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拜独孤逊和贾思全为师的事在士林圈子,特别是开封府士林圈子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独孤逊和贾思全虽然名声不显,但两人先后师从王禹偁,在二十年前就名动文坛。
俩人是真正的学问人,虽然没有入朝为官,但在士林中声望极高,多少人想拜两人为师而不可得,没想到突然收了杨正做徒弟。
杨正在开封府也算是名人,有毁有誉,先是被传得沸沸扬扬的绘画神技,一篇爱莲说更是被誉为千古奇文,但杨正的驸马身份却又被大多数文人排斥,即使他写出了爱莲说这等奇文,仍然不被这个圈子的一些人接受,甚至有人质疑他抄袭。
拜俩人为师后,这个问题却不会再有,不管这些读书人承认与否,有两人的金子招牌在,杨正的驸马身份就显得无足轻重。
有老师和没有老师果然是有区别,独孤逊给杨正的评价是,天赋很好,其他的就只能呵呵了,对经义的理解更是一塌糊涂,贾思全更是直言,杨正活着的这十多年完全是在浪费天赋。
为了不在浪费他的天赋,杨正每天必须花上一半的时间去听他们讲课。
杨正仿佛回到了读书的岁月,每天两点一线,不仅要听两位老师讲课,在被两人发现他变态的记忆力以后,他每天还要通读两本厚厚的书。
在后世杨正也曾经是学霸级别的人物,公务员考试的录取率并不比科举考试高多少,卓越的理解能力和恐怖的记忆能力让他的学习变成了真正填鸭式的教育,开始夯实着杨正的基础。
两个多月的时间,杨正已经完成了两位老师原本要两年才能教完的课程,让独孤逊和贾思全痛苦并快乐着。
痛苦的是要教授一个妖孽,两人实在是已经几乎使出了毕生功力,而杨正的成长速度让他们可以预见,只要朝着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几十年后,天下必定要多出一位大儒,而作为他的老师,他们也将真正的名动天下。
在距离省试还有三天的时候,独孤逊和贾思全依然像往常一样授课,完全不把即将举行的省试放在心上。
在两人看来,替天子牧民和做学问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在学问上就难免懈怠,反之亦然。
再说杨正还年轻,正是学习的年纪,没有必要过早踏入朝堂。
“清和,为何你如此在意这次科举?以你的学识,晚上两年考中一个进士轻而易举,”
眼看着杨正有些心不在焉,贾思全疑惑的问道。
“恩师,弟子想解除和公主的婚约,光明正大的迎取曹敏,所以才要去参加科举,取得进士的身份,”杨正无可奈何,他已经跟他们说了好几次,奈何两人根本不同意。
“荒唐!婚约已定如何能够反悔,大丈夫一言九鼎,岂能出尔反尔!”
贾思全还未答话,旁边的独孤逊“砰”的一把掌拍在桌子上,脸色铁青,沉声呵斥道。
“清和,赶快道歉!”贾思全看了眼暴怒的独孤逊,低声对杨正说道。
“恩师息怒,弟子知错,恩师千万别气坏了身子”,杨正没想到独孤逊反应这么大,赶紧躬身道歉。
“哼,大丈夫三妻四妾乃是常事,背信弃义之事万不可为!”独孤逊依然脸色难看,沉声说道。
“是!”
杨正无奈的躬身答道,拜师以后,老师和父亲也没有差多少,话必须得听。
“虽然婚约不可取消,但能有个进士身份也好,你去考吧,独孤兄,你说呢?”贾思全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
“去吧”
好在考前报名等事项都已经被曹敏找人办妥,杨正只需要去考试就行。
考试在礼部贡院举行,同时比解试要严格很多,在三天的考试时间里,贡院大门落锁,禁止任何人出入,外有禁军守卫。
主考官带着举子们拜过孔圣人后,省试就正式开始,和解试一样,省试同样是考经义、策论再加上诗赋,不过题目比解试更加难,数量也增加了而已。
这样高强度的考试不仅是个脑力活,更是个体力活,特别是此时天气仍然较为寒冷,虽然曹敏准备了暖炉,晚上裹着厚厚的皮裘依然冷冰冰的难以入睡。
到了第三天,杨正以极大的毅力才让自己写在答卷上的字保持着平时的水准。
考试完,提着东西出门,一辆普通的马车停在不远处,看着马车旁的琴儿,杨正哪里还不知道曹敏在马车里。
自从拜独孤逊和贾思全为师后,杨正忙于学习,陪曹敏的时间变少了很多,加上两位老师不同意和公主解除婚约,杨正自觉亏欠曹敏很多。
曹敏倒是毫不在意,对杨正依然一往情深,平时大多数心思都放在生意上,平时杨正也偶尔会把后世的一些管理、销售手段跟她提一提,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玉春商号的规模几乎大了一倍,并已经着手准备在应天府河南府开设分店。
“敏儿!”杨正拉开帘子,轻声唤道。
“杨朗!”
