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兄···什么侍中,已经不是了。”徐琰摇了摇头苦笑道。
韩世能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消息,皱眉问道:“秦国发生什么事了?”
徐琰说道:“秦国暂时无事,但再过不久就难说了。”
原来符秦是杂胡氐人的一支,因为天下大乱,趁机占据了长安、雍州、秦州与荆州一部。是雄踞北方的一个大国,现在的皇帝苻坚,杀了上一任荒淫无道的皇帝苻生,自立为帝。
苻坚崇尚儒学,重用汉族大臣如王猛、徐琰之辈,国势蒸蒸日上,时人都称道苻坚治国“关陇清晏,百姓丰乐”。但这给邻居魏国却造成了强大的压力。曹宏的父亲曹珪因此寤寐不宁,边境一旦有一点风吹草动,举国都要紧张很久。
而帮助苻坚治国的“能臣”徐琰,就这么站在自己面前,曹宏怎么想都有种不真实的感觉。曹宏不解道:“徐先生,您刚才说秦国现在无事,但以后就说不定了是什么意思呢?”
徐琰叹了口气说道:“自从王猛王景略去世之后,秦主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从谏如流、勤政爱民的大秦之主了。”
王猛是秦国的丞相,此人从小家中贫寒,晋国使人征召王猛为官,但王猛知道晋国已经日薄西山,不肯出山。后来遇到苻坚,两人论废兴大事,十分投契。苻坚即位,任中书侍郎,曾在一年中五次擢升王猛,官至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封平阳郡侯,成为苻坚主要谋士。
见曹宏一脸疑惑,徐琰又叹了一口气,细细地给曹宏道出其中的原委。
秦国和魏国一样,国人贵族都有尾大不掉之势,不同的是魏国还在可控范围之内,当然这也跟魏国还很弱小有关,但秦国就不同了,秦国的国内的豪酋不断在国内闹事,按下葫芦浮起瓢,着实让苻坚头痛不已。而丞相王猛正是在讨伐上郡豪酋叛乱时,在军中病死的。这次苻坚南征,徐琰和生前的王猛都不赞成,他们都觉得要在安定内部之后,先统一北方,击败魏国,然后再南下击败刘宋。王猛生前,苻坚很信任王猛,虽然不认同王猛的战略,但是苻坚还是尊重王猛,一心安定国内。
现在王猛死了,徐琰虽然百般劝阻苻坚,但苻坚不仅不听,还对徐琰疑神疑鬼,觉得徐琰是收受了刘宋的贿赂才劝阻自己。徐琰见事已不济,不说此战结果如何,便是苻坚已对他不再信任这一点,便能随时要了他的性命。于是趁苻坚统帅大军南下之后,徐琰只身逃往魏国投奔了韩世能。
曹宏听罢疑惑的问韩世能道:“外公,您和徐先生之前认识吗?”
韩世能听完一愣,徐琰脸色也不自然。曹宏见状知道其中必有原因,便岔开话题,转而向徐琰请教关中的风土人情起来。
徐琰见曹宏心思剔透,也对曹宏这一个魏国的皇子顿生好感,详细的给曹宏讲起关中风物,不知不觉天色已经不早,曹宏因要回宫,便向二人告辞了出去。
回到宫里,天色已晚,见到母亲韩嫔正在等他吃饭,曹宏道:“阿娘,以后您别等我,不要饿坏了身子。”
韩嫔见儿子回来,赶忙让那粗使宫人去将饭菜端了上来,曹宏坐在下首,见母亲这些日子开朗很多,容光焕发,便问道:“最近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吗,阿娘。”
韩嫔脸上一红,摸了摸自己的脸说道:“什么容光焕发,好好吃你的饭。”
曹宏见母亲不说,便也不再追问,只要母亲开心就好。
用完饭,曹宏问母亲:“阿娘,你认不认识徐琰这个人?”
韩嫔一怔,问道:“你为何问起徐琰?”
曹宏将今日之事一一向韩嫔道来,韩嫔听罢半晌不语。过了很久,韩嫔这才说道:“徐先生和我们韩家有一段渊源,准确的说,徐先生是你的长辈。”
原来徐琰是冀州人士,徐家是长乐郡的望族,他从小就有神童之名,长大后更是是冀州的名士,如此好的条件,徐家定然是早早为徐琰定下一门亲事,正是清河望族崔家的嫡长女,也就是如今大魏重臣太常卿崔诰的妹妹。也许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吧。徐琰在与崔家嫡女定亲之后,遇到了命中的缘分,徐琰有一次拜会韩家,认识了韩家的嫡女,韩世能的小妹,两人私定终身。在这之后徐琰闹着要退婚。崔家自然不允,徐琰之父后来见徐琰固执,便将徐琰逐出徐家。韩家老太爷也早早将嫡女嫁人。从此徐琰心灰意冷,远走秦国,再无婚配。而得知倾心爱慕的韩小妹在嫁人之后郁郁而终,更是不再与故人联系。一心为秦国效力了。
曹宏听罢才知道,原来这风度翩翩的徐先生还和自己家有这么一段渊源。
韩嫔叹道:“可怜徐先生与小姑本应有一段美好的姻缘,但世事无常,只能怪他们相遇的太晚吧。”
曹宏见母亲有些伤感,插科打诨道:“阿娘,徐先生与姑祖母有缘无份,只能怪徐家给徐先生早早定了亲,如若不然,也不会发生这种大家都伤心的事来。所以说,我的婚事,我自己要做主!”
