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夜未眠,自从来到古代,发现自己心眼儿变小了装不下事儿,一有事儿就睡不着觉。再这样下去,非短寿十年不可。
跟我一样不眠的还有缉查刺客的可怜士兵们,一直闹到天明,外面的声音才渐渐止息。
黎明时分走出帐篷,看见不远处有比我起的更早的人―――奴隶!他们必须在主人起身之前,预备梳洗用具,预备早餐饮食。活动一下筋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来到汉代这么久,最认同的就是空气了,没有污染完全绿色。
早操作完,剩下的时间就是观察,虽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但是很多事可以由小见大。比如稍远处的一大片空旷的场地,一圈圈的全是跑马的痕迹,周围则是一排排的草制人形靶,那应该是平时训练之用,证明匈奴人特别重视骑射。再比如远处有一辆接一辆的水车出出进进,证明附近必定有条河,其河水用来供应王庭的日常饮用。
再比如……单于王帐前极广大的地方,有一处高台,台周围画着奇怪图腾的旗帜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台上面竖着一根形状奇特的木架,这个,就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再看看忙碌的奴隶,不远处一个年老的奴隶正在有节奏地铡着草料,我心思一动,走过去跟他搭话:“大叔,问您早安!”
老奴隶抬起刻满岁月风霜的脸,眯起浑浊的双眼仔细打量着我说:“你是汉使吧,很久没有人给我问安了。”
随即低下头去嘀咕道:“很久没有人跟我说话了。”
我坐到他身边,看着他正铡草的一双手,那是双龟裂的手,无声地诉说着时间赋予的劳苦。
我觉得心里发酸,问道:“您是什么时候被掳来的?”
老奴隶想了想,说:“不记得了,那时候我还小,跟我的爹娘被老上单于掳到匈奴,从此就作了匈奴人的奴隶。唉,太久了,不记得了。”
我问他:“想不想回汉朝?”
他摇摇头说:“不想回了,住习惯了。那边已经没有亲人,回去干什么?如今我的儿子女儿都在匈奴,一家人只要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在这里住得好吗?”
“还好,只要好好干活,他们也不会怎么样。”
就这么闲聊了一会儿,我逐渐把话题引到匈奴这边去:“大叔,您见过老上单于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临行前卫青几次嘱咐,要我多了解匈奴的军事情况,以我对历史的了解,历代匈奴单于在对汉用兵上,最出色的当属冒顿单于与老上单于,但史料关于匈奴王的记载实在太少太粗略,至于说到战略战术,更是一语带过,后人虽有著述,到底以推理推测居多,可以参考却不能依据。现在正好有个曾亲见老上单于的人,说不定可以从他口里了解到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
一提到老上单于,老奴隶的眼睛忽然亮了起来,说道:“老上单于,那是个大英雄。”
一瞬间我以为自己看错听错了,那崇拜的目光,崇敬的语气?被掳的奴隶崇敬掳他的仇敌,脑筋没毛病吧,难道鲁迅他老人家深恶痛绝的中华民族劣根性,其历史居然如此的源远流长?
老奴隶滔滔不绝地开说:“当年老上单于可是草原上的雄鹰,不,他就是草原之神!他所率领的铁骑每战必胜所向披糜。老上单于最长于挽弓,是大匈奴第一神射手,他所带的铁骑各个精于骑射,勇猛如狼。每当战事一起,大单于就分派小队骑兵四处掳掠洗劫,粮食、美酒、金银、器皿,还有许多壮丁美女。唉,战利品真是多得数不胜数。当年的辉煌,如今的军臣单于根本没得比。那时候,汉人简直就是蠢蛋,根本不堪一击,每次都派出大批军队追击小股骑兵,岂不知追得越远越深,死得就越快。”
老奴隶谈吐不凡,估计是从父辈传承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独独遗弃了民族自尊。
我问道:“这是为什么?”
