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江湖格外热闹,前有百里青青剑挑凤鸣城剑术大家玉神北拔得头魁,后有风铃山迟重锋以双十年龄继任迟家之主后来居上,更有北方世家子司徒白云得刀宗大师萧笙乱收徒。
风铃山顶冲天而起一股如鼎般粗大水柱,无疑是今年最让人津津乐道之事,无人不以为奇,迟家更是以琉璃河尽头捕获的龙驹广散名敕,文武并至,赚尽江湖噱头。
以武入江湖,以文入庙堂的迟家,江湖庙堂交相辉映,近来声名鹊起,所在的风铃一山更是被道佛两家不断拔高。
风铃山一峰三十里,如捣地之锥,世代为迟家所据,如同迟家的如日中天一样,山上绿竹快漫到山脚的琉璃河了。
上山的文人骚客对着万杆修竹的风骨,写不出流传千古的诗赋来就算了,以景悟道的武夫也没能在竹林里悟出如何高明的招式来,就更让人难以置信,那时风铃山只作一景,还没那么多人一直心向往之。直到一百多年前来了个不懂平仄的小道士,随风歌了句道诗“风赴千山山山翠,铃音万竹竹竹声。”才造就了风铃山上翠竹挂铃的盛况,历来文章不知繁几,却是此句最为人所共知。
迟家盘据几百年的风铃山,先且不说山上如何,只说山下,凿琉璃河以为大湖,建立了巨大的水上之城,即可见迟家家蕴。更将山上之水从五里之外用巨大木桥接引而来,做成高约五十丈的大瀑,就是说所耗之银钱如山,粮米如海也不为过。小镇亭台楼榭应有尽有,青楼画舫写尽风流。湖边垂柳更是不知几千几万,今年芽色早已变青,微风下的风铃镇如同青衣仙子,遗世而独立。
转眼到了七月二十,应名敕之邀,嘈杂声打破了风铃镇的静谧。镇内早已人满为患,垮槛破壁的肮脏小客栈价格也是一涨再涨,今天就已经涨到了十两银子,这可是闲时极尽素雅客栈的价格啊!
镇外高坐马上的宋客师不披甲不执锐,头发随意紧束于头顶,若非后面跟着百个甲兵和两位气机绵长的武夫,任谁也只把他当做一般的膏粱子弟而看。宋客师右手持马鞭指着诧异道:“这景我平山郡没有!”
右边靠后一个二十来岁的配剑书生在马上抱拳回道:“世子殿下,不是我夸口,只弘桑一郡也仅此一处,不过此时虽好,却比不得八月烟雾笼罩之时,小镇如同温泉里沐浴处子!”
宋客师说道:“确实是好,与我平山郡不同,这景太柔了,我不喜欢。”
那人微笑道:“世子真是一语中的,才说是温柔富贵乡呢!”
宋客师不经意地冷笑道:“本世子的温柔富贵乡在双峰之间,可风铃山是有一峰还是两峰啊?”
那人养气功夫极好,脸上不见任何怒色,拍马向前,只差一肘之距就与宋客师齐平,温语道:“殿下此语重了!”
宋客师不置可否。
……
……
几里之外,一个肮脏的游侠倒骑着枣红马悠悠地走在大道上,浑身邋遢不堪,麻色衣服被他穿成了黑亮色,偶尔抬头嘟嘴,如同一个黄眉怪物。身体酸臭之味在马骚/味中也算是独树一帜,酒气倒是若有若无。
嘴里唱着调调道:“唯愿将军…高头大马长枪…配宝甲……”声音断断续续,接不上气儿来,可能唱得也久了,有些沙哑,谈不上好听,惹来旁人一阵厌恶,看着瘦马很是同情。
大沁朝内素以纨绔跋扈著称的世子殿下自然也到了风铃山下,也不管大道上的行人是江湖游侠还是簪缨子弟,铁轮马车以三马并驾齐驱,风驰而过,司徒青云才不在乎什么僭越不僭越的。车内软榻层层叠叠,奇香馥郁,歪坐的司徒青云却是没精打采地随车摇晃着。
忽地前方马头一撞,将左侧一个邋遢游侠从瘦马上刮了下来,在众人的惊呼中游侠正要落地,眼看就要一命呜呼之时,只见汉子轻掐右手中指和拇指作弹指状,向着满是土灰的地上微微一弹,刹时几丈之内尘土飞扬。游侠借力之后越向马背,左手取下挂在马背右侧上先前还硌着马腿的长剑,又在马背上快速借力越向马车,车轴之上蜻蜓点水就上了车顶,身法不是寻常武夫。若是作道家打扮,这一手也算得上飘逸出尘了,只是如此邋遢,少得了多少喝彩之声?
