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家大车行走时候,都是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方书安这辆车走来,可是没有什么动静!
    安静的不像话,车轮上包着胶,那只能减轻车轮与地面撞击的声音,但是不可能解决车轴的硬性摩擦,那才是声音的最主要来源。
    不对,里边绝对有什么他不知道的秘密。
    宋应星是个技术人员,放在后世就是典型的技术宅,对于超出自己理解范围的事情,便会将心思集中在其上。
    “书安,这位是宋应升,那位是……”
    李尽忠介绍着,却发现宋应星有些不对劲,根本注意力不在人身上,还在傻呵呵的看着车轴。
    宋应升倒是好好的站在面前,一副士子不卑不亢的模样,但是,他弟弟的样子,头次见面就这般,总归是不好。
    “长庚,长庚,你在干什么!”宋应升着急的喊着他弟弟的表字,不过后者仍然没有反应,直到他上去扯其袖子,才算反应过来。
    “啊,兄长,这位是……哦,世子和方少爷,您看我这……对不住了。”
    方书安没什么,朱由校更加没什么,他比宋应星还要来劲,直接跳下马车,蹲在旁边,问道。“怎样,看出门道了?”
    “不行,还没有,让我多看看,这是……”宋应星用手摸着铁箍,能看出与别的车轴大有不同,但是一时半会儿,看不出里边特别的地方。
    他趴在地上又里里外外看了几眼,才说道。
    “这个是两层铁圈,倒也有趣,不对,关键在那些铁柱之上。嗯!妙,还真是奇妙啊!我怎么就想不到如此妙的办法呢?
    将两层铁圈作为承力点,几个铁柱作为减少磨蹭的位置。中间加上油脂较少磨蹭,实在是绝妙的主意,不过么,这两层铁圈和铁柱是怎样能够呆住的呢?”
    宋应星一板一眼的分析道。
    此时再看方书安和朱由校,都是微笑着点头,内行人果然是内行人,就是观察一会儿,已经看出来其中的关键。
    当然,受制于时代科技和眼界的限制,对于热装配这样的工艺,他还是无法看得出来。
    “里边有些技艺,那可是书安的独家手艺,以后在工坊,能见到类似的事情要多得多,保证你啊,能看花眼。别人都是自己琢磨技术,来到书安这里,那是吃下他的技艺都赶不上啊!”
    宋应星曼联笑呵呵的应和着,“此前只是听闻,说句不当讲的,还真以为有些夸大之处。现在看来,外边那些传说,还真不能道之三四!”
    说完,他便拱手道,“蒙世子和方少爷不弃,宋应星这就跟着二位,愿效犬马之劳!”
    方书安和朱由校对视一眼,都看见对方的笑意。
    倒是李尽忠补一句,“宋二哥不去其余工坊看看再决定?”
    宋应星摆着手,“不必了,不必了,就是车轴这一招,就够我想很久,要是我连这点眼力都没有,也不配您二位惦记,哈哈哈哈。”
    说着,自己哈哈大笑起来。
    方书安和朱由校也是一并笑着。
    “书安今日说要坐着马车来,我就知道他有想法,原来,这是给你布的迷魂阵啊,一个马车就能让你五迷三道。”朱由校边说边笑。
    “要不说,方少爷是能成事之人,这看人下碟的本事,那真是一流,就是个车轴,恐怕是最合适的了。”
    看见兄弟答应,宋应升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地。
    宋应星是个好学之人不假,可惜他的天分不在科举上,而在格致之学。
    作为兄长,宋应升当然知道自己兄弟的特长,但是,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大明的风气就是如此。
    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唯有做官。
    他们家又不是什么高门大族,自然没有荫补的能力。
    所以只有考取功名,才能成为官员。
    可惜啊,偏生就是科举成了拦路虎,导致宋应星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都没得办法。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原本以为,只能等待吏部铨选的他们,这次能等到方书安的招揽。
    其他不说,宋应星考功名的目的就是做官,做官的目的是开展并且推广自己的研究。而进入工坊帮助世子和方书安做事的话,则能够直接跳过做官这个迂回的环节。
    在这里就能够实现曾经的梦想,而且,比其他自己去考功名以后,更加方便。
    因为即便是高中进士出来当官,开始要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进行磨勘,真正等到有话语权之后,成为一方大员,还不晓得要有多少年。
    到时候,能否保持现在的初心,还真不一定。
    所以说,当宋应星确定这个事情是可以做的时候,他就已经下定决心了!
    梦想在前,不需要曲线,直接就能够到达,多好啊!
    几个人谈笑一番,便再度开始参观。
    不过么,现在走的路线可大大不同。
    此前李尽忠带他走的都是一些不保密的技术,说白了就是领先大明一点点,看得出来有些许不同,或者是工艺先进,或者是技艺独到,但是还不到让人惊艳的地步。
    当他们第一次步入庞大的织造车间,两人彻底愣住了。
    里边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机器。
    只见一堆堆的羊毛进去,经过一些步骤,就成了纱线。
    纱线在经过机器,出来便成为呢绒布,也就是毛纺布。
    “这,是在织布?”
    宋应星惊了,他不是没有在南直隶见过织造机器,就是江宁制造局下边官办工坊里的织机,已经算是先进,在方书安的生产线面前,就是渣渣。
    尤其是那一机二十锭的纱机,看着运转的速度就令人恐怖。
    还有那飞梭织机,出来的布幅,超过普通布匹的一倍,而且速度快上太多。
    “这……按照这般速度,织布的数量将是令人可怕的数字,若是江宁织造用上这样的织机,只怕现有的桑树仍旧不够他们养蚕。”
    “丝绸涉及养蚕、缫丝等多个环节,最终织机并不能决定他们的速度。并且丝绸是高级布料,手工能更好的反应其价值。咱们的羊毛,来源可就方便多了,草原上多余的羊毛,现在都用不完,将来继续扩大,仍旧有它的市场。”
    方书安对于宋应星的提问,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事实上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打算去破坏丝绸织造,毕竟那是一个高附加值的行业,还涉及到南直隶和浙江多少人口的生存问题。
    但是呢绒加工就不一样,这是此前没有的行业。
    他们的出现,等于额外让大明每人多了一种购买的原因,并不会挤压别人的生存空间,可以说是完全的新创造。
    “为何还不开始售卖?”

章节目录

横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临波倚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临波倚浪并收藏横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