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鄂州到江陵,顺水的话,用不了三天,就能看到江陵高高耸立的城墙。
王夔心中有事,于是不愿在鄂州多呆,当晚同鄂州知州陈文的酒宴上也有些心不在焉,除了客套话基本上就用“哦”“啊”“嗯”来交流,酒也喝得很少,陈文心知原因,也不多劝。
第二天一早,天色刚亮,大船就扬帆出发,一日千里,往江陵而去。
王夔躲在船舱中,闭门写什么东西,长孙弘没有去烦他,自顾自的带着九龙昂德等蛮将聚在甲板上,观看沿途河流风景,对岸边景物指指点点。
何处可渡河,何处可横江。哪里能建寨立栅,哪里能筑城竖笆,几人都兴致勃勃的各抒己见,长孙弘把这趟行程,当作了难得的行军,带着让几个重要心腹熟悉水战的打算,不断的提出问题来,让他们思考回答。
川江虽长,却在于一个险字,跟这边宽阔漫长的中下游有本质的不同。
如果说川江设防,在于堵,那么中游设防,就在于战。
长江水战,从春秋战国时就开始了,开阔的江面堵是堵不住的,无数的战例证明,在如此长而宽的江面上,用铁索横江沉船遮道的法子,永远防不住存心进攻的对手,唯有建设一支强大的水师,用寓攻于防的思想贯穿其中,才有胜算。
长孙弘手下没有水军,当然也没有通悉水战的将领,不过无论如何,让他们借着这次机会,有个印象,总是好的。
在船上踊跃发言、激烈探讨中,三天的时间,如水流逝。
转眼间,江陵城就到了船头。
沿江的每座城,都有各自的特色,宛如江南水乡小家碧玉的女子,各有各的风情,姹紫嫣红,百花绽放。
相同的是,它们都有一座或着几座大的码头。
而江陵,这样的码头比一路上长孙弘所见过的任何码头都大。
无数的战船停泊在码头上,一眼竟然望不到边,如林的桅杆直插天际,黑色白色的帆翻覆如云,船工军士的号子声响砌江面。
甚至还有一座水寨,气势滂湃的立在长江之上,将宽大的江面,完全的遮蔽起来,浮桥上搭起的木墙如一道长长的堤坝,横江锁海,上头林立的望楼和箭楼,以及穿梭的军士,招展的旌旗,一架架寒芒点点的三张弩,将这座水寨赋予了无与伦比的肃杀之气。
水寨中有水道,过往船只排队从水道里设置的水关通过,盘查的军人上上下下,跳板时起时落,表情严肃,动作麻利,两侧警戒的军人端着手弩,抄着长枪,更添了无数杀气,在这里,不管你是江南豪商还是两淮巨富,无论你是富可敌国还是家有巨室,唯有战战兢兢乖乖听话的份。
水寨两侧,岸边沿江筑有长墙,墙上除了惯常见到的大型弩弓之外,每间隔一段,居然还有黑洞洞的炮口,一门门铁炮架在专门修筑的轨道上,藏在垛口下,远远的望去,犹如一个个黑漆漆的怪物嘴巴。
到了这里,入目所见,长孙弘才真正的感觉到了南宋江防的严整和强大。
南宋依江而防,靠着长江和淮河两道屏障,能抵御金国和蒙古一百多年的侵袭而保住国乍不丢,的确有自己的底蕴的。
想想南宋,再想想南明,个中区别,实在一言难尽。
官船是有特权的,远远就有岸上水师的小船来询问,辨明船上坐客的身份,就有小校上船,引导船夫靠岸。
寻了个泊位,跳板刚刚搭好,就有一个将佐打扮的军人上船,求见王夔。
王夔开门露面,那人却是很客气,直接抱拳躬身施礼。
“下官乃宁武军节度使帐下参议李庭芝,奉节度使之命,特来迎接孟大人一行,请大人随下官登岸,马匹行辕都已备齐,无需多带东西。”
宁武军节度使,指的就是孟珙了,他的官职爵位全称很长,头衔很多,不过节度使却是最高的荣誉了,依他的地位,堪称南宋在岳飞、毕在遇之后建节的第三位旗帜性大将,他麾下将领,多以在宁武军节下当差为荣。
长孙弘就跟在王夔身边,听到李庭芝这个名字,却如雷击胸,眼睛都直了,愣愣的盯着眼前这个二十多岁貌不惊人的年轻人发怔。
李庭芝,南宋末年名将,进士出身,以文官充武职,湖北随州人,身材高大,通文墨典籍,也懂骑射剑技,文武全才,在与蒙古的战争中,先后多次立功,打了不少胜仗,不过最为出名的,还是社稷将倾的时候,和姜才孤军守扬州,坚持一年最后城破被杀的事。
如果南宋末年,论忠臣排名,文有文天祥,那么武就只能是李庭芝了。