车内的曹敏身穿白色的皮裘,脖子上围着一圈雪白的貂皮领子,配上发髻上洁白的玉簪,整个人仿佛雪仙子,虽然认识了很长时间,杨正依然为之着迷。
两位老师允许他考完试休息一个五天再继续,杨正除了回杨府见见杨树和如仪,其他时间都陪着曹敏。
五天的时间转瞬即逝,杨正又投入了仿佛无止尽一般的学习中。
省试发榜需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十年的寒窗苦读,就为了金榜题名,很多外地的考生都选择在开封府等待发榜。
杨正也在等待着发榜,不过他等的是自己能得到什么名次,最重要的策论和诗赋他相信哪些考官肯定会录取他的。
一个月后,仍然留在开封府的学子们齐聚礼部大门,等待放榜,不仅有学子,还有家财万贯的商贾们带着膀大腰圆的家丁也在等着放榜,他们是来捉婿的,目标是新考中的进士。
榜下捉婿是宋代独特的婚姻习俗,大多数的寒门学子虽然考中进士,但身家单薄,要知道宋代商业经济发达,哪些达官贵人的生活是极其奢靡的,要想融入这个阶层,单靠进士的身份可不行,还得有钱,而商人有钱却没有地位,双方各取所需才养成了这样的习俗。
杨正原本想来见识下榜下捉婿的盛况,奈何直接被一早就登门的福儿带着剑柔堵在了家里。
俩人是真正的学问人,虽然没有入朝为官,但在士林中声望极高,多少人想拜两人为师而不可得,没想到突然收了杨正做徒弟。
杨正在开封府也算是名人,有毁有誉,先是被传得沸沸扬扬的绘画神技,一篇爱莲说更是被誉为千古奇文,但杨正的驸马身份却又被大多数文人排斥,即使他写出了爱莲说这等奇文,仍然不被这个圈子的一些人接受,甚至有人质疑他抄袭。
拜俩人为师后,这个问题却不会再有,不管这些读书人承认与否,有两人的金子招牌在,杨正的驸马身份就显得无足轻重。
有老师和没有老师果然是有区别,独孤逊给杨正的评价是,天赋很好,其他的就只能呵呵了,对经义的理解更是一塌糊涂,贾思全更是直言,杨正活着的这十多年完全是在浪费天赋。
为了不在浪费他的天赋,杨正每天必须花上一半的时间去听他们讲课。
杨正仿佛回到了读书的岁月,每天两点一线,不仅要听两位老师讲课,在被两人发现他变态的记忆力以后,他每天还要通读两本厚厚的书。
在后世杨正也曾经是学霸级别的人物,公务员考试的录取率并不比科举考试高多少,卓越的理解能力和恐怖的记忆能力让他的学习变成了真正填鸭式的教育,开始夯实着杨正的基础。
两个多月的时间,杨正已经完成了两位老师原本要两年才能教完的课程,让独孤逊和贾思全痛苦并快乐着。
痛苦的是要教授一个妖孽,两人实在是已经几乎使出了毕生功力,而杨正的成长速度让他们可以预见,只要朝着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几十年后,天下必定要多出一位大儒,而作为他的老师,他们也将真正的名动天下。
在距离省试还有三天的时候,独孤逊和贾思全依然像往常一样授课,完全不把即将举行的省试放在心上。
在两人看来,替天子牧民和做学问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在学问上就难免懈怠,反之亦然。
再说杨正还年轻,正是学习的年纪,没有必要过早踏入朝堂。
“清和,为何你如此在意这次科举?以你的学识,晚上两年考中一个进士轻而易举,”
眼看着杨正有些心不在焉,贾思全疑惑的问道。
“恩师,弟子想解除和公主的婚约,光明正大的迎取曹敏,所以才要去参加科举,取得进士的身份,”杨正无可奈何,他已经跟他们说了好几次,奈何两人根本不同意。
“荒唐!婚约已定如何能够反悔,大丈夫一言九鼎,岂能出尔反尔!”
