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是秀才出身,写报告这种事对他来说是轻松加愉快。
事实上如果把古代这些文人放到后世,那毫无疑问个个都是学霸。能在那种枯燥落后的教学环境中,把晦涩难懂,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搞懂背熟,然后再自己写出文章来这种人放在后世也一定能考进95。
在同期的情报局学员里,南望比较偏科,大部分技能点都加在了“文科”上,这也是他能深造化学课的必要条件。他这种优势是绝大部分同仁所不具有的,因为其他人光补习基础文化课就要花费很长时间,007不是那么好当的。
手捏一杆粗大的钢管碳素笔,南望刷刷地写着报告草稿。
由于缺乏关键零件:橡胶塑料吸墨管,所以看似工艺更加简单的毛细管钢笔,窑区反而造不出来。至于那些需要活塞吸墨的早期货色,这边又不屑于造。
相反,在21世纪才流行起来的碳素笔,反倒贴合了眼下的工艺条件:窑区可以造出合格的油墨、海绵笔芯和笔杆。
至于要求最高的笔头这玩意穿越众有生之年是做不出来的。要知道后世的圆珠笔头可是连首辅都头痛的东东,红董太婆还抓紧机会蹭了一波热度,继汽车、手机、芯片后,又爱了一波国,发誓要造出生产笔头的核心设备,到最后又不了了之
一根头发的直径是100微米,一个圆珠笔头的加工误差连3微米都不能超过。即便是碳素笔头的要求低,然而穿越众现在既没有专用的特殊钢,整个体系的加工精度也到不了微米级别,所以这玩意真心属于“有生之年”系列,只能靠进口。
好在还有曹皇帝他老人家在,进口一箱笔头就是几万个,足够大伙眼下使用了。
未来等到窑区机加工技术升级后,还可以进一步压缩进口物资的体积:只进口笔头的圆珠。那样的话,一箱就是几十万个。
当然,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是要靠种橡胶树,生产毛细管式钢笔。至于笔头的圆珠,这个只能留给子孙后代解决了。
谙熟情报局内部审查规则的南望,将报告分为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他自己过往人事关系的补充内容。里面包括了南望和黄韶洲老爷,方唐镜以及黄家其他人之间的交往亲密程度,金钱往来等等信息。
这些补充内容是为了方便组织内部审查而写的。之前他的档案中对这一块没有写那么详细,现在出了方唐镜这档子事,南望要想恢复联系,就必须向“组织”提交这些内容。
他很清楚情报局的运行规则:报告内容之后会被发往杭州,由杭州站来组织审查,最后再将结果提交总局。
所以南望尽可能详细地写了报告:遮掩和遗漏都会造成审查困难,反馈回来后,对被审查人不利。
报告的第二部分是他拟定的“招募带路党”计划。
这种带路党计划现在已经很普遍了。17世纪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西方还在三十年战争和重商主义的泥潭里挣扎,东方依旧在迟钝地玩着家天下的古老把戏,无论东西方,这个时间段都还没有建立起近代国家和民族的概念。
所以管情报的穿越众后来发现:本质上是一些渗透,培养带路党的行为,在这个时代根本就不会受到社会谴责和土著的警惕。
除了一部分没事就把“世受皇恩”挂在嘴上的士大夫外,其余明国各阶层,可以说压根没有什么“保家卫国”的先进理念,招募起来都是很方便的给好处就行。
所以南望今天就抓住机会,将拉拢黄家的建议写在了报告上:带路党也分先来后到的,49年反正的,事后评级都要低一档。
这个拉拢带路党的计划对于南望来说是公私两便。
于公,为组织在江南地区拉拢,招安一家土著缙绅,这怎么看都是一件好事。
于私,当年他落魄时第一家打工的就是黄府。黄老爷为人练达,待他以诚,方唐镜又是他挚友,所以南望在这种时候,无论如何都要帮黄府一把的。
