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飞走了,刘丰立刻把杨密找来,他已经束手无策,只能指望杨密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物价问题?
“我知道现在物资匮乏,河南府一地养不活那么多军队,这些都我知道,但无论如何你要给我想想办法,必须稳定住军心,一旦军队暴动,大家小命都没了。”
杨密迟疑半晌道:“恐怕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刘丰急问道。
“给军队加俸,每月两贯钱涨到每月五贯钱,先保证军队稳定,别人就顾不上了。”
刘丰不是傻子,他知道这样一来,就等于是把更多的钱推向市场,市场上的钱更加泛滥,物价更加高涨,但如果不这样,又能怎么办呢?
他脑海里灵光一闪,连忙道:“不如给军队发老钱当俸禄,让他们自己去兑换,一贯钱就相当于十贯钱,这不就变相涨俸了吗?”
杨密无语了,发敌人的钱当军队俸禄,这种蠢事也只有刘丰想得到了。
“相国,你发一贯钱给士兵当俸禄,假如晋王承诺,他们若投降,就发两贯钱给他们,你说士兵们还会安心卖命吗?”
刘丰呆了一下,半晌苦笑道:“你说得对,我考虑得简单了,其实就算我想发老钱也不现实,我根本没这么多钱。”
“不会吧!相国不是从几大柜坊那里借了一百万贯吗?”
“你不知道吗?我之前已经兑换了六十万贯钱,还剩下四十万贯,刚才我姐夫过来,又硬逼着我给他兑换了二十万贯老钱,还是用一比五的低价格,他晚上会把钱运过来,算下来,我手上只剩下二十万贯老钱了。”
“但是在仓库里,我好像看到的新钱也不多。”
“你以为呢?都花得差不多了,士兵的俸禄补了一年,两百四十万贯,官员和杂吏近两年的欠俸,一百万贯,给天子修葺皇宫围墙,用掉八十万贯,还有拖欠的皇宫和朝廷的各种赊帐,我一放俸,那些商家一窝蜂地找我要钱,又还了一百多万贯,你说我还能剩下多少?”
杨密很无奈道:“相国,我现在才知道市场上物价为什么飙涨了,都是这些钱堆出来的!”
“我当然知道,但我也没有办法!”
负手走了几步,刘丰终于下定决心,“就按照你说的办法,给士兵涨俸,从每月两贯钱涨到五贯钱!”
........
洛阳疯狂上涨的物价使越来越多的百姓不堪承受,纷纷举家离开京城逃亡,一个多月来,已经有数十万百姓离开了洛阳。
难民们最初是因为恐慌疫病而逃亡,但洛阳的疫病并没有爆发,更多的人是难以承受高税赋、高物价,底层百姓已被压榨到极点,根本就买不起粮食,连牲畜吃的黑豆都买不起,他们只能选择弃家逃亡。
从洛阳向西的官道上源源不断都是逃亡的百姓,和一个多月前相比,现在向西逃亡比较轻松了,一方面是新安县的豹韬军不再阻拦,任由难民从大营旁边过去。
另外两国朝廷之间达成的购粮协议中有一个附加条款,朱泚朝廷将允许对方在沿途赈济并阻止疫病患者,双方条约规定很清楚,赈济人员不是军队,而是新安县的官员和医师。
在官道旁边搭建了五座大帐,差不多相隔十里一座,有官员在这里负责赈粥、施药,并给难以行动的老人和孩童提供大车帮助。
第一座大帐前人群集聚,每人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白粥和一个大馒头,一边吹着热气小口吮粥,一边大口啃着馒头。
“闪了!闪了!”