游侠快速抽剑对着车顶一划后,重重地向下瘫倒之时,刚才赶车的车夫已如同雄鹰般越上了车顶,四散的气机霸气横生,车夫正想从车顶越进马车时,车内传出了一句怒吼道:“司徒白云,你是不是打算把我压死了好回去做我世子殿下的位置?”车顶马夫莞儿一笑,越下继续驾车。
作为司徒布景的儿子,司徒白云虽说是离家出走,曾经也算得上是万人瞩目,一晃十多年之后,早已没几个人记得他,直到刀宗大师萧笙乱收徒之后,这一名字才再次映入众人眼帘。
曾经的孩子变成了现在的汉子。
“这么多年怎么不回家?”司徒青云哽咽地问道。
司徒白云耸肩一笑,道:“这些年总是想在江湖上弄出点名堂,就一直没空回去了。”
“你就不能编个好点的理由?”司徒青云笑问道。
司徒白云深沉地说道:“其实就为了练成那无敌于世的刀,好告诉你每个境界到底是什么样,可又怕我成不了天下武夫仰望的存在,不敢有一丝懈怠。”
“青云,我曾听过一句书生之语,叫‘江湖本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你且评评理是不是这么个理。”司徒青云说道。
司徒白云想都不想就回道:“这只是一般的江湖武人的说法罢了,若要成为顶尖高手,何谈人情?武夫该是万事只凭一刀一剑,若平了则心境纯粹,若不能平则身死道消,无甚可惜,书生的浩然之气已然消失殆尽,若是以力证道的武夫也容得下世间的蝇营狗苟,那就该把所有武夫剁死。”
闲话叙旧之后,恢复懒洋洋的坐姿的司徒青云道:“你还是藏着点,保不定哪脑袋天就被罗网送到了白竹城了。”
“我这头颅啊,得用这么大的盒子。”说着司徒白云用双手比了比。接着有些低落地说道:“也不一定恶心得到司徒布景。”
风铃山上烟雨楼底,迟家家主迟重锋缓缓踏着石阶而上,身后跟着一队族中掌事之人。女子身材比寻常男子高了一肘左右,头梳凌虚高髻,身着红色长裳,黛眉纤细,双眼微眯,扩额收颌,两靥生辉。两耳如隋珠至宝镌金银,口鼻如玉玺之印陷朱砂,贵在两眼,不似凡间应有物,怕是方外也难寻。步摇之下长裙曳地,绣鞋之上环佩轻灵。芳华艳艳在前,其他装饰之物自不必说。作为家主,本就该是这身打扮。垂下如柳的两屡发丝儿被她咬在嘴里,性情上还有一丝玩心。
所有人直登楼顶,见到来人的迟重锋亦步亦趋,站定之后拱手弯腰道:“风铃山迟家家主迟重锋拜见罗网王先生。”
来人听到此语后将眼睛从水柱之顶收了回来,缓缓转身伸手于空中虚扶,迟重锋顺势起身。
只见来人古稀年龄,身材比寻常人都要矮两拳左右,作灰色长衫的老书生打扮,满脸沟壑却透着慈祥,头上一顶狗皮帽子,可以看出老人的身子骨有些怕冷。
老人以官腔道:“我倒是不喜热闹,这等盛会不看也罢,不过既然做了大当头这一职,也就不得不来了。”
迟重锋弯腰回道:“迟重锋代风铃山上下欢迎大当头的到来。”
接着老人继续道:“罗网不干涉江湖之事,但若有以武乱境之人敢作祟的话,保不定会折了风铃山的面子,老朽在此先向迟家主赔不是了。”说罢老人弓腰向迟重锋行礼,迟重锋也赶忙同礼奉还。
来人也不废话,事罢起身告辞离去,不肖迟重锋言语,掌事族人也就自个下楼去了。
