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十多年的生产和战损,咸国如今是名副其实的万乘之国,眼下跑在战区和全国各地的四轮辎重马车足有万辆之多,可载十五石货,空间极为宽敞,坐下七八人不成问题,相当于六十万人的运力,合计漕运、畜力、民力,实际相当于一百五十万的人力在为四十多万大军供应一切所需的军需供应。
经过近期的招降纳叛和扩张,咸军实际需要多养近三十万叛军,索性德康的粮仓尽数为咸军所有,缩短了中继补给所需的时间和路程,否则漫长的补给线路,将最终拖垮咸军。
四轮车以两匹挽马牵拉,不更换马匹,满载情况下日行最多七十里,与步军伴行保持常速四十至五十里。如果合理安排车场,及时更换挽马,只要天亮,可以不断在路上跑,尤其是夏天,日长夜短,只要人受得了,日行一百五十里不是问题。
但多数情况下,四轮马车只用于运货和拖运伤员,是很少用于转运步军,一是道路状况不允许,二是运力紧张,装了人就不能装货,而马车通常载货与步军伴行,装人显然是不允许的。
正因为极少用于装人,神通绝然想不到咸军会以四轮马车运走两万人调往彭源。
当然,这种车坐一两天可以,人机功效太差,坐久了忍受不了,而且这么好的东西,价格自然不菲。
由于技术上的制约,加之人力匮乏,自从有了四轮辎重马车后几乎,是往死里招呼着用,咸国十多年间陆续制造的四轮马车,合计出口在内,共计有一万八千多辆,仅损毁一项,多达五千多辆,每年花在采购维护上的费用也不少。
但得益于职业化的流水作业和金属木工机,集约生产的成本大幅降低,传统制造一两四轮辎重马车所花费的成本,是现在的两倍还多,而效率更高,且不能保证零配件的互换性。
换做是二十年前,根本是天方夜谭,别说是四轮马车,就是两个轮子的马车,放眼中原也凑不出两万辆。如今咸国以一己之力,享万辆车乘,国力之强盛,可见一斑。
未免被神通察觉,百里燕并未从叶信、莫云风军中抽调辎重车辆和马匹,只从从甘府、昌尹、下关三郡抽调全部辎重马车,调用驮马四万余匹,沿途划分十六个站点,每百里一个站点,提前将驮马赶往指定站点,车到即换马修整,无需顾及马匹的体能,第二天可继续赶路。
三日后命令送达叶信行营,此时神通刚入巨峡关未久,叶信即刻停止追击,分出两万步军火速南下前往下关。消息于一日后传入巨峡关。
“启禀天王,细作来报,据传言咸军发现了入川小路,昨日突然调走的两万人马是南下奔小路而去了。”
宋何飞快说道,神通目光落在万川郡山川地形图上半信半疑,这时巨峡守将秦鄂说道:
“末将经营万川十数年,对此地了如指掌,天王绝可放心,上关、下关、彭源、桑南四郡绝无第三条入川之路。”
“这恐怕难说。”沈暮驰担心道:“万川郡千里之地,崇山峻岭极多,秦将军如何晓得犄角旮旯没有小径可走。”
“倘若是有,为何我军盘踞在此十数年却不知晓,而咸军一到,却凭空找出一条路来,如此岂非咄咄怪事。”
秦鄂言毕,神通赞同说道:
“秦将军所言极是,我军经营各郡多年,没有道理我们不知的小径,咸军乍到此地就能找出小路,此定是诈计。至于那两万人马,宋何,那两万人马是何装具?”
“回天王,皆为铁甲步军,是叶信部的主力。”
“这就怪了,叶信此时调走两万精锐做什么去?”
“会否是提防公良军?”秦鄂猜测道。
“不像。”神通否定道:“公良军过江还来不及,不至于此时与咸军反目。这样吧,大军先在巨峡关整饬五日,五日后再观咸军动静,若无异样,即刻向东平开拔,现在都散了吧。”
“诺!”
众人异口同声,之后陆续散去,唯独秦鄂仍在堂中,神通随即问道:
“秦将军还有何事禀报?”
