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一日,大军从京师出发。四月二十一日抵达宣府镇西。
在保国公朱晖率军先行之后,张昭派信使和后军的都指挥刘宁、御史王用联系上。在宣府西面的怀安卫停留五日,再于六日后抵达四百里外的大同镇。
大同镇是九边重镇,人口众多,经济繁华。有一件事大约可以说明大同镇的繁华:大同的名妓在北地很有名气,可与扬州瘦马相当。
城中有藩王代王,亦有大同巡抚治理地方。
张昭行军至此,朝廷早就行文至大同。张昭只需要和大同总兵府交接文书即可。
额外说一句,明朝的边镇军事体系和京营、卫所都不相同。军官的称号各不相同。譬如大同,设总兵官一人,驻大同镇城。左副总兵一人,分守参将九人,游击将军二人,守备三十九人。
这套体系的是由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等职务构成。然而,各职务却没有品级,不固定人数。完全依赖于军镇下辖的城池的数量、大小。
和大同总兵府文书交接后,又给巡抚衙门送去文书,请求在大同镇购买米面、盐等军需。随后,新军卫八百余人的主力驻扎在桑干河岸。后军的辎重队伍陆续前来。
河边连片的军营中,夏日的暮色徐徐降临。张昭打量着训练回营的士卒们。
新军卫的士卒体能超过团营一大截。张昭是掐着时间,落后保国公朱晖所率的大军一天的行程抵达大同镇。新军卫在这里将会有四天的时间休整,并训练。
接下来是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赶到约两百多里的太原镇。
太原镇并非是太原城,而是指的偏头关。从大同府沿着桑干河,走应州、朔州、宁武、偏头。
新军卫并不需要前出偏头关,到太原镇的治所地。而是直接在宁武关交令。然后,可以经由神木到榆林镇,行程约500里。到了榆林镇,基本就是算进入西北的战场。
张昭缓缓的沿着河踱步,军营中飘荡着饭菜的香气。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衫,苍茫的暮色笼罩着山峦。
“平安,有征兵的小队回来吗?”
张泰平这几天累的嗷嗷叫,他自带了一匹蒙古矮马,否则还要更惨。十一岁的年纪在军中确实苦啊。驻营后,他拨了一个新兵来当勤务兵。可算是松口气。
“少爷,哪有那么快?咱们都是急行军。一天有70里路。他们那些新招募来的菜鸟怎么可能有这样的速度?”
张昭失笑的点点头。他有点急了。
这里面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保国公朱晖必定会在抵达榆林镇之后,将担任前锋的奋武营换下来,改派新军卫担任前锋。
所以,他必须要在担任全军的先锋时,招募到足够的兵源。增加新军卫的战力。以确保在困境中有足够的自保能力。
这并非是说招募来的新兵在两三个月内的行程中就可以训练成新军卫会操时那样的精锐,这不现实。但让他们担任辅兵,或者作为预备兵源进行补充,这是可以的。
…
…
夜幕中,张昭沿河转了转,回营帐中去吃晚饭。他不知道的是,各个征兵小队正在不断的向大同镇汇聚。
如果能在地图上标注,就会看到一个个的小红点,正如同百川归海般的顺着乡、县中的道路、官道,往大同镇聚拢而来。
十二天的时间过去,新军卫的征兵小队们即将“满载而归”。
当日,征兵的办法是由陈康和许澴伟两人提出来。所以,两人各自带着数十个以班为单位的征兵小队在大同府的各县、乡中征兵。许澴伟则是负责招募卫所兵。
当新军卫的主力停留在原地五日时,他们已经在大同盆地中深入乡县中。
陈康并没有将手下的征兵小队都带在身边,而是发散开。他带着两个班,共计24人,从蔚州向西,抵达灵丘县。此时,他麾下已经招募到200人。
清晨时分,灵丘县外的一处山坡上,陈康拿出地图,看着四周的山峦,顺口问道:“还有谁没回信?咱们今日就要返回大同府。”
“去下面乡里的方贯还没给信。”
陈康道:“我们不能再等他了。让他自行往下一个汇聚点宁武关而去。我们折返去大同。去叫弟兄们起来,开始赶路。”
“好。”
在陈康深入县乡招募士卒时,往北走的许澴伟去各卫所中招募的工作也进行的很顺利。
五月初五,已经抵达大同左卫的许澴伟并不打算返回大同镇。这是走冤枉路。而是带着李逍遥和新招募的50人,前往平虎卫招募一波,再往新军卫的必经之地朔州和主力汇合。
许澴伟骑在马上,背着燧发枪,一轮红日正在徐徐的坠下。
李逍遥打马追随在他身边,嘴里叼着一个草根,道:“许哥,你说咱们这次是不是能胜过陈伯宁一头?”
