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大家!考功员外郎张昌龄在殿外求见!”正当大家谈的正欢的时候,一名宦官来报。
“哦!速传他进来觐见!”李二大喜道。
“诺!”宦官领命退下,将张昌龄传唤进来。
“臣张昌龄拜见陛下!见过太子殿下!”张昌龄入内行礼道。
“张卿免礼!赐座!”李二说道。
“谢陛下!”张昌龄谢恩起身,走到一旁坐下。
李承乾这个时候才有功夫仔细打量张昌龄,其是个文质彬彬的青年男子。
张昌龄冀州人氏,贞观二十年进士,其文采出众,词藻华丽,文风却极其浮夸。
李二却十分的欣赏张昌龄的文藻。
起初,张昌龄和一个叫王公治的人都擅长做文章,名振京师,在一次科举考试的时候,主考官考功员外郎王师旦没有录取他们。
举朝上下没有人知道这到底是因为什么,上奏及第,李二见名单上没有这两人的名字,便召王师旦来问到底怎么回事。
王师旦说:“二人虽有辞华,然其体轻薄,终难成大气,要是让他们高中,恐后来的人效仿,伤了陛下的雅道。”
李二听后这才作罢,只是李二实在是太过喜欢张昌龄的文藻,最后还是破格让他们成了进士。
简单来说,张昌龄就是属于文采出众,文辞极其浮夸,却没有多大本事。
也就张昌龄遇上好时候,现在社会安定,人民生活乐足,又遇见李二这个爱好文学的皇帝,他才有发展的机会。
正所谓温饱思,吃饱喝足之后,自然要搞搞文学什么的。
“陛下!臣特意写了首《翠微宫颂》,恭贺陛下翠微宫修缮完毕!”张昌龄落座,便急忙说道。
他知道自己除了会写文章外,其他能力平平,想要有所晋升就只能在文学上做文章,下足功夫。
以此来投其所好,只要讨的李二陛下欢心,他还怕没有晋升的机会。
因此,张昌龄努力的捉住任何能够拍李二马屁的机会。
李二闻言,顿时双眼冒光,急忙说道:“爱卿快快献来!”
“诺!”张昌龄道,起身将早已经准备好的诗句献给李二,王元上前接过转身回到李二身边,将张昌龄所献诗句交给李二。
李二看过之后,哈哈大笑道:“妙!实在是妙呀!众位爱卿看看!”
李二很乐意跟大家分享好的诗词。
王元从李二手中接过,先是交给太子爷翻看。闪舞
李承乾看过之后,也是赞不绝口,不得不说这张昌龄的文藻真的十分华丽却相当的浮夸。
李承乾看过之后,传了下去,传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李二的手里,对于张昌龄的文章,不仅李二十分欣赏,李治也是很是欣赏。
相比于李二和李治父子,李承乾对于这样浮夸而华丽的文藻,就有些兴致缺缺。
“爱卿此番前来献诗,真是有心,朕很是高兴,爱卿便留在翠微宫内,陪伴朕的左右,朕还要与你探讨文学。”李二笑道。
“陛下有命!臣自当遵从,谢陛下给予臣陪王伴驾的机会。”张昌龄急忙拜谢!
“朕如今身体抱恙,文武百官凡是上奏疏依旧启事太子!由太子待朕处理。”李二说道。
“诺!”文武官员起身行礼道。
“儿臣奉诏!”李承乾起身行礼道。
安排好这些后,李二挥手让大家退下,刚刚的兴奋劲一过,便感觉到了一丝疲惫。
“张考功员外郎还请留步。”众人退出大殿,李治便派身边的人来请张昌龄过去。
“不知内官拦住在下,有何吩咐?”张昌龄拱手问道,他不知道这个宦官是谁身边的。
是皇帝派来的,还是太子,或者晋王的人。
不管是谁,张昌龄都不敢轻视,都必须陪着心,他谁也得罪不起。
“晋王让我来请张考功员外郎前去一叙,请吧!晋王殿下还等着呢!”宦官说道。
“有劳内官前面带路!”张昌龄道。
宦官引着张昌龄去了李治那里,跟李治探讨文学,这些李承乾一点也不关心。
现在我们的太子爷可有的忙了!要代李二批阅奏折。
而李二则和张昌龄、李治每日研究文学,活的实在是悠闲。
“郎君!这是从辽东传回来的军报!”王泉将一份刚刚呈上来的军报放在李承乾面前。
李承乾并没有将其打开,虽然李二允许他先看,但他依旧将军报之类加密的文件,闻风不动的转交给李二。
这次自然也不例外,李承乾道:“将此军报立刻送到陛下手中,中途不得有丝毫拆动,若有闪失,寡人定不会轻饶,快去!”
