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百里燕细说,周空心生疑虑

    “现在出兵,七月下旬也未必能完成集结,是否仓促了些?”

    “先吓唬吓唬卫国,同时做最后的谈判,我料定卫国、长孙都不会答应条件,因此真正开战还有些日子。最重要的是得把卫国人拉回来,好拉近了收拾。”

    “这么说,此番是要动真格的了?”

    “不错,要么不动,动则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你的镇军抵达甘府之后,当年裁撤的旧部重新归建,同时补充新兵由你节制。不过你的镇军现在有一万两千人是新军,新军暂由我节制,因此重新归建的旧部与新兵由你另作安排,你要又有个准备。”

    当年裁军和整编,咸军裁撤兵员近五十万人,多数是招降纳叛的黑巾军兵卒和咸军老弱兵丁,此番征召一百余万兵员有三十余万是当年三十至四十岁间的老卒,十七万是新军制实行以来陆续服役期满退役的兵员。

    这些再服役兵员军事素质过硬,具备高度丰富作战经验,退役裁撤后平日种地务农,接受定期整训,重新征召入伍,其战斗经验与常备镇军相当。

    尽管部分人年纪有些大了,但并不妨碍这些兵丁作为基层骨干和下级军官以老带新的作用,同时武备营将补充中上层军官,以便于短期内迅速完成建制重建。

    翌日早朝,百里燕请奏出兵,一石激起千层浪,太子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父王,长孙并未对我国所提要求做出反应,我国便出兵攻卫,如此毫无利益可言,有损我国国力,儿臣以为出兵不妥。”

    这时百里燕说

    “太子殿下,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卫国攻入房岭,其意在阻断思水江下游,趁我水军主力未到时,先行攻过思水江,从北方威胁我甘府、上关等地,此时再不出兵,我国将彻底丧失出兵时机,并在陆路与卫国接壤,届时我国将两面受敌,严重威胁我国腹地安全,此不能不查。”

    “司农大人此言荒谬!我国与卫国签有互好国书,卫国缘何要攻我咸国,若非司农大人出尔反尔执意出兵,如何又会与卫国为敌。”

    “太子此言差矣。我国不攻卫,卫国便不会攻入房岭、糯汤、清田、高蓄了吗,臣看不见得。以臣之见,卫国西线已胜券在握,东线出兵是早晚之事。即便我国安享太平与卫国互好,卫国就能放过长孙?与其祈望卫国高抬贵手,还不如我国奋发图强自御外敌。”

    太子、百里燕唇枪舌战互不相让,咸王这时说

    “太子与永兴侯所言皆有理,赵卿以为现在发兵可否妥当?”

    “启禀大王,老臣以为思水江下游水道至关重要,若被卫国捷足先登,卫军将从下游攻入高蓄,再由高蓄攻入清田,甚至桑南。而此两郡于我甘府、上关、彭源、咸西乃至丘南接壤,届时我国四郡直接暴露于卫国兵锋之下,如此大坏局面极为险恶,臣赞同即刻出兵,先从水面遏制卫国从下游过江之举。”

    话音落下,陆亭训说

    “臣也赞同出兵,思水江下游水道不利大船作战,卫国极易赶在我发兵之前先行过江攻占高蓄、清田,并在我国北面陈兵,日后卫国若主动来攻我,威胁的不仅仅是我国本土,更严重威胁我国通往中原的商道,于情于理都应出兵。”

    赵逊、陆亭训立场鲜明,出兵态度坚决,外朝异议之声迅速压制,咸王故作举棋不定之色说

    “两位爱卿都赞同出兵,可有哪位爱卿不赞同出兵?”