老奴隶“哼”了一声说:“那些汉人其蠢如牛,不知是单于诱敌深入之计,茫茫草原荡荡沙漠,他们道路不熟更不知灵活变通,只管咬着人家尾巴追,待得人困马乏,饥渴难捱之际,单于伏兵四起,自然就全军覆没。死在战场上的,是有福气,活着被掳的,高兴时被留下当奴隶,不高兴啊,咔嚓一下斩下头颅,头盖骨用来饮酒。”
说到这里,老奴隶的神情才有所改变,似乎沉痛,更多的是无奈。
我怔怔地听着,脑子里似乎勾勒出一副图画,粗蛮狂野的匈奴铁骑,浑身沾满汉人的血,手捧汉军的头盖骨狂喝滥饮,心脏不觉紧缩起来。
老奴隶又讲了许多匈奴的故事,风俗的,生活的,军事的,经济的……
他还告诉我一件事,那围满图腾旗帜的高台,是匈奴祭奠他们的神“腾格里”(天之意)的祭坛,其上竖着的木架,是焚烧祭品时用的,而被推上祭坛充当祭品的,多半是汉人美丽的处女。她将被绑在那根木架上,被火烧成灰烬。
我觉得头晕得厉害,有东西从心底往上冲,梗在喉咙处,上不去下不来。于是气闷,胸闷,呼吸不畅,嗓子眼儿开始冒烟,
老奴隶继续说道:“汉使啊,休怪老奴去崇敬汉朝的仇敌,泱泱大国,居然被外族欺凌至如此地步,令人羞愧啊。哪天汉朝若有如老上单于一般善战的英雄人物出现,统领大军荡平匈奴,老奴必定百倍千倍地敬奉他。”
我抬手拍拍老人的肩,沉声说:“会的,你有生之年一定会看到一位,不,是两位如草原神鹰,大漠苍狼的英雄,他们将统率大汉铁骑,彻底荡平匈奴之患,让单于远遁,让漠南从此再无王庭!”
告别老人后,我的心情十分沉重。
其实自从看见南宫公主,或者更早一些见到中行说开始,我的心思就有了改变。出使匈奴之前,我自认自己只是一个历史的旁观者,虽然也有一定的民族倾向性,但从不以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所有的一切,包括督造马鞍,设立兵学,向武帝献计献策等等,甚至击杀闽越王,都是带有私人的目的,没有一件是自愿的,更没有一件事是出于对国家民族的考虑。
可是从见到中行说开始,事情似乎开始改变,尤其是见到南宫公主之后,关于国家,关于民族,关于战争,关于苦难,这些东西时时出现在我的脑子里。跟老奴隶简短的几句谈话,更是将潜藏在灵魂深处的某种心情激发了出来。
我想,那应该就是―――民族自尊心!
两千年前也好,两千年后也好,我都是中国人!
回到帐篷,晏七行正在等我。坐到简易床上,我说:“离开匈奴前我要做一件事。”
我决定将这件事告诉他,为的是要筹谋更大的事。
晏七行敏感地望着我:“何事?”
“除掉中行说!”
不等晏七行出言反对,我接着说道:“留这个祸害在匈奴,他日开战必会成为汉军的大患。我不管你赞不赞同,总之我一定要杀了他!”
晏七行默默地看着我,良久才说:“如此说来,昨夜刘大人去找中行说,就是为了杀他?”
我一怔:“你跟踪我?”
晏七行说:“不是。”
我眼睛一亮:“你也想杀他?”
晏七行不说话,沉默代表赞同!
难得有件事我们这么契合。可是,以我的机警,昨夜竟然没发现他,这家伙会龟息神功么。
我问道:“这么说你也听到他们的谈话了?”
晏七行道:“大人请先说。”
我叹了口气说:“我只听到一句,中行说对另一个人说:你回去禀报,此番若失手,便按原计划延至寿诞之日,大事必成。”
晏七行说道:“前面的话大人即使听到也无用,他们用匈奴语交谈。”
“说什么?”我凑过去。
“主人已遣人至王庭,今夜动手。本官也只听到这一句。”晏七行眼中似乎浮出一丝笑意。“接着被奇怪的声音扰乱,原来却是你在割裂毡帐。”
我扯着嘴角勉强挤出笑容说:“看起来我听到的比你听到的更重要呢。”
晏七行说:“我们必须要查清想谋害单于取而代之的人是谁?寿诞之日,他们意欲何为?”
我说:“不外乎两种可能,针对单于及于单的谋杀,或者直接兵变夺权。”
晏七行点点头道:“若是前者,尚有法阻止,若是后者,你我就都无能为力了。但在此之前,应先送月氏王子离开王庭。陛下遣张骞去大月氏,为的就是要两国修好,联合破匈,如今我们救了月氏王子,若他回到大月氏,对两国之交必有助益。”
这人不是武夫,颇有政治头脑。
晏七行接着说:“月氏重新建国的事,月氏王子好象并不知道。而且,大月氏灭国后西迁,究竟立国何处,尚无址可考。月氏王子能否归国还属未知之数。”
“这个你不用担心,据我所知,现在的月氏国址应该在乌孙国之西,大宛国之南,须越过西域天山至妫水,月氏国就在那里了。”这可不是从电脑所存的资料中看的,而是某次我奉命去偷一件据说是来自古代大月氏国的文物,作准备工作时顺便恶补一下大月氏国的历史。
晏七行奇道:“刘大人如何知道得这般清楚?”
