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盟主红颜第一笑加更!!……
清晨,施奕文是被热醒的。
没有空调、没有风扇,甚至都没有蚊香。只有闷热的蚊帐。
整整一夜,施奕文都在与闷热的天气抗争着,到最后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再次醒来的时候,一身汗。
“小怜,给我……”
习惯性的喊出声时,往左右看去,瞧着装饰简单的房间,施奕文才意识到自己不是在家。
昨天下午,经过五天四夜的漫长航行之后,终于来到了松江。住进了这家客栈里。于家里不同,这里可没有几个丫环同时伺候他。
“这天气……可真热!”
一边抱怨着天气,施奕文一边把从空间里取来的冰镇可乐搁到头上。
可乐的冰凉,总算是让他缓了口气。
“少爷,您醒了。”
恰在这时,门外传来一个声音,然后只见一个十一二岁小厮模样的孩子端着茶杯走了过来。
“少爷,您先漱口,我再去给您取盘水擦下汗。”
来得是德子,他是老宋的小儿子,宋家对家奴确实不错,像老宋头这样勤苦一辈子的家奴子女,都是直接放良,德子自然也不例外。他一直在姐姐家住着。这次出来,身边不便带女眷,所以老宋头特意把儿子接到家里,顺理成章的成了施奕文的书僮,侍候他起居。
“以后,这样的事,少爷我自己做就行了。”
尽管习惯了被人伺候,可并不等于习惯了被这样小孩伺候。
“少爷,伺候你是应该的。”
瞧着满面憨笑的德子,施奕文知道这话,说了也等于白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德子在那里忙前忙后的张罗着。
很快,收拾利索之后,施奕文往外看了眼。
“德子,吴先生呢?”
“少爷,吴先生已经出去了,他说他要先出去打听一下,等晚上回来了,再向沲爷禀报,让少爷只管在这里转转。”
转转?
吴才倒是会安排,不过对于松江,施奕文倒也极为好奇,“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魏塘究竟是什么模样,他并不清楚,可是松江的繁华却远超过他的想象。
单就城市的繁华来说,这座城市的繁华甚至不逊于南京。不是城市的规模略小一些而已。
不过真正能引起他兴趣的并不是繁华的市场,也不是城中林立的仅布庄店铺,真正能吸引他的,还是城内外百余座织布坊,这些织布坊少则雇佣数百人,多则上千人,在历史书中特意用松江的纺织业去代表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
其实,这次来松江,施奕文就是冲着这一点来的。毕竟这是里是这个时代规模最大的织布中心。
“卖报!卖报!首辅归乡葬父,乘三十六台大轿……。”
正犹豫着要不要去附近的厂子里看看的施奕文,被一阵清脆的叫卖声拉回了现实,只见不远处那是一个报童由远而近的跑了过来,报童约莫十二三岁,背着大大的包袱,包袱中插着几大卷“报纸”,他一边卖力摇动一卷纸,一边卖力喊着报上的新闻。
瞧着那由远而近的跑来的报童,施奕文的双睁大眼睛,简单不敢相信自己看到——报童!
没错,的确是报童!
居然有报童在沿街叫卖报纸!
“卖报!卖报!首辅夺情,天理不容……”
愣愣的看着这在他的印象中只存在于旧社会老电影中的报童从身边错肩跑过,盯着报童的身影。
施奕文想到在历史上明朝的出版业极为发达,是古代出版史上最为活跃,最为繁荣的时期,出版商峰起,书坊林立,不仅出版各种通俗小说。而且民间新闻传播活动日趋活跃,民间的报房同样也是遍布大江南北。
不过,在南京却很少有报童这样当街售卖,毕竟那里是南都所在,报纸上的内容往往不适合叫卖。所以大都是在书摊上售卖。
不像在这里就像搞电影里那样,报童沿街叫卖,嘴里头吆喝着新闻。
报纸……
突然,施奕文的眼前一亮。
“给我一张报……”
报谓的报纸,不过只数张a4纸大小的纸张,除了摘抄邸报的内容外,还有一些抨击张居正不回乡守制的文章,对此,施奕文倒是不怎么在意,毕竟,通过在图书馆里阅读的书籍,对张居正夺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比于报纸上的官方信息,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利用报纸。
“也许,可以在报纸上发广告……”
相比于刚来到这个时代时的茫然与不知所措,现在有了肥皂厂、榨油厂以及蚊香等事的成功之后,施奕文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办事,而是更看重计划,就像这次来松江,看似是为了推销产品。
可实际上,却是为了另一个大计划。
“这样的报纸,肯定不能登广告,要想办法提高报纸的销量,然后……”
心下这般寻思着的时候,慢慢的在施奕文的脑海中,一个简单的办报计划,就已经成形了。或许对于如何办报纸,他并不怎么熟悉,但是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走路,至少在后世的时候,他也读过一些报纸,大体上知道报纸应该怎么办。
“也许,可以考虑一下……”
办一个报纸。并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只要把几百年后的那些套路用上,施奕文可以肯定自己的报纸必定可以风行天下。
到那时,要是不仅仅可以成为自己推销产品的工具,甚至还可以成为另一种工具……想到这,施奕文突然只觉得一阵激动,确实,应该认真的考虑一下这个想法。
“等回到南京就先把这件事办了……”
心里这么寻思着的时候,施奕文又想到了这次来松江的目的——推销飞梭。
只是,这个时代的商人能够接受新技术吗?
如果他们拒绝采用新技术怎么办?
这似乎不太可能吧!
