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子每逢冬季,基本上都要去骊山住上一段日子,为了不耽误国事,连带着朝政和臣工也要跟着过去,故而骊山不仅有行宫,还有许多臣子的别院。达官贵人多了,负责守卫的兵马也相应增多了不少,加上长安镇守的府兵,加起来也有二十万之数。
萧江沅对李隆基的心思有所猜测,但不知对是不对,于是问道:“大家要去骊山,可是因为骊山脚下地势开阔?”
萧江沅的突飞猛进让李隆基添了几分惊喜,他却不肯从面上表露出来,只干巴巴地道:“确有这个原因,但不仅仅因此。”
能猜对一个,便说明方向没错,萧江沅点点头,便浅笑着不再说话,并没有把李隆基的“不以为然”放在眼里——这在李隆基看来,便成了万分的谦逊。
她能看透这一点,已胜过从前许多了,若是能因此而猜到新宰相的人选,这一回便算她合格了。李隆基也不知为什么,萧江沅有进步,便意味着她做宦官愈发游刃有余,只会离女子身份越来越远,也是离他越来越远,他却没有不开心,还替她感到高兴。也许是因为,她做得顺手了,对他来说利大于弊吧。
嗯,一定是因为这个。
她在努力做好一个良臣,他也在往明君的方向努力,让大唐向盛世靠近。两人携手并进的感觉,让李隆基感到新鲜和甜蜜。
——却并不能让他觉得满足和满意。在他看来,男子与女子相爱,最好的结果莫过于行嫁娶之事,结两姓姻缘。在一起也是需要名正言顺的,像现在这样遮遮掩掩偷偷摸摸,李隆基忍得了一时,可忍不了一世。
待日后天下大安,盛世太平,他和她的梦想都完成之后……
那得等多久啊?李隆基想到这里,不禁无奈地摇了摇头。
李隆基要去骊山的打算,很快就在朝野上公开了。其实即便李隆基不说,冬季去骊山也算是惯例了,臣子们早晚也会提及,所以很多人并没有因此而多想,但中书令,即首席宰相张说多想了。
他已经观察天子很久了,故而别人没看出来,他可看出了不少,比如说天子对功臣的忍让和不满。之前的几届功臣,下场都不怎么好,很多时候原因并不在帝王的肚量上,而是功臣本身确实存在问题,比如功高震主还不收敛,跋扈得敢跟天子分庭抗礼,那不是找死么?
他可不想成为那样的功臣。趁着天子还年轻,还没有多少经验,有的经验也还不老道,他毕竟四朝元老又多番拜相,还能对付得了,有些事该未雨绸缪了,比如易相。
别说圣人对大部分宰相不满意,他又何尝不是?那些人哪是当宰相的材料,这么长时间要不是因为有他张说在,朝政早就出娄子了。只要是个正常的天子,想换是必然的。
张说庆幸一切还在他意料之中,自己又有资历和能力傍身,即便易相,也该轮不到他,但其他功臣伙伴,除了新上任的刘幽求之外,恐怕都不行了。唇亡齿寒,张说不得不为长远打算,不能只是冷眼旁观,他得出点力,左右一下新宰相的人选,至少别是个跟他不和的,否则他也离罢相不远了。
所以,他对于天子的一举一动,都十分敏感,天子提出要去骊山,他便不禁往易相一事上联系了起来。这一联系不要紧,要紧的是,他真的看出了什么。
圣人可别千万让那人拜相啊……
为了以防万一,张说立即便寻了交好的御史大夫赵彦昭,请他写封奏表弹劾那人。赵彦昭第二日就把奏表呈上去了,却没见任何反应。
按这位年轻天子处理奏疏的顺序来说,是军国大事、御史谏言弹劾和百官问安依次而来。眼下最大的事莫过于关中大旱缺粮,这事张说一直处理得不错,这一日也没有相关奏表呈上,那么赵大夫的弹劾奏表,天子不可能没看到,但凡想做一个明君的天子,哪有不重视御史弹劾的?
张说有点急了,这是不是说明,天子要换上来的新宰相就是那人,所以才会如此包庇?
要是那人拜相了,那还有他张说什么事啊?论能力,他不及那人,论威望,他也不及那人,他还和那人多多少少有过不和,只要那人一来,又有天子撑腰,他张说只有认输的份。他虽年纪大了,但不甘之心犹胜少年,故而扭头又去找了楚国公姜皎。
姜皎此人,与李隆基是自小到大的交情,早已便是通家之好,同皇后及皇后娘家关系也相当不错,别的臣子轻易不能入后宫,他却可以出入无阻。他又是殿中监,负责帝王贴身诸多事宜,和萧江沅也有不少工作交汇之处。
萧江沅从前跟他不熟,这段日子也不由得熟悉了起来——姜皎这个人十分自来熟,热情又风趣。
这一日正午,萧江沅刚从右监门卫出来,便见到了行色匆匆的姜皎,正常情况下遇见,一定是姜皎先跑过来问候,这次却很是反常,他好像根本没看到自己。既然认识,没有见了面不打招呼的道理,萧江沅刚一走近,便见一男子追上了姜皎。
看那男子的穿着装束,正好是右监门卫隔壁右千牛卫的一个小直长。那小直长同姜皎不仅认识,还挺亲近,面上有几分隐忍的焦急,唇边尽是无奈苦笑,似乎在拦阻着姜皎。
看来人家有事,萧江沅便遥遥拱了个手,转身欲先走一步,却不想姜皎这时看见她了,连忙过来,拉住了她:“鸦奴可是要入宫?”