“天王,眼下情势紧迫,大军若走,末将和弟兄们何去何从,还请天王明示。”
“万川扼控天险易守难攻,秦将军麾下仍有主力万余民军数万,坐拥百万人丁,坚守数年应不是问题。届时情势定会好转,秦将军若能将咸军牢牢钉死在万川,助我大军将其击退,首功非秦将军莫属,如此千载难逢良机,将军让于他人未免太过可惜了吧。”
神通满嘴敷衍之词,秦鄂心有不满却是不敢伸张于色:
“天王所言极是,那末将告辞了……”
“秦将军无需担忧,我军出川后,早晚是要报今日之仇,将军坚持的越久,对我军越有利,功劳越大。有朝一日论功行赏,本天王定保秦将军首功。”
“那就多谢天王美意。”
秦鄂抬手深施一礼,缓缓退出大堂。待其离去,神通上体瘫软在座塌上,面具背后的脸上面色苍白,大喘着粗气沉吟道:
“兵败如山倒啊……”
……
两日后,咸军尽取上关的消息,经由公良晨转到江汇郡郡府銮苍城治所。
“原以为战事还会持续一年,没想到短短四月时间,咸军竟已攻取了五郡,看来年底之前拿下万川已是板上钉钉的。”
“父亲,咸军何止拿下了五郡,昌尹七城、下关六城,仍在咸军手中,万川已被咸军东西围住,实则是已然吞并了七郡之地,百里燕着实可恶。”
公良修切齿说道,公良义摆了摆手,不以为然:
“开战之前早有约定,下关、昌尹两郡皆归志国,咸国绝不敢食言。只是原本以为攻打甘府、上关两郡,咸军需与我军出兵,如今倒好,咸军打下昌尹七城、下关六城,要百里燕拱手让出来,恐怕是不容易呀。”
“那大王的意思是?”公良修问。
“大王的意思是不急着索回,静观其变。”
“嘶……莫非大王要与咸国反目不成?”
公良义略作思考,捻着长须担心道:
“嗯,不是没有可能。据晋国、长孙国密探来报,晋王对咸国吞并数郡极为震怒,长孙国主就自不用说了,咸国兼并之地,本就是长孙嘴边的肥肉,此时被咸军吃掉,岂能善罢甘休。
另有消息说,北线叛军正与长孙媾和,如若是谈妥,对咸国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待咸国与长孙杀个两败俱伤之际,大王再以咸国毁约为名出兵讨伐,将是必然之举。”
“可孩儿实在想不通,如此清楚明了的险恶局势,百里燕岂能看不出来?”
“唉……”公良义叹道:“君命难为,身不由己罢了。若是为父,此时定会以原山、德康两郡为资,换取长孙国妥协。我猜百里燕不会不知其中险恶,多半是秘密奏了咸王,咸王未准,想强吞六郡。”
“如此一来,我军便要与百里燕正面厮杀,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啊。”
“是啊,大王绝不希望咸国日后成为恶虎,但同样也不希望看到家中也养一头猛虎,势必要推你我父子与百里燕厮杀。
咸国只要不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晋国、长孙国都不会善罢甘休,如今咸国国内兵力空虚,晋军若在江东再次用兵,根本无需一月,便能打到陔陵,咸国恐怕得亡国。”
“那百里燕就一点无动于衷,难道就眼看着一片大好的情势滑向深渊?我怎总觉得其中不对呀。父亲,我等是否忽略什么。”
“为父看不出来,修儿你觉得百里燕是何目的?”
“难说,百里燕的心思鬼的很,他辅佐咸王十数载,对咸王秉性应该了如指掌,应该能知道咸王断然不会同意放弃两郡之地。
倘若如此,那百里燕明知这个结果,还上书以建议两郡作价与长孙交涉,他会就此眼睁睁看着局势恶化?不能吧,孩儿猜他定是另有对策,只是此事不为人知罢了。
而孩儿就担心百里燕包藏祸心,将我公良氏卷入其中,给他撑门面,那我等可就被动了。”
“这还不至于,咸军的兵马如今还在昌尹、下关两地,我军并未进入甘府、上关,岂能给他利用。”公良义否定了公良修担忧,转而又道:“不过,不得不防百里燕,黄彻一事足可见百里燕凶狠手段,只此一击,便断了叛军数十万人的退路,为父总觉得他得搞出些惊天大事出来。你即刻给你兄长去信,让他当心百里燕。”
“明白了父亲,我即刻写信,差人送去下关。”