南望是帝国最精英的一批土著人物,他可是有资格看“内参片”的。所以南望知道,将来迟早有一天,江南的缙绅会被那种发射铜弹壳的大炮清洗一遍只有带路党会例外。
所以他现在迫切需要开始引导黄府,而引导的第一步,就是提交报告,以求上级批准。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名正言顺地调动一些资源,顺带传递一些信息给黄老爷。
随着南望奋笔疾书,不知不觉天色已经黑了下来。起身拉上窗帘,点亮书桌上的煤油灯,南望低头将已经写好的草稿复核一遍后,又拿起一张印着红sn报局抬头的信纸,工工整整地誊抄起来。
一切做完后时间已经是晚上点多了,南望折起写好的报告,起身先去了食堂。情报局的食堂自然是二十四小时开火的,某人匆匆吃完一顿盒饭后,就转身去了总部大楼。
说是大楼,其实还是三层,只不过多了两座裙楼而已。在大楼门口验过证件,进去一楼登记通报完毕后,南望就老老实实坐在大厅的排椅上等待了。
由于他是临时起意要求见上级,所以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就只能先在一楼侯见区等消息了。
今天运气不错,等了将近40分钟后,南望接到通知:值班局长要见他。
按照情报局的内部规定,在任何时候都会有一名穿越众坐镇总部担任战备值班任务。而据南望所知,他的顶头上司行动处处长兼副局长唐七前不久出差了,所以今天要见他的,跑不脱副局长马跃和大局长戴云这两人之一了。
果不其然,在三楼的值班哨那里南望被告知:大局长戴云在等他。
公司刚开张时就加入的老员工就有这点好处:大小领导都认识,人头熟,有点小事人家也能给面子。
讲真,如果按照办公室政治来说的话,南望还真就是“戴云的人”。因为当初就是戴云看好他,亲自招募他进情报局的。只不过穿越众这里一切规则都是新建,所谓的办公室政治还不成熟,没那么明显而已。
路过回响着滴滴答答发报声的电讯室,再一路行到走廊尽头,得到正在打字的美女秘书点头允许后,南望走进了大局长办公室,然后他就被微笑着的戴云招呼到一旁的会客沙发上坐了下来。
恭恭敬敬说明来意后,南望将写好的报告双手递了过去。戴云接过报告后没急着看,先是关心了几句南望的私人情况,这之后他招呼秘书倒了茶,然后他才低头看起报告来。
差不多用了十五钟时间,戴云将南望的报告细细看了一遍。看完后戴云先是喝了一口茶,然后考虑一下后对南望说道:“既然是偶遇,那么机会就不要错过,嗯,我原则上同意你对这位方唐镜展开进一步接触。”
南望心下高兴,他赶紧点头称是。然而就在这时,戴云却伸掌止住了南望接下来的说辞,并且在他脸上露出了一股回忆的表情。
很快,戴云从沙发上起身,回坐到他的局长檀木大班桌后,便掏出钥匙打开一个抽屉,从中取出了一份电报文稿。
看了眼文稿后,戴云又想了想,然后他掏出手机打了出去:“老乔啊,我戴云。嗯,问你个事,船厂那艘大家伙什么时候下水?什么,这个月开始舾装?那海试到什么时候啦?哦好好,我知道了,拜。”
戴云打完这个电话后,用手指敲了一会桌面,取出笔在文稿上划了几下,然后伸手将南望召了过来,递给了他那份电报文稿。
南望接过文稿后一看,发现这是一封从上海直接发往总部的电报,上面的内容是上海站副站长熊道的求援计划。这其中“请求调派熟悉绅情之有力人士来我处听用”这句话,被戴云在下面划了线。
“看来这趟差事跟你有缘了。嗯,熟悉绅情,又是杭州本地人士,今天又偶遇了那边老关系,打算拓展。”
戴云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给南望一点反应时间后,他继续说道:“电报你看了,上海那边现在是暂时僵持住,下一步需要人手支援。怎么样,有没有回乡做任务的信心?”
南望这时候能说不吗?何况现在的他早已不是文弱书生了,还乡又如何?对自己极有信心的南望当即答道:“有信心,还请局长下令!”