车夫大喊,众人纷纷闪开,一辆宽大的牛车出现了,上面挤坐着二十几个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童,牛车速度很慢,但比较舒适,省去了跋涉之苦,他们的家人则跟在马车两边,一起向西而去,有些老人是独自先行,他们将在隔离营等待后到的亲人,路程并不算太远,过新安县就到了。
隔离营占地数百亩,由近千座大帐组成,事实上,隔离营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了,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一例疫病,只是从谨慎上考虑,难民们还是需要在隔离营呆上两天,然后去难民,然后再有序前往关中。
安置、运送,这一套程序越来越熟练,一切都变得有条不紊。
朝廷启动了数万辆牛车和骡车,在洛阳和潼关之前穿梭,源源不断地将一批批难民送往关中,分配到京兆府各县。
潼关也是进入关中后的难民中转站,过了潼关后,难民们将转道上船,乘船前往京城,大车在这里调头,返回新安县。
潼关以西人喊马嘶,人潮汹涌,渭河岸边数十艘大船一字排开,一群群百姓被士兵护卫着上了大船,不断有大船离开岸边,驶入渭河,向长安方向驶去。
在其中一艘稍小的船上,站在一名三十余岁男子,头戴高帽,穿着白色襕衫,好奇地望着岸上汹涌的人流。
此人正是新罗特使朴泽恩,官任新罗户部侍郎,他是从河北过来,从蒲津关进入关中,然后也是坐船前往长安,恰好遇见了一批上万人的难民潮。
“特使,要开船了,还是回船舱吧!”
说话的是青州长史王儒林,他作为陪同官员,一路陪同新罗使者前往长安。
朴泽恩也曾作为留学生在扬州读了五年书,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他指着岸上黑压压的人群问道:“王使君,这是发生了什么事?”
“都是洛阳的百姓,据说洛阳出现了疫情,他们都逃往长安。”
“他们不会把疫病带去长安?”朴泽恩担忧地问道。
“他们应该没有疫病,有疫病路上就发作了,我们的军队一般都会先建一座隔离营,他们住上几天,确保没有疫病才会让他们来长安,考虑得很周全,不会有问题的。”
朴泽恩微微叹息道:“这么多人,真是好啊!新罗已经很久没有看见这么多人了。”
他有点担忧地对王儒林道:“能不能安排见一见大唐的皇帝陛下,晋王殿下我总觉得还差一点。”
朴恩泽已经是第三次提这个要求了,前两次王儒林没有理睬他,眼看要到长安了,他还在纠结这件事,王儒林忽然意识到必须要说清楚,否则朴恩泽将会严重失礼,自己也会被牵连。
“我来告诉你吧!晋王殿下就是真正的天子,我们名义上的皇帝还是一个很小的孩童,没有人把他放在心上。”
停一下,王儒林又道:“你如果不把晋王殿下放在眼里,你这次出使,将一无所获!”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朴恩泽一直没有把晋王殿下放在心上,现在他才意识到自己险些犯下大错,他连忙道:“请再给我好好说一说晋王殿下!”
.........
三天后,新罗使者朴恩泽的坐船抵达了长安,船只穿过曲江池,缓缓向城内驶去,朴恩泽一路张望,不断被长安的宏伟博大震惊,他虽然在扬州呆过五年,但扬州除了商业发达,但在建筑方面,还是远远无法和长安的宏伟壮观相比。
船只在东市码头缓缓停下,码头一角被军队隔开,户部尚书张谦逸带着鸿胪寺的一班官员已经等候在这里了,对方是新罗国使,又是户部侍郎,所以由相国兼户部尚书张谦逸来迎接最合适,既没有怠慢对方,也没有高看对方。
船只靠岸,王儒林陪同朴恩泽走下船,鸿胪寺少卿刘臻先迎上去,抱拳道:“在下是鸿胪寺少卿刘臻,欢迎朴特使来长安。”
朴恩泽从密州到长安足足走了半个月,亲眼见识到了大国疆域的广博,他不敢失礼,连忙行礼,“在下新罗使者朴恩泽,感谢刘少卿来码头迎接。”
刘臻呵呵一笑,“我给朴使者介绍一下,这位便是我们相国兼户部尚书,张相国!”
朴恩泽路上听王儒林说起过,大唐朝廷有七位相国,除了左右相外,其他都是副相国,各自负责一块,这位张尚书就是负责户部。
他连忙上前行礼,“晚辈朴恩泽,参见张相国!”