韩嫔见曹宏说起自己的婚事,便笑了:“你呀,且得等两年呢,不过你的事,我可管不了,那要问你父皇。娘倒是可以帮你物色物色,当然最后还是要你父皇决定。”
这次换曹宏苦瓜脸了。
崔诰巡边不会那么快回来,但是皇子们的课业不能耽误,皇帝在朝中找了一个饱学宿儒来教授皇子,临时顶替崔诰,来的这个师傅是个老头子,耳聋眼花,每日就是子曰子曰的照本宣科,皇子们问他问题,他也不闻不问,只是对皇子们说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搞得皇子们烦不甚烦,以前崔诰教授他们读书,读完之后,还会释义,然后由此阐发、引申。皇子们学的是津津有味。再加上崔诰严于律己,对皇子们的课业要求更是严苛。皇子们从不敢在课堂上有什么小动作,但今日这位老先生来了之后,先是几个年纪小的皇子坐不住,开始交头接耳,见老先生没啥反应,他们甚至在下面打闹了起来。
三皇子还在养伤,言后那里只是每日帮着曹藩向师傅告假,但是太子虽然还是鼻青脸肿,但还是坚持来上课了。自从那日之后,太子更加沉默寡言,只是见到曹宏时,才勉强给点笑容。
曹宏听说朝廷上因为六镇之事闹开了锅,汉人与匈奴国人争论不休,皇帝曹珪每日既要处理朝政,也要忙着召见安抚大臣。忙得不可开交。当然,这与曹宏无关。每日里曹宏只管着自己读书,练习骑射。日子过得倒也充实。如果非要找出什么问题来,那就是曹宏发现了母亲开心的秘密。
父皇隔三差五的会到淑仪阁。有时天色还早,曹宏还能碰到父皇,曹珪偶尔也考校一番曹宏,或问所学何经,或问所习何史。每每都挑出其中一两篇,让曹宏阐发。又偶尔指点一番,说说自己对此的理解。韩嫔见此,心里更是开心。
一日曹珪早到淑仪阁,见曹宏正在读汉书,于是笑着对曹宏道:“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曹宏一愣,知道这是父皇出题考他。
于是回答道:“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曹珪见自己的儿子博闻强记,很是高兴。兴致更高,就继续考校道:“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这段话出自《汉书·龚遂传》,说的是汉宣帝时因渤海发生了饥荒,盗贼并起,汉宣帝欲启用龚遂平乱,龚遂见到皇帝问道:“渤海郡地处偏远,没有沾沐圣上的恩惠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困,而官吏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渤海岸边耍弄耍弄罢了。现在您打算让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
曹宏因龚遂这老头很有趣,当时崔诰教授《汉书》之时,曹宏曾经认真背诵过。于是背道:“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曹珪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你能对答如流,可见是下了功夫的。但学而不思则罔,如今之世,西有苻秦,南有刘宋,朕虽日理万机,不敢斯须自逸,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朕何尝不是汉宣帝,固欲安之也。”
曹宏听罢跪下道:“儿臣虽年齿尚幼,但也有为父分忧之心。”
曹珪笑道:“好,见你说话很有条理,做事也极有章法,缺乏的是历练,过段时间,朕安排你去朝中观政,你可愿意?”
曹宏听到可以出宫观政,一想到不用终日闷在这皇宫之中,高兴的险些跳了起来,连忙答道:“愿为父皇分忧。”
曹珪听完摆摆手道:“我可不要你分忧,只要你在外面多听多看少说话。懂了吗?”
曹宏心中一盘算:“也行,总比每日早起读书强。”
谁知曹珪又道:“课业不能丢了,每日还需早起和崔师傅读书。”
曹宏脸上一垮,讷讷说道:“是,父皇。”
曹珪和韩嫔见了,“哈哈”笑了起来。
这时岳乐匆匆进来,对曹珪说:“陛下,沈良玉回来了。”
曹珪听罢,面色一肃,站起身来对岳乐说道:“召他进来。”说完便离开了淑仪阁。
韩世能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消息,皱眉问道:“秦国发生什么事了?”