黄彻反正一事,让公良义看到百里燕不动则以,动则要命的凶狠果断一面。公良义刚刚想到之事,百里燕转手已经做成,一次先人一步能说是运道,每每先人一步,就是水准的问题。
神通逃入巨峡关五日后,叶信、莫云风于关外积极准备攻城,每日发射炮弹数百至上千发,打的城墙满目疮痍,对峙进入第六天,迟迟不见咸军另辟蹊径,神通料定百里燕有诈,遂率军启程赶赴东平关。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帝国行》,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经过十多年的生产和战损,咸国如今是名副其实的万乘之国,眼下跑在战区和全国各地的四轮辎重马车足有万辆之多,可载十五石货,空间极为宽敞,坐下七八人不成问题,相当于六十万人的运力,合计漕运、畜力、民力,实际相当于一百五十万的人力在为四十多万大军供应一切所需的军需供应。
经过近期的招降纳叛和扩张,咸军实际需要多养近三十万叛军,索性德康的粮仓尽数为咸军所有,缩短了中继补给所需的时间和路程,否则漫长的补给线路,将最终拖垮咸军。
四轮车以两匹挽马牵拉,不更换马匹,满载情况下日行最多七十里,与步军伴行保持常速四十至五十里。如果合理安排车场,及时更换挽马,只要天亮,可以不断在路上跑,尤其是夏天,日长夜短,只要人受得了,日行一百五十里不是问题。
但多数情况下,四轮马车只用于运货和拖运伤员,是很少用于转运步军,一是道路状况不允许,二是运力紧张,装了人就不能装货,而马车通常载货与步军伴行,装人显然是不允许的。
正因为极少用于装人,神通绝然想不到咸军会以四轮马车运走两万人调往彭源。
当然,这种车坐一两天可以,人机功效太差,坐久了忍受不了,而且这么好的东西,价格自然不菲。
由于技术上的制约,加之人力匮乏,自从有了四轮辎重马车后几乎,是往死里招呼着用,咸国十多年间陆续制造的四轮马车,合计出口在内,共计有一万八千多辆,仅损毁一项,多达五千多辆,每年花在采购维护上的费用也不少。
但得益于职业化的流水作业和金属木工机,集约生产的成本大幅降低,传统制造一两四轮辎重马车所花费的成本,是现在的两倍还多,而效率更高,且不能保证零配件的互换性。
换做是二十年前,根本是天方夜谭,别说是四轮马车,就是两个轮子的马车,放眼中原也凑不出两万辆。如今咸国以一己之力,享万辆车乘,国力之强盛,可见一斑。
未免被神通察觉,百里燕并未从叶信、莫云风军中抽调辎重车辆和马匹,只从从甘府、昌尹、下关三郡抽调全部辎重马车,调用驮马四万余匹,沿途划分十六个站点,每百里一个站点,提前将驮马赶往指定站点,车到即换马修整,无需顾及马匹的体能,第二天可继续赶路。
三日后命令送达叶信行营,此时神通刚入巨峡关未久,叶信即刻停止追击,分出两万步军火速南下前往下关。消息于一日后传入巨峡关。
“启禀天王,细作来报,据传言咸军发现了入川小路,昨日突然调走的两万人马是南下奔小路而去了。”
宋何飞快说道,神通目光落在万川郡山川地形图上半信半疑,这时巨峡守将秦鄂说道:
“末将经营万川十数年,对此地了如指掌,天王绝可放心,上关、下关、彭源、桑南四郡绝无第三条入川之路。”
“这恐怕难说。”沈暮驰担心道:“万川郡千里之地,崇山峻岭极多,秦将军如何晓得犄角旮旯没有小径可走。”
“倘若是有,为何我军盘踞在此十数年却不知晓,而咸军一到,却凭空找出一条路来,如此岂非咄咄怪事。”
秦鄂言毕,神通赞同说道:
“秦将军所言极是,我军经营各郡多年,没有道理我们不知的小径,咸军乍到此地就能找出小路,此定是诈计。至于那两万人马,宋何,那两万人马是何装具?”
“回天王,皆为铁甲步军,是叶信部的主力。”
“这就怪了,叶信此时调走两万精锐做什么去?”
“会否是提防公良军?”秦鄂猜测道。
“不像。”神通否定道:“公良军过江还来不及,不至于此时与咸军反目。这样吧,大军先在巨峡关整饬五日,五日后再观咸军动静,若无异样,即刻向东平开拔,现在都散了吧。”
“诺!”
众人异口同声,之后陆续散去,唯独秦鄂仍在堂中,神通随即问道:
“秦将军还有何事禀报?”
