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此惊险一幕,百里燕(既魏贤)忍不住啧啧称奇:
“方才倘若蛮将一枪刺来,稍有不慎,便会被其刺倒,此人也是胆大心细,定是要在蛮将刺来之前,弯腰侧身,向后倒去,否则绝是避不开一枪。”
“大人,此种斗法未免太险了吧,若是方才蛮将又是伸长一尺,避之不及可是必死无疑。”
“呵呵,斗战实则招招是险,没有绝对的险招,只有绝对的生死,每次出击都是一次生死,与其避险,不如行险一战。方才那招撩刺便是极危,即便不使出撩刺,寻常情况下多半是要毙命,但若成功,便是胜了一筹。”
两军斗将斗的是险,斗的是个人的胆魄和智慧,如三国演义那般,大战两百回合不分胜负那多半是假的。能战二三十回合,那已经是了不得的战绩,而且非得累成狗一般,活着回来的下马就瘫地上。
斗将期间,双方死士身披几十斤铠甲兵器,承受空前心理、生理的压力,精神高度紧张,力量瞬间爆发,人体释放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以扩张心血管,增加人的反应速度,而这种生理上这种爆发力是不可持续的力量。
每次力量的释放都是体力、心力、生理的巨大消耗,绝无交战两百回合,没有累瘫的战例,绝大多数斗将能厮杀上十五回合那算是厉害的,十五回合之内没有让招放水,都凭实力说话,能打成平手还活着的,双方死士都得刮目相看,打到最后各自罢战,谁也杀不下去。
正如战场肉搏厮杀,都是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少的气力,最简单凶狠的手段解决对手,只有节省更多的体力和时间,才能活的更久,解决更多的敌人,积累更多的战功。
如是电影演绎一般,张飞战马超,打了半天一夜不分胜负,那肯定是要把人累趴的。更何况战场之上身披甲胄手持利刃,份量可都不轻。
因此老卒与新兵除了格斗技巧是否娴熟,有无见过血腥,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和体能分配,智力和机能因素当然也很重要。
此时被伤了战马的蛮将血肉模糊,地面拖出一条血印,最终是被金雪狄骑兵所拦下,救下不省人事的蛮将。御客再胜一阵,联军爆发空前欢呼,鼓声擂的愈发震耳,御帅曹驰正示意写有“御”字的旌旗左右挥动,以示褒奖。
出战御客手执短枪骑马折返己方阵前,正欲退回城中,金雪狄阵中又是杀出一人,追着正在退回城内的御客追杀而来。此时列阵待战御客纵马前去接应,拦住蛮将与之缠斗,以掩护胜者退入城中。
但凡联军死士斗战,历来都有不成文的规则,既连胜两战者,即便没有军令可强行退场,除非强令继续出战。如此一可保战绩,二可振军心,第三,毕竟是连胜了两场,即便不是帅才,日后也是个将才,继续斗下去,难免体力不支,被斩落马下。
待敌方替补上场,趁你虚脱要你命,来个胜之不武,既挫伤己方士气,同时也被敌方激将。
联军连胜两战,士气大涨,随后不出意料的又胜两阵,金雪狄一死一重伤,士气大挫。
不过百里燕对此毫无兴趣,斗将作为变相的角斗,无疑是一种纯粹为了厮杀而厮杀的野蛮做派,他此时更为关心的是金雪狄的猛犸战象,以及飞鹰兽。
此两种动物对攻城破坏极大,而至今他也没从敌阵中发现猛犸和飞鹰兽踪迹,或许是金雪狄准备不足,攻城器械尚未组装完成,猛犸象被隐藏在了敌军大营之内并未出动。斗将既是为了提振士气,同时也能转移联军视野和注意力。
联军出战两人连胜了四场,紧接着上午又斗十一场,联军毫无悬念大获全胜,未有阵亡。唯独第七场徐国死士出战甚是狼狈,险些丢了性命。
倒非是遇上劲敌,而是前番几战联军赢得颇为轻松,徐国死士心生麻痹,结果也被金雪狄搞死了战马,仓惶逃回了阵前,颇是拆徐国的台面。
十五阵斗将谢幕,时间方才午时四刻,曹驰正下令鸣金收兵关闭城门,金雪狄连输十五阵已是急红了眼,派出使者来到护城壕外,操着宋国口音骂骂咧咧要求继续斗将。
“嘿嘿,大人果真料事如神,这厮还真是说的宋国话。”蒋杰乐道。
“走吧,没什么好看的。杀了半天就是死伤十几人,除了消磨时间做些小动作,实在令人乏味。”
“但是我军士气大振,军心可用。”
“什么什么?军心可用!”
百里燕刹住脚步,目光看去蒋杰,蒋杰以为是说错了话,忙是说道:
“属下胡言乱语,还望大人恕罪。”
“不,你说的没错,军心确实可用。”
“大人的意思是?”