他的姿态放得很低,十分谦卑,让张谦逸立刻对他生出了几分好感。
“我知道现在物资匮乏,河南府一地养不活那么多军队,这些都我知道,但无论如何你要给我想想办法,必须稳定住军心,一旦军队暴动,大家小命都没了。”
杨密迟疑半晌道:“恐怕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刘丰急问道。
“给军队加俸,每月两贯钱涨到每月五贯钱,先保证军队稳定,别人就顾不上了。”
刘丰不是傻子,他知道这样一来,就等于是把更多的钱推向市场,市场上的钱更加泛滥,物价更加高涨,但如果不这样,又能怎么办呢?
他脑海里灵光一闪,连忙道:“不如给军队发老钱当俸禄,让他们自己去兑换,一贯钱就相当于十贯钱,这不就变相涨俸了吗?”
杨密无语了,发敌人的钱当军队俸禄,这种蠢事也只有刘丰想得到了。
“相国,你发一贯钱给士兵当俸禄,假如晋王承诺,他们若投降,就发两贯钱给他们,你说士兵们还会安心卖命吗?”
刘丰呆了一下,半晌苦笑道:“你说得对,我考虑得简单了,其实就算我想发老钱也不现实,我根本没这么多钱。”
“不会吧!相国不是从几大柜坊那里借了一百万贯吗?”
“你不知道吗?我之前已经兑换了六十万贯钱,还剩下四十万贯,刚才我姐夫过来,又硬逼着我给他兑换了二十万贯老钱,还是用一比五的低价格,他晚上会把钱运过来,算下来,我手上只剩下二十万贯老钱了。”
“但是在仓库里,我好像看到的新钱也不多。”
“你以为呢?都花得差不多了,士兵的俸禄补了一年,两百四十万贯,官员和杂吏近两年的欠俸,一百万贯,给天子修葺皇宫围墙,用掉八十万贯,还有拖欠的皇宫和朝廷的各种赊帐,我一放俸,那些商家一窝蜂地找我要钱,又还了一百多万贯,你说我还能剩下多少?”
杨密很无奈道:“相国,我现在才知道市场上物价为什么飙涨了,都是这些钱堆出来的!”
“我当然知道,但我也没有办法!”
负手走了几步,刘丰终于下定决心,“就按照你说的办法,给士兵涨俸,从每月两贯钱涨到五贯钱!”
........
洛阳疯狂上涨的物价使越来越多的百姓不堪承受,纷纷举家离开京城逃亡,一个多月来,已经有数十万百姓离开了洛阳。
难民们最初是因为恐慌疫病而逃亡,但洛阳的疫病并没有爆发,更多的人是难以承受高税赋、高物价,底层百姓已被压榨到极点,根本就买不起粮食,连牲畜吃的黑豆都买不起,他们只能选择弃家逃亡。
从洛阳向西的官道上源源不断都是逃亡的百姓,和一个多月前相比,现在向西逃亡比较轻松了,一方面是新安县的豹韬军不再阻拦,任由难民从大营旁边过去。
另外两国朝廷之间达成的购粮协议中有一个附加条款,朱泚朝廷将允许对方在沿途赈济并阻止疫病患者,双方条约规定很清楚,赈济人员不是军队,而是新安县的官员和医师。
在官道旁边搭建了五座大帐,差不多相隔十里一座,有官员在这里负责赈粥、施药,并给难以行动的老人和孩童提供大车帮助。
第一座大帐前人群集聚,每人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白粥和一个大馒头,一边吹着热气小口吮粥,一边大口啃着馒头。
“闪了!闪了!”