说罢,便将军报交给王泉。
“诺!”王泉双手接过军报,立刻退了下去,带上几名侍卫,亲自将军报送到李二的手里。
太子爷交代的事情,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王泉去而复返,对李承乾道:“郎君!刚刚陛下下了两道诏令!”
“哦!可是跟辽东战事有关?你可知军报上都说了些什么?”李承乾问道。
一般李二看过之后都会让王泉将上面的内容传回给李承乾。
“郎君!太子詹事李绩的兵马渡过辽水,途经南苏等几座城池,高句丽人多背靠城池拒战,李绩将他们击败,并烧毁了他们的外城而还。”王泉道。
“还有呢?父皇下了什么诏令?”李承乾听完后问道。
“陛下下诏让司徒长孙无忌遥领扬州都督。”王泉道。
所谓遥领扬州都督,实则不过是给虚职,并不到扬州去上任,长孙无忌是扬州名义上的都督,实际权利却掌控在扬州都督府长史等人手里。
“还有呢?”李承乾示意王泉继续说。
王泉道:“陛下还下诏,自隋末丧乱,边民多为戎、狄所掠,今铁勒归附,宜遣使诣燕然等州,与都督相知,访求没落之人,赎以货财,给粮递还本贯;其室韦、乌罗护、三部人为薛延陀所掠者,亦令赎还。”
李承乾没有理会李二的诏令,这些跟他没有关系,反正又不用通过他的手下诏。
别看他现在是代理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其实还有很多事情并不由他做主。
大事由李二决断,鸡皮蒜毛的事才轮到他这个太子说的算。
“哦!速传他进来觐见!”李二大喜道。
“诺!”宦官领命退下,将张昌龄传唤进来。
“臣张昌龄拜见陛下!见过太子殿下!”张昌龄入内行礼道。
“张卿免礼!赐座!”李二说道。
“谢陛下!”张昌龄谢恩起身,走到一旁坐下。
李承乾这个时候才有功夫仔细打量张昌龄,其是个文质彬彬的青年男子。
张昌龄冀州人氏,贞观二十年进士,其文采出众,词藻华丽,文风却极其浮夸。
李二却十分的欣赏张昌龄的文藻。
起初,张昌龄和一个叫王公治的人都擅长做文章,名振京师,在一次科举考试的时候,主考官考功员外郎王师旦没有录取他们。
举朝上下没有人知道这到底是因为什么,上奏及第,李二见名单上没有这两人的名字,便召王师旦来问到底怎么回事。
王师旦说:“二人虽有辞华,然其体轻薄,终难成大气,要是让他们高中,恐后来的人效仿,伤了陛下的雅道。”
李二听后这才作罢,只是李二实在是太过喜欢张昌龄的文藻,最后还是破格让他们成了进士。
简单来说,张昌龄就是属于文采出众,文辞极其浮夸,却没有多大本事。
也就张昌龄遇上好时候,现在社会安定,人民生活乐足,又遇见李二这个爱好文学的皇帝,他才有发展的机会。
正所谓温饱思,吃饱喝足之后,自然要搞搞文学什么的。
“陛下!臣特意写了首《翠微宫颂》,恭贺陛下翠微宫修缮完毕!”张昌龄落座,便急忙说道。
他知道自己除了会写文章外,其他能力平平,想要有所晋升就只能在文学上做文章,下足功夫。
以此来投其所好,只要讨的李二陛下欢心,他还怕没有晋升的机会。
因此,张昌龄努力的捉住任何能够拍李二马屁的机会。
李二闻言,顿时双眼冒光,急忙说道:“爱卿快快献来!”