徐琰说道:“秦国暂时无事,但再过不久就难说了。”
原来符秦是杂胡氐人的一支,因为天下大乱,趁机占据了长安、雍州、秦州与荆州一部。是雄踞北方的一个大国,现在的皇帝苻坚,杀了上一任荒淫无道的皇帝苻生,自立为帝。
苻坚崇尚儒学,重用汉族大臣如王猛、徐琰之辈,国势蒸蒸日上,时人都称道苻坚治国“关陇清晏,百姓丰乐”。但这给邻居魏国却造成了强大的压力。曹宏的父亲曹珪因此寤寐不宁,边境一旦有一点风吹草动,举国都要紧张很久。
而帮助苻坚治国的“能臣”徐琰,就这么站在自己面前,曹宏怎么想都有种不真实的感觉。曹宏不解道:“徐先生,您刚才说秦国现在无事,但以后就说不定了是什么意思呢?”
徐琰叹了口气说道:“自从王猛王景略去世之后,秦主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从谏如流、勤政爱民的大秦之主了。”
王猛是秦国的丞相,此人从小家中贫寒,晋国使人征召王猛为官,但王猛知道晋国已经日薄西山,不肯出山。后来遇到苻坚,两人论废兴大事,十分投契。苻坚即位,任中书侍郎,曾在一年中五次擢升王猛,官至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封平阳郡侯,成为苻坚主要谋士。
见曹宏一脸疑惑,徐琰又叹了一口气,细细地给曹宏道出其中的原委。
秦国和魏国一样,国人贵族都有尾大不掉之势,不同的是魏国还在可控范围之内,当然这也跟魏国还很弱小有关,但秦国就不同了,秦国的国内的豪酋不断在国内闹事,按下葫芦浮起瓢,着实让苻坚头痛不已。而丞相王猛正是在讨伐上郡豪酋叛乱时,在军中病死的。这次苻坚南征,徐琰和生前的王猛都不赞成,他们都觉得要在安定内部之后,先统一北方,击败魏国,然后再南下击败刘宋。王猛生前,苻坚很信任王猛,虽然不认同王猛的战略,但是苻坚还是尊重王猛,一心安定国内。
现在王猛死了,徐琰虽然百般劝阻苻坚,但苻坚不仅不听,还对徐琰疑神疑鬼,觉得徐琰是收受了刘宋的贿赂才劝阻自己。徐琰见事已不济,不说此战结果如何,便是苻坚已对他不再信任这一点,便能随时要了他的性命。于是趁苻坚统帅大军南下之后,徐琰只身逃往魏国投奔了韩世能。
曹宏听罢疑惑的问韩世能道:“外公,您和徐先生之前认识吗?”
韩世能听完一愣,徐琰脸色也不自然。曹宏见状知道其中必有原因,便岔开话题,转而向徐琰请教关中的风土人情起来。
徐琰见曹宏心思剔透,也对曹宏这一个魏国的皇子顿生好感,详细的给曹宏讲起关中风物,不知不觉天色已经不早,曹宏因要回宫,便向二人告辞了出去。
回到宫里,天色已晚,见到母亲韩嫔正在等他吃饭,曹宏道:“阿娘,以后您别等我,不要饿坏了身子。”
韩嫔见儿子回来,赶忙让那粗使宫人去将饭菜端了上来,曹宏坐在下首,见母亲这些日子开朗很多,容光焕发,便问道:“最近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吗,阿娘。”
韩嫔脸上一红,摸了摸自己的脸说道:“什么容光焕发,好好吃你的饭。”
曹宏见母亲不说,便也不再追问,只要母亲开心就好。
用完饭,曹宏问母亲:“阿娘,你认不认识徐琰这个人?”
韩嫔一怔,问道:“你为何问起徐琰?”
曹宏将今日之事一一向韩嫔道来,韩嫔听罢半晌不语。过了很久,韩嫔这才说道:“徐先生和我们韩家有一段渊源,准确的说,徐先生是你的长辈。”
原来徐琰是冀州人士,徐家是长乐郡的望族,他从小就有神童之名,长大后更是是冀州的名士,如此好的条件,徐家定然是早早为徐琰定下一门亲事,正是清河望族崔家的嫡长女,也就是如今大魏重臣太常卿崔诰的妹妹。也许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吧。徐琰在与崔家嫡女定亲之后,遇到了命中的缘分,徐琰有一次拜会韩家,认识了韩家的嫡女,韩世能的小妹,两人私定终身。在这之后徐琰闹着要退婚。崔家自然不允,徐琰之父后来见徐琰固执,便将徐琰逐出徐家。韩家老太爷也早早将嫡女嫁人。从此徐琰心灰意冷,远走秦国,再无婚配。而得知倾心爱慕的韩小妹在嫁人之后郁郁而终,更是不再与故人联系。一心为秦国效力了。
曹宏听罢才知道,原来这风度翩翩的徐先生还和自己家有这么一段渊源。
韩嫔叹道:“可怜徐先生与小姑本应有一段美好的姻缘,但世事无常,只能怪他们相遇的太晚吧。”
曹宏见母亲有些伤感,插科打诨道:“阿娘,徐先生与姑祖母有缘无份,只能怪徐家给徐先生早早定了亲,如若不然,也不会发生这种大家都伤心的事来。所以说,我的婚事,我自己要做主!”