我说:“我也是西域人,对那里的情况自然熟悉。。”
正在这时,外面有人道:“刘大人,奴婢奉阏氏之命给您送早膳。”
我应了一声,两个侍女手提漆盒进来,看见晏七行,其中一位容貌秀丽的侍女笑道:“难怪找不到晏大人,原来是在这里。二位大人就一起用膳吧,这可是阏氏特别吩咐,照汉朝的食谱做的。”
晏七行躬身道:“有劳二位姑娘了,还请转达本官与刘大人对公主的谢意。”
侍女们忙着将食物放到席上,先头说话的侍女又道:“大单于因昨夜王庭中混入刺客之事很是生气,今日必定会全力追查此事。用过早膳后,请二位大人去公主帐幕相见。”
第一次跟晏七行一起吃饭,两个人都闷闷的,晏七行就那样儿,我却是心情不好不想说话。他感觉到我的奇异的沉默,问道:“你有心事?”
每次他称呼我“刘大人”时,那种生疏和冷淡死人都能再冻死一次;可当他直接说“你”时,却又带着种难以言喻的亲近感,这种感觉真的很奇怪。
我怔怔地看着他,研究着那种感觉到底是什么东西。也许我直视他的时间太长了,他被看得有些发懵,表情也尴尬起来。见他的窘态,我忽然心情大好,嘿嘿一笑,低头吃饭。
“何事发笑?”他放下手中筷子,声音有些愠怒的成分。
我也学他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他说:“我笑,是因为今天才发现,原来你也是正常的男人。”
“此话何意?”声音提高了。
我笑眯眯地说:“被女生盯着一直看却没反应,不是木头,就是太监,而你刚才的反应,代表着你是个正常的男人。”
晏七行脸色微变:“那又如何?”
我拿起筷子继续吃饭,含糊地说:“没如何……我很高兴。”
心情已经很糟了,不想再对着一块木头或太监。前者让我想起祭坛上的死刑架,后者让我想起中行说。
晏七行盯了我一会儿,我泰然自若吃得香甜。他问:“你为何没有反应?莫非你不是正常的女人?”
我摇摇头道:“非也非也,女人跟男人不同,女人在男人的目光注视下,通常不会手忙脚乱,因为那会严重损害淑女的形象,所以尽管她们心头鹿撞,还是要把最从容最优雅的一面展现给男人看。记住,大多数的女人都口是心非,比如她说男人是坏蛋时,多半是在爱着那个男人;相反说男人是好人时那就惨了,她一定不喜欢那个男人……”
晏七行听得发怔:“淑女形象?古怪的用词……那依你之见陛下是好人还是坏蛋?”
“嘎?”我眨巴眨巴眼睛,怎么问这种连历史学家都弄不清楚的高难度问题?
我想了想,说:“怎么说呢?”手持筷子柱着下颏,想着古往今来各大家对他的评价。
严格说来,我真的不太了解皇帝,跟在他身边这么久,对于他的性格还是处于摸索阶段。晏七行这一问,脑中自然将他的历史自动过滤一遍,然后缓缓说道:“他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善于用人,善于治人,权谋智慧无人能及……”
在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方针就是对的?我个人深表怀疑),确立国家文化与精神的正统;对外用兵得法,于有生之年基本消除了匈奴这个心腹大患,但是,最后弄到国库空虚国力大减,导致西汉由盛转衰的也是他。有人说他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还有人说他文治武功,冠绝古今。所以我实在不知道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蛋。如果一定要说,五五开吧,功过各半。
我还没疯,这样的话自然不能对晏七行说。所以只好笑笑说:“也许他是个好皇帝,但是对于女人来说,绝对不是个好男人。”
晏七行神情淡淡,说:“如此说来,你喜欢陛下?”
我瞪圆了眼睛:“当然不是,我疯了不成?”
晏七行面带古怪的笑容说:“女人都是口是心非,当她说一个男人不好时,多半是在爱着他,依此推断,当她说不喜欢时,多半是在喜欢。”
说罢不容分说,放下筷子站起身来:“我们去见公主吧。”转身撩帐帘出去。
我急忙起身追出去:“喂,我说的是大多数,不是所有女人都那样,喂,我说的是真的……”
真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碧绿的草原,湛蓝的天空,早晨的阳光照射着人心是暖洋洋的,晏七行与我陪同南宫公主策骑在广阔的草原上,一阵疾驰,一阵徐行,顺便再喊几嗓子,稍解心中的郁闷之气。
下马休息时,我们三个离随侍的卫兵婢女远远的,轻声交谈……
晏七行道:“故而月氏王子不能滞留王庭,要尽早将他送出去,此事务请公主相助。”
南宫公主说:“二位大人因何定要救助此人?”