车夫大喊,众人纷纷闪开,一辆宽大的牛车出现了,上面挤坐着二十几个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童,牛车速度很慢,但比较舒适,省去了跋涉之苦,他们的家人则跟在马车两边,一起向西而去,有些老人是独自先行,他们将在隔离营等待后到的亲人,路程并不算太远,过新安县就到了。
隔离营占地数百亩,由近千座大帐组成,事实上,隔离营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了,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一例疫病,只是从谨慎上考虑,难民们还是需要在隔离营呆上两天,然后去难民,然后再有序前往关中。
安置、运送,这一套程序越来越熟练,一切都变得有条不紊。
朝廷启动了数万辆牛车和骡车,在洛阳和潼关之前穿梭,源源不断地将一批批难民送往关中,分配到京兆府各县。
潼关也是进入关中后的难民中转站,过了潼关后,难民们将转道上船,乘船前往京城,大车在这里调头,返回新安县。
潼关以西人喊马嘶,人潮汹涌,渭河岸边数十艘大船一字排开,一群群百姓被士兵护卫着上了大船,不断有大船离开岸边,驶入渭河,向长安方向驶去。
在其中一艘稍小的船上,站在一名三十余岁男子,头戴高帽,穿着白色襕衫,好奇地望着岸上汹涌的人流。
此人正是新罗特使朴泽恩,官任新罗户部侍郎,他是从河北过来,从蒲津关进入关中,然后也是坐船前往长安,恰好遇见了一批上万人的难民潮。
“特使,要开船了,还是回船舱吧!”
说话的是青州长史王儒林,他作为陪同官员,一路陪同新罗使者前往长安。
朴泽恩也曾作为留学生在扬州读了五年书,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他指着岸上黑压压的人群问道:“王使君,这是发生了什么事?”
“都是洛阳的百姓,据说洛阳出现了疫情,他们都逃往长安。”
“他们不会把疫病带去长安?”朴泽恩担忧地问道。
“他们应该没有疫病,有疫病路上就发作了,我们的军队一般都会先建一座隔离营,他们住上几天,确保没有疫病才会让他们来长安,考虑得很周全,不会有问题的。”
朴泽恩微微叹息道:“这么多人,真是好啊!新罗已经很久没有看见这么多人了。”
他有点担忧地对王儒林道:“能不能安排见一见大唐的皇帝陛下,晋王殿下我总觉得还差一点。”
朴恩泽已经是第三次提这个要求了,前两次王儒林没有理睬他,眼看要到长安了,他还在纠结这件事,王儒林忽然意识到必须要说清楚,否则朴恩泽将会严重失礼,自己也会被牵连。
“我来告诉你吧!晋王殿下就是真正的天子,我们名义上的皇帝还是一个很小的孩童,没有人把他放在心上。”
停一下,王儒林又道:“你如果不把晋王殿下放在眼里,你这次出使,将一无所获!”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朴恩泽一直没有把晋王殿下放在心上,现在他才意识到自己险些犯下大错,他连忙道:“请再给我好好说一说晋王殿下!”
.........
三天后,新罗使者朴恩泽的坐船抵达了长安,船只穿过曲江池,缓缓向城内驶去,朴恩泽一路张望,不断被长安的宏伟博大震惊,他虽然在扬州呆过五年,但扬州除了商业发达,但在建筑方面,还是远远无法和长安的宏伟壮观相比。
船只在东市码头缓缓停下,码头一角被军队隔开,户部尚书张谦逸带着鸿胪寺的一班官员已经等候在这里了,对方是新罗国使,又是户部侍郎,所以由相国兼户部尚书张谦逸来迎接最合适,既没有怠慢对方,也没有高看对方。
船只靠岸,王儒林陪同朴恩泽走下船,鸿胪寺少卿刘臻先迎上去,抱拳道:“在下是鸿胪寺少卿刘臻,欢迎朴特使来长安。”
朴恩泽从密州到长安足足走了半个月,亲眼见识到了大国疆域的广博,他不敢失礼,连忙行礼,“在下新罗使者朴恩泽,感谢刘少卿来码头迎接。”
刘臻呵呵一笑,“我给朴使者介绍一下,这位便是我们相国兼户部尚书,张相国!”
朴恩泽路上听王儒林说起过,大唐朝廷有七位相国,除了左右相外,其他都是副相国,各自负责一块,这位张尚书就是负责户部。
他连忙上前行礼,“晚辈朴恩泽,参见张相国!”
他的姿态放得很低,十分谦卑,让张谦逸立刻对他生出了几分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