百里燕小声说道:
“御帅下午要用兵了。”
“大人何以见得?”
“你方才不也说了吗,军心可用。”
“属下愚钝,还请大人指教。”
“呵呵,走,路上再于你说。”
金雪狄此来立足未稳,大型攻城战具尚未组装完成,城外寻衅列阵的蛮军只有十多万,也无战象、兽兵,极为利于突然袭击。况且上午连吃了十五阵败仗,联军士气大涨,金雪狄怒火中烧颜面丧尽,下午势必要找回面子。
曹驰正只答应今日斗将三十阵,显然是经过精心准备,此番出战者都是精兵强将,各个身手都不一般,目的便是激怒金雪狄,令其急于求胜,等到下午斗将至一半,或是蛮军再输十五阵求战,联军骑兵突然从关内正面杀出,金雪狄还不吃个大败仗,屁滚尿流的逃走。
天南关南北两道城墙都有五道城门,一道主门四道便门,同时打开,短时内冲出一两万骑兵根本没有任何障碍,若是持续出击数万兵马,只需调度当,也极为便利。
此时金雪狄立足未稳,其阵前兵力多为长枪、重剑和弓箭手,骑兵都在两侧和阵后,典型的保守阵形。
此外,敌军兵临城下,联军出关作战,乃违反常理之道,能收奇效。
关隘不同于城池,城池四面多半没有地形阻碍,兵力投送相对灵活宽松。关隘无不是扼险而守,两侧多有地形限制,即便是天南关南门城墙宽达十里,战线宽度依然是有限的,出击大军稍有不慎,便可能被敌军堵死在城下与敌阵之间,产生巨大混乱而自败。
天南关外挖有极深的护城壕,退兵过程处理不当,就可能陷自己于万劫不复之地。但正因违反常理,极为有利于联军背靠城关发动突然袭击。
众将此时纷纷走下城头,无论城外蛮将如何歇斯底里,愣是没有人理会,待百里燕走下马道翻上战马之际,以御客前来传令:
“魏将军,御帅有令,请魏将军即刻前往军政治所商议军机。”
“知道了,本将即刻前去。”
待御客离去,蒋杰说道:
“大人,御帅这是要谋发兵之事了吧。”
“谋是已经预先谋好了,关键是如何调遣各诸侯国兵力,这才是当下军心可用的关键所在。若是士气低迷军心涣散,各诸侯国将领势必态度保守,绝不会甘愿去做急先锋打头阵。但现在士气高涨,颇有些胜算,各诸侯国态度较为灵活。”
“那大人若是此时有兵在手,会否发兵一战?”
“呵呵……”
百里燕神秘莫测付之一笑,没有回应蒋杰所问。其实这个问题很复杂,没有标准答案。
很多时候,形势比人强,迫于形势和遵守原则底线是完全两码事。
即便是极端不利的险恶环境下避无可避,往往只能屈从于形势,尽可能避免己方损失。当其他人损失比你还大时,你才是最后的赢家,哪怕是惨胜,只要别人比你更惨,你就赢了。
来到军政治所,诸侯将领尚未聚齐,志国公良氏、陶氏已经先到了,正欲曹驰正说着什么。志国作为中原霸主,是御客拉拢的主要对象,能说服志国先行出兵,志国周边各国多半不敢说个不字。
见百里燕入室,曹驰正脸色略浮起几分喜色:
“魏贤将军,来来!”
“御帅!”百里燕略施一礼道。
“本帅与你介绍,这位是志国太尉公良义之弟公良文,这位是志国大司马陶敛将军。”
曹驰正一番详细介绍二人,百里燕抬手略施一礼道:
“魏贤久仰二位将军大名,见过二位将军!”