贾思全还未答话,旁边的独孤逊“砰”的一把掌拍在桌子上,脸色铁青,沉声呵斥道。
“清和,赶快道歉!”贾思全看了眼暴怒的独孤逊,低声对杨正说道。
“恩师息怒,弟子知错,恩师千万别气坏了身子”,杨正没想到独孤逊反应这么大,赶紧躬身道歉。
“哼,大丈夫三妻四妾乃是常事,背信弃义之事万不可为!”独孤逊依然脸色难看,沉声说道。
“是!”
杨正无奈的躬身答道,拜师以后,老师和父亲也没有差多少,话必须得听。
“虽然婚约不可取消,但能有个进士身份也好,你去考吧,独孤兄,你说呢?”贾思全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
“去吧”
好在考前报名等事项都已经被曹敏找人办妥,杨正只需要去考试就行。
考试在礼部贡院举行,同时比解试要严格很多,在三天的考试时间里,贡院大门落锁,禁止任何人出入,外有禁军守卫。
主考官带着举子们拜过孔圣人后,省试就正式开始,和解试一样,省试同样是考经义、策论再加上诗赋,不过题目比解试更加难,数量也增加了而已。
这样高强度的考试不仅是个脑力活,更是个体力活,特别是此时天气仍然较为寒冷,虽然曹敏准备了暖炉,晚上裹着厚厚的皮裘依然冷冰冰的难以入睡。
到了第三天,杨正以极大的毅力才让自己写在答卷上的字保持着平时的水准。
考试完,提着东西出门,一辆普通的马车停在不远处,看着马车旁的琴儿,杨正哪里还不知道曹敏在马车里。
自从拜独孤逊和贾思全为师后,杨正忙于学习,陪曹敏的时间变少了很多,加上两位老师不同意和公主解除婚约,杨正自觉亏欠曹敏很多。
曹敏倒是毫不在意,对杨正依然一往情深,平时大多数心思都放在生意上,平时杨正也偶尔会把后世的一些管理、销售手段跟她提一提,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玉春商号的规模几乎大了一倍,并已经着手准备在应天府河南府开设分店。
“敏儿!”杨正拉开帘子,轻声唤道。
“杨朗!”
车内的曹敏身穿白色的皮裘,脖子上围着一圈雪白的貂皮领子,配上发髻上洁白的玉簪,整个人仿佛雪仙子,虽然认识了很长时间,杨正依然为之着迷。
两位老师允许他考完试休息一个五天再继续,杨正除了回杨府见见杨树和如仪,其他时间都陪着曹敏。
五天的时间转瞬即逝,杨正又投入了仿佛无止尽一般的学习中。
省试发榜需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十年的寒窗苦读,就为了金榜题名,很多外地的考生都选择在开封府等待发榜。
杨正也在等待着发榜,不过他等的是自己能得到什么名次,最重要的策论和诗赋他相信哪些考官肯定会录取他的。
一个月后,仍然留在开封府的学子们齐聚礼部大门,等待放榜,不仅有学子,还有家财万贯的商贾们带着膀大腰圆的家丁也在等着放榜,他们是来捉婿的,目标是新考中的进士。
榜下捉婿是宋代独特的婚姻习俗,大多数的寒门学子虽然考中进士,但身家单薄,要知道宋代商业经济发达,哪些达官贵人的生活是极其奢靡的,要想融入这个阶层,单靠进士的身份可不行,还得有钱,而商人有钱却没有地位,双方各取所需才养成了这样的习俗。
杨正原本想来见识下榜下捉婿的盛况,奈何直接被一早就登门的福儿带着剑柔堵在了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