    话音刚落,中大夫谭乐上前说

    “臣反对。”

    “哦,谭大夫为何反对。”咸王无视问道,心里不太痛快。

    “启禀大王,卫国乃西海虎狼,攻卫实为不智之举,且不说劳命伤财枉费我国将士性命,败了还将危及大王社稷,即便胜了也无利可图。与其如此,还不如继续与卫国言和重归旧好。”

    谭乐所言很快得到太子响应,其说

    “父王,谭大夫所言字字珠玑直切要害,卫国虎踞西海兵锋锐利,我国国力虽盛,然人口不足堪用,与之相争如两虎相搏必有一伤,即便侥幸胜了,也是惨胜。而那时,只能是便宜了其他诸侯,而害了父王江山社稷,还请父王明鉴。”

    “太子所言不无道理。”咸王表示肯定,但话锋一转却说“但如今卫国已从德康发兵北上威胁我国本土,寡人焉能放心。诺卿,你以为我国若不发兵,卫国可有从东线退兵之可能。”

    “启禀大王,前番好歹我国出兵能得长孙六地,取卫国之土,大有利可图。而今以我国不发兵换取卫国东线撤军,这可就亏大了呀。

    更何况我国本就未发兵,籍此未成行之举与卫国交涉,岂不是授人以柄送上门给其讹诈吗。其若以东线撤兵为条件,向我国勒索,那时怎办。如此不仅令卫国探得我国心虚不敢用兵,反助长其嚣张气焰,实为不智之举。

    臣以为,要么先发兵再谈判,要么干脆不发兵也不谈判,任其发展。但任其发展的结果恐怕便是卫国与我国陆路接壤,日后其若攻我,将再无天险可依。”

    诺一言话音刚落,卢皋上前说

    “启禀大王,诺大人言之有理。比之日后诸侯威胁,卫国若得长孙土地,日后必成天下一统之势,我国若不发兵,便是等于坐等日后被卫国吞并。此战不在于我国能得多少土地人口,而在于在日后五十年内能否存立,倘若只图眼前安逸,而罔顾子孙祸福,便是自取灭亡。

    而今我国与卫国虽有互好国书,然卫国却丝毫不顾及我国感受,在西线胜券在握之际,悍然在我国门口发兵,可见其从头至尾是利用我国按兵不动以拖延时间,待其完成西线作战,便即刻在东线发兵,取得地利之便,好为日后彻底吞灭长孙,攻打我国打下根基。

    其若是真有诚意,又怎能不顾我国感受悍然东线发兵,可见其是蓄谋已久。臣甚至担心,长孙战败之后,卫国下一个目标便是攻灭我国,夺取我国富庶土地,从而为其扫灭天下提供财力。其用心之险恶,手段之卑劣,大王不能不防。”

    “卢卿所言有理有据,寡人深以为意。”咸王肯定道,下刻与高勋道“高卿,发兵之事你一下如何?”

    “回大王,臣也赞同发兵,不论能否取得利益,关键在于我国东面、南面皆有强邻,如今唯有西面长孙孱弱,倘若连西面亦被卫国取而代之,到那时,我国可就真是强敌环伺处境不妙了,此乃臣之肺腑之言,还请大王明鉴。”

    现在内阁之中除太子一人外,其余皆赞同发兵,情势彻底倒向主战派,咸王思考片刻迅速做出决断

    “既然多数爱卿认为发兵更为有利,为国运长远计,即日起诏告列国诸侯,咸国对卫宣战。永兴侯!”

    “臣在。”

    “寡人任命卿为主帅,卢卿为副帅,举我全国之兵攻卫,爱卿可有把握取胜。”

    “请大王放心,臣定不负大王使命。但臣有一事相请,还请大王恩准。”

    “爱卿但说无妨。”

    “启禀大王,此番攻卫关乎国运,臣以为,各地勋贵皆应该共御暴强随军出征,故而臣建议号召勋贵参战以充实我国兵源。”

    咸王闻讯窃喜不已,遂是悻然允诺

    “爱卿此议甚好,寡人准奏。”

    “大王英明!”

    百里燕附和道,赵逊突然说

    “当此关乎存亡之际,老臣身为司马,替国出征责无旁贷,老臣请命随军出征。”

    赵逊年事已高,咸王并不打算安排他出征,如今赵逊主动请战,咸王不太好驳其面子,遂不无担心说道

    “赵卿年事已高,寡人于心何忍呐。”

    “大王放心,老臣年虽已老迈,然尚能拉的动硬弓,迈的开健步,日食熟肉三斤绰绰有余,只要一息尚存,老臣这一颗赤胆忠心便永远是热的,还请大王恩准。”

    “这……”咸王犹豫,遂看向百里燕问道

    “永兴侯意下如何?”

