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这会儿还不知道,他的中国老乡陈楷歌,这会儿就坐在剧场里。

    陈楷歌作为评审团成员是很忙的,没兴趣特意跑来看一部连竞赛单元都没进的实验电影,之所以坐在这里,是因为旁边的男人。

    陈楷歌旁边的男人名叫井关惺,是个日本制作人。

    井关惺虽然是日本人,却有着很强的中国情结,他在1995年和美籍华裔导演王颖合作过喜剧电影《烟》之后,一直在寻求和真正的中国顶级导演的合作。

    去年(1997年),王颖执导了由巩莉和张蔓玉主演的爱情电影《中国匣》,期间,王颖将井关惺介绍给了巩莉,巩莉又将他介绍给了陈楷歌。

    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制作一部新电影。

    说实话,以陈楷歌的名气,只要开口,合作者一抓一大把,不过谁让井关惺是第一个贴上来的呢?

    陈楷歌是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导演。借助《霸王别姬》一炮而红后,他接触了很多外国电影人,深知闭门造车并不可取的道理,也摸到不少门道,其中就有一点——借鸡下蛋。

    电影是个烧钱的东西,能做到商业与艺术的平衡当然好,但是对目前的中国电影来说,补课才是迫在眉睫的事。中国电影要追赶国外的脚步,需要更多的实验,这些实验必不可少,但是能否转化为真金白银谁也说不好。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老外帮自己补学费?

    ……

    井关惺来支持《东京之眼》无可厚非,之所以把陈楷歌拉来,是想借陈的名头,和北野武攀交情。

    是的,尽管他是日本人,但是在日本电影圈的人脉反而十分有限——要是老陈知道他的真实情况,估计就不会对新片在日本上映抱有什么期待。

    井关惺没想到北野武被林海的一首曲子“催”回了日本,失望之余也不好直接离开,只能耐着性子坐等电影上映。

    他在心里盘算着。

    虽说顺杆爬的打算落空了,但是如果能把日本演员塞进陈楷歌的剧组,估计也能在日本收获一定关注,不管是对他个人,还是对电影本身。

    这么一想,井关惺顿时认真起来。

    他忽悠陈楷歌的时候可是打过包票,说电影拍好会在日本上映,要是最终放了鸽子,以陈楷歌目前的影响力,他以后的日子恐怕不好过。

    井关惺翻看着剧组印制的小册子,寻找着突破口。

    武田真治?吉川日奈?

    看看男女主演,前者出道时间长些,但是表演领域没什么建树,就是个花瓶偶像;后者好像刚获得过国内奖项,但是……陈楷歌准备拍的是古装片,吉川日奈的混血长相太出戏了……

    嗯?Hayashi-Kai?

    ……

    陈楷歌同样在看宣传册。

    戛纳电影是三大电影节中商业味最浓的,来参展的影片,大多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找个好买家。

    为此,出品方都会印一些小册子,用来介绍卖点,方便买家们更全面的了解影片。

    《东京之眼》的宣传册页数不少,却不是为了卖片,而是为了卖器材。

    这也是它吸引许多业内人士到场的主要原因。

    前面说过,这部片子采用了数字电影拍摄技术。而拍摄这部电影用的摄像机则是日立公司正在研发的新产品。

    这款摄像机还没有上市,很多从业者,特别是囊中羞涩的导演们,都很关心它的画质表现。

    从宣传册来看,这种摄像机不像过去的DV那样采用磁带作为储存介质,而是直接用到了8厘米DVD刻录盘,拍摄成本大大降低,如果它的画质表现能够让人满意,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纸面上看不出多少技术细节,陈楷歌直接略过,翻看剧组成员简介,讶然发现排在导演后面的居然不是主演,而是配乐师。

    原创配乐,Hayashi-Kai。

    “……年仅16岁的天才少年……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整部片子的配乐……”

    陈楷歌对于简介中的少年产生了些许好奇,但是没有太放在心上。这本“广告册”显然出自日本人之手,充斥着各种自吹自擂,前面看到了那么多“革新、创举、伟大进步”,这会儿再看“天才”,已经免疫了。

    有人说过,英国人嘴里的“超级球星”和日本人嘴里的“极上美女”是最不可信的,注水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本能……嘛,谁让人家都是岛国呢?