萧江沅端正着身姿,微微一笑道:“正是。”
“皎也正好有事要觐见圣人,如此便顺路了。”姜皎一改方才之态,朗然笑道。
“是啊,真巧。”萧江沅说着,转眸看向站在一边的千牛直长,这一看,便不禁多看了几眼。
看起来是与她家阿郎相仿的年纪,也已蓄出了短短的胡须,不同的是她家阿郎蓄的是八字胡,短小干练,扬唇微笑的时候还能略显几分狡黠,而他蓄的是山羊须。他有着一双丹凤眼,虽从见到萧江沅开始,就守礼地垂下了眼帘,但其微扬的眼角,仍然可见。
看起来也是个狡黠的人呢。
“还不快见过右监门卫将军?”姜皎一边忙道,一边冲萧江沅笑道,“这是我阿姐家的儿子,宗室之后,名林甫,家里行十,小字哥奴。”
“原来是十郎,幸会。”李林甫?宗室之后却只做了个小小的直长,难怪萧江沅没有听说过他。
“他这个人啊,最啰嗦了,我是他舅父,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我还能比他糊涂?”姜皎若有所指地看了李林甫一眼,虽是抱怨,目光却不失怜爱,“行了,你且回去吧,我心里有数。”
说着挽起萧江沅的胳膊,不由分说直奔长乐门,入太极宫。
留下李林甫凝视着舅父和那宦官离去的背影,暗自扬唇,嘟囔了一句:“不听我的,肯定出事,且走着瞧吧。”
入宫这一路上,姜皎跟之前一样,跟萧江沅讲了一些近期听说的奇闻,不过奇闻毕竟有限,故而等姜皎说完,两人还没到武德殿。萧江沅便插空问了句:“不知国公今日入宫找圣人,所为何事?国公别误会,奴婢只是想看看,是否有有奴婢帮得上忙的地方,若国公不方便透露,不说也无妨。”
姜皎想了想,道:“没什么不方便的,反正圣人应该会同意,你早晚都会知道的。不是有人说,我就会跟圣人皇后处好关系,给了宰相的议事之权,也并没什么用处么?我今日就要让他们看看,我这权力,还是有用处的——我啊,今日找圣人,是要荐官。”
萧江沅对李隆基的心思有所猜测,但不知对是不对,于是问道:“大家要去骊山,可是因为骊山脚下地势开阔?”
萧江沅的突飞猛进让李隆基添了几分惊喜,他却不肯从面上表露出来,只干巴巴地道:“确有这个原因,但不仅仅因此。”
能猜对一个,便说明方向没错,萧江沅点点头,便浅笑着不再说话,并没有把李隆基的“不以为然”放在眼里——这在李隆基看来,便成了万分的谦逊。
她能看透这一点,已胜过从前许多了,若是能因此而猜到新宰相的人选,这一回便算她合格了。李隆基也不知为什么,萧江沅有进步,便意味着她做宦官愈发游刃有余,只会离女子身份越来越远,也是离他越来越远,他却没有不开心,还替她感到高兴。也许是因为,她做得顺手了,对他来说利大于弊吧。
嗯,一定是因为这个。
她在努力做好一个良臣,他也在往明君的方向努力,让大唐向盛世靠近。两人携手并进的感觉,让李隆基感到新鲜和甜蜜。
——却并不能让他觉得满足和满意。在他看来,男子与女子相爱,最好的结果莫过于行嫁娶之事,结两姓姻缘。在一起也是需要名正言顺的,像现在这样遮遮掩掩偷偷摸摸,李隆基忍得了一时,可忍不了一世。
待日后天下大安,盛世太平,他和她的梦想都完成之后……
那得等多久啊?李隆基想到这里,不禁无奈地摇了摇头。
李隆基要去骊山的打算,很快就在朝野上公开了。其实即便李隆基不说,冬季去骊山也算是惯例了,臣子们早晚也会提及,所以很多人并没有因此而多想,但中书令,即首席宰相张说多想了。
他已经观察天子很久了,故而别人没看出来,他可看出了不少,比如说天子对功臣的忍让和不满。之前的几届功臣,下场都不怎么好,很多时候原因并不在帝王的肚量上,而是功臣本身确实存在问题,比如功高震主还不收敛,跋扈得敢跟天子分庭抗礼,那不是找死么?