晏七行看了我一眼,我说:“陛下欲与月氏国修好,这次我们救了他们的王子,将来必有利于两国之间的关系。”
我没有告诉公主关于武帝有意拉拢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的策略,公主毕竟身处匈奴,少知道一些对她对大汉都有好处。
其实月氏西迁后再度立国,恐怕早已有了新的国王,就算王子回国,也未必能有什么作为,或者被新王杀害也未可知。不过未来的事谁知道呢?也许今天的救命之恩,他年真的能助张骞一臂之力。
南宫公主略作思忖,说:“每日早、中、晚,会有水车从附近的河流中向王庭输送日用饮水,我会找人安排,利用水车将王子送出王庭。”
晏七行道:“如此甚好。”
“只是单于寿诞日,究竟会有何事发生?”公主脸上微现忧色。
晏七行道:“下臣与刘大人商议过了,以为不外两种可能,谋杀或兵变。匈奴内部有人觊觎单于王位。以公主之见,这人会是谁?”
南宫公主仔细思索一阵,颓然叹道:“如今的匈奴风平浪静,诸家侯王向来规矩,惟单于之命是从,一时之间倒也想不出谁会有如此野心。”
晏七行说:“有实力争位的屈指可数,首当其冲的就是四大王―――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其次是六角―――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革是(此字:革+是)王,左右渐将王。六角论地位势力均不及四王,下臣推测,叛逆者定在四王之内。”
南宫公主秀眉蹙得更紧,转头问我:“刘大人为何沉默不语?”
其实我在思考,关于历史的可信性及可塑性。
史载匈奴的下一次政权交替是在七年后,如果历史完全可信,那么我们就勿须为寿诞日会发生的变故担忧。因为历史早已命定,就算有事也于大局无碍。
可是问题来了,现在我身处七年后的历史之前,又能预知七年后的历史,而历史又是可塑的,也许我们现在的一个举动,一句话,扭转了某些不可测事件的结局,结果塑造出了七年后的历史;当然也许会有另一个结局,谋反的伊稚斜(假设真是伊稚斜)被杀,那么七年后的匈奴王可就是于单,这可改写了历史了。
如果因我们没有举动,没有说话,致使叛逆者谋事成功,登基为匈奴王(假设此人还是伊稚斜),历史岂不还是改变了?七年后的事件提前发生了。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可能性不必一一例举,关键的问题在于:要不要把这件事通知军臣单于?怎样才是对大汉有利的行为?
军臣单于在位对大汉有利,还是伊稚斜登基对大汉有利?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回答者会见仁见智。
我脑子里呈飞速旋转,想得头都大了实在难以委决,最后干脆舍弃我作为异时空人的身份,以现实的角度,用汉朝官员的立场去衡量此事的得失利弊。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自然是军臣单于在位对汉朝更有利一些,毕竟因南宫公主的缘故,这位鸽派的老单于对汉的政策还算柔和,汉朝虽在暗中积极备战,但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两下还是不要撕破脸为好。如果换了一向是鹰派代表人物的伊稚斜当政(我认定谋反者定是伊稚斜),那麻烦就大了。
我想了想,说道:“公主,下臣以为这件事自然要向军臣单于禀报,甭管他四王还是六角,所谓有备无患。不过……中行说一向深得单于宠信,如果说他参与此事,单于未必肯信,所以,说是一定要说,关键是怎么说?”
公主深以为然点头称是。
晏七行出主意说:“不如这样,公主可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最好是匈奴人,由他出面向单于禀报……”
我抢过话来说道:“就说他无意间听到两个人在谈话,至于是谁,他也没看清楚,只听到他们说什么‘寿诞之日动手,大事必成’之类的内容。当时听了也没往心里去,接着发生了行刺事件,更没机会深想。今天一早,越想越不对,深怕会发生对单于不利的事,于是赶紧前来禀报。”
“好,就依二位大人妙策。”公主最后拍板。“只是便宜了中行说这老贼。”
中行说,我自然不会放过他。
事情就这样定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将至的风雨。
为免时间过长惹人非议,商定之后,我跟晏七行别了公主,策马缓行回转住处。迎面忽来一匹战马,速度快逾闪电,风一样从我们身边掠过去,根本看不清马上骑士的模样。
晏七行一怔,说:“伊稚斜!”
“嗯?你说谁?”我吃了一惊。
“左谷蠡王伊稚斜!”晏七行见我神情不对,略感诧异。“前次出使匈奴,我曾与他有一面之缘,他胯下所骑乃大宛名驹,本官一眼便认得出来。”
我策马回身,望着人马消失之处,正是向着公主所在的方向。
我心中一动:“寿诞之日未到,他怎么来得这么早?还有,他去公主那里干什么?”
晏七行望着我:“莫非刘大人怀疑他便是谋逆之人?”
“你不怀疑么?”
我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当下用了点手段,很侧略地从一个匈奴兵丁那里了解到,伊稚斜刚到王庭。
就是说他向单于问了安,便匆匆去找南宫公主了。究竟是什么事,他一个左谷蠡王那么不避忌讳地急着去见自己的嫂子?