一脸似乎慈眉善目的公良文颇为热情,抬手还礼说:
“魏大夫名震中原,公良久闻大名,来日若能联兵平贼,我志国定助贵国一臂之力。”
“公良将军过誉,比之公良大军骁勇善战,我魏某何足道哉,又岂敢相提并论,公良大军好意,魏某替我王谢过志王。”
公良文满嘴恭维之词,无非是场面上的客套,国与国之间无不是利益关系,即便日后会盟,说好一起出兵,等到分好处的时候,翻脸比翻书还快。而且大司马陶敛一点表示都没有,显然公良氏与陶氏在政治立场上完全相左。
咸国此前是小国,魏旦死后更不堪一击,一直以来都是志国吞并对象。即便沦为晋国保护国,志国灭咸之心依然不死。
公良氏此时交好,无非是看上咸军战力大增,想日后利用咸国扳倒晋国。相反陶敛此时想的更多的是咸国山穷水尽,日后无法抵抗晋国吞并,不如日后找个机会,将黑巾军所占咸国丘南郡给占了不还,先压缩咸国的实力。
“方才倘若蛮将一枪刺来,稍有不慎,便会被其刺倒,此人也是胆大心细,定是要在蛮将刺来之前,弯腰侧身,向后倒去,否则绝是避不开一枪。”
“大人,此种斗法未免太险了吧,若是方才蛮将又是伸长一尺,避之不及可是必死无疑。”
“呵呵,斗战实则招招是险,没有绝对的险招,只有绝对的生死,每次出击都是一次生死,与其避险,不如行险一战。方才那招撩刺便是极危,即便不使出撩刺,寻常情况下多半是要毙命,但若成功,便是胜了一筹。”
两军斗将斗的是险,斗的是个人的胆魄和智慧,如三国演义那般,大战两百回合不分胜负那多半是假的。能战二三十回合,那已经是了不得的战绩,而且非得累成狗一般,活着回来的下马就瘫地上。
斗将期间,双方死士身披几十斤铠甲兵器,承受空前心理、生理的压力,精神高度紧张,力量瞬间爆发,人体释放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以扩张心血管,增加人的反应速度,而这种生理上这种爆发力是不可持续的力量。
每次力量的释放都是体力、心力、生理的巨大消耗,绝无交战两百回合,没有累瘫的战例,绝大多数斗将能厮杀上十五回合那算是厉害的,十五回合之内没有让招放水,都凭实力说话,能打成平手还活着的,双方死士都得刮目相看,打到最后各自罢战,谁也杀不下去。
正如战场肉搏厮杀,都是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少的气力,最简单凶狠的手段解决对手,只有节省更多的体力和时间,才能活的更久,解决更多的敌人,积累更多的战功。
如是电影演绎一般,张飞战马超,打了半天一夜不分胜负,那肯定是要把人累趴的。更何况战场之上身披甲胄手持利刃,份量可都不轻。
因此老卒与新兵除了格斗技巧是否娴熟,有无见过血腥,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和体能分配,智力和机能因素当然也很重要。
此时被伤了战马的蛮将血肉模糊,地面拖出一条血印,最终是被金雪狄骑兵所拦下,救下不省人事的蛮将。御客再胜一阵,联军爆发空前欢呼,鼓声擂的愈发震耳,御帅曹驰正示意写有“御”字的旌旗左右挥动,以示褒奖。
出战御客手执短枪骑马折返己方阵前,正欲退回城中,金雪狄阵中又是杀出一人,追着正在退回城内的御客追杀而来。此时列阵待战御客纵马前去接应,拦住蛮将与之缠斗,以掩护胜者退入城中。
但凡联军死士斗战,历来都有不成文的规则,既连胜两战者,即便没有军令可强行退场,除非强令继续出战。如此一可保战绩,二可振军心,第三,毕竟是连胜了两场,即便不是帅才,日后也是个将才,继续斗下去,难免体力不支,被斩落马下。
待敌方替补上场,趁你虚脱要你命,来个胜之不武,既挫伤己方士气,同时也被敌方激将。
联军连胜两战,士气大涨,随后不出意料的又胜两阵,金雪狄一死一重伤,士气大挫。
不过百里燕对此毫无兴趣,斗将作为变相的角斗,无疑是一种纯粹为了厮杀而厮杀的野蛮做派,他此时更为关心的是金雪狄的猛犸战象,以及飞鹰兽。
此两种动物对攻城破坏极大,而至今他也没从敌阵中发现猛犸和飞鹰兽踪迹,或许是金雪狄准备不足,攻城器械尚未组装完成,猛犸象被隐藏在了敌军大营之内并未出动。斗将既是为了提振士气,同时也能转移联军视野和注意力。
联军出战两人连胜了四场,紧接着上午又斗十一场,联军毫无悬念大获全胜,未有阵亡。唯独第七场徐国死士出战甚是狼狈,险些丢了性命。
倒非是遇上劲敌,而是前番几战联军赢得颇为轻松,徐国死士心生麻痹,结果也被金雪狄搞死了战马,仓惶逃回了阵前,颇是拆徐国的台面。
十五阵斗将谢幕,时间方才午时四刻,曹驰正下令鸣金收兵关闭城门,金雪狄连输十五阵已是急红了眼,派出使者来到护城壕外,操着宋国口音骂骂咧咧要求继续斗将。
“嘿嘿,大人果真料事如神,这厮还真是说的宋国话。”蒋杰乐道。
“走吧,没什么好看的。杀了半天就是死伤十几人,除了消磨时间做些小动作,实在令人乏味。”
“但是我军士气大振,军心可用。”
“什么什么?军心可用!”
百里燕刹住脚步,目光看去蒋杰,蒋杰以为是说错了话,忙是说道:
“属下胡言乱语,还望大人恕罪。”
“不,你说的没错,军心确实可用。”
“大人的意思是?”