    “回大王,臣愿让出主帅,追随赵帅,绝无怨言。”

    “那好,寡人改命大司马永兴君为三军统帅,永兴侯改任副帅,卢卿继续以大司马使之职随军出征,陆亭训大将军尽速移交陔陵城防于禁军,另着太尉张佑,即刻返回陔陵复职,总督各路军马粮草辎重,即日起,我国对卫宣战!”

    对卫战事出乎意料的开局登场,既没有利益诉求,亦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以至于消息传开之后,各方势力犹感是做梦。

    太子府后花园中凉亭下,早朝刚散不久,对卫宣战的消息便不胫而走,西寰是最先得知开战消息的第一人。

    “什么,咸王对卫国宣战了!”

    “是的公主殿下,太子传来的消息,内阁一致同意,对卫宣战。”

    季宁飞快说道,父亲季锦昇说

    “难道长孙妥协了吗!”

    “不可能!”西寰否定道“若是长孙妥协,本宫怎一点消息也没有。”

    季锦昇这时又说

    “可若不是长孙妥协,咸国发兵做什么呢!”

    “父亲,据太子传出消息说,百里燕担忧卫国沿江攻取房岭、糯汤扼控下游水道过江攻取高蓄、清田。”

    “这……恐怕是百里燕之托词,骗骗太子与文吏可以,焉能骗得过行伍之人。”

    “长孙主力尽在西南,东南守军较为薄弱,卫国由东线攻入房岭等郡确实要比西线作战更为容易,然东线接壤之地丘陵居多,卫国纵然猛攻,没有个一年半载哪里能打下四个郡。更何况打下七个郡便是耗费了两年,攻取四郡绝不会少于一年。

    百里燕此时出兵根本毫无道理,即便担心下游水道被卫国所控,大船作战不便,然咸军亦有内河三五千石战船,其战力在卫国水军之上,加之还有火炮,咸国水军根本无需担忧卫国扼控下游。”

    季锦昇分析得不错,咸军是一支远海作战与内河作战兼备的水面力量,尽管大船体形限制了战舰在内河的机动,但咸军也装备有大量内河三千石、五千石战船,列装有海军淘汰的637型舰船钢炮,具备压倒性优势。

    卫军要渡河,就必须坐船,即便依仗陆地火炮支援,但也不可能全线铺开。因此咸军完全有能力全面封锁航道,杜绝卫国渡江,甚至主动出击全歼卫国水军也不无可能。

    但问题也来了,百里燕主动出兵的动机是什么?既没有得到长孙的允诺,同时还要面对处于守势的卫军,咸军强攻之下占不到什么好处。

    “不对,其中定是有诈。”心中暗忖,季锦昇与西寰说“殿下,这其中恐怕另有隐情,百里燕定是还有我等所未知雷霆手段。”

    “能有何雷霆手段,难不成还如上次招降纳叛收编叛军一般,买通卫军投降,他做梦呢!”

    叛军不同于正规军,士气低迷的叛军更不是正规军。任何一支正常的正规军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和国家诉求,要想瓦解绝非易事,瓦解一两支容易,瓦解多数根本不可能。

    叛军是一群无组织无纪律的混杂组织,其没有统一的号令没有可以团结部众核心的诉求和价值观,因此在诱惑面前,乌合之众的叛军更容易被物质所收买,如果无法被收买,也意味着其本质上已不同于普通叛军。

    因此继续收买政策并不是明智之举,西寰当即予以了否定。但百里燕的为人西寰非常清楚,她又不得不相信季锦昇的判断是正确的

    “前番挫败了百里燕讹诈两郡时,季将军断言百里燕不会出兵,而今百里燕反其道而行,季将军以为其能有何雷霆之举?”

    “公主恕罪,此番属下也猜不出百里燕究竟意欲何为,眼下只能是看一步走一步,静观其变。贸然再做干涉,只怕百里燕再生变故,中了其奸计。”

    西寰脸色不悦,但她何尝不知道百里燕根本就是个怪物。

    “罢了罢了,即刻差人去将马仲宁召来,本宫要见他。”

    “诺,属下即刻去办。”

    。

章节目录

帝国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督金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督金卫并收藏帝国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