赵国的邯郸,并与赵国在漳水上会盟。
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申不害,曾是郑国的贱臣,学黄老刑名之学,以此事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国政,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申子曾经请求昭侯起用他的远门兄弟,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说:”我之所以向先生学习,是为了治国。我难道应该听先生之请而背弃你所传授的治国方略吗?先生曾经叫寡人修功劳视次第。如今你有所私求,我该答应吗?“
申子感悟,辟舍请罪说:”君侯真是无私的高人,我知错了。“
韩昭侯曾有一件旧衣服,命人好好珍藏。侍者说:”君侯也太不仁义了。不把它赐给左右而叫人藏起来。“
昭侯说古代的明主都爱护国中的一草一木,这件旧袄也是,我得等到有功的人,才可以把它赏赐给他。”
元年。齐伐魏,取观津。
赵侵齐,取长城。
三年,魏韩在宅阳会盟。
秦国在洛阳击败魏军与韩军。
四年,魏国侵伐宋国。
五年。
秦献公在石门击败三晋联军。斩首六万。周王赐之王者之服。
七年。魏国在浍地击败韩赵联军。
秦魏在少梁交战。魏军大败,魏国公孙痤被俘。
卫声公薨。子成侯立。
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秦献公薨,子孝公立。这年孝公已经出生二十一年了。当时河山以东,有六大强国,淮泗之间,又有十余个小国。楚魏与秦国接壤,魏筑长城,自郑国的滨洛之北有上郡,楚国自汉中南有巴,黔中。都把秦国当作化外之人对待,摈斥他,使他不得与中国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想要强大秦国。
八年。秦孝公下令说:“当年我先祖穆公,在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亲自封为伯号,天下诸侯都来相贺。为后世开创基业,是多么光美的事。后来因为国家多难,来不及顾及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之地,这是天大的耻辱。献公即位,迁都跞阳。将谋东伐以复穆公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感念先君的意愿,常常痛彻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寡人将与他裂土分茅,共享国家。”
于是,卫国人公孙鞅听说孝公出了求贤令,就西行入秦。
公孙鞅,是卫国公室旳庶孙。爱好刑名之学。曾在魏相公孙痤手下做事。公孙痤知道他的才能。还未来得及向魏王推荐,就一病不起。魏惠王前去慰问病情。魏王说:“公叔病重,万一不讳,我的江山社稷该怎么办?”
公孙痤说:“臣府中的中庶子公孙鞅,年龄虽小,但有奇才。希望君侯可以将国家委托给他治理。”
魏王低头不语。公孙痤见了说:“君侯如果不用他,那就杀了他。不要让他们跑了。”
魏王点头而去。
公孙痤又找来卫鞅,对他说:“我先君后臣。先向君王推荐你。君王不用,我又让他不用你就杀了你。现在我告诉你,你快逃走吧。”
卫鞅说:“君王既然不用你言用我又怎么会用你言杀我呢。”因此并不逃走。
魏惠王从公孙痤家出来,对左右说:“公叔病糊涂了。先令寡人重用卫鞅,继而又劝寡人杀了他,岂不是太不合常理了吗?”
卫鞅既至秦,通过孝公的嬖臣景监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孝公大喜。和他一道谈论治国大计。
十年。卫鞅欲变法。秦国人不喜欢改变。卫鞅对秦孝公说:“老百姓不可与谋始,但可以与乐成。谈论至德的人,往往不合于民俗。希望能成大功的人,不需要向众人求谋。所以圣人讲究的是只要可以强国,不必只以现成的法度为准,应该有所改变。”
甘龙说:“不然。按照前人的陈法治国,官吏熟悉而民众才得安宁。”
卫鞅说:“平常人安于旧俗,治学者又囿已知的知识而不求改变,这样的人,让他居官守法是可以的。但不可以于他议论法理之外的东西。有智慧的人作法,愚钝的人就会受制于此。贤能的人更改礼制,不屑的人就会为礼法所拘束。”
孝公说:“说得好。”于是就用卫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于是就定变法之令。令民众五人为伍,十人为什。定连坐之法。告奸者与斩获敌首的人同受上赏。不告奸者与降敌者同受罚。有军功者,根据军功大小受赏。无辜私斗的,根据轻重接受刑罚。举国上下,不分老幼,都要忠于本业,因耕织多得收入的一体受赏。追逐小本末利以及受穷的,都要受罚。宗室之中非有军功论赏,不得入为公籍。申明尊卑爵秩等级,设定服饰服色,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贵也不能穿华丽的衣服。
法令制定了,还没有公布。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南门,立一根三丈之木,发布榜文说,只要有人能将此木移到北门,就可以得到十两黄金。老百姓都忧忧疑疑,没人肯动。于是又改口说:“如果谁肯把此木移到北门,赏五十金。”有一个人心动了,就试着将木头移到北门,结果马上赏给他五十金。
于是下令。新法施行数年,有数千人来到国都,诉说新法的不便。于是太子犯法,卫鞅说:“新法之所以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面的人就故意违反。太子是君嗣,不可施刑,可给他的师傅公子虔,公孙贾加刑。”从此后秦人都争相遵守法令。新法施行十余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老百姓勇于公战而耻于私斗,乡邑大治。
当初来京师说法令不便的人,这时又跑来京师宣扬法令的便益。卫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之人。”将他们都迁到遥远的边关去了。从此老百姓再没有敢私自议论新法的了。
司马光说:信誉,是为人君的大宝。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不能使民,非民不能守国。因为这个缘故,古代的帝王都能做到不欺四海,称霸的人也知道不欺四邻。善于治国的人不欺民众,善于治家的人不欺其亲。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正好相反,他们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至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亡。昔日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这几个人并不是完人,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在战攻之世,天下都崇尚以诈处世的时候,犹且不忘以诚信获得民心,何况为四海承平的君主呢。
韩懿侯薨。子昭侯立。
十一年。秦国在西山击败韩师。
十二年。魏韩在鄗地会盟。
十三年。赵燕在阿地会盟。赵齐宋在平陆会盟.