我也是女人,不得不往歪了想。
伊稚斜跟南宫公主,会是什么关系?
跟我一样不眠的还有缉查刺客的可怜士兵们,一直闹到天明,外面的声音才渐渐止息。
黎明时分走出帐篷,看见不远处有比我起的更早的人―――奴隶!他们必须在主人起身之前,预备梳洗用具,预备早餐饮食。活动一下筋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来到汉代这么久,最认同的就是空气了,没有污染完全绿色。
早操作完,剩下的时间就是观察,虽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但是很多事可以由小见大。比如稍远处的一大片空旷的场地,一圈圈的全是跑马的痕迹,周围则是一排排的草制人形靶,那应该是平时训练之用,证明匈奴人特别重视骑射。再比如远处有一辆接一辆的水车出出进进,证明附近必定有条河,其河水用来供应王庭的日常饮用。
再比如……单于王帐前极广大的地方,有一处高台,台周围画着奇怪图腾的旗帜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台上面竖着一根形状奇特的木架,这个,就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再看看忙碌的奴隶,不远处一个年老的奴隶正在有节奏地铡着草料,我心思一动,走过去跟他搭话:“大叔,问您早安!”
老奴隶抬起刻满岁月风霜的脸,眯起浑浊的双眼仔细打量着我说:“你是汉使吧,很久没有人给我问安了。”
随即低下头去嘀咕道:“很久没有人跟我说话了。”
我坐到他身边,看着他正铡草的一双手,那是双龟裂的手,无声地诉说着时间赋予的劳苦。
我觉得心里发酸,问道:“您是什么时候被掳来的?”
老奴隶想了想,说:“不记得了,那时候我还小,跟我的爹娘被老上单于掳到匈奴,从此就作了匈奴人的奴隶。唉,太久了,不记得了。”
我问他:“想不想回汉朝?”
他摇摇头说:“不想回了,住习惯了。那边已经没有亲人,回去干什么?如今我的儿子女儿都在匈奴,一家人只要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在这里住得好吗?”
“还好,只要好好干活,他们也不会怎么样。”
就这么闲聊了一会儿,我逐渐把话题引到匈奴这边去:“大叔,您见过老上单于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临行前卫青几次嘱咐,要我多了解匈奴的军事情况,以我对历史的了解,历代匈奴单于在对汉用兵上,最出色的当属冒顿单于与老上单于,但史料关于匈奴王的记载实在太少太粗略,至于说到战略战术,更是一语带过,后人虽有著述,到底以推理推测居多,可以参考却不能依据。现在正好有个曾亲见老上单于的人,说不定可以从他口里了解到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
一提到老上单于,老奴隶的眼睛忽然亮了起来,说道:“老上单于,那是个大英雄。”
一瞬间我以为自己看错听错了,那崇拜的目光,崇敬的语气?被掳的奴隶崇敬掳他的仇敌,脑筋没毛病吧,难道鲁迅他老人家深恶痛绝的中华民族劣根性,其历史居然如此的源远流长?
老奴隶滔滔不绝地开说:“当年老上单于可是草原上的雄鹰,不,他就是草原之神!他所率领的铁骑每战必胜所向披糜。老上单于最长于挽弓,是大匈奴第一神射手,他所带的铁骑各个精于骑射,勇猛如狼。每当战事一起,大单于就分派小队骑兵四处掳掠洗劫,粮食、美酒、金银、器皿,还有许多壮丁美女。唉,战利品真是多得数不胜数。当年的辉煌,如今的军臣单于根本没得比。那时候,汉人简直就是蠢蛋,根本不堪一击,每次都派出大批军队追击小股骑兵,岂不知追得越远越深,死得就越快。”
老奴隶谈吐不凡,估计是从父辈传承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独独遗弃了民族自尊。
我问道:“这是为什么?”
老奴隶“哼”了一声说:“那些汉人其蠢如牛,不知是单于诱敌深入之计,茫茫草原荡荡沙漠,他们道路不熟更不知灵活变通,只管咬着人家尾巴追,待得人困马乏,饥渴难捱之际,单于伏兵四起,自然就全军覆没。死在战场上的,是有福气,活着被掳的,高兴时被留下当奴隶,不高兴啊,咔嚓一下斩下头颅,头盖骨用来饮酒。”
说到这里,老奴隶的神情才有所改变,似乎沉痛,更多的是无奈。
我怔怔地听着,脑子里似乎勾勒出一副图画,粗蛮狂野的匈奴铁骑,浑身沾满汉人的血,手捧汉军的头盖骨狂喝滥饮,心脏不觉紧缩起来。
老奴隶又讲了许多匈奴的故事,风俗的,生活的,军事的,经济的……
他还告诉我一件事,那围满图腾旗帜的高台,是匈奴祭奠他们的神“腾格里”(天之意)的祭坛,其上竖着的木架,是焚烧祭品时用的,而被推上祭坛充当祭品的,多半是汉人美丽的处女。她将被绑在那根木架上,被火烧成灰烬。
我觉得头晕得厉害,有东西从心底往上冲,梗在喉咙处,上不去下不来。于是气闷,胸闷,呼吸不畅,嗓子眼儿开始冒烟,
老奴隶继续说道:“汉使啊,休怪老奴去崇敬汉朝的仇敌,泱泱大国,居然被外族欺凌至如此地步,令人羞愧啊。哪天汉朝若有如老上单于一般善战的英雄人物出现,统领大军荡平匈奴,老奴必定百倍千倍地敬奉他。”
我抬手拍拍老人的肩,沉声说:“会的,你有生之年一定会看到一位,不,是两位如草原神鹰,大漠苍狼的英雄,他们将统率大汉铁骑,彻底荡平匈奴之患,让单于远遁,让漠南从此再无王庭!”