他可不想成为那样的功臣。趁着天子还年轻,还没有多少经验,有的经验也还不老道,他毕竟四朝元老又多番拜相,还能对付得了,有些事该未雨绸缪了,比如易相。
别说圣人对大部分宰相不满意,他又何尝不是?那些人哪是当宰相的材料,这么长时间要不是因为有他张说在,朝政早就出娄子了。只要是个正常的天子,想换是必然的。
张说庆幸一切还在他意料之中,自己又有资历和能力傍身,即便易相,也该轮不到他,但其他功臣伙伴,除了新上任的刘幽求之外,恐怕都不行了。唇亡齿寒,张说不得不为长远打算,不能只是冷眼旁观,他得出点力,左右一下新宰相的人选,至少别是个跟他不和的,否则他也离罢相不远了。
所以,他对于天子的一举一动,都十分敏感,天子提出要去骊山,他便不禁往易相一事上联系了起来。这一联系不要紧,要紧的是,他真的看出了什么。
圣人可别千万让那人拜相啊……
为了以防万一,张说立即便寻了交好的御史大夫赵彦昭,请他写封奏表弹劾那人。赵彦昭第二日就把奏表呈上去了,却没见任何反应。
按这位年轻天子处理奏疏的顺序来说,是军国大事、御史谏言弹劾和百官问安依次而来。眼下最大的事莫过于关中大旱缺粮,这事张说一直处理得不错,这一日也没有相关奏表呈上,那么赵大夫的弹劾奏表,天子不可能没看到,但凡想做一个明君的天子,哪有不重视御史弹劾的?
张说有点急了,这是不是说明,天子要换上来的新宰相就是那人,所以才会如此包庇?
要是那人拜相了,那还有他张说什么事啊?论能力,他不及那人,论威望,他也不及那人,他还和那人多多少少有过不和,只要那人一来,又有天子撑腰,他张说只有认输的份。他虽年纪大了,但不甘之心犹胜少年,故而扭头又去找了楚国公姜皎。
姜皎此人,与李隆基是自小到大的交情,早已便是通家之好,同皇后及皇后娘家关系也相当不错,别的臣子轻易不能入后宫,他却可以出入无阻。他又是殿中监,负责帝王贴身诸多事宜,和萧江沅也有不少工作交汇之处。
萧江沅从前跟他不熟,这段日子也不由得熟悉了起来——姜皎这个人十分自来熟,热情又风趣。
这一日正午,萧江沅刚从右监门卫出来,便见到了行色匆匆的姜皎,正常情况下遇见,一定是姜皎先跑过来问候,这次却很是反常,他好像根本没看到自己。既然认识,没有见了面不打招呼的道理,萧江沅刚一走近,便见一男子追上了姜皎。
看那男子的穿着装束,正好是右监门卫隔壁右千牛卫的一个小直长。那小直长同姜皎不仅认识,还挺亲近,面上有几分隐忍的焦急,唇边尽是无奈苦笑,似乎在拦阻着姜皎。
看来人家有事,萧江沅便遥遥拱了个手,转身欲先走一步,却不想姜皎这时看见她了,连忙过来,拉住了她:“鸦奴可是要入宫?”
萧江沅端正着身姿,微微一笑道:“正是。”
“皎也正好有事要觐见圣人,如此便顺路了。”姜皎一改方才之态,朗然笑道。
“是啊,真巧。”萧江沅说着,转眸看向站在一边的千牛直长,这一看,便不禁多看了几眼。
看起来是与她家阿郎相仿的年纪,也已蓄出了短短的胡须,不同的是她家阿郎蓄的是八字胡,短小干练,扬唇微笑的时候还能略显几分狡黠,而他蓄的是山羊须。他有着一双丹凤眼,虽从见到萧江沅开始,就守礼地垂下了眼帘,但其微扬的眼角,仍然可见。
看起来也是个狡黠的人呢。
“还不快见过右监门卫将军?”姜皎一边忙道,一边冲萧江沅笑道,“这是我阿姐家的儿子,宗室之后,名林甫,家里行十,小字哥奴。”
“原来是十郎,幸会。”李林甫?宗室之后却只做了个小小的直长,难怪萧江沅没有听说过他。
“他这个人啊,最啰嗦了,我是他舅父,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我还能比他糊涂?”姜皎若有所指地看了李林甫一眼,虽是抱怨,目光却不失怜爱,“行了,你且回去吧,我心里有数。”
说着挽起萧江沅的胳膊,不由分说直奔长乐门,入太极宫。
留下李林甫凝视着舅父和那宦官离去的背影,暗自扬唇,嘟囔了一句:“不听我的,肯定出事,且走着瞧吧。”
入宫这一路上,姜皎跟之前一样,跟萧江沅讲了一些近期听说的奇闻,不过奇闻毕竟有限,故而等姜皎说完,两人还没到武德殿。萧江沅便插空问了句:“不知国公今日入宫找圣人,所为何事?国公别误会,奴婢只是想看看,是否有有奴婢帮得上忙的地方,若国公不方便透露,不说也无妨。”
姜皎想了想,道:“没什么不方便的,反正圣人应该会同意,你早晚都会知道的。不是有人说,我就会跟圣人皇后处好关系,给了宰相的议事之权,也并没什么用处么?我今日就要让他们看看,我这权力,还是有用处的——我啊,今日找圣人,是要荐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