韩嫔见曹宏说起自己的婚事,便笑了:“你呀,且得等两年呢,不过你的事,我可管不了,那要问你父皇。娘倒是可以帮你物色物色,当然最后还是要你父皇决定。”
这次换曹宏苦瓜脸了。
崔诰巡边不会那么快回来,但是皇子们的课业不能耽误,皇帝在朝中找了一个饱学宿儒来教授皇子,临时顶替崔诰,来的这个师傅是个老头子,耳聋眼花,每日就是子曰子曰的照本宣科,皇子们问他问题,他也不闻不问,只是对皇子们说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搞得皇子们烦不甚烦,以前崔诰教授他们读书,读完之后,还会释义,然后由此阐发、引申。皇子们学的是津津有味。再加上崔诰严于律己,对皇子们的课业要求更是严苛。皇子们从不敢在课堂上有什么小动作,但今日这位老先生来了之后,先是几个年纪小的皇子坐不住,开始交头接耳,见老先生没啥反应,他们甚至在下面打闹了起来。
三皇子还在养伤,言后那里只是每日帮着曹藩向师傅告假,但是太子虽然还是鼻青脸肿,但还是坚持来上课了。自从那日之后,太子更加沉默寡言,只是见到曹宏时,才勉强给点笑容。
曹宏听说朝廷上因为六镇之事闹开了锅,汉人与匈奴国人争论不休,皇帝曹珪每日既要处理朝政,也要忙着召见安抚大臣。忙得不可开交。当然,这与曹宏无关。每日里曹宏只管着自己读书,练习骑射。日子过得倒也充实。如果非要找出什么问题来,那就是曹宏发现了母亲开心的秘密。
父皇隔三差五的会到淑仪阁。有时天色还早,曹宏还能碰到父皇,曹珪偶尔也考校一番曹宏,或问所学何经,或问所习何史。每每都挑出其中一两篇,让曹宏阐发。又偶尔指点一番,说说自己对此的理解。韩嫔见此,心里更是开心。
一日曹珪早到淑仪阁,见曹宏正在读汉书,于是笑着对曹宏道:“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曹宏一愣,知道这是父皇出题考他。
于是回答道:“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曹珪见自己的儿子博闻强记,很是高兴。兴致更高,就继续考校道:“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这段话出自《汉书·龚遂传》,说的是汉宣帝时因渤海发生了饥荒,盗贼并起,汉宣帝欲启用龚遂平乱,龚遂见到皇帝问道:“渤海郡地处偏远,没有沾沐圣上的恩惠教化,那里的百姓为饥寒所困,而官吏不知加以救济,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盗陛下的兵器在渤海岸边耍弄耍弄罢了。现在您打算让我去剿灭他们,还是去安抚他们?”
曹宏因龚遂这老头很有趣,当时崔诰教授《汉书》之时,曹宏曾经认真背诵过。于是背道:“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曹珪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你能对答如流,可见是下了功夫的。但学而不思则罔,如今之世,西有苻秦,南有刘宋,朕虽日理万机,不敢斯须自逸,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朕何尝不是汉宣帝,固欲安之也。”
曹宏听罢跪下道:“儿臣虽年齿尚幼,但也有为父分忧之心。”
曹珪笑道:“好,见你说话很有条理,做事也极有章法,缺乏的是历练,过段时间,朕安排你去朝中观政,你可愿意?”
曹宏听到可以出宫观政,一想到不用终日闷在这皇宫之中,高兴的险些跳了起来,连忙答道:“愿为父皇分忧。”
曹珪听完摆摆手道:“我可不要你分忧,只要你在外面多听多看少说话。懂了吗?”
曹宏心中一盘算:“也行,总比每日早起读书强。”
谁知曹珪又道:“课业不能丢了,每日还需早起和崔师傅读书。”
曹宏脸上一垮,讷讷说道:“是,父皇。”
曹珪和韩嫔见了,“哈哈”笑了起来。
这时岳乐匆匆进来,对曹珪说:“陛下,沈良玉回来了。”
曹珪听罢,面色一肃,站起身来对岳乐说道:“召他进来。”说完便离开了淑仪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