百里燕小声说道:
“御帅下午要用兵了。”
“大人何以见得?”
“你方才不也说了吗,军心可用。”
“属下愚钝,还请大人指教。”
“呵呵,走,路上再于你说。”
金雪狄此来立足未稳,大型攻城战具尚未组装完成,城外寻衅列阵的蛮军只有十多万,也无战象、兽兵,极为利于突然袭击。况且上午连吃了十五阵败仗,联军士气大涨,金雪狄怒火中烧颜面丧尽,下午势必要找回面子。
曹驰正只答应今日斗将三十阵,显然是经过精心准备,此番出战者都是精兵强将,各个身手都不一般,目的便是激怒金雪狄,令其急于求胜,等到下午斗将至一半,或是蛮军再输十五阵求战,联军骑兵突然从关内正面杀出,金雪狄还不吃个大败仗,屁滚尿流的逃走。
天南关南北两道城墙都有五道城门,一道主门四道便门,同时打开,短时内冲出一两万骑兵根本没有任何障碍,若是持续出击数万兵马,只需调度当,也极为便利。
此时金雪狄立足未稳,其阵前兵力多为长枪、重剑和弓箭手,骑兵都在两侧和阵后,典型的保守阵形。
此外,敌军兵临城下,联军出关作战,乃违反常理之道,能收奇效。
关隘不同于城池,城池四面多半没有地形阻碍,兵力投送相对灵活宽松。关隘无不是扼险而守,两侧多有地形限制,即便是天南关南门城墙宽达十里,战线宽度依然是有限的,出击大军稍有不慎,便可能被敌军堵死在城下与敌阵之间,产生巨大混乱而自败。
天南关外挖有极深的护城壕,退兵过程处理不当,就可能陷自己于万劫不复之地。但正因违反常理,极为有利于联军背靠城关发动突然袭击。
众将此时纷纷走下城头,无论城外蛮将如何歇斯底里,愣是没有人理会,待百里燕走下马道翻上战马之际,以御客前来传令:
“魏将军,御帅有令,请魏将军即刻前往军政治所商议军机。”
“知道了,本将即刻前去。”
待御客离去,蒋杰说道:
“大人,御帅这是要谋发兵之事了吧。”
“谋是已经预先谋好了,关键是如何调遣各诸侯国兵力,这才是当下军心可用的关键所在。若是士气低迷军心涣散,各诸侯国将领势必态度保守,绝不会甘愿去做急先锋打头阵。但现在士气高涨,颇有些胜算,各诸侯国态度较为灵活。”
“那大人若是此时有兵在手,会否发兵一战?”
“呵呵……”
百里燕神秘莫测付之一笑,没有回应蒋杰所问。其实这个问题很复杂,没有标准答案。
很多时候,形势比人强,迫于形势和遵守原则底线是完全两码事。
即便是极端不利的险恶环境下避无可避,往往只能屈从于形势,尽可能避免己方损失。当其他人损失比你还大时,你才是最后的赢家,哪怕是惨胜,只要别人比你更惨,你就赢了。
来到军政治所,诸侯将领尚未聚齐,志国公良氏、陶氏已经先到了,正欲曹驰正说着什么。志国作为中原霸主,是御客拉拢的主要对象,能说服志国先行出兵,志国周边各国多半不敢说个不字。
见百里燕入室,曹驰正脸色略浮起几分喜色:
“魏贤将军,来来!”
“御帅!”百里燕略施一礼道。
“本帅与你介绍,这位是志国太尉公良义之弟公良文,这位是志国大司马陶敛将军。”
曹驰正一番详细介绍二人,百里燕抬手略施一礼道:
“魏贤久仰二位将军大名,见过二位将军!”
一脸似乎慈眉善目的公良文颇为热情,抬手还礼说:
“魏大夫名震中原,公良久闻大名,来日若能联兵平贼,我志国定助贵国一臂之力。”
“公良将军过誉,比之公良大军骁勇善战,我魏某何足道哉,又岂敢相提并论,公良大军好意,魏某替我王谢过志王。”
公良文满嘴恭维之词,无非是场面上的客套,国与国之间无不是利益关系,即便日后会盟,说好一起出兵,等到分好处的时候,翻脸比翻书还快。而且大司马陶敛一点表示都没有,显然公良氏与陶氏在政治立场上完全相左。
咸国此前是小国,魏旦死后更不堪一击,一直以来都是志国吞并对象。即便沦为晋国保护国,志国灭咸之心依然不死。
公良氏此时交好,无非是看上咸军战力大增,想日后利用咸国扳倒晋国。相反陶敛此时想的更多的是咸国山穷水尽,日后无法抵抗晋国吞并,不如日后找个机会,将黑巾军所占咸国丘南郡给占了不还,先压缩咸国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