    ……

    灯光熄灭,荧幕亮起。

    陈楷歌坐正身体,将注意力放在荧幕上。

    即使是小成本作品,但他还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在看,不过只看了几个镜头,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镜头的晃动十分明显,不是王家卫那种艺术化的晃动,而是硬件导致的颤抖。

    虽然片子才刚开始,陈楷歌已经给它判了死刑,不管这部“广告片”拍的如何,产品性能不达标,自然不会有人买账。

    不得不说陈楷歌很有眼光,日立在2000年正式推出产品,几乎连个水花都没溅起就销声匿迹,问题就出在机震和画质上,直到微硬盘、闪存等技术相继出现,数码摄像机才逐渐被专业人士接纳。

    ……

    陈楷歌的注意力很快转向配乐。

    或者说,全场观众都被配乐绑架了。

    乍一听,难听;仔细一听,更难听;不想听?不可能。

    除非退场。

    电影开场才五分钟,已经有几十个人选择退场,离场前还发出一阵嘘声,和诡异扭曲的音乐混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愈发刺耳。

    好在更多的人留了下来,不是因为喜欢,而是想听听“到底能难听到什么地步”。

    事实证明,林海在挑战观众忍受力上做到了极致,越来越多的人因忍受不了那扭曲而诡谲的音乐选择了退场,影片上映二十分钟后,厅里的人数已经不足一半。

    “这配的是什么狗屎!”

    武田真治骂道,借戛纳之行抬高人气的愿望彻底破灭,要不是顾忌影响,他都想退场了。

    武田没有刻意压低声音,他是故意说给周围人听的,尤其是就坐在后排的林海。

    林海感觉到大岛晓美关切的目光,轻轻拍了拍她的手,低声道:“不用担心。”

    戛纳的嘘声不能代表什么,作为三大电影节中商业味最浓的一个,这里的人情味一贯很淡,观众只要稍微不满,就会发出阵阵嘘声。而被观众怒骂,结果却成为经典的影片非常多,最有名的当属《低俗小说》,是在骂声中捧起了金棕榈奖。

    林海不敢说自己的配乐能成为经典,但是只要懂行的人,都不会把它当成狗屎。

    说实话,现场能留下一百多人,已经大大超出了他和泽维尔的预期。

    “看来这届观众的水平不低啊。”另一侧的泽维尔笑道:“也不排除他们打算等到片子结束再骂街。怎么样,你准备好了吗?”

    “你应该担心他们,”林海说道:“我可不是骂不还口的人。”

    前排的武田真治竖耳偷听,忍不住冷哼一声,心想我倒要看看你能如何应对,最好直接被喷成自闭症,那才大快人心!

    ……

    九十分钟后,正片结束,荧幕上开始播放演职员表。

    通常到了这个时候,观众都会有所表示,然而此刻的放映厅里,既没有掌声,也没有嘘声,都在盯着滚动的人员名单猛看。

    不是所有人手里都有小册子,所以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配乐师是谁。

    估计电影放映员也是这种想法,所以直到林海的名字出现后,放映厅的灯光这才亮了起来。

    突然亮起的灯光引发了一阵骚动。

    紧接着,掌声和嘘声毫无征兆的同时响了起来。

    如果把林海的音乐作品当成邪典电影,大概更容易理解现在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喜欢的疯狂为之着迷,而讨厌的则恨不得将其踹倒在地,再狠狠碾上几脚。

    林海转向泽维尔,笑着说道:“所以我们算成功还是失败?”

    “是你,不是我们。”泽维尔继续甩锅,开玩笑道:“那要看两边谁先坚持不住。”

    掌声坚持了五分钟,嘘声也坚持了五分钟,两方较劲一般,谁也不肯先停下来。

    不过最后还是掌声占了上风,拍手毕竟更轻松些。

    察觉到嘘声减弱,一个年轻人兴奋的振臂高呼,结果脚一软,一屁股坐了下去,注意到这一幕的人顿时哄笑起来。

    哄笑声瞬间将针锋相对的气氛扫荡一空,而引发这一切的年轻人还在向身旁的朋友解释:“呃,我的脑袋有点晕,我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了……”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感受,坚持“听”完整场电影的观众大多头晕目眩两腿发软,感觉就像一口气玩了三千六百个托马斯回旋。

    ……

    哄笑声中,主创人员开始登台,准备迎接狂风暴雨。

    林海这个罪魁祸首当然跑不了,他被导演里莫森亲自押上了台,法国佬上台后还小退了半步,摆出一副枪林弹雨都冲林海去的姿态。

    观众们也确实不打算向导演提问。

    这部影片说实话不算差,但是缺点更明显——导演为了体现主题,大量用了第一人称视角,但是因为机震的关系,给人的负面感受多过正面;剧情方面散漫拖沓,即使有北野武客串加盟,也不能带来本质改变,而两位主演,吉川的腿还有点看头,武田就只剩下大写的尴尬。

    这样看来,林海的配乐反而是片中唯一的闪光点,哪怕它那样扭曲,哪样不可理喻。

章节目录

日娱风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树的孤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树的孤独并收藏日娱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