但是现在的李庭芝,虽然个头很高,跟长孙弘差不多长短,也很健壮,手长脚大,但脸上的那股初生牛犊的气劲,却怎么也隐藏不住。
他要在孟珙身边,历练一年半载,方才出世得沉稳深沉啊。
长孙弘心里痒了起来,开始琢磨着一个念头。
李庭芝哪里知道他在想什么,只是待王夔点头之后,又团团朝后面的川中众将施了一礼,目光扫处,虽然惊讶怎么四川制置使司的头面人物都是跟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年轻人,但也不会多去在意。
一行人下了船,上了岸,早有京湖兵丁牵着马在岸上等候,还备有几顶轿子,大家都是武人,也没人娇滴滴的去坐轿子,于是一拥而上的骑了马,在李庭芝的带领下,鱼贯而去。
有骑兵在前开路,马队在街面上奔驰,沿途店铺民房络绎不绝,瓦面房顶延绵不断,街上百姓远远的听到官兵过来,纷纷熟络的闪到一边,道路宽阔,却也不会妨碍,等到马队一过,又重新的聚到路上,走路的叫卖的寒暄的,该干嘛干嘛,一派繁华。
这就是孟珙治理下的江陵,果然民间富态,军队强盛,跟别处大有不同。
长孙弘一路注意观察,眼睛一直在看民风路景,心中不住的叹服,只觉得自己在内政一途,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李庭芝在前引路,却没有在沿着街道入城,而是在将要奔到江陵城门的时候,拐了一个弯,绕上了另一条路。
路越走越稀疏,越走越偏远,江陵地处平原,基本上没有山地,路边田野不断,举目四望,都是农夫和屯田的军兵,草木间差其间,一些果树种在田埂上,阡栢风情,足见一斑。
马儿拐了几拐,转过一片树林,跨过几座小桥,木尽水断,眼前一下子霍然开朗,一片白墙黑瓦的大宅院,顿时出现在眼前。
宅院大门敞开着,两个双鬓染白、长须飘飘的老者,并肩站在台阶上,正彼此攀谈着,笑吟吟的看着马队奔来的方向。
长孙弘心中,没来由的炙热起来,一股血气从腹中升起,直冲脑海。
他看着那两个白须白发的老人,本能的觉得,岳飞之后南宋最为出色的一个统帅,即将出现在自己面前。
(本章完)
王夔心中有事,于是不愿在鄂州多呆,当晚同鄂州知州陈文的酒宴上也有些心不在焉,除了客套话基本上就用“哦”“啊”“嗯”来交流,酒也喝得很少,陈文心知原因,也不多劝。
第二天一早,天色刚亮,大船就扬帆出发,一日千里,往江陵而去。
王夔躲在船舱中,闭门写什么东西,长孙弘没有去烦他,自顾自的带着九龙昂德等蛮将聚在甲板上,观看沿途河流风景,对岸边景物指指点点。
何处可渡河,何处可横江。哪里能建寨立栅,哪里能筑城竖笆,几人都兴致勃勃的各抒己见,长孙弘把这趟行程,当作了难得的行军,带着让几个重要心腹熟悉水战的打算,不断的提出问题来,让他们思考回答。
川江虽长,却在于一个险字,跟这边宽阔漫长的中下游有本质的不同。
如果说川江设防,在于堵,那么中游设防,就在于战。
长江水战,从春秋战国时就开始了,开阔的江面堵是堵不住的,无数的战例证明,在如此长而宽的江面上,用铁索横江沉船遮道的法子,永远防不住存心进攻的对手,唯有建设一支强大的水师,用寓攻于防的思想贯穿其中,才有胜算。
长孙弘手下没有水军,当然也没有通悉水战的将领,不过无论如何,让他们借着这次机会,有个印象,总是好的。
在船上踊跃发言、激烈探讨中,三天的时间,如水流逝。
转眼间,江陵城就到了船头。
沿江的每座城,都有各自的特色,宛如江南水乡小家碧玉的女子,各有各的风情,姹紫嫣红,百花绽放。
相同的是,它们都有一座或着几座大的码头。
而江陵,这样的码头比一路上长孙弘所见过的任何码头都大。
无数的战船停泊在码头上,一眼竟然望不到边,如林的桅杆直插天际,黑色白色的帆翻覆如云,船工军士的号子声响砌江面。
甚至还有一座水寨,气势滂湃的立在长江之上,将宽大的江面,完全的遮蔽起来,浮桥上搭起的木墙如一道长长的堤坝,横江锁海,上头林立的望楼和箭楼,以及穿梭的军士,招展的旌旗,一架架寒芒点点的三张弩,将这座水寨赋予了无与伦比的肃杀之气。