上楼那一刻就以气机压住裙摆的迟重锋知道挑角上的那人也走了,索性任裙摆随风飘摇流出楼阁,山风呼呼吹着长曳,还听得到那万竹铃动。
大家族的少女,尤其是迟家这种文不管武不顾的,样貌个个长得标致,心里不谙世事,性格极其刁蛮,即便是知书识礼的,也习了那伤春悲秋之愁,算不得有什么奇女子。
迟重锋之所以扬名江湖,也不是说没那女儿之态,只不过多了些绝大多数女子没有的东西罢了。
“重锋”取自“重剑无锋”。若作男儿名讳,不足称奇,女儿却偏不取那秀艳名字的,风铃山也只此一人,自有些缘故细说。
只说迟重锋出生那年,风铃山来了个癞头和尚,不住山上,却是一天山上下山无数趟,癞头不着天,赤足不着地,有疯言为证道:“贫僧怕触了佛祖,也怕误杀了众生。”
直到婴儿呱呱坠地时,疯和尚给孩子取名为“重锋”。胡言道:“本是世间称雄人,颠倒做了女儿身。贫僧也不妄胡言,且说一谶应不应?”然后双足踩地悠然下山,歌道:“水不乱,山不乱,九郡四国淡看,运河红鲤翻。沁水浊,琉璃清,河岸出圣君,力挽狂澜。雁南飞,雁北飞,白骨之上死人堆。大争之时,风雨中,雾雨中,双峰对双峰,人间盛事。天下分,天下合,仁皇不好说,死在接雨坡。”那天歌咏响彻风铃山。
风铃镇的傍晚微风徐徐,山上万铃已听不见了,夕阳给杂乱拥挤的小镇上了蜜蜡,暗暗发黄,大道上快步赶来了一对主仆,一前一后,也看不清来人样貌,书生背着个搭了白布的书箱,头上一顶青色褶皱布帽,青灰色的衣衫下的身子有些瘦弱,小童身量不足,麻衣稍大。
书生也不等小童子,快步前行。看着自家公子走远之后,走累的小童干脆赌起气来,瘫坐在地不起来了,只顾着公子公子地喊着,草鞋搓地嗷嗷大哭。
书生只得跑了回去,将小书童拖了起来,拍拍盖子麻衣上的尘土。
看到自家公子回来接自己,小童破啼为笑,用袖子狠狠地擦了擦鼻涕眼泪。
背着书箱的书生牵着小童走近了小镇,小童好像在挣扎着想要挣脱公子的束缚,书生也只好站岸上踮起脚尖,给他摘了根长长的柳丝,拿着柳条的书童也不觉得累了,拖着柳条跑上了石桥。
许是有些怕生人,跑到小镇的书童踌躇不前,回望了公子一眼,又看生人一眼,手在不自觉地剥着柳条的青皮,此时书生左足才踏上石桥,也是草鞋。
俗语道莫说君行早,自有早行人。晚来之人有没有?有,天色麻沙之时,眼尖的人还看到黑衣入城。
纸醉金迷的前半夜过后,酒家饭馆都已打样了,留在青楼画舫的客人也已歇息。阵阵的马嘶之声过后,闹腾了一天的小镇也已累了,静谧祥和地熟睡着,晚风下风铃声点缀了黑暗中的小镇,有人倒是觉得有些闹腾,不过那些人啊,要么没钱,要么没醉,只是来凑热闹的。
风铃山上山的石阶两旁,悬挂着无数的灯笼引来蚊虫嗡嗡作响。黑衫之人拾阶而上,到了山顶之后,驻足仰望水柱,嘴角微弯。踩地借力上了水峰顶,一踏而起朝着烟雨楼而来,立在烟雨楼挑角之尖,拽下了迟重锋的一身赤练衣裳。
风声铃声中,百里青青叱道:“迟重锋,百里青青斗胆将此峰名为天一峰,满意否?”
迟家家主回道:“俗了点,凑合着吧。”
离了店的柳易得了一大包银子,转身找到杜鹤离,说道:“吃顿好的?”