告别老人后,我的心情十分沉重。
其实自从看见南宫公主,或者更早一些见到中行说开始,我的心思就有了改变。出使匈奴之前,我自认自己只是一个历史的旁观者,虽然也有一定的民族倾向性,但从不以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所有的一切,包括督造马鞍,设立兵学,向武帝献计献策等等,甚至击杀闽越王,都是带有私人的目的,没有一件是自愿的,更没有一件事是出于对国家民族的考虑。
可是从见到中行说开始,事情似乎开始改变,尤其是见到南宫公主之后,关于国家,关于民族,关于战争,关于苦难,这些东西时时出现在我的脑子里。跟老奴隶简短的几句谈话,更是将潜藏在灵魂深处的某种心情激发了出来。
我想,那应该就是―――民族自尊心!
两千年前也好,两千年后也好,我都是中国人!
回到帐篷,晏七行正在等我。坐到简易床上,我说:“离开匈奴前我要做一件事。”
我决定将这件事告诉他,为的是要筹谋更大的事。
晏七行敏感地望着我:“何事?”
“除掉中行说!”
不等晏七行出言反对,我接着说道:“留这个祸害在匈奴,他日开战必会成为汉军的大患。我不管你赞不赞同,总之我一定要杀了他!”
晏七行默默地看着我,良久才说:“如此说来,昨夜刘大人去找中行说,就是为了杀他?”
我一怔:“你跟踪我?”
晏七行说:“不是。”
我眼睛一亮:“你也想杀他?”
晏七行不说话,沉默代表赞同!
难得有件事我们这么契合。可是,以我的机警,昨夜竟然没发现他,这家伙会龟息神功么。
我问道:“这么说你也听到他们的谈话了?”
晏七行道:“大人请先说。”
我叹了口气说:“我只听到一句,中行说对另一个人说:你回去禀报,此番若失手,便按原计划延至寿诞之日,大事必成。”
晏七行说道:“前面的话大人即使听到也无用,他们用匈奴语交谈。”
“说什么?”我凑过去。
“主人已遣人至王庭,今夜动手。本官也只听到这一句。”晏七行眼中似乎浮出一丝笑意。“接着被奇怪的声音扰乱,原来却是你在割裂毡帐。”
我扯着嘴角勉强挤出笑容说:“看起来我听到的比你听到的更重要呢。”
晏七行说:“我们必须要查清想谋害单于取而代之的人是谁?寿诞之日,他们意欲何为?”
我说:“不外乎两种可能,针对单于及于单的谋杀,或者直接兵变夺权。”
晏七行点点头道:“若是前者,尚有法阻止,若是后者,你我就都无能为力了。但在此之前,应先送月氏王子离开王庭。陛下遣张骞去大月氏,为的就是要两国修好,联合破匈,如今我们救了月氏王子,若他回到大月氏,对两国之交必有助益。”
这人不是武夫,颇有政治头脑。
晏七行接着说:“月氏重新建国的事,月氏王子好象并不知道。而且,大月氏灭国后西迁,究竟立国何处,尚无址可考。月氏王子能否归国还属未知之数。”
“这个你不用担心,据我所知,现在的月氏国址应该在乌孙国之西,大宛国之南,须越过西域天山至妫水,月氏国就在那里了。”这可不是从电脑所存的资料中看的,而是某次我奉命去偷一件据说是来自古代大月氏国的文物,作准备工作时顺便恶补一下大月氏国的历史。
晏七行奇道:“刘大人如何知道得这般清楚?”