少年人,总有争强好胜的心。
张昭麾下的心腹,正要细论起来就是两个派系。一派就是王武他们这些在京城中从卫所里招募来的兵。一派就是庞大郎一手调理从南口村带来的家丁。
陈康作为张昭的长随,虽然是负责军法、后勤,和林文宁混在一起,但自然的会被划为和庞大郎一系。
正所谓: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许澴伟笑着将马背上的酒袋丢给李逍遥,“你小子别整天想这些没用的,听底下那些老兵扯淡。扎扎实实的学本事。咱们新军卫内竞争是要的。但是要良性竞争。相公的脾气,你不是不知道。”
“早就听说大同是天下雄城,城内繁华无比。可惜咱们没有机会去见一见啊。逍遥,等咱们从西北回来,我带你去大同城里开开荤。指不定靠着赏赐,还能娶个漂亮的小娘子回去。”
李逍遥吐掉草根,喝着“二锅头”,那熟悉的、火辣辣的味道充斥在胸口,令他豪气上涌,“哈哈。许哥,咱们说好的。”说着,夹着马腹往前冲去。
有一种叫做建功立业的情怀在激荡着!
…
…
大同城外,驻营的第四日上午。
张昭看着河边由王武、庞大郎训练的士卒们。背着手,思索着新军卫骑兵连的建设。
如果他充当全军的前锋,斥候必不可少。否则,就算有燧发枪的战术,来不及排成阵列,那也是白搭。
这时,张泰平急匆匆的跑过来,喜滋滋的道:“少爷,征兵的小队回来了。许百户那边的一个小队,招募到30人。现在刚进军营。怎么安排?”
“就回了一支吗?”张昭往大营门口走去。他派出了40个征兵小队。这样算下,只能招募到一千新兵,这还远远不够。
营地门口,招募新兵的小旗过来见礼。张昭夸了他几句,打量着新兵们。服装、行囊很杂乱,但看着精气神还行。毕竟都是年轻的小伙子。
这时,营地门口又回来一支征兵小队,招募新兵40余人,带来的消息是:“张大人,许百户说在朔州等咱们主力队伍。他招募到五十名骑兵。”
张昭心中一喜,就这50名骑兵打底,他的侦查骑兵到是可以组建起来。
好像是约好了一样,张昭营门口接着回营的征兵小队,往往是一支队伍刚了解完征兵的情况,就有另外一支征兵小队回来,带回来的新兵都是三五十人不等。
在到下午三点左右时,统计招募到800余人。这个人数偏低。看来出宁武关之后,还要再派出征兵小队。这数量还远远不够的。他卫里的名额还有4600人。这才只招募不到五分之一。
就在这时,营门前的道路尽头忽而走来一群士卒。等到营前,就见晒黑的陈康欣喜的上前来汇报,“少爷,我幸不辱命,招募到381名新兵。现带回营中。”
“好。”
一个千户的新兵有了!