杜鹤离带着解三秋来了,这一天,曾经的小土匪下山后,第一次醉倒不省人事。
风铃山顶冲天而起一股如鼎般粗大水柱,无疑是今年最让人津津乐道之事,无人不以为奇,迟家更是以琉璃河尽头捕获的龙驹广散名敕,文武并至,赚尽江湖噱头。
以武入江湖,以文入庙堂的迟家,江湖庙堂交相辉映,近来声名鹊起,所在的风铃一山更是被道佛两家不断拔高。
风铃山一峰三十里,如捣地之锥,世代为迟家所据,如同迟家的如日中天一样,山上绿竹快漫到山脚的琉璃河了。
上山的文人骚客对着万杆修竹的风骨,写不出流传千古的诗赋来就算了,以景悟道的武夫也没能在竹林里悟出如何高明的招式来,就更让人难以置信,那时风铃山只作一景,还没那么多人一直心向往之。直到一百多年前来了个不懂平仄的小道士,随风歌了句道诗“风赴千山山山翠,铃音万竹竹竹声。”才造就了风铃山上翠竹挂铃的盛况,历来文章不知繁几,却是此句最为人所共知。
迟家盘据几百年的风铃山,先且不说山上如何,只说山下,凿琉璃河以为大湖,建立了巨大的水上之城,即可见迟家家蕴。更将山上之水从五里之外用巨大木桥接引而来,做成高约五十丈的大瀑,就是说所耗之银钱如山,粮米如海也不为过。小镇亭台楼榭应有尽有,青楼画舫写尽风流。湖边垂柳更是不知几千几万,今年芽色早已变青,微风下的风铃镇如同青衣仙子,遗世而独立。
转眼到了七月二十,应名敕之邀,嘈杂声打破了风铃镇的静谧。镇内早已人满为患,垮槛破壁的肮脏小客栈价格也是一涨再涨,今天就已经涨到了十两银子,这可是闲时极尽素雅客栈的价格啊!
镇外高坐马上的宋客师不披甲不执锐,头发随意紧束于头顶,若非后面跟着百个甲兵和两位气机绵长的武夫,任谁也只把他当做一般的膏粱子弟而看。宋客师右手持马鞭指着诧异道:“这景我平山郡没有!”
右边靠后一个二十来岁的配剑书生在马上抱拳回道:“世子殿下,不是我夸口,只弘桑一郡也仅此一处,不过此时虽好,却比不得八月烟雾笼罩之时,小镇如同温泉里沐浴处子!”
宋客师说道:“确实是好,与我平山郡不同,这景太柔了,我不喜欢。”
那人微笑道:“世子真是一语中的,才说是温柔富贵乡呢!”
宋客师不经意地冷笑道:“本世子的温柔富贵乡在双峰之间,可风铃山是有一峰还是两峰啊?”
那人养气功夫极好,脸上不见任何怒色,拍马向前,只差一肘之距就与宋客师齐平,温语道:“殿下此语重了!”
宋客师不置可否。
……
……
几里之外,一个肮脏的游侠倒骑着枣红马悠悠地走在大道上,浑身邋遢不堪,麻色衣服被他穿成了黑亮色,偶尔抬头嘟嘴,如同一个黄眉怪物。身体酸臭之味在马骚/味中也算是独树一帜,酒气倒是若有若无。
嘴里唱着调调道:“唯愿将军…高头大马长枪…配宝甲……”声音断断续续,接不上气儿来,可能唱得也久了,有些沙哑,谈不上好听,惹来旁人一阵厌恶,看着瘦马很是同情。
大沁朝内素以纨绔跋扈著称的世子殿下自然也到了风铃山下,也不管大道上的行人是江湖游侠还是簪缨子弟,铁轮马车以三马并驾齐驱,风驰而过,司徒青云才不在乎什么僭越不僭越的。车内软榻层层叠叠,奇香馥郁,歪坐的司徒青云却是没精打采地随车摇晃着。
忽地前方马头一撞,将左侧一个邋遢游侠从瘦马上刮了下来,在众人的惊呼中游侠正要落地,眼看就要一命呜呼之时,只见汉子轻掐右手中指和拇指作弹指状,向着满是土灰的地上微微一弹,刹时几丈之内尘土飞扬。游侠借力之后越向马背,左手取下挂在马背右侧上先前还硌着马腿的长剑,又在马背上快速借力越向马车,车轴之上蜻蜓点水就上了车顶,身法不是寻常武夫。若是作道家打扮,这一手也算得上飘逸出尘了,只是如此邋遢,少得了多少喝彩之声?