我说:“我也是西域人,对那里的情况自然熟悉。。”
正在这时,外面有人道:“刘大人,奴婢奉阏氏之命给您送早膳。”
我应了一声,两个侍女手提漆盒进来,看见晏七行,其中一位容貌秀丽的侍女笑道:“难怪找不到晏大人,原来是在这里。二位大人就一起用膳吧,这可是阏氏特别吩咐,照汉朝的食谱做的。”
晏七行躬身道:“有劳二位姑娘了,还请转达本官与刘大人对公主的谢意。”
侍女们忙着将食物放到席上,先头说话的侍女又道:“大单于因昨夜王庭中混入刺客之事很是生气,今日必定会全力追查此事。用过早膳后,请二位大人去公主帐幕相见。”
第一次跟晏七行一起吃饭,两个人都闷闷的,晏七行就那样儿,我却是心情不好不想说话。他感觉到我的奇异的沉默,问道:“你有心事?”
每次他称呼我“刘大人”时,那种生疏和冷淡死人都能再冻死一次;可当他直接说“你”时,却又带着种难以言喻的亲近感,这种感觉真的很奇怪。
我怔怔地看着他,研究着那种感觉到底是什么东西。也许我直视他的时间太长了,他被看得有些发懵,表情也尴尬起来。见他的窘态,我忽然心情大好,嘿嘿一笑,低头吃饭。
“何事发笑?”他放下手中筷子,声音有些愠怒的成分。
我也学他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他说:“我笑,是因为今天才发现,原来你也是正常的男人。”
“此话何意?”声音提高了。
我笑眯眯地说:“被女生盯着一直看却没反应,不是木头,就是太监,而你刚才的反应,代表着你是个正常的男人。”
晏七行脸色微变:“那又如何?”
我拿起筷子继续吃饭,含糊地说:“没如何……我很高兴。”
心情已经很糟了,不想再对着一块木头或太监。前者让我想起祭坛上的死刑架,后者让我想起中行说。
晏七行盯了我一会儿,我泰然自若吃得香甜。他问:“你为何没有反应?莫非你不是正常的女人?”
我摇摇头道:“非也非也,女人跟男人不同,女人在男人的目光注视下,通常不会手忙脚乱,因为那会严重损害淑女的形象,所以尽管她们心头鹿撞,还是要把最从容最优雅的一面展现给男人看。记住,大多数的女人都口是心非,比如她说男人是坏蛋时,多半是在爱着那个男人;相反说男人是好人时那就惨了,她一定不喜欢那个男人……”
晏七行听得发怔:“淑女形象?古怪的用词……那依你之见陛下是好人还是坏蛋?”
“嘎?”我眨巴眨巴眼睛,怎么问这种连历史学家都弄不清楚的高难度问题?
我想了想,说:“怎么说呢?”手持筷子柱着下颏,想着古往今来各大家对他的评价。
严格说来,我真的不太了解皇帝,跟在他身边这么久,对于他的性格还是处于摸索阶段。晏七行这一问,脑中自然将他的历史自动过滤一遍,然后缓缓说道:“他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善于用人,善于治人,权谋智慧无人能及……”
在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方针就是对的?我个人深表怀疑),确立国家文化与精神的正统;对外用兵得法,于有生之年基本消除了匈奴这个心腹大患,但是,最后弄到国库空虚国力大减,导致西汉由盛转衰的也是他。有人说他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还有人说他文治武功,冠绝古今。所以我实在不知道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蛋。如果一定要说,五五开吧,功过各半。
我还没疯,这样的话自然不能对晏七行说。所以只好笑笑说:“也许他是个好皇帝,但是对于女人来说,绝对不是个好男人。”
晏七行神情淡淡,说:“如此说来,你喜欢陛下?”
我瞪圆了眼睛:“当然不是,我疯了不成?”
晏七行面带古怪的笑容说:“女人都是口是心非,当她说一个男人不好时,多半是在爱着他,依此推断,当她说不喜欢时,多半是在喜欢。”
说罢不容分说,放下筷子站起身来:“我们去见公主吧。”转身撩帐帘出去。
我急忙起身追出去:“喂,我说的是大多数,不是所有女人都那样,喂,我说的是真的……”
真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碧绿的草原,湛蓝的天空,早晨的阳光照射着人心是暖洋洋的,晏七行与我陪同南宫公主策骑在广阔的草原上,一阵疾驰,一阵徐行,顺便再喊几嗓子,稍解心中的郁闷之气。
下马休息时,我们三个离随侍的卫兵婢女远远的,轻声交谈……
晏七行道:“故而月氏王子不能滞留王庭,要尽早将他送出去,此事务请公主相助。”
南宫公主说:“二位大人因何定要救助此人?”