陈康笑起来,安排着新兵入营,道:“少爷,我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a href="<a href="http://com"" target="_blank">http://com"</a> target="_blank"><a href="http://com</a>" target="_blank">http://com</a></a>
在保国公朱晖率军先行之后,张昭派信使和后军的都指挥刘宁、御史王用联系上。在宣府西面的怀安卫停留五日,再于六日后抵达四百里外的大同镇。
大同镇是九边重镇,人口众多,经济繁华。有一件事大约可以说明大同镇的繁华:大同的名妓在北地很有名气,可与扬州瘦马相当。
城中有藩王代王,亦有大同巡抚治理地方。
张昭行军至此,朝廷早就行文至大同。张昭只需要和大同总兵府交接文书即可。
额外说一句,明朝的边镇军事体系和京营、卫所都不相同。军官的称号各不相同。譬如大同,设总兵官一人,驻大同镇城。左副总兵一人,分守参将九人,游击将军二人,守备三十九人。
这套体系的是由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等职务构成。然而,各职务却没有品级,不固定人数。完全依赖于军镇下辖的城池的数量、大小。
和大同总兵府文书交接后,又给巡抚衙门送去文书,请求在大同镇购买米面、盐等军需。随后,新军卫八百余人的主力驻扎在桑干河岸。后军的辎重队伍陆续前来。
河边连片的军营中,夏日的暮色徐徐降临。张昭打量着训练回营的士卒们。
新军卫的士卒体能超过团营一大截。张昭是掐着时间,落后保国公朱晖所率的大军一天的行程抵达大同镇。新军卫在这里将会有四天的时间休整,并训练。
接下来是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赶到约两百多里的太原镇。
太原镇并非是太原城,而是指的偏头关。从大同府沿着桑干河,走应州、朔州、宁武、偏头。
新军卫并不需要前出偏头关,到太原镇的治所地。而是直接在宁武关交令。然后,可以经由神木到榆林镇,行程约500里。到了榆林镇,基本就是算进入西北的战场。
张昭缓缓的沿着河踱步,军营中飘荡着饭菜的香气。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衫,苍茫的暮色笼罩着山峦。
“平安,有征兵的小队回来吗?”
张泰平这几天累的嗷嗷叫,他自带了一匹蒙古矮马,否则还要更惨。十一岁的年纪在军中确实苦啊。驻营后,他拨了一个新兵来当勤务兵。可算是松口气。
“少爷,哪有那么快?咱们都是急行军。一天有70里路。他们那些新招募来的菜鸟怎么可能有这样的速度?”
张昭失笑的点点头。他有点急了。
这里面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保国公朱晖必定会在抵达榆林镇之后,将担任前锋的奋武营换下来,改派新军卫担任前锋。
所以,他必须要在担任全军的先锋时,招募到足够的兵源。增加新军卫的战力。以确保在困境中有足够的自保能力。
这并非是说招募来的新兵在两三个月内的行程中就可以训练成新军卫会操时那样的精锐,这不现实。但让他们担任辅兵,或者作为预备兵源进行补充,这是可以的。
…
…
夜幕中,张昭沿河转了转,回营帐中去吃晚饭。他不知道的是,各个征兵小队正在不断的向大同镇汇聚。
如果能在地图上标注,就会看到一个个的小红点,正如同百川归海般的顺着乡、县中的道路、官道,往大同镇聚拢而来。
十二天的时间过去,新军卫的征兵小队们即将“满载而归”。
当日,征兵的办法是由陈康和许澴伟两人提出来。所以,两人各自带着数十个以班为单位的征兵小队在大同府的各县、乡中征兵。许澴伟则是负责招募卫所兵。
当新军卫的主力停留在原地五日时,他们已经在大同盆地中深入乡县中。
陈康并没有将手下的征兵小队都带在身边,而是发散开。他带着两个班,共计24人,从蔚州向西,抵达灵丘县。此时,他麾下已经招募到200人。
清晨时分,灵丘县外的一处山坡上,陈康拿出地图,看着四周的山峦,顺口问道:“还有谁没回信?咱们今日就要返回大同府。”
“去下面乡里的方贯还没给信。”
陈康道:“我们不能再等他了。让他自行往下一个汇聚点宁武关而去。我们折返去大同。去叫弟兄们起来,开始赶路。”
“好。”
在陈康深入县乡招募士卒时,往北走的许澴伟去各卫所中招募的工作也进行的很顺利。
五月初五,已经抵达大同左卫的许澴伟并不打算返回大同镇。这是走冤枉路。而是带着李逍遥和新招募的50人,前往平虎卫招募一波,再往新军卫的必经之地朔州和主力汇合。
许澴伟骑在马上,背着燧发枪,一轮红日正在徐徐的坠下。
李逍遥打马追随在他身边,嘴里叼着一个草根,道:“许哥,你说咱们这次是不是能胜过陈伯宁一头?”