游侠快速抽剑对着车顶一划后,重重地向下瘫倒之时,刚才赶车的车夫已如同雄鹰般越上了车顶,四散的气机霸气横生,车夫正想从车顶越进马车时,车内传出了一句怒吼道:“司徒白云,你是不是打算把我压死了好回去做我世子殿下的位置?”车顶马夫莞儿一笑,越下继续驾车。
作为司徒布景的儿子,司徒白云虽说是离家出走,曾经也算得上是万人瞩目,一晃十多年之后,早已没几个人记得他,直到刀宗大师萧笙乱收徒之后,这一名字才再次映入众人眼帘。
曾经的孩子变成了现在的汉子。
“这么多年怎么不回家?”司徒青云哽咽地问道。
司徒白云耸肩一笑,道:“这些年总是想在江湖上弄出点名堂,就一直没空回去了。”
“你就不能编个好点的理由?”司徒青云笑问道。
司徒白云深沉地说道:“其实就为了练成那无敌于世的刀,好告诉你每个境界到底是什么样,可又怕我成不了天下武夫仰望的存在,不敢有一丝懈怠。”
“青云,我曾听过一句书生之语,叫‘江湖本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你且评评理是不是这么个理。”司徒青云说道。
司徒白云想都不想就回道:“这只是一般的江湖武人的说法罢了,若要成为顶尖高手,何谈人情?武夫该是万事只凭一刀一剑,若平了则心境纯粹,若不能平则身死道消,无甚可惜,书生的浩然之气已然消失殆尽,若是以力证道的武夫也容得下世间的蝇营狗苟,那就该把所有武夫剁死。”
闲话叙旧之后,恢复懒洋洋的坐姿的司徒青云道:“你还是藏着点,保不定哪脑袋天就被罗网送到了白竹城了。”
“我这头颅啊,得用这么大的盒子。”说着司徒白云用双手比了比。接着有些低落地说道:“也不一定恶心得到司徒布景。”
风铃山上烟雨楼底,迟家家主迟重锋缓缓踏着石阶而上,身后跟着一队族中掌事之人。女子身材比寻常男子高了一肘左右,头梳凌虚高髻,身着红色长裳,黛眉纤细,双眼微眯,扩额收颌,两靥生辉。两耳如隋珠至宝镌金银,口鼻如玉玺之印陷朱砂,贵在两眼,不似凡间应有物,怕是方外也难寻。步摇之下长裙曳地,绣鞋之上环佩轻灵。芳华艳艳在前,其他装饰之物自不必说。作为家主,本就该是这身打扮。垂下如柳的两屡发丝儿被她咬在嘴里,性情上还有一丝玩心。
所有人直登楼顶,见到来人的迟重锋亦步亦趋,站定之后拱手弯腰道:“风铃山迟家家主迟重锋拜见罗网王先生。”
来人听到此语后将眼睛从水柱之顶收了回来,缓缓转身伸手于空中虚扶,迟重锋顺势起身。
只见来人古稀年龄,身材比寻常人都要矮两拳左右,作灰色长衫的老书生打扮,满脸沟壑却透着慈祥,头上一顶狗皮帽子,可以看出老人的身子骨有些怕冷。
老人以官腔道:“我倒是不喜热闹,这等盛会不看也罢,不过既然做了大当头这一职,也就不得不来了。”
迟重锋弯腰回道:“迟重锋代风铃山上下欢迎大当头的到来。”
接着老人继续道:“罗网不干涉江湖之事,但若有以武乱境之人敢作祟的话,保不定会折了风铃山的面子,老朽在此先向迟家主赔不是了。”说罢老人弓腰向迟重锋行礼,迟重锋也赶忙同礼奉还。
来人也不废话,事罢起身告辞离去,不肖迟重锋言语,掌事族人也就自个下楼去了。
上楼那一刻就以气机压住裙摆的迟重锋知道挑角上的那人也走了,索性任裙摆随风飘摇流出楼阁,山风呼呼吹着长曳,还听得到那万竹铃动。