尽管内心里并不确定,但是他相信没有任何商人会对在眼前的利益视而不见。
“商人重利,只要他们能看到利润,肯定不会拒绝的……”
清晨,施奕文是被热醒的。
没有空调、没有风扇,甚至都没有蚊香。只有闷热的蚊帐。
整整一夜,施奕文都在与闷热的天气抗争着,到最后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再次醒来的时候,一身汗。
“小怜,给我……”
习惯性的喊出声时,往左右看去,瞧着装饰简单的房间,施奕文才意识到自己不是在家。
昨天下午,经过五天四夜的漫长航行之后,终于来到了松江。住进了这家客栈里。于家里不同,这里可没有几个丫环同时伺候他。
“这天气……可真热!”
一边抱怨着天气,施奕文一边把从空间里取来的冰镇可乐搁到头上。
可乐的冰凉,总算是让他缓了口气。
“少爷,您醒了。”
恰在这时,门外传来一个声音,然后只见一个十一二岁小厮模样的孩子端着茶杯走了过来。
“少爷,您先漱口,我再去给您取盘水擦下汗。”
来得是德子,他是老宋的小儿子,宋家对家奴确实不错,像老宋头这样勤苦一辈子的家奴子女,都是直接放良,德子自然也不例外。他一直在姐姐家住着。这次出来,身边不便带女眷,所以老宋头特意把儿子接到家里,顺理成章的成了施奕文的书僮,侍候他起居。
“以后,这样的事,少爷我自己做就行了。”
尽管习惯了被人伺候,可并不等于习惯了被这样小孩伺候。
“少爷,伺候你是应该的。”
瞧着满面憨笑的德子,施奕文知道这话,说了也等于白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德子在那里忙前忙后的张罗着。
很快,收拾利索之后,施奕文往外看了眼。
“德子,吴先生呢?”
“少爷,吴先生已经出去了,他说他要先出去打听一下,等晚上回来了,再向沲爷禀报,让少爷只管在这里转转。”
转转?
吴才倒是会安排,不过对于松江,施奕文倒也极为好奇,“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魏塘究竟是什么模样,他并不清楚,可是松江的繁华却远超过他的想象。
单就城市的繁华来说,这座城市的繁华甚至不逊于南京。不是城市的规模略小一些而已。
不过真正能引起他兴趣的并不是繁华的市场,也不是城中林立的仅布庄店铺,真正能吸引他的,还是城内外百余座织布坊,这些织布坊少则雇佣数百人,多则上千人,在历史书中特意用松江的纺织业去代表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
其实,这次来松江,施奕文就是冲着这一点来的。毕竟这是里是这个时代规模最大的织布中心。
“卖报!卖报!首辅归乡葬父,乘三十六台大轿……。”
正犹豫着要不要去附近的厂子里看看的施奕文,被一阵清脆的叫卖声拉回了现实,只见不远处那是一个报童由远而近的跑了过来,报童约莫十二三岁,背着大大的包袱,包袱中插着几大卷“报纸”,他一边卖力摇动一卷纸,一边卖力喊着报上的新闻。
瞧着那由远而近的跑来的报童,施奕文的双睁大眼睛,简单不敢相信自己看到——报童!
没错,的确是报童!
居然有报童在沿街叫卖报纸!
“卖报!卖报!首辅夺情,天理不容……”
愣愣的看着这在他的印象中只存在于旧社会老电影中的报童从身边错肩跑过,盯着报童的身影。
施奕文想到在历史上明朝的出版业极为发达,是古代出版史上最为活跃,最为繁荣的时期,出版商峰起,书坊林立,不仅出版各种通俗小说。而且民间新闻传播活动日趋活跃,民间的报房同样也是遍布大江南北。
不过,在南京却很少有报童这样当街售卖,毕竟那里是南都所在,报纸上的内容往往不适合叫卖。所以大都是在书摊上售卖。
不像在这里就像搞电影里那样,报童沿街叫卖,嘴里头吆喝着新闻。
报纸……
突然,施奕文的眼前一亮。
“给我一张报……”
报谓的报纸,不过只数张a4纸大小的纸张,除了摘抄邸报的内容外,还有一些抨击张居正不回乡守制的文章,对此,施奕文倒是不怎么在意,毕竟,通过在图书馆里阅读的书籍,对张居正夺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比于报纸上的官方信息,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利用报纸。
“也许,可以在报纸上发广告……”
相比于刚来到这个时代时的茫然与不知所措,现在有了肥皂厂、榨油厂以及蚊香等事的成功之后,施奕文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办事,而是更看重计划,就像这次来松江,看似是为了推销产品。
可实际上,却是为了另一个大计划。
“这样的报纸,肯定不能登广告,要想办法提高报纸的销量,然后……”
心下这般寻思着的时候,慢慢的在施奕文的脑海中,一个简单的办报计划,就已经成形了。或许对于如何办报纸,他并不怎么熟悉,但是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走路,至少在后世的时候,他也读过一些报纸,大体上知道报纸应该怎么办。
“也许,可以考虑一下……”
办一个报纸。并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只要把几百年后的那些套路用上,施奕文可以肯定自己的报纸必定可以风行天下。
到那时,要是不仅仅可以成为自己推销产品的工具,甚至还可以成为另一种工具……想到这,施奕文突然只觉得一阵激动,确实,应该认真的考虑一下这个想法。
“等回到南京就先把这件事办了……”
心里这么寻思着的时候,施奕文又想到了这次来松江的目的——推销飞梭。
只是,这个时代的商人能够接受新技术吗?
如果他们拒绝采用新技术怎么办?
这似乎不太可能吧!
尽管内心里并不确定,但是他相信没有任何商人会对在眼前的利益视而不见。
“商人重利,只要他们能看到利润,肯定不会拒绝的……”