十四年。齐威王与魏惠王在郊野相会田猎。魏惠王说:”齐国可有宝物吗?“
齐威王说:”没有。“
魏惠王说:”寡人的国家虽小,尚有几颗径寸大的珠子,能在夜间照亮十二乘车乘的距离。岂能以这么大的齐国,竟没有什么宝物呢?“
威王说:”寡人以为宝的东西与你不同。我有叫檀子的大臣,我使他守南城。则楚国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都来朝拜。我有叫盼子的大臣,我使他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向黄河。我有叫种首的大臣,,我使他备盗贼,则治理的国家道不拾遗。这几位大臣,其光照数千里,岂是区区十二乘可比?“
魏惠王有愧色。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会盟。
鲁共公薨。子康公立。
十五年秦国在元里击败魏军。斩首七千级。攻取少梁。魏惠王伐赵,围邯郸。楚王使景舍救赵。
十六年。齐威王使田忌救赵。。起初庞涓与孙膑一起学兵法,庞涓入魏当了将军,自己知道才能不及孙膑,就把孙膑召来,找借口以法断其两足,想要使他终身废弃。齐国使者至魏,孙膑以囚徒的身份私见齐使,齐使者私自把他带到齐国。田忌待为上客,并将他推荐给齐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他为师。于是谋救赵。欲以孙膑为将,孙膑自以刑余之人,不肯答应。于是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使他坐在辎车中,出谋划策。田忌欲引兵奔赵,孙膑说:“为别人解决纷争的人不动用拳头,只需虚张声势,左博右击,使其自解就可以了。如今梁赵相攻,精兵锐卒一定都在外面,国内只剩下老弱病残,先生不如引兵直走魏都,占据其道路要冲。如此一来他们一定会放过赵国回身自救。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举解赵国之围,而使魏国疲敝了。”
田忌听从了他的意见。
十月,邯郸降魏。魏军还师,与齐军大战于桂陵,魏军大败。
韩国伐东周。取其陵观。癝丘二地。
楚国的昭奚恤为相。江乙对楚王说:“有一个爱狗的人。有一次这狗掉到井里去了,邻居见了将要去告诉主人,但这狗却当门而吠。如今昭奚恤常常说我的坏话,就如同这狗一样。有好宣扬别人的好处的人,大王会说,这人是君子,可以多接近他。又有喜欢揭人之短的人,大王就会说,这是小人,应该远离他,但是,世上有子弑其父,臣弑其主的人,大王终是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大王只喜欢听到赞美之词,而不喜欢听逆耳之言的缘故。”
楚王说:“你说的有道理。寡人愿意两听之。”
十七年。秦国的大良造伐魏。诸侯包围魏国的襄陵。
十八年。秦国的卫鞅围魏国的固阳,城降。
魏人归还赵国的邯郸,并与赵国在漳水上会盟。
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申不害,曾是郑国的贱臣,学黄老刑名之学,以此事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国政,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申子曾经请求昭侯起用他的远门兄弟,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说:”我之所以向先生学习,是为了治国。我难道应该听先生之请而背弃你所传授的治国方略吗?先生曾经叫寡人修功劳视次第。如今你有所私求,我该答应吗?“
申子感悟,辟舍请罪说:”君侯真是无私的高人,我知错了。“
韩昭侯曾有一件旧衣服,命人好好珍藏。侍者说:”君侯也太不仁义了。不把它赐给左右而叫人藏起来。“
昭侯说古代的明主都爱护国中的一草一木,这件旧袄也是,我得等到有功的人,才可以把它赏赐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