大家族的少女,尤其是迟家这种文不管武不顾的,样貌个个长得标致,心里不谙世事,性格极其刁蛮,即便是知书识礼的,也习了那伤春悲秋之愁,算不得有什么奇女子。
迟重锋之所以扬名江湖,也不是说没那女儿之态,只不过多了些绝大多数女子没有的东西罢了。
“重锋”取自“重剑无锋”。若作男儿名讳,不足称奇,女儿却偏不取那秀艳名字的,风铃山也只此一人,自有些缘故细说。
只说迟重锋出生那年,风铃山来了个癞头和尚,不住山上,却是一天山上下山无数趟,癞头不着天,赤足不着地,有疯言为证道:“贫僧怕触了佛祖,也怕误杀了众生。”
直到婴儿呱呱坠地时,疯和尚给孩子取名为“重锋”。胡言道:“本是世间称雄人,颠倒做了女儿身。贫僧也不妄胡言,且说一谶应不应?”然后双足踩地悠然下山,歌道:“水不乱,山不乱,九郡四国淡看,运河红鲤翻。沁水浊,琉璃清,河岸出圣君,力挽狂澜。雁南飞,雁北飞,白骨之上死人堆。大争之时,风雨中,雾雨中,双峰对双峰,人间盛事。天下分,天下合,仁皇不好说,死在接雨坡。”那天歌咏响彻风铃山。
风铃镇的傍晚微风徐徐,山上万铃已听不见了,夕阳给杂乱拥挤的小镇上了蜜蜡,暗暗发黄,大道上快步赶来了一对主仆,一前一后,也看不清来人样貌,书生背着个搭了白布的书箱,头上一顶青色褶皱布帽,青灰色的衣衫下的身子有些瘦弱,小童身量不足,麻衣稍大。
书生也不等小童子,快步前行。看着自家公子走远之后,走累的小童干脆赌起气来,瘫坐在地不起来了,只顾着公子公子地喊着,草鞋搓地嗷嗷大哭。
书生只得跑了回去,将小书童拖了起来,拍拍盖子麻衣上的尘土。
看到自家公子回来接自己,小童破啼为笑,用袖子狠狠地擦了擦鼻涕眼泪。
背着书箱的书生牵着小童走近了小镇,小童好像在挣扎着想要挣脱公子的束缚,书生也只好站岸上踮起脚尖,给他摘了根长长的柳丝,拿着柳条的书童也不觉得累了,拖着柳条跑上了石桥。
许是有些怕生人,跑到小镇的书童踌躇不前,回望了公子一眼,又看生人一眼,手在不自觉地剥着柳条的青皮,此时书生左足才踏上石桥,也是草鞋。
俗语道莫说君行早,自有早行人。晚来之人有没有?有,天色麻沙之时,眼尖的人还看到黑衣入城。
纸醉金迷的前半夜过后,酒家饭馆都已打样了,留在青楼画舫的客人也已歇息。阵阵的马嘶之声过后,闹腾了一天的小镇也已累了,静谧祥和地熟睡着,晚风下风铃声点缀了黑暗中的小镇,有人倒是觉得有些闹腾,不过那些人啊,要么没钱,要么没醉,只是来凑热闹的。
风铃山上山的石阶两旁,悬挂着无数的灯笼引来蚊虫嗡嗡作响。黑衫之人拾阶而上,到了山顶之后,驻足仰望水柱,嘴角微弯。踩地借力上了水峰顶,一踏而起朝着烟雨楼而来,立在烟雨楼挑角之尖,拽下了迟重锋的一身赤练衣裳。
风声铃声中,百里青青叱道:“迟重锋,百里青青斗胆将此峰名为天一峰,满意否?”
迟家家主回道:“俗了点,凑合着吧。”
离了店的柳易得了一大包银子,转身找到杜鹤离,说道:“吃顿好的?”
杜鹤离带着解三秋来了,这一天,曾经的小土匪下山后,第一次醉倒不省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