少年人,总有争强好胜的心。
张昭麾下的心腹,正要细论起来就是两个派系。一派就是王武他们这些在京城中从卫所里招募来的兵。一派就是庞大郎一手调理从南口村带来的家丁。
陈康作为张昭的长随,虽然是负责军法、后勤,和林文宁混在一起,但自然的会被划为和庞大郎一系。
正所谓: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许澴伟笑着将马背上的酒袋丢给李逍遥,“你小子别整天想这些没用的,听底下那些老兵扯淡。扎扎实实的学本事。咱们新军卫内竞争是要的。但是要良性竞争。相公的脾气,你不是不知道。”
“早就听说大同是天下雄城,城内繁华无比。可惜咱们没有机会去见一见啊。逍遥,等咱们从西北回来,我带你去大同城里开开荤。指不定靠着赏赐,还能娶个漂亮的小娘子回去。”
李逍遥吐掉草根,喝着“二锅头”,那熟悉的、火辣辣的味道充斥在胸口,令他豪气上涌,“哈哈。许哥,咱们说好的。”说着,夹着马腹往前冲去。
有一种叫做建功立业的情怀在激荡着!
…
…
大同城外,驻营的第四日上午。
张昭看着河边由王武、庞大郎训练的士卒们。背着手,思索着新军卫骑兵连的建设。
如果他充当全军的前锋,斥候必不可少。否则,就算有燧发枪的战术,来不及排成阵列,那也是白搭。
这时,张泰平急匆匆的跑过来,喜滋滋的道:“少爷,征兵的小队回来了。许百户那边的一个小队,招募到30人。现在刚进军营。怎么安排?”
“就回了一支吗?”张昭往大营门口走去。他派出了40个征兵小队。这样算下,只能招募到一千新兵,这还远远不够。
营地门口,招募新兵的小旗过来见礼。张昭夸了他几句,打量着新兵们。服装、行囊很杂乱,但看着精气神还行。毕竟都是年轻的小伙子。
这时,营地门口又回来一支征兵小队,招募新兵40余人,带来的消息是:“张大人,许百户说在朔州等咱们主力队伍。他招募到五十名骑兵。”
张昭心中一喜,就这50名骑兵打底,他的侦查骑兵到是可以组建起来。
好像是约好了一样,张昭营门口接着回营的征兵小队,往往是一支队伍刚了解完征兵的情况,就有另外一支征兵小队回来,带回来的新兵都是三五十人不等。
在到下午三点左右时,统计招募到800余人。这个人数偏低。看来出宁武关之后,还要再派出征兵小队。这数量还远远不够的。他卫里的名额还有4600人。这才只招募不到五分之一。
就在这时,营门前的道路尽头忽而走来一群士卒。等到营前,就见晒黑的陈康欣喜的上前来汇报,“少爷,我幸不辱命,招募到381名新兵。现带回营中。”
“好。”
一个千户的新兵有了!
陈康笑起来,安排着新兵入营,道:“少爷,我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a href="<a href="http://com"" target="_blank">http://com"</a> target="_blank"><a href="http://com</a>" target="_blank">http://com</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