“诺!”张昌龄道,起身将早已经准备好的诗句献给李二,王元上前接过转身回到李二身边,将张昌龄所献诗句交给李二。
李二看过之后,哈哈大笑道:“妙!实在是妙呀!众位爱卿看看!”
李二很乐意跟大家分享好的诗词。
王元从李二手中接过,先是交给太子爷翻看。闪舞
李承乾看过之后,也是赞不绝口,不得不说这张昌龄的文藻真的十分华丽却相当的浮夸。
李承乾看过之后,传了下去,传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李二的手里,对于张昌龄的文章,不仅李二十分欣赏,李治也是很是欣赏。
相比于李二和李治父子,李承乾对于这样浮夸而华丽的文藻,就有些兴致缺缺。
“爱卿此番前来献诗,真是有心,朕很是高兴,爱卿便留在翠微宫内,陪伴朕的左右,朕还要与你探讨文学。”李二笑道。
“陛下有命!臣自当遵从,谢陛下给予臣陪王伴驾的机会。”张昌龄急忙拜谢!
“朕如今身体抱恙,文武百官凡是上奏疏依旧启事太子!由太子待朕处理。”李二说道。
“诺!”文武官员起身行礼道。
“儿臣奉诏!”李承乾起身行礼道。
安排好这些后,李二挥手让大家退下,刚刚的兴奋劲一过,便感觉到了一丝疲惫。
“张考功员外郎还请留步。”众人退出大殿,李治便派身边的人来请张昌龄过去。
“不知内官拦住在下,有何吩咐?”张昌龄拱手问道,他不知道这个宦官是谁身边的。
是皇帝派来的,还是太子,或者晋王的人。
不管是谁,张昌龄都不敢轻视,都必须陪着心,他谁也得罪不起。
“晋王让我来请张考功员外郎前去一叙,请吧!晋王殿下还等着呢!”宦官说道。
“有劳内官前面带路!”张昌龄道。
宦官引着张昌龄去了李治那里,跟李治探讨文学,这些李承乾一点也不关心。
现在我们的太子爷可有的忙了!要代李二批阅奏折。
而李二则和张昌龄、李治每日研究文学,活的实在是悠闲。
“郎君!这是从辽东传回来的军报!”王泉将一份刚刚呈上来的军报放在李承乾面前。
李承乾并没有将其打开,虽然李二允许他先看,但他依旧将军报之类加密的文件,闻风不动的转交给李二。
这次自然也不例外,李承乾道:“将此军报立刻送到陛下手中,中途不得有丝毫拆动,若有闪失,寡人定不会轻饶,快去!”
说罢,便将军报交给王泉。
“诺!”王泉双手接过军报,立刻退了下去,带上几名侍卫,亲自将军报送到李二的手里。
太子爷交代的事情,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王泉去而复返,对李承乾道:“郎君!刚刚陛下下了两道诏令!”
“哦!可是跟辽东战事有关?你可知军报上都说了些什么?”李承乾问道。
一般李二看过之后都会让王泉将上面的内容传回给李承乾。
“郎君!太子詹事李绩的兵马渡过辽水,途经南苏等几座城池,高句丽人多背靠城池拒战,李绩将他们击败,并烧毁了他们的外城而还。”王泉道。
“还有呢?父皇下了什么诏令?”李承乾听完后问道。
“陛下下诏让司徒长孙无忌遥领扬州都督。”王泉道。
所谓遥领扬州都督,实则不过是给虚职,并不到扬州去上任,长孙无忌是扬州名义上的都督,实际权利却掌控在扬州都督府长史等人手里。
“还有呢?”李承乾示意王泉继续说。
王泉道:“陛下还下诏,自隋末丧乱,边民多为戎、狄所掠,今铁勒归附,宜遣使诣燕然等州,与都督相知,访求没落之人,赎以货财,给粮递还本贯;其室韦、乌罗护、三部人为薛延陀所掠者,亦令赎还。”
李承乾没有理会李二的诏令,这些跟他没有关系,反正又不用通过他的手下诏。
别看他现在是代理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其实还有很多事情并不由他做主。
大事由李二决断,鸡皮蒜毛的事才轮到他这个太子说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