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黄昏时,百里燕离宫返回府中,赵安陵已是等了大半日。

    “安陵见过侯爷。”

    赵安陵府门内略施一礼,百里燕将马缰交给蒋杰,边走边道:

    “宗伯先生可有回函?”

    “有,请侯爷过目。”

    百里燕接过信函,前往书房拆看,虽有所料,结果依然出乎预想。

    “嘶…长孙要在咸国会盟,晋王还要图我永兴城!”

    “是的侯爷,我与宗伯兄左右推敲,想来晋国若要迫大王城下之盟,而又要列国心服口服,长孙国心甘情愿在咸国会盟,只有晋王以出兵西进为条件,换取长孙国来咸会盟,如此迫使咸王割让永兴一地。”

    百里燕负手在后,来回踱着步子,在他看来,姒钧如此而为,已经不能用卑鄙形容,彻头彻尾是个无赖和人渣。思考靠片刻,他道:

    “宗伯先生设计令砡工派迁往咸国之事,我看不那么容易,而且砡工派也不是省油的灯。其虽非是诸侯,却也贪得无厌,见势不妙跑的极快,难以为我所用,而且晋国未必会买砡工派的账。

    至于御客,强行介入诸侯会盟,反会遭致各国忌惮,对御客日后极为不利。”

    “侯爷毋忧,宗伯兄已有妙计,眼下要紧之事是将砡工派请入瓮中,此事若成,后事可期。”

    “但砡工派胃口势必不小,既要让咸王觉得有利可图,又要让砡工派满意,着实难办。”

    百里燕很清楚,砡工派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其实都怪砡工派自己过于贪婪,利用技术垄断,大肆赚取利益。

    纵然原始技术积累和资产投资确实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摸索技术规律,但砡工派做的实在有些过分了,过分的遭人恨。

    将其迁入咸国,说不上坏事,但也不是什么值得高兴好事。

    首先砡工派作为流派,不受当前法律约束。

    其次,按当下惯例,宗门总部是流派私有领地,按现代国际理念解读,门派领地享有主权,尽管没有主权定义,但事实上等于割让一块土地。

    其三,百里燕宁愿看到砡工派分崩离析,然后再收拾残局坐等实惠,也不想整建制收留这个流浪技术公司。

    一旦砡工派解体,其各个派系自成一体,百里燕完全可以利用权利,慢慢将其分化收为己用。但如果宗门抱团,就能再用行政力收拾。

    砡工派整体迁入之后,其已掌握有百里燕传授的大量知识,尤其是数学、制图、工程和机械学,日后如果与咸国合作分利倒也罢了,如若不受控制自己牟利,对咸国伤害无疑巨大。

    其所掌控的技术优势,将刮分掉咸国相当可观的利润,甚至造成国防危害,同时咸国又很难向其征税。

    如果现在就谈征税,百里燕怀疑砡工派掌门能吐他一脸唾沫。

    此外技术扩散也是巨大风险,虽然各国尚且无法意识到“科学”的力量,但砡工派如果为了谋取利益,二三十年后大肆贩卖军火,这才是最麻烦的。无论打压还是剿灭,都可能遭致各国诸侯的联兵讨伐。

    但就眼下而言,既不能让赵逊从前线抽调过多的兵力,而以当下的惯例,咸国也没有正当理由和能力拒绝各国入境会盟,而志国显然也不会就此做出任何不利于志国的表态,宗伯泰的请君入瓮无疑是眼下为数不多的选择。

    再三拿捏权衡,百里燕最终同意。

    “就依宗伯先生之言,请君入瓮。但砡工派的条件,我仍需仔细斟酌,必须考虑仔细周祥,免得自受其害。”

    “那我即刻把侯爷的意思带给宗伯兄。”

    “不,今晚就在我府中东厢住下,明日由我卫队送你去永兴。晋国人现在越发猖獗,你与宗伯兄皆为本侯臂膀,晋人暂且还不敢对本侯下手,但对你们下手绰绰有余。今晚就别走了,明日天亮后再启程。”

    赵安陵、宗伯泰都是隐世之人,这几年百里燕极少让他二人抛头露面,外世难知。但时常日久几番交锋之后,是深是浅一探便知,难保西寰不会下毒手。

    二人说话之际,蒋杰进来禀报:

    “侯爷,外执使诺一言大人到了。”

    “哦,这么晚了,诺一言来做什么。去,请他到中庭前堂。”

    “诺。”

    荀牧过世之前,诺一言受荀牧举荐,晋为外执使,主管外交事务。此人聪慧睿智,兢兢业业,是朝堂中不多的强硬派,是典型的务实主义者。

    徐步来到中庭,诺一言跪坐在右侧座塌上喝着茶水,吃着点心。见百里燕,忙是起身行礼:

    “永兴侯。”

    “诺大人不必拘礼,请坐。”

    二人各自坐下,百里燕示意婢女给诺一言再端了一盘糯米糕。

    “诺大人,可是有急事?”