水寨中有水道,过往船只排队从水道里设置的水关通过,盘查的军人上上下下,跳板时起时落,表情严肃,动作麻利,两侧警戒的军人端着手弩,抄着长枪,更添了无数杀气,在这里,不管你是江南豪商还是两淮巨富,无论你是富可敌国还是家有巨室,唯有战战兢兢乖乖听话的份。
水寨两侧,岸边沿江筑有长墙,墙上除了惯常见到的大型弩弓之外,每间隔一段,居然还有黑洞洞的炮口,一门门铁炮架在专门修筑的轨道上,藏在垛口下,远远的望去,犹如一个个黑漆漆的怪物嘴巴。
到了这里,入目所见,长孙弘才真正的感觉到了南宋江防的严整和强大。
南宋依江而防,靠着长江和淮河两道屏障,能抵御金国和蒙古一百多年的侵袭而保住国乍不丢,的确有自己的底蕴的。
想想南宋,再想想南明,个中区别,实在一言难尽。
官船是有特权的,远远就有岸上水师的小船来询问,辨明船上坐客的身份,就有小校上船,引导船夫靠岸。
寻了个泊位,跳板刚刚搭好,就有一个将佐打扮的军人上船,求见王夔。
王夔开门露面,那人却是很客气,直接抱拳躬身施礼。
“下官乃宁武军节度使帐下参议李庭芝,奉节度使之命,特来迎接孟大人一行,请大人随下官登岸,马匹行辕都已备齐,无需多带东西。”
宁武军节度使,指的就是孟珙了,他的官职爵位全称很长,头衔很多,不过节度使却是最高的荣誉了,依他的地位,堪称南宋在岳飞、毕在遇之后建节的第三位旗帜性大将,他麾下将领,多以在宁武军节下当差为荣。
长孙弘就跟在王夔身边,听到李庭芝这个名字,却如雷击胸,眼睛都直了,愣愣的盯着眼前这个二十多岁貌不惊人的年轻人发怔。
李庭芝,南宋末年名将,进士出身,以文官充武职,湖北随州人,身材高大,通文墨典籍,也懂骑射剑技,文武全才,在与蒙古的战争中,先后多次立功,打了不少胜仗,不过最为出名的,还是社稷将倾的时候,和姜才孤军守扬州,坚持一年最后城破被杀的事。
如果南宋末年,论忠臣排名,文有文天祥,那么武就只能是李庭芝了。
但是现在的李庭芝,虽然个头很高,跟长孙弘差不多长短,也很健壮,手长脚大,但脸上的那股初生牛犊的气劲,却怎么也隐藏不住。
他要在孟珙身边,历练一年半载,方才出世得沉稳深沉啊。
长孙弘心里痒了起来,开始琢磨着一个念头。
李庭芝哪里知道他在想什么,只是待王夔点头之后,又团团朝后面的川中众将施了一礼,目光扫处,虽然惊讶怎么四川制置使司的头面人物都是跟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年轻人,但也不会多去在意。
一行人下了船,上了岸,早有京湖兵丁牵着马在岸上等候,还备有几顶轿子,大家都是武人,也没人娇滴滴的去坐轿子,于是一拥而上的骑了马,在李庭芝的带领下,鱼贯而去。
有骑兵在前开路,马队在街面上奔驰,沿途店铺民房络绎不绝,瓦面房顶延绵不断,街上百姓远远的听到官兵过来,纷纷熟络的闪到一边,道路宽阔,却也不会妨碍,等到马队一过,又重新的聚到路上,走路的叫卖的寒暄的,该干嘛干嘛,一派繁华。
这就是孟珙治理下的江陵,果然民间富态,军队强盛,跟别处大有不同。
长孙弘一路注意观察,眼睛一直在看民风路景,心中不住的叹服,只觉得自己在内政一途,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李庭芝在前引路,却没有在沿着街道入城,而是在将要奔到江陵城门的时候,拐了一个弯,绕上了另一条路。
路越走越稀疏,越走越偏远,江陵地处平原,基本上没有山地,路边田野不断,举目四望,都是农夫和屯田的军兵,草木间差其间,一些果树种在田埂上,阡栢风情,足见一斑。
马儿拐了几拐,转过一片树林,跨过几座小桥,木尽水断,眼前一下子霍然开朗,一片白墙黑瓦的大宅院,顿时出现在眼前。
宅院大门敞开着,两个双鬓染白、长须飘飘的老者,并肩站在台阶上,正彼此攀谈着,笑吟吟的看着马队奔来的方向。
长孙弘心中,没来由的炙热起来,一股血气从腹中升起,直冲脑海。
他看着那两个白须白发的老人,本能的觉得,岳飞之后南宋最为出色的一个统帅,即将出现在自己面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