晏七行看了我一眼,我说:“陛下欲与月氏国修好,这次我们救了他们的王子,将来必有利于两国之间的关系。”
我没有告诉公主关于武帝有意拉拢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的策略,公主毕竟身处匈奴,少知道一些对她对大汉都有好处。
其实月氏西迁后再度立国,恐怕早已有了新的国王,就算王子回国,也未必能有什么作为,或者被新王杀害也未可知。不过未来的事谁知道呢?也许今天的救命之恩,他年真的能助张骞一臂之力。
南宫公主略作思忖,说:“每日早、中、晚,会有水车从附近的河流中向王庭输送日用饮水,我会找人安排,利用水车将王子送出王庭。”
晏七行道:“如此甚好。”
“只是单于寿诞日,究竟会有何事发生?”公主脸上微现忧色。
晏七行道:“下臣与刘大人商议过了,以为不外两种可能,谋杀或兵变。匈奴内部有人觊觎单于王位。以公主之见,这人会是谁?”
南宫公主仔细思索一阵,颓然叹道:“如今的匈奴风平浪静,诸家侯王向来规矩,惟单于之命是从,一时之间倒也想不出谁会有如此野心。”
晏七行说:“有实力争位的屈指可数,首当其冲的就是四大王―――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其次是六角―――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革是(此字:革+是)王,左右渐将王。六角论地位势力均不及四王,下臣推测,叛逆者定在四王之内。”
南宫公主秀眉蹙得更紧,转头问我:“刘大人为何沉默不语?”
其实我在思考,关于历史的可信性及可塑性。
史载匈奴的下一次政权交替是在七年后,如果历史完全可信,那么我们就勿须为寿诞日会发生的变故担忧。因为历史早已命定,就算有事也于大局无碍。
可是问题来了,现在我身处七年后的历史之前,又能预知七年后的历史,而历史又是可塑的,也许我们现在的一个举动,一句话,扭转了某些不可测事件的结局,结果塑造出了七年后的历史;当然也许会有另一个结局,谋反的伊稚斜(假设真是伊稚斜)被杀,那么七年后的匈奴王可就是于单,这可改写了历史了。
如果因我们没有举动,没有说话,致使叛逆者谋事成功,登基为匈奴王(假设此人还是伊稚斜),历史岂不还是改变了?七年后的事件提前发生了。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可能性不必一一例举,关键的问题在于:要不要把这件事通知军臣单于?怎样才是对大汉有利的行为?
军臣单于在位对大汉有利,还是伊稚斜登基对大汉有利?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回答者会见仁见智。
我脑子里呈飞速旋转,想得头都大了实在难以委决,最后干脆舍弃我作为异时空人的身份,以现实的角度,用汉朝官员的立场去衡量此事的得失利弊。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自然是军臣单于在位对汉朝更有利一些,毕竟因南宫公主的缘故,这位鸽派的老单于对汉的政策还算柔和,汉朝虽在暗中积极备战,但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两下还是不要撕破脸为好。如果换了一向是鹰派代表人物的伊稚斜当政(我认定谋反者定是伊稚斜),那麻烦就大了。
我想了想,说道:“公主,下臣以为这件事自然要向军臣单于禀报,甭管他四王还是六角,所谓有备无患。不过……中行说一向深得单于宠信,如果说他参与此事,单于未必肯信,所以,说是一定要说,关键是怎么说?”
公主深以为然点头称是。
晏七行出主意说:“不如这样,公主可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最好是匈奴人,由他出面向单于禀报……”
我抢过话来说道:“就说他无意间听到两个人在谈话,至于是谁,他也没看清楚,只听到他们说什么‘寿诞之日动手,大事必成’之类的内容。当时听了也没往心里去,接着发生了行刺事件,更没机会深想。今天一早,越想越不对,深怕会发生对单于不利的事,于是赶紧前来禀报。”
“好,就依二位大人妙策。”公主最后拍板。“只是便宜了中行说这老贼。”
中行说,我自然不会放过他。
事情就这样定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将至的风雨。
为免时间过长惹人非议,商定之后,我跟晏七行别了公主,策马缓行回转住处。迎面忽来一匹战马,速度快逾闪电,风一样从我们身边掠过去,根本看不清马上骑士的模样。
晏七行一怔,说:“伊稚斜!”
“嗯?你说谁?”我吃了一惊。
“左谷蠡王伊稚斜!”晏七行见我神情不对,略感诧异。“前次出使匈奴,我曾与他有一面之缘,他胯下所骑乃大宛名驹,本官一眼便认得出来。”
我策马回身,望着人马消失之处,正是向着公主所在的方向。
我心中一动:“寿诞之日未到,他怎么来得这么早?还有,他去公主那里干什么?”
晏七行望着我:“莫非刘大人怀疑他便是谋逆之人?”
“你不怀疑么?”
我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当下用了点手段,很侧略地从一个匈奴兵丁那里了解到,伊稚斜刚到王庭。
就是说他向单于问了安,便匆匆去找南宫公主了。究竟是什么事,他一个左谷蠡王那么不避忌讳地急着去见自己的嫂子?
我也是女人,不得不往歪了想。
伊稚斜跟南宫公主,会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