“嗯。”戴云看到南望信心十足的眼神后,满意地点点头:“快则两月,慢则三月,咱们这边就要发动。你从今天起就要开始做准备,我现在授权你可以调阅今后从上海发来的一切情报。另外,关于那个方唐镜,你接触的步伐不妨迈大一点,资源适当可以倾斜过去。”
“定不负戴局长所托!”南望这时一脸坚毅。11
事实上如果把古代这些文人放到后世,那毫无疑问个个都是学霸。能在那种枯燥落后的教学环境中,把晦涩难懂,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搞懂背熟,然后再自己写出文章来这种人放在后世也一定能考进95。
在同期的情报局学员里,南望比较偏科,大部分技能点都加在了“文科”上,这也是他能深造化学课的必要条件。他这种优势是绝大部分同仁所不具有的,因为其他人光补习基础文化课就要花费很长时间,007不是那么好当的。
手捏一杆粗大的钢管碳素笔,南望刷刷地写着报告草稿。
由于缺乏关键零件:橡胶塑料吸墨管,所以看似工艺更加简单的毛细管钢笔,窑区反而造不出来。至于那些需要活塞吸墨的早期货色,这边又不屑于造。
相反,在21世纪才流行起来的碳素笔,反倒贴合了眼下的工艺条件:窑区可以造出合格的油墨、海绵笔芯和笔杆。
至于要求最高的笔头这玩意穿越众有生之年是做不出来的。要知道后世的圆珠笔头可是连首辅都头痛的东东,红董太婆还抓紧机会蹭了一波热度,继汽车、手机、芯片后,又爱了一波国,发誓要造出生产笔头的核心设备,到最后又不了了之
一根头发的直径是100微米,一个圆珠笔头的加工误差连3微米都不能超过。即便是碳素笔头的要求低,然而穿越众现在既没有专用的特殊钢,整个体系的加工精度也到不了微米级别,所以这玩意真心属于“有生之年”系列,只能靠进口。
好在还有曹皇帝他老人家在,进口一箱笔头就是几万个,足够大伙眼下使用了。
未来等到窑区机加工技术升级后,还可以进一步压缩进口物资的体积:只进口笔头的圆珠。那样的话,一箱就是几十万个。
当然,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是要靠种橡胶树,生产毛细管式钢笔。至于笔头的圆珠,这个只能留给子孙后代解决了。
谙熟情报局内部审查规则的南望,将报告分为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他自己过往人事关系的补充内容。里面包括了南望和黄韶洲老爷,方唐镜以及黄家其他人之间的交往亲密程度,金钱往来等等信息。
这些补充内容是为了方便组织内部审查而写的。之前他的档案中对这一块没有写那么详细,现在出了方唐镜这档子事,南望要想恢复联系,就必须向“组织”提交这些内容。
他很清楚情报局的运行规则:报告内容之后会被发往杭州,由杭州站来组织审查,最后再将结果提交总局。
所以南望尽可能详细地写了报告:遮掩和遗漏都会造成审查困难,反馈回来后,对被审查人不利。
报告的第二部分是他拟定的“招募带路党”计划。
这种带路党计划现在已经很普遍了。17世纪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西方还在三十年战争和重商主义的泥潭里挣扎,东方依旧在迟钝地玩着家天下的古老把戏,无论东西方,这个时间段都还没有建立起近代国家和民族的概念。
所以管情报的穿越众后来发现:本质上是一些渗透,培养带路党的行为,在这个时代根本就不会受到社会谴责和土著的警惕。
除了一部分没事就把“世受皇恩”挂在嘴上的士大夫外,其余明国各阶层,可以说压根没有什么“保家卫国”的先进理念,招募起来都是很方便的给好处就行。
所以南望今天就抓住机会,将拉拢黄家的建议写在了报告上:带路党也分先来后到的,49年反正的,事后评级都要低一档。
这个拉拢带路党的计划对于南望来说是公私两便。
于公,为组织在江南地区拉拢,招安一家土著缙绅,这怎么看都是一件好事。
于私,当年他落魄时第一家打工的就是黄府。黄老爷为人练达,待他以诚,方唐镜又是他挚友,所以南望在这种时候,无论如何都要帮黄府一把的。
南望是帝国最精英的一批土著人物,他可是有资格看“内参片”的。所以南望知道,将来迟早有一天,江南的缙绅会被那种发射铜弹壳的大炮清洗一遍只有带路党会例外。