“天王,眼下情势紧迫,大军若走,末将和弟兄们何去何从,还请天王明示。”
“万川扼控天险易守难攻,秦将军麾下仍有主力万余民军数万,坐拥百万人丁,坚守数年应不是问题。届时情势定会好转,秦将军若能将咸军牢牢钉死在万川,助我大军将其击退,首功非秦将军莫属,如此千载难逢良机,将军让于他人未免太过可惜了吧。”
神通满嘴敷衍之词,秦鄂心有不满却是不敢伸张于色:
“天王所言极是,那末将告辞了……”
“秦将军无需担忧,我军出川后,早晚是要报今日之仇,将军坚持的越久,对我军越有利,功劳越大。有朝一日论功行赏,本天王定保秦将军首功。”
“那就多谢天王美意。”
秦鄂抬手深施一礼,缓缓退出大堂。待其离去,神通上体瘫软在座塌上,面具背后的脸上面色苍白,大喘着粗气沉吟道:
“兵败如山倒啊……”
……
两日后,咸军尽取上关的消息,经由公良晨转到江汇郡郡府銮苍城治所。
“原以为战事还会持续一年,没想到短短四月时间,咸军竟已攻取了五郡,看来年底之前拿下万川已是板上钉钉的。”
“父亲,咸军何止拿下了五郡,昌尹七城、下关六城,仍在咸军手中,万川已被咸军东西围住,实则是已然吞并了七郡之地,百里燕着实可恶。”
公良修切齿说道,公良义摆了摆手,不以为然:
“开战之前早有约定,下关、昌尹两郡皆归志国,咸国绝不敢食言。只是原本以为攻打甘府、上关两郡,咸军需与我军出兵,如今倒好,咸军打下昌尹七城、下关六城,要百里燕拱手让出来,恐怕是不容易呀。”
“那大王的意思是?”公良修问。
“大王的意思是不急着索回,静观其变。”
“嘶……莫非大王要与咸国反目不成?”
公良义略作思考,捻着长须担心道:
“嗯,不是没有可能。据晋国、长孙国密探来报,晋王对咸国吞并数郡极为震怒,长孙国主就自不用说了,咸国兼并之地,本就是长孙嘴边的肥肉,此时被咸军吃掉,岂能善罢甘休。
另有消息说,北线叛军正与长孙媾和,如若是谈妥,对咸国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待咸国与长孙杀个两败俱伤之际,大王再以咸国毁约为名出兵讨伐,将是必然之举。”
“可孩儿实在想不通,如此清楚明了的险恶局势,百里燕岂能看不出来?”
“唉……”公良义叹道:“君命难为,身不由己罢了。若是为父,此时定会以原山、德康两郡为资,换取长孙国妥协。我猜百里燕不会不知其中险恶,多半是秘密奏了咸王,咸王未准,想强吞六郡。”
“如此一来,我军便要与百里燕正面厮杀,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啊。”
“是啊,大王绝不希望咸国日后成为恶虎,但同样也不希望看到家中也养一头猛虎,势必要推你我父子与百里燕厮杀。
咸国只要不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晋国、长孙国都不会善罢甘休,如今咸国国内兵力空虚,晋军若在江东再次用兵,根本无需一月,便能打到陔陵,咸国恐怕得亡国。”
“那百里燕就一点无动于衷,难道就眼看着一片大好的情势滑向深渊?我怎总觉得其中不对呀。父亲,我等是否忽略什么。”
“为父看不出来,修儿你觉得百里燕是何目的?”
“难说,百里燕的心思鬼的很,他辅佐咸王十数载,对咸王秉性应该了如指掌,应该能知道咸王断然不会同意放弃两郡之地。
倘若如此,那百里燕明知这个结果,还上书以建议两郡作价与长孙交涉,他会就此眼睁睁看着局势恶化?不能吧,孩儿猜他定是另有对策,只是此事不为人知罢了。
而孩儿就担心百里燕包藏祸心,将我公良氏卷入其中,给他撑门面,那我等可就被动了。”
“这还不至于,咸军的兵马如今还在昌尹、下关两地,我军并未进入甘府、上关,岂能给他利用。”公良义否定了公良修担忧,转而又道:“不过,不得不防百里燕,黄彻一事足可见百里燕凶狠手段,只此一击,便断了叛军数十万人的退路,为父总觉得他得搞出些惊天大事出来。你即刻给你兄长去信,让他当心百里燕。”
“明白了父亲,我即刻写信,差人送去下关。”
黄彻反正一事,让公良义看到百里燕不动则以,动则要命的凶狠果断一面。公良义刚刚想到之事,百里燕转手已经做成,一次先人一步能说是运道,每每先人一步,就是水准的问题。
神通逃入巨峡关五日后,叶信、莫云风于关外积极准备攻城,每日发射炮弹数百至上千发,打的城墙满目疮痍,对峙进入第六天,迟迟不见咸军另辟蹊径,神通料定百里燕有诈,遂率军启程赶赴东平关。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帝国行》,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