    “倒也不急,是志国特使到了,正在面见大王,名为吊唁,实为为会盟之事而来。另外,志王派遣了使团前来,已经入境,再有数日就该到陔陵。”

    “使团所来何人?”百里燕忙问。

    “志国大司马陶敛,公良文之子公良修。”

    “如此说,大王是要本侯暗中活动活动。”

    “正是。侯爷与公良修交好,想必志王也是这个意思,但不放心公良修与侯爷有私交,故而陶敛为正使。”

    “那使团前来是以吊唁为名,还为会盟之事前来?”

    “是以吊唁为名,商谈两国商货交易。”

    无论以什么名义出使咸国,吊唁也好,贸易团也罢,不过都是幌子,归根到底是政治营私。

    志国南境一战元气大伤,陶敛虽然收获了名望和战绩,但陶敛军老底子伤亡不小,志国民力、物力、财力损耗极大。

    其他诸侯国虽也伤了元气,尽管分到了战争赔款,但在大环境下,被孤立的志国处境要比其他诸侯国更为艰难。

    其名义上还是霸主国,但就像一头躺在ICU病房的老虎,空有一身惊人的武力。

    送走诺一言,百里燕将消息转给赵安陵,问他意见:

    “赵先生以为,可否在志国身上做些文章?”

    “侯爷是想借势?”

    “为何不可呢。”

    “但志王是绝不会在会盟期间做出有损于志国利益之事,这恐怕不可行。而且我听说那公良修心计了得,此事哪里能瞒得过他。”

    “呵呵,志国此番是以吊丧兼交易之名赴我咸国,为何不可以交易之名,引志军入永兴河呢。”

    “嘶……此计成倒是成,但就怕志王不会同意吧,而且如何能瞒得过公良修。”

    “公良修好说,只要志王执意要派水军入咸国押货,公良氏届时反其道而行之,劝谏咸王不可引兵入咸,公良修自会答应替我们解围。”

    “如此非以巨资利诱志国不可。”

    “四十万斤生铁、二十万斤钢锭、五万件钢刃、二十万匹棉布、十万斤肥皂、二十万斤白酒,两万件瓷器玻璃器皿,以低价与之交易,如此可否打动志王?”

    赵安陵惊得眼珠直转,立时说道:

    “如此应该能成了。只要志国允诺以押货之名出兵若干,无论出兵几何,各诸侯国也得掂量掂量。”

    得益于永兴城技术进步和产能扩张,仓库中积压了大量存货,小到蜡烛油料,大到钢铁布匹,应有尽有。到非是产能过剩价贱卖不出去,百里燕相信,四十万斤生铁随便扔到大街上,都能引动各国诸侯争抢,实则是为低调做人,积攒实力,为日后发展储备钢铁和物资。

    四十万斤生铁,对于年产铁料仅有十多万斤的志国而言,无疑是笔巨大财富。生铁可以制造农具恢复农业,钢铁用以兵器巩固国防,甚至还能用以铸造火炮,而咸国的布匹质地细腻价格低廉,而且用的是志国的棉花,志国并不吃亏。

    第二天百里燕进宫,早朝过后咸王令太子姜蛰主持今日吊唁,召百里燕御花园问政。

    “志国使团,爱卿准备如何应付?”

    “回大王,志国此来必是为会盟之事,因而更该结好志国,展示大王的诚意。”

    “但志国绝不会替寡人出头,寡人再有诚意又能如何。”

    “但由于事态发生了些变化,大王必须结好志国。”

    “永兴侯何意?”

    “臣昨日向大王说起,晋王路过陔陵前往长孙会盟,绝非善意。臣左右思酿以为,晋王极可能说服长孙国主,将会盟地点改为我咸国,如此晋国便能顺理成章的胁迫大王承认盟约。”

    “这不可能!长孙国自封盟主,又岂能将会盟之地改在寡人国中,岂非无稽之谈!”

    “但若是晋军出兵西进,对于步军羸弱的长孙军而言,无疑是有巨大好处的。”

    “晋国替长孙国出兵,晋王能得何好处。”

    “臣以为,定是长孙与晋国狼狈为奸,挟会盟之威,迫使大王割让永兴城于晋国,如此晋国以三十万之师挥师西进,不仅对梁国、长孙国有直接好处,同样能对孙国、卫国、徐国正面施加压力,但凡与黑巾军接壤诸国皆有好处,

    故而届时诸侯会盟,晋国出兵并索要好处是理所应当的,各国只会牺牲咸国利益,维护他们自身利益。

    如若大王不准,那我四十余万将士都压在前线无法抽回,且不说其他会盟诸侯随行护军,仅晋国屯驻北海三十万人马,便能名正言顺的杀入陔陵,什么结果,大王应该不难想象。”

章节目录

帝国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督金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督金卫并收藏帝国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