所以他现在迫切需要开始引导黄府,而引导的第一步,就是提交报告,以求上级批准。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名正言顺地调动一些资源,顺带传递一些信息给黄老爷。
随着南望奋笔疾书,不知不觉天色已经黑了下来。起身拉上窗帘,点亮书桌上的煤油灯,南望低头将已经写好的草稿复核一遍后,又拿起一张印着红sn报局抬头的信纸,工工整整地誊抄起来。
一切做完后时间已经是晚上点多了,南望折起写好的报告,起身先去了食堂。情报局的食堂自然是二十四小时开火的,某人匆匆吃完一顿盒饭后,就转身去了总部大楼。
说是大楼,其实还是三层,只不过多了两座裙楼而已。在大楼门口验过证件,进去一楼登记通报完毕后,南望就老老实实坐在大厅的排椅上等待了。
由于他是临时起意要求见上级,所以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就只能先在一楼侯见区等消息了。
今天运气不错,等了将近40分钟后,南望接到通知:值班局长要见他。
按照情报局的内部规定,在任何时候都会有一名穿越众坐镇总部担任战备值班任务。而据南望所知,他的顶头上司行动处处长兼副局长唐七前不久出差了,所以今天要见他的,跑不脱副局长马跃和大局长戴云这两人之一了。
果不其然,在三楼的值班哨那里南望被告知:大局长戴云在等他。
公司刚开张时就加入的老员工就有这点好处:大小领导都认识,人头熟,有点小事人家也能给面子。
讲真,如果按照办公室政治来说的话,南望还真就是“戴云的人”。因为当初就是戴云看好他,亲自招募他进情报局的。只不过穿越众这里一切规则都是新建,所谓的办公室政治还不成熟,没那么明显而已。
路过回响着滴滴答答发报声的电讯室,再一路行到走廊尽头,得到正在打字的美女秘书点头允许后,南望走进了大局长办公室,然后他就被微笑着的戴云招呼到一旁的会客沙发上坐了下来。
恭恭敬敬说明来意后,南望将写好的报告双手递了过去。戴云接过报告后没急着看,先是关心了几句南望的私人情况,这之后他招呼秘书倒了茶,然后他才低头看起报告来。
差不多用了十五钟时间,戴云将南望的报告细细看了一遍。看完后戴云先是喝了一口茶,然后考虑一下后对南望说道:“既然是偶遇,那么机会就不要错过,嗯,我原则上同意你对这位方唐镜展开进一步接触。”
南望心下高兴,他赶紧点头称是。然而就在这时,戴云却伸掌止住了南望接下来的说辞,并且在他脸上露出了一股回忆的表情。
很快,戴云从沙发上起身,回坐到他的局长檀木大班桌后,便掏出钥匙打开一个抽屉,从中取出了一份电报文稿。
看了眼文稿后,戴云又想了想,然后他掏出手机打了出去:“老乔啊,我戴云。嗯,问你个事,船厂那艘大家伙什么时候下水?什么,这个月开始舾装?那海试到什么时候啦?哦好好,我知道了,拜。”
戴云打完这个电话后,用手指敲了一会桌面,取出笔在文稿上划了几下,然后伸手将南望召了过来,递给了他那份电报文稿。
南望接过文稿后一看,发现这是一封从上海直接发往总部的电报,上面的内容是上海站副站长熊道的求援计划。这其中“请求调派熟悉绅情之有力人士来我处听用”这句话,被戴云在下面划了线。
“看来这趟差事跟你有缘了。嗯,熟悉绅情,又是杭州本地人士,今天又偶遇了那边老关系,打算拓展。”
戴云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给南望一点反应时间后,他继续说道:“电报你看了,上海那边现在是暂时僵持住,下一步需要人手支援。怎么样,有没有回乡做任务的信心?”
南望这时候能说不吗?何况现在的他早已不是文弱书生了,还乡又如何?对自己极有信心的南望当即答道:“有信心,还请局长下令!”
“嗯。”戴云看到南望信心十足的眼神后,满意地点点头:“快则两月,慢则三月,咱们这边就要发动。你从今天起就要开始做准备,我现在授权你可以调阅今后从上海发来的一切情报。另外,关于那个方唐镜,你接触的步伐不妨迈大一点,资源适当可以倾斜过去。”
“定不负戴局长所托!